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兴安岭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年冻土,沼泽湿地,降水,氧化亚氮
大兴安岭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沛,黄俊翔,岳泓宇,刘春岩,江长胜[1](2019)在《降水和冻融循环对大兴安岭沼泽湿地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兴安岭北坡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原状土柱、实验室内模拟降水年际变化(R80和R130:80 mm和130 mm降水处理)和春季土壤冻融循环过程(培养温度:-15~5、-10~10℃和-5~15℃),评估降水和冻融对该沼泽湿地冻融期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2O)交换及温室气体净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R80处理,R130处理减少CO_2排放(P<0.05)、促进N2O(P<0.05)和CH_4排放,冻融期生态系统总呼吸主导温室气体净收支,148 d培养期R80和R130处理温室气体净收支分别为2 955.8±258.9 kg CO_2-eq·hm~(-2)和1 951.1±317.3 kg CO_2-eq·hm~(-2),因此,丰沛降雨有利于减少冻融期该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效应。R80处理代表的常规降水条件下,冻融期CH_4和N2O交换对该沼泽湿地温室气体净收支的贡献可忽略不计;R130处理代表的丰沛降水条件下,土壤冻融会激发N2O排放,使该沼泽湿地在冻融期表现为强N2O排放特征。未来对沼泽湿地土壤冻融和综合温室效应评估应特别关注降水量年际变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滕坤[2](2019)在《大兴安岭嫩江源头嘎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分布及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兴安岭嫩江源头嘎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特性,以期为保护区的保护建设提供基础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赵丹丹[3](2019)在《大兴安岭地区湿地分布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纬度湿地大约占全球天然湿地总面积的64%左右,兼有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生态功能,在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高纬度湿地是对于气候变化较敏感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导致中高纬度湿地,尤其是高纬度大兴安岭地区湿地的退化远超过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大兴安岭地区湿地具有高纬度寒温带山地林区湿地的典型特征,本研究以该湿地为研究对象,(1)探究了近50-60年来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2)分析了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3)构建了湿地景观分布模型,并量化了影响不同类型湿地分布的环境因子的相对重要性,(4)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不同湿地类型、面积、分布以及空间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湿地保护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湿地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兴安岭地区气候变化近56年(1961-2016年)大兴安岭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4℃/10a,达到了0.01的显着性水平;同时具有3-5年和15-18年尺度的震荡周期;此外,多年平均温度的突变年份为1984年,且该突变点在代表0.05显着性水平的±1.96之间。同期,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1.92mm/10a,达到了0.01的显着性水平;年降水量存在3-5年、8-11年和28年尺度左右的震荡周期;突变年份分别为1978年和2005-2007年,且突变点在0.05显着性水平的±1.96之间。不同气候情景下,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050年和2070年的RCP2.6、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相对于基准气候情景增加了1.27-4.2℃,其中2070年比2050年的RCPs气候情景增温更加显着,年平均温度在空间上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年降水量在2050年和2070年的RCPs气候情景下相比于基准气候情景均有所增加,增加了18-65mm,年降水量总体呈现中西部较高、北部较低的空间格局。(2)大兴安岭地区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近77年(1940-2016年)大兴安岭地区湿地总面积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共减少了4541km~2;湿地的空间分布由该地区中部密集转向西北和东南部较密集。近27年(1990-2016年)就不同类型湿地而言,乔木湿地和水体面积变化相对较小,而灌木湿地共增加了136km~2,草本湿地共减少了450km~2;空间上,乔木湿地大部分位于该地区北部,灌木湿地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北部,草本湿地则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南部,水体分散于整个研究区。大兴安岭地区湿地的空间格局在1990-2016年变化相对较小,但不同类型湿地景观的空间分异显着。乔木湿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Percent of landscape,PLAND)在北部边缘较高,灌木湿地PLAND中间高于四周,草本湿地PLAND在中南部较高,水体PLAND的高值区集中在东北部。乔木湿地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PD)在北部和东部相对较高,灌木湿地PD在东部存在高值区,草本湿地PD在东北部高于其他区域,水体斑块PD整体上北部高于南部。乔木湿地在北部形状(Perimeter Area Ratio_Mean,PARA_MN)较复杂,灌木湿地在中部以及西北部斑块形状较复杂,草本湿地在中西部以及东南部斑块形状较复杂,水体在西北部以及东部边缘形状较复杂。乔木湿地在东北部聚合度(Aggregation Index,AI)较高,灌木湿地在中部偏北地区AI较高,草本湿地在南部聚合度较高,水体在北部斑块聚合度较高。(3)构建湿地景观分布模型并量化影响湿地分布的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基于大兴安岭地区湿地分布和环境因子数据,湿地主要包括4种类型,即乔木湿地、灌木湿地、草本湿地和水体,环境因子包括10个气候变量和10个地理景观变量,利用随机森林建立湿地景观分布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精度评价,其AUC值为0.8874,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湿地分布的能力。