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股股东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度投资,股权激励水平,国有控股类型,限制性股票
控股股东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杨慧辉,潘飞,奚玉芹[1](2016)在《直接控股股东类型、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9-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直接控股股东类型和股权激励的交互作用对公司投资决策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水平与过度投资水平呈U型的区间效应;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更容易产生加剧过度投资的"管理层防御"效应;国有公司为直接控股东更能保障股权激励产生的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的发挥,也能有效地抵制股票期权激励产生的加剧过度投资的"管理层防御"效应。(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欧阳励励,陈辉发,张川[2](2014)在《终极控股股东类型、两权分离度与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沪深两市同时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类型和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地方政府和非国有控股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更高,特别是公司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本文的研究为公司股权结构对债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赵琳,谢永珍,张雅萌[3](2013)在《董事会与R&D投入的权变模型:控股股东类型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事会的效应依赖于组织情境,控股股东类型是重要的情境因素之一。从权变理论视角,以2007~2011年披露R&D投入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了控股股东类型对董事会与R&D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对R&D投入的影响根据控股股东类型而产生权变,而独立董事比例与R&D投入的正相关关系并未随之而改变。关注了情境因素对董事会治理行为及其效果的影响,并使用权变方法整合了多种董事会理论。(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3年12期)
孙超[4](2013)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类型影响公司业绩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运用比较均值和中位数检验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不同类型的第一大股东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法人股控股的上市公司业绩要显着高于由国家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业绩。(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于莉莉[5](2013)在《控股股东类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我国2006-2012年沪深A股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测算其控制权私人收益规模、检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分析了不同控股股东类型上市公司之间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差异。研究发现:(1)我国2006-2012年样本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规模较大,平均值达到30.84%。总体上看,控制权私人收益随时间推移呈现递增趋势。(2)在控制权范畴探讨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时发现,股权转让比例、流通股比例与控制权私人收益显着正相关,两权分离率与控制权私人收益显着负相关。(3)在考察控股股东类型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小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同时发现这两类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后的四年中,公司绩效水平均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后绩效低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3-05-01)
王玉英[6](2009)在《控股股东类型与控制权私利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控制权私利问题愈发成为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以LLSV、Zingales等为代表的学者在控制权私利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也有了较好起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控制权私利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出现了一些较有价值的论着。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制度基础与方式,为文章的实证分析做了铺垫。随后,以终极控制人类型为标准将上市公司划分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叁个类别,对叁类企业的控制权私利规模做了计量和比较分析,并就其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做了研究。其中,测度叁类企业控制权私利规模时选用大宗股权溢价模型,筛选了沪深股市1999-2007年之间发生股权协议转让交易的240个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控制权私利程度最低,民营企业的控制权私利程度最严重。而在探讨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对控制权私利影响问题时,选用了2004-2007年的138家公司样本;在一一计算其现金流权比例、控制权比例、现控比和金字塔层级的基础上,就上述每个因素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本研究对认识中国各类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规模、上市公司的真实产权类别、终极控制者的控股结构、公司治理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叁大类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规模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就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做系统的比较研究,以及提出约束控制权私利的措施,有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助于国家对资本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管理、有助于督促上市公司构建更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因此有助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建设。(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4-01)
程仲鸣,王海兵[7](2009)在《公司控股股东类型与过度投资水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2002~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控股股东类型与过度投资水平的关系,以期为理解我国特定制度背景下的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09年09期)
吴刚,刘丹[8](2008)在《控股股东类型与公司价值: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一个状态依赖模型,分析了不同股权类型下公司价值与控股股东所持股权比例之间的关系。当政府控股时,公司价值与控股比例存在左高右低的U型曲线关系;私人控股时,公司价值与控股比例存在横S型曲线关系。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相对控股还是绝对控股并对公司价值没有显着差异,家族相对控股比绝对控股更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其他类型控股者在居于绝对控股地位后会更加关注控制权的共享收益而非剥夺其余股东。(本文来源于《证券市场导报》期刊2008年08期)
王鹏,秦宛顺[9](2006)在《控股股东类型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Using a firm-level dataset from China’s A-share stock market over the period of 2001~2004,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large shareholder’s control rights an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control rights and cash flow rights on firm value(Tobin-Q).We find that large shareholders’ control rights are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entrenchment effect”.Also we find a negative effect with the separation.but it is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owner type:the negative effect is larger for central government-owned and university-owned listed firms,and is smaller for local government-owned and private-owned.(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06年07期)
控股股东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沪深两市同时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类型和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地方政府和非国有控股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更高,特别是公司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本文的研究为公司股权结构对债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股股东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杨慧辉,潘飞,奚玉芹.直接控股股东类型、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
[2].欧阳励励,陈辉发,张川.终极控股股东类型、两权分离度与公司债券融资成本[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
[3].赵琳,谢永珍,张雅萌.董事会与R&D投入的权变模型:控股股东类型的调节效应[J].系统工程.2013
[4].孙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类型影响公司业绩吗[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
[5].于莉莉.控股股东类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
[6].王玉英.控股股东类型与控制权私利的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
[7].程仲鸣,王海兵.公司控股股东类型与过度投资水平的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09
[8].吴刚,刘丹.控股股东类型与公司价值: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8
[9].王鹏,秦宛顺.控股股东类型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统计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