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手术内固定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本科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颈椎结核、胸腰椎结核及腰椎结核患者均行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其中18例患者达到以下标准: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血沉正常;局部无明显症状,无脓肿或窦道;X线片显示脓肿消失或钙化无死骨或已被吸收,骨质疏松好转。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应用植骨融合是安全、有效的,制定标准护理计划是手术成功及康复治愈的关键。
【关键词】脊柱结核;根治;术后的康复
【中图分类号】R6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17-01
结核病是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而脊柱结核则是一种继发性的肺外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首位,在整个脊柱中腰椎发病率最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但仅20%有典型症状。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应根据应对方式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正性引导,帮助脊柱结核患者变消极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方式,提高生存质量。为了保证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能尽快康复,我科自2014年6月起,对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并行抗结核治疗和功能锻炼,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本科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0例患者,把自愿参加本研究工作的23例患者纳入标准,剩下的7例患者纳入排除标准。23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以上病例术前行X线片、CT或者MRI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本组23例脊柱结核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6岁~62岁,平均年龄45岁。病变节段:颈椎3例、胸椎8例、胸腰椎6例、腰椎6例,其中单节段8例、多节段15例。病变节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潮热、盗汗,1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根性刺激症状,6例胸腰椎患者伴有截瘫,ASIA分级为B级。
1.2护理措施
为了保证患者能安全地进行手术,使手术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切忌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手术。术前应仔细体检并进行胸部透视,以便发现体内有无其他结核病灶。对病期长,窦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应检查肝、肾功能。入院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并进行卧床排便训练,以免术后由于不习惯而造成排便困难。脊柱结核并有窦道的患者,术前还需用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以控制化脓性感染,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颈椎结核患者需护理的问题有:窒息,主要表现为:A呼吸、吞咽困难;B误咽、误吸后呛咳、濒死感。护理措施包括:A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颈椎结核出现咽后壁脓肿时会导致吞咽困难。B指导患者进食食物的质地与进食方式,防止食物呛入气管而窒息。C全麻术后患者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并有专人守护,避免呕吐物误吸;D一旦出现窒息,迅速吸出异物,必要时气管切开。潜在并发症—瘫痪或瘫痪加重,主要表现有:A首先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下肢发硬、颤抖且软弱无力,继而感觉功能障碍,出现麻木,然后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尿潴留、便秘和腹胀。B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干燥、无汗。护理措施包括:A向患者及家属反复说明卧床休息的必要性,以免导致瘫痪加重。B轻瘫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脊柱结核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护病灶部位,并且应有专人保护头颈部,C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后,注意观察其双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等情况。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需护理的问题有:术后潜在并发症—气胸。护理措施包括:A密切观察胸椎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后的呼吸情况,是否伴有紫绀。B高流量吸氧。C患者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后,应保持引流通畅。知识缺乏。护理措施有:A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与方法。B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其主动翻身、坐起、下床活动。C合并截瘫或脊柱不稳者,鼓励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咳嗽和上肢运动,同时进行被动活动并按摩下肢各关