同时得出影响该地区不同类型湿地分布的环境因子相对重要性,其中对乔木湿地分布影响相对较大的环境因子:人类干扰度(HII)>到河流距离(RIV)>地形起伏度(RA)>温度季节性(TS)>坡度指数(SL)>等温性(ISO)>到道路距离(ROA)>土壤类型(SOI)>年平均温度(MAT)>转换坡向(ASP);对灌木湿地分布影响相对较大的环境因子:坡度指数(SL)>转换坡向(ASP)>人类干扰度(HII)>到河流距离(RIV)>等温性(ISO)>到道路距离(ROA)>地表粗糙度(SR)>地形起伏度(RA)>土壤类型(SOI)>年平均温度(MAT);对草本湿地分布影响相对较大的环境因子:坡度指数(SL)>转换坡向(ASP)>人类干扰度(HII)>地形起伏度(RA)>地表粗糙度(SR)>到河流距离(RIV)>到道路距离(ROA)>土壤类型(SOI)>等温性(ISO)>海拔高度(AI);对水体分布影响相对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地貌类型(GEO)>土壤类型(SOI)>人类干扰度(HII)>等温性(ISO)>温度季节性(TS)>年平均温度(MAT)>到河流距离(RIV)>年降水量(AP)>地形起伏度(RA)>最湿季节降水量(PWQ)。(4)大兴安岭地区湿地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研究整体来看,气候变化使大兴安岭地区北部的乔木湿地和灌木湿地大量丧失退化,同时使南部草本湿地出现退化并向北部转移,水体在整个研究区均有所减少,退化至东部边缘。具体而言,乔木湿地和灌木湿地受气候变化影响主要在RCP2.6气候情景下在北部剩少量零星分布。草本湿地在2050年从RCP2.6至RCP8.5气候情景,增加的区域有所减少,但减少的区域有所增加,主要表现为南部大量减少,西北部大量增加,中间分布着一些未发生变化的区域;草本湿地在2070年随着气候情景的增强,南部以及中部减少的湿地面积逐渐增多,西北部增加的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整个研究区的水体在叁种气候情景下均大幅度减少,2050年的丧失程度平均高于2070年,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边缘。不同类型湿地的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乔木湿地和灌木湿地的PLAND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减小;草本湿地PLAND增加值随着气候情景的增强在2050年逐渐减小,但在2070年则先减小后增加;水体PLAND值从RCP2.6至RCP8.5气候情景在2050年不断增加,但在2070年先增加后减小。气候变化使乔木湿地和灌木湿地PD均明显减小;草本湿地PD在2050年均减小,但在2070年均有所增加,且两个时期的PD均呈现随着气候情景的增强而增加;水体PD在2050年大幅度减小,在2070年随气候情景的增强而增加。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湿地斑块形状PARA_MN的影响相对较小。乔木湿地AI在RCP2.6气候情景下表现为2050年略有升高,2070年有所降低;灌木湿地聚合度AI在RCP2.6气候情景下大幅度降低;草本湿地AI受气候变化影响平均有所升高,在2050年和2070年均随着气候情景的增强而降低;水体AI随着气候情景的增强在2050年逐渐升高,但在2070年逐渐降低。(5)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湿地适应性管理根据大兴安岭地区湿地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制定该地区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湿地适应性对策,一方面加强湿地生境保护,另一方面,需要对退化湿地进行恢复,优先适应气候变化。并不断完善基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湿地政策制度、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度和湿地保护监测制度,进而保护该地区湿地,使其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杜阳[4](2019)在《大兴安岭的生态本底——冻土、湿地与落叶松》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大兴安岭冻土在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度地区,在夏季解冻的土壤层下面埋藏着处于永久冻结状态的地层——冻土层,纬度高、太阳辐射少是形成冻土的直接原因。中国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瞬时冻土,其区划前提为年均地面温度、最低月均(本文来源于《大兴安岭日报》期刊2019-01-28)
满卫东[5](2018)在《基于遥感和实测数据的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碳储量估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强、服务价值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保护意义最重大,固碳潜力最大,生态系统净化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荣获“地球之肾”美誉。沼泽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它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沼泽湿地的碳积累和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乃至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北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通常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是巨大的陆地碳库。北方沼泽湿地碳库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气候轻微变化都会影响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作为典型的北方沼泽湿地区,大兴安岭(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GKM)是中国第二大冻土区,储藏着大量碳。因此,对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碳储量准确估算,可为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的保护、利用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沼泽湿地的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对有效加强沼泽湿地分布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沼泽湿地分布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也为我国沼泽湿地碳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全球碳储量估算和碳循环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沼泽湿地调查,确定了大兴安岭沼泽湿地主要类型。基于Landsat 8 OLI和GF-1遥感影像,综合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实现了大兴安岭沼泽湿地信息提取并制图,总体分类精度较好,能够满足本研究需求。基于野外实地采集的土壤样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完成了大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模拟;并运用GIS中迭加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的分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最终完成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建立31个特征变量,综合野外采集的生物量样本,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反演大兴安岭沼泽湿地植被生物量模型。利用碳系数和模拟生物量估算沼泽湿地植被有机碳密度。综合以上结果估算大兴安岭沼泽湿地有机碳储量。