女王形象论文-冯淑娟,王佳英

女王形象论文-冯淑娟,王佳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王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迈克尔·,坎宁安,《冰雪女王》,精神困境

女王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冯淑娟,王佳英[1](2019)在《现代都市中年人的精神困境——《冰雪女王》中泰勒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冰雪女王》是迈克尔·坎宁安最新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现代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面临的困境。泰勒作为努力奋斗的都市中年人的代表,在爱情、事业和生活中都深感无助和失败,成为一个充满孤独、恐惧和自责的人。小说深入探索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揭示了现代都市中年人精神困境的深层原因。(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9年03期)

霍翔[2](2018)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历史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英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代,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选择对这个英国鼎盛时代的象征性人物一一维多利亚女王的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历史形象形成的内外因素,把握女王多重历史形象的相关影响。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即1837年至1901年期间,借助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优势,通过进一步的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建立起世界近代史上最为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而作为大英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维多利亚女王,在这样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展现出了独特的政治、家庭和社会道德形象,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当大英帝国在一战后衰落下来时,人们才更清晰地感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席晓莹[3](2018)在《论叶芝五部戏剧中的“女王”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巴特勒·叶芝作为爱尔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作品一直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世人了解这位大文豪所处时代的有力工具,也是窥探其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本论文选取了叶芝戏剧中一个关注度不高的女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现实主义角度解读她们在五部戏剧中所昭示的不同的“女王”形象,以期对“女王”背后的男人——爱尔兰的叶芝——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第一部分大致介绍了五部戏剧中的“女王”形象并解释选取这些文本作为研究素材的原因;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阐明了以叶芝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围绕五部戏剧与爱尔兰古代文化遗产的渊源展开讨论。叶芝通过戏剧作品复兴爱尔兰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试图追寻爱尔兰被英国殖民前的凯尔特文化之根。第叁章分别从宗教和哲学角度对叶芝的神秘主义思想作了初步的探索。宗教因素在戏剧《心愿之乡》中表现为传统的基督力量与神秘的自然力量二者之间的对峙、抗衡,而《艾玛的唯一嫉妒》中,叁位女性角色对男主角的争夺则反映出了叶芝对于灵与肉这一人类永恒课题的哲学思考。第四章涉及作家在爱尔兰内外关系方面的政治理想。叶芝的文化民族主义促使他通过老妇人和女王这一双重形象来表现爱尔兰的女性喻指,凸显爱尔兰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作出的斗争与反抗;而其延伸至“精神贵族”层面的贵族情结则描绘出了作家心中理想的爱尔兰政治蓝图。最后为结论,对叶芝塑造的各种“女王”形象及其思想内涵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理论上说,诗歌是个人的,戏剧是集体的,而叶芝的诗剧,则是他个人在文化、思想和政治方面与他所热爱的爱尔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对于爱尔兰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复兴,他的神秘主义思想体系以及民族主义立场的选择和贵族情结的形成,借由这些“女王”们得以传达,诠释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戏剧生涯。(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欣[4](2016)在《自我与他者之间—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解读《迷人的女王献吻中国龙》里的中国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迷人的女王献吻中国龙》(《(?)》)(简称《女王》)是阿尔及利亚着名小说家艾敏·扎维((?))创作的一部有关中国的小说,也是第一部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阿拉伯小说。它借男女主人公相爱的故事讲述了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生活,传达了以作者为代表的阿尔及利亚、乃至阿拉伯文人群体对中国的理解。此部小说的创作体现了阿拉伯文人学者对中国及其文化的兴趣与关注。小说里的中国形象,是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小说以男主人公这一中国男青年为载体与聚焦点,展现出了他个人及其背后的所代表的国家与民族,即小说里的中国形象涵盖范围广,它不单指某个中国人、某个群体,同时代表了形塑者观念中宏观的中国,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形象,所以论文异国形象的分析虽然从人物入手并展开,但若简单定为“人物形象”、“中国人的形象”,显然是不全面、不符合文本所要传达的整体的中国形象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The Other)的形象”,也就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与描述。当代比较文学理论有了巨大的变革,其内涵更加完善,法国比较文学大师达尼埃尔-亨利·巴柔提出的定义广受认可,他认为,异国形象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为了更清楚地阐释这一形象形成的内在机制,他还补充说:“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形象即为对这两种类型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或非文学的,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表述”。本论文立足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并以异国形象类型概念为主线,解读《女王》里的中国形象,探索文本中自我(阿尔及利亚)与他者(中国)之间的互动关系。小说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不断转换叙事人物、叙事角度,塑造出阿尔及利亚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鉴于他者是自我的镜像,所以小说塑造中国形象的目的其实是在映射自我、言说自我,即:通过塑造中国形象书写阿尔及利亚独立后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映射社会的文化弊病、思想偏见、在社会建设中的艰难困境及其如何在全球化潮流下接纳新的“外来者”的问题等。本论文采取文本细读与社会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对文本中的“中国形象”做以归类分析,此类分析属于内部研究范畴。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剖析异国形象形成的内在机制与深层缘由,论文还将采用外部研究的方法,进行异国形象的“社会化”考察,即对社会集体想象层面的异国形象与异国的原型进行分析对比。鉴于此,文本结构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前言,该部分介绍选题价值、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正文。该部分包括叁章,第一章:《女王》的形象学研究背景,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简况及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第二章:“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本章解读小说人物眼中“追求两性平等”、“寄情传统”的中国男性形象及其有关中国的想象,揭示小说作者借此类形象反衬阿及社会的男权意识、反思阿及社会集体想象对中国的片面化解读;第叁章:“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该章解读小说人物眼中的“缺失信仰的中国人形象”与“作为新晋他者的中国形象”,揭示作者借此类形象批判阿及社会僵固的文化、消极懈怠的社会风气,及其面对新的外来群体时的担忧等;第叁部分,结语。(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5-17)

