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足迹改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旅游能值分析,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毅[1](2019)在《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研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对餐饮、住宿、购物、交通4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改进后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性指标。研究发现:在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生态足迹中,人均需求达到0. 12 hm2,远大于生态足迹供给总量,同时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消费达到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承载力的6倍。湖南省旅游生态系统需要承受较大压力,未来旅游业即将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因此,需要从加强政府及旅游企业的支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等方面入手,积极改善生态旅游现状,以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陶春元,汤明[2](2019)在《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九江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优化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文章对2007年-2016年九江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发现:①九江市各类型土地的生态足迹在稳步增加;耕地的人均承载力水平呈递减的态势,其余各类土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上不断增多。②虽然九江市整体的生态盈余为正数,但其不断减少,表明九江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降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水平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许昱堃,陈广洲,尤朝辉,焦利锋,李长城[3](2019)在《淮南市2001-2015年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态足迹模型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淮南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性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对淮南市2001-2015年的生态足迹(EF)、生态承载力(EC)、万元GDP生态足迹(GE)、生态赤字(ED)、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ESI)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①生态足迹呈显着增加趋势,达到7.10 hm2/人,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呈缓慢增加趋势,增加到0.11 hm2/人;②随着经济的增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虽然其资源利用率得到一定提高,但仍未达到安徽省的平均水平;③生态赤字从2001年至2014年在波动中增至最大值7.43 hm2/人,2015年末降为6.99 hm2/人,说明该区域资源供需矛盾仍十分尖锐;④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一直小于0.20,长期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淮南市的生态文明实践、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天毅[4](2019)在《基于改进叁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咸阳市土地自然资本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土地自然资本存量是衡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咸阳市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在国家大力发展和建设的大背景下,咸阳市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否承载如此快速的城市发展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巨大变化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研究土地自然资本对保障咸阳市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土地自然资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叁维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对模型中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整,采用“省公顷”和“市公顷”相结合方法优化生态足迹模型,对咸阳市及各县区2009年至2016年土地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利用脱钩模型探寻咸阳市及各县区土地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分析结果发现咸阳市土地自然资本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研究主要结论为:(1)对叁维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使用“省公顷”和“市公顷”相结合的方法,重新计算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调整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类型,使计算结果切合实际。(2)从时间上看,咸阳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由土地盈余转为土地赤字。从结构上看,耕地和园地在人均土地生态足迹中占主导地位。从空间上看,人均生态足迹空间总体上东部足迹较大,西部足迹较小;人均土地生态承载力变化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布;足迹深度则呈现出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3)咸阳市各县(区)土地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主要表现为弱脱钩状态,但从2014年开始经济负脱钩现象增加,经济状态不容乐观,需增强土地自然资本的集约利用带动经济发展。(4)从合理控制土地生态足迹增长和提高土地生态承载力两个方面改善土地自然资本利用,此外还需促进资源节约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08)
董立翔,叶永波,顾毅[5](2018)在《基于改进模型的台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且较为简便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该改进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时空分布情况,可作为对区域水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和绿色发展评估的参考依据。对台州市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布进行核算分析结果表明,台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为稳定,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高;全市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的分布极不对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8年12期)
曹威威,孙才志[6](2019)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以海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总结现有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研究成果,从能值密度、能值生态承载力、能值生态指标分类和整合等方面分析了模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端和供给端构建足迹账户体系,并提出能值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和优化。利用改进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6年海南生态经济系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能源账户和生物产品账户足迹大幅增加。污染账户和建设用地账户足迹状态稳定。(2)生产承载力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而环境承载力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强度增加不断下降。(3)海南生态环境整体表现为生态盈余,但污染账户、能源账户盈余缩减,2011年能源账户开始出现生态赤字。通过足迹账户的构建,能够更清晰地追踪各账户和各类土地能值生态足迹、能值生态承载力以及能值生态盈余/赤字产生的变化,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改进之后能够更客观反映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状况,为地区有针对性开展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雪琪,满苏尔·沙比提,马国飞[7](2018)在《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改进生态足迹模型核算新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区域生态足迹(EF)和生态承载力(EC),通过生态赤字/盈余判断区域生产消费模式,并借助万元GDP生态足迹反映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生态压力指数(ETI)定量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状态,并采用GM(1,1)模型预测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5 a叶尔羌河平原绿洲EF不断增大,年均增长率为15. 