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经过对大兴安岭沼泽湿地调查确定其遥感分类系统为: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和森林沼泽。在e Cognition 8.64平台上,综合利用Landsat 8 OLI和GF-1遥感影像,可以有效优化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有助于保证大兴安岭沼泽湿地分类精度。采用多时相遥感影像(6月末或7月初以及8月末9月初影像)综合利用的优势:不同沼泽湿地植被之间或与其他地物类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物候差异,从而使它们的在某个特定时期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差异明显,选取此时遥感影像有助于沼泽湿地信息提取。(2)基于多尺度分割方法将Landsat 8 OLI和GF-1影像分割为对象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纹理、位置、形状和上下文关系等特征、遥感影像光谱的均值、亮度和标准差特征以及NDVI、NDWI、RVI、DVI、PVI、SAVI和TSAVI等指数,综合利用面向对象和人工目视解译分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大兴安岭的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和非沼泽湿地信息。大兴安岭沼泽湿地分类结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0.9181和0.8863,分类效果较好。结果可知,大兴安岭草本湿地33140.31 km2,灌丛湿地3763.81 km2,森林湿地877.26 km2。(3)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7个波段的反射率和NDVI、NDWI、RVI、DVI、PVI、SAVI、TSAVI、MSAVI、RDVI、NIR/G、EVI、TVI、RI、NDI、BI、GVI、WI、PC1、PC2、PC3、MNF1、MNF2、MNF3和MNF4等31个特征变量,结合实测不同沼泽湿地生物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以此估算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研究发现,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模型建立引入模型变量较多,模拟精度较高。灌丛沼泽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模拟时仅引入一个变量,相对其他两种沼泽湿地类型的生物量模拟模型模拟能力略差。参考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生物量模型的R2、RMSE和r RMSE来选取模拟效果最好的模型。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4 kg/m2范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碳储量为2.21 Pg C。(4)大兴安岭沼泽湿地0-30、30-60和60-10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着(p<0.05),随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着减小。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程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变大。不同沼泽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层差异显着(p<0.05),灌丛沼泽和森林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草本沼泽;随着深度增加,同层不同沼泽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着性减小(p>0.05)。(5)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土壤类型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大兴安岭草本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高程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降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灌丛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降水呈显着正相关(p<0.05);森林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降水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大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候因素相关性大,与地形因素相关性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本文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逐渐减小。(6)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对大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空间模拟并估算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兴安岭0-30 cm、30-60 cm和6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8.43 kg/m2、17.45 kg/m2和15.60 kg/m2,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和森林沼泽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723.39、276.89和57.54 Tg C。不同沼泽湿地类型在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显着(p<0.05),灌丛沼泽>森林沼泽>草本沼泽。大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50%以上分布在0-30 cm,并随深度增加而减少。(7)大兴安岭沼泽湿地平均有机碳密度为58.50 kg C·m-2,其变化范围为12.48~306.39 kg C·m-2,湿地碳储量为2.21 Pg C。不同沼泽湿地平均有机碳密度由高到低为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草本沼泽的平均有机碳密度相对较小,但其有机碳储量最高,为157637 t C,主要由于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类型中草本沼泽面积远高于其他沼泽湿地类型面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期刊2018-06-01)