吴美[5](2015)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人物形象的刻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是电影叙事和矛盾冲突的核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出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电影的人物设置上主要包括"主要人物",即影片中着力刻画描写的中心人物和矛盾冲突的主线,以及作为电影剧情发展副线的"次要人物"。电影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多种多样,包括肖像塑造、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烘托以及环境映衬等。上映于2006年的美国励志喜剧片《穿普拉达的女王》,以生动的人物刻画给观众展示了米兰达、安迪和艾米莉等不(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5年15期)

杨新华[6](2014)在《女王的双重身体:“国王二体”论与《仙后》中的伊丽莎白一世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伊丽莎白一世在斯宾塞的《仙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该诗的“象征中心”。诗中的众多女主人公如乌娜、贝尔福柏和美狄娜等,都象征性地代表着这位英格兰女王的某些方面。斯宾塞在影射女王时明显借助了“国王二体”论。“国王二体”论认为国王拥有双重身体:自然身体和政治身体。国王的自然身体指的是他的肉体凡胎,受制于变化和死亡。而他的政治身体常与王权或整个王国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无形的,永恒的和完美的超体。作为对女性君主与专制王权间“错配”的一种辩护,“国王二体”论在对伊丽莎白一世形象的官方呈现中曾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认为“国王二体”论是斯宾塞在《仙后》中塑造女王形象时的组织原则。同时,“国王二体”论还与《仙后》的内在道德体系相呼应,从而塑造了该诗的整体二元对称结构:史诗的前叁卷描绘了女王的自然身体;后叁卷影射了女王的政治身体。但是,斯宾塞在塑造女王形象时并没有完全遵照“国王二体”论,而是对该理论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例如,他对女王自然身体的美化遵循了该理论;而对女王政治身体隐晦的批判则不然。通过对女王双重身体的对比分析,本文也揭示了斯宾塞诗歌和政治理想的幻灭。文章开篇主要介绍了《仙后》中的女王形象和“国王二体”论,包括其内涵、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塑造女王形象所具有的意义。第一章讨论了女王的自然身体。通过对乌娜、美狄娜和贝尔福柏等人物形象的分析,再现了一位被美化的女性形象。该章还顺带探讨了斯宾塞矛盾的女性观。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女王的政治身体。该章以爱尔兰问题和苏格兰女王玛丽之死两则历史寓言为例,分析探讨了诗人对女王隐晦的批评,包括其政治上的优柔寡断和过度仁慈。第叁章主要关注《仙后》中的雌性同体意象,并将其作为女王二体合一的隐喻加以探讨分析。结论部分对前叁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历史背景进一步讨论了斯宾塞诗歌和政治理想的幻灭。(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10)