45%,EC总体呈减小趋势,区域生产消费仍处于可持续发展模式,但生态盈余不断减少,由18 969. 45×103hm2减少到5 636. 25×103hm2,减少70. 29%。区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7. 59 hm2·万元-1减至4. 61 hm2·万元-1; ETI不断增大,生态安全等级已由1级演变为2级,但目前研究区生态环境仍处于安全状态。各县域生态安全差别较大,以2016年为例,泽普和叶城县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巴楚县则处于很安全状态。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0 a,区域EF将不断增大,EC不断减小,生态盈余也转为生态赤字,至2048年区域生态安全将恶化为极不安全。建议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生产活动应着重保护水域生态系统,遏制草地、耕地的过度消费,以保证区域生产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甜[8](2018)在《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城市生态安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作为丝绸之路我国西北区沿线主要城市的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西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对其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估进而提出提高生态安全的对策具有一定实践意义。本文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五个城市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分析研究,通过计算各市2006-2015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根据生态压力指数的评判标准对西北五市的生态安全等级进行划分,进而分析生态安全多年动态变化趋势,指出西北五市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生态安全的提高给出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修正。从“区域公顷”(西北五省区)、动态变化的五省各类生物资源平均生产能力、动态均衡因子、产量因子,以生产性生物资源账户代替消费性生物资源账户,对畜牧产品足迹所属地类重新分配,添加污染账户、水资源账户几个方面进行改良,弥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忽略区域差异、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动态变化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及对生产性足迹和消费性足迹区分不清,畜牧产品所属地类划分未考虑饲料配比,忽略水域其他生态功能,缺少评估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缺陷,建立更符合西北地区实际情况的系列参数,此改进是对这方面文献的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2)五市人均生态足迹、承载力、生态赤字总体上均表现为逐年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均衡因子、五省平均生产能力作动态研究,发现长时间序列下两者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人均生态足迹结果与传统模型人均足迹计算结果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有所差别。(3)人均生态足迹构成中,各市耕地足迹所占比例均位于首位,并出现逐年降低趋势,能源用地、建设用地占比均位于前叁,且都出现增加趋势。除了乌鲁木齐,其他四市污染消纳地占比也均出现增长趋势。承载力构成中,耕地占比最大,建设用地次之,且耕地所占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占比均呈现增加趋势。(4)2006-2015年西北五市均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对于承载力的倍数,分别为,西安18.20倍,银川13.53倍,兰州11.10倍,西宁29.15倍,乌鲁木齐19.43倍。各市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安全等级总体上均出现降低趋势,各市生态安全等级大体为:兰州(2级较安全)>银川(2级较安全)>西安(4级中度不安全)>乌鲁木齐(5级重度不安全向4级中度不安全过渡)>西宁(6级极度不安全)。(5)对各研究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分析得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耕地质量、面积的降低(均衡因子由10.71降低为8.35),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较快(建设用地人均足迹、承载力占比十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35.47%,23.39%),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多,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大,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宁,李月臣[9](2018)在《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计算重庆市2000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分析生态承载力变化原因,通过生态赤字/盈余分析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引入水资源账户和环境负荷并结合重庆市实际调整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果】2000—2010年除水资源用地、污染吸纳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在降低,总生态足迹和其他生态足迹在升高;生态承载力方面除耕地降低外,总生态承载力和其他各类用地生态承载力在升高,原因是2000—2010年间耕地转为其他类型用地。【结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耕地、草地、水域处于生态超载状态,重庆市总体上处于生态超载状态。(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朱玉林,顾荣华,杨灿[10](2017)在《湖南省生态赤字核算与评价——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湖南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2015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湖南省的生态赤字情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2015年的能值生态承载力为9.90×108hm2,能值生态足迹为1.84×109hm2,生态盈余为-8.49×108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6.36 hm2。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2015年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度较高。其中,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是对湖南省能值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的因素;其次为建筑用地;水域、草地和林地的影响相对较小。湖南省2000~2015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持续下降,这表明湖南省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在逐步提升,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代价也在逐步减小。(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7年12期)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优化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文章对2007年-2016年九江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发现:①九江市各类型土地的生态足迹在稳步增加;耕地的人均承载力水平呈递减的态势,其余各类土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上不断增多。②虽然九江市整体的生态盈余为正数,但其不断减少,表明九江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降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水平面临严峻的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吴毅.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研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陶春元,汤明.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九江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许昱堃,陈广洲,尤朝辉,焦利锋,李长城.淮南市2001-2015年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
[4].高天毅.基于改进叁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咸阳市土地自然资本时空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董立翔,叶永波,顾毅.基于改进模型的台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J].人民珠江.2018
[6].曹威威,孙才志.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以海南为例[J].生态学报.2019
[7].张雪琪,满苏尔·沙比提,马国飞.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
[8].张甜.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城市生态安全研究[D].西北大学.2018
[9].周宁,李月臣.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朱玉林,顾荣华,杨灿.湖南省生态赤字核算与评价——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