韩冰雪,赵光影,臧淑英,邵宗仁[6](2018)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不同深度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特征,为深入了解冻土区森林湿地的碳、氮动态及冻土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典型植被类型落叶松、樟子松及白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特征。[结果]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均逐层降低。0~1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落叶松分别显着高于樟子松和白桦(P<0.01);樟子松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显着高于落叶松、白桦(P<0.05);脲酶活性落叶松最高,分别为樟子松和白桦的1.44倍、1.28倍(P<0.05);蔗糖酶活性由低到高依次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P<0.05)。10~20、20~30 cm土层与其规律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对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最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931(P<0.01)。脲酶对铵态氮含量的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为0.790(P<0.05)。[结论]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森林湿地植被土壤碳、氮含量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表明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3期)
刘志强[7](2018)在《浅谈大兴安岭湿地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被称为是"地球之肾",它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而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一道重要的堡垒。如果大兴安岭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么不仅仅会有一大批生物遭到不幸,我们整个北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条件甚至都会受到恶劣的影响。因此,大兴安岭的湿地保护是应当得到足够重视的。本文中,我们将对大兴安岭湿地保护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张涛,李瑶[8](2016)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流湿地保护规划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水源涵养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又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河流湿地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该区域生态安全,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蒙古巴林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浅谈关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流湿地保护规划的思考,希望对同类湿地保护规划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6年12期)
高永刚,赵慧颖,高峰,朱海霞,曲辉辉[9](2016)在《大兴安岭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湿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未来2种排放情景下的RCM-PRECIS输出的大兴安岭区域气温与降水量预测数据,采用M ann-Kendall(简称M-K)非参数检验法和线性倾向率法,分析大兴安岭区域2015-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2种情景下,2015-2050年的年平均气温升高显着,A2情景的增温速率(0.54℃·(10a)~(-1))高于B2情景(0.41℃·(10a)~(-1)),与东北地区增温速率(0.56℃·(10a)~(-1))一致,B2情景增温速率低于东北地区增温速率;大兴安岭区域自2032年气温开始出现增暖突变现象,增温幅度显着增大.2种情景下季节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大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A2情景夏、冬、春、秋季分别为0.59、0.56、0.56、0.52℃·(10a)~(-1),B2情景分别为0.48、0.47、0.42、0.37℃·(10a)~(-1);各季突变增温时间点和增温趋势显着时段存在差异.2种情景下2015-2050年的年降水量有微弱的减少趋势,M-K检测基本无显着变化;季节降水总体而言,大兴安岭区域未来36 a降水量仍以夏季为主,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春季和秋季次之,各占全年降水量的18%~19%.未来大兴安岭区域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其中21世纪20、40年代大兴安岭湿地受到气候暖干化的胁迫相应较强,未来气候暖干化趋势是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萎缩和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未来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仍将受到气候暖干化趋势的巨大威胁,面临萎缩和严重退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6年01期)
任增光[10](2015)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分析,提出对湿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及保护措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5年05期)
大兴安岭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兴安岭嫩江源头嘎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特性,以期为保护区的保护建设提供基础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兴安岭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彦沛,黄俊翔,岳泓宇,刘春岩,江长胜.降水和冻融循环对大兴安岭沼泽湿地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滕坤.大兴安岭嫩江源头嘎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分布及特性[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
[3].赵丹丹.大兴安岭地区湿地分布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4].杜阳.大兴安岭的生态本底——冻土、湿地与落叶松[N].大兴安岭日报.2019
[5].满卫东.基于遥感和实测数据的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碳储量估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
[6].韩冰雪,赵光影,臧淑英,邵宗仁.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7].刘志强.浅谈大兴安岭湿地保护[J].现代农业研究.2018
[8].张涛,李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流湿地保护规划初探[J].南方农业.2016
[9].高永刚,赵慧颖,高峰,朱海霞,曲辉辉.大兴安岭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湿地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6
[10].任增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