张景超[7](2014)在《从女神、女王到女佣——新时期女性形象的系谱学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易经》不愧为伟大的经书,早在几千年前它就开启了生命哲学,并言简意赅地告示了存在的真理:这个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构成的。弗洛伊德老先生说得更为直接,这个世界是由性造就的。所以不管男人们和女人们怎样把自己的人生给出形而上的堂皇理由,实际上最令他们心系的还是如何找到一个心爱的女人和男人。男人们最喜欢看女人的故事,女人们最热衷于观赏男人的表演。新时期的文学从禁欲主义中走出后自然也愿意演绎男人和女人的纠葛,以至于凡有男人活动的场所必给女人打开介入的空间,哪管她们明显地是作为调料出现在受众眼前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写作干脆进入到裸奔的时代,女性竟然大言(本文来源于《黄河文学》期刊2014年04期)

潘杨华[8](2013)在《“微博女王”姚晨:好女人形象完胜离婚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危机传播的理论角度出发,对娱乐圈明星姚晨、凌潇肃在微博上进行的离婚危机处理进行评述,并重点指出姚晨在此次危机传播中完胜的四大原因,以及凌潇肃危机处理时的失利之处。主动、及时、坦诚是危机传播的内在要求,公众人物应及时动用一切有利渠道,公开透明地进行有效的危机传播。(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3年01期)

程波英[9](2012)在《论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刻板化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作为当今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成为文化研究的对象。本文探究的是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刻板化女性形象问题。借助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本文论证了影片中的刻板化女性形象是根据父权意识形态来再现的。通过分析影片中女性规训的身体、压迫性的话语以及被限制的生活,反映了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尽管可以选择踏上职业道路,她们的一言一行还是被套在父权社会所建立的行为规则内,其形象还是要接受父权社会霸权意识形态的驯服和建构。根据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文中主要指文化霸权),在女性题材作品领域里,父系社会的男性通过控制媒介舆论、教育等文化手段来宣传其意识形态,让女性心甘情愿地臣服之。该部影片塑造的女性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女性形象有所出入,符合男性的期待,为父权意识形态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期刊2012-04-01)

冯洁[10](2012)在《中西文化对照下的东方美与西方美——杨贵妃与埃及女王的形象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和洪升的《长生殿》中,女主人公克里奥佩特拉和杨贵妃都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和高贵不凡的身份,但她们的性格和命运也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显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语文知识》期刊2012年01期)

女王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英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代,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选择对这个英国鼎盛时代的象征性人物一一维多利亚女王的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历史形象形成的内外因素,把握女王多重历史形象的相关影响。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即1837年至1901年期间,借助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优势,通过进一步的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建立起世界近代史上最为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而作为大英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维多利亚女王,在这样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展现出了独特的政治、家庭和社会道德形象,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当大英帝国在一战后衰落下来时,人们才更清晰地感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王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冯淑娟,王佳英.现代都市中年人的精神困境——《冰雪女王》中泰勒的人物形象分析[J].理论观察.2019

[2].霍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历史形象[D].苏州科技大学.2018

[3].席晓莹.论叶芝五部戏剧中的“女王”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王欣.自我与他者之间—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解读《迷人的女王献吻中国龙》里的中国形象[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5].吴美.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人物形象的刻画[J].电影评介.2015

[6].杨新华.女王的双重身体:“国王二体”论与《仙后》中的伊丽莎白一世形象[D].西南大学.2014

[7].张景超.从女神、女王到女佣——新时期女性形象的系谱学管窥[J].黄河文学.2014

[8].潘杨华.“微博女王”姚晨:好女人形象完胜离婚危机[J].新闻传播.2013

[9].程波英.论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刻板化女性形象[D].四川外语学院.2012

[10].冯洁.中西文化对照下的东方美与西方美——杨贵妃与埃及女王的形象比较[J].语文知识.2012

标签:;  ;  ;  ;  

女王形象论文-冯淑娟,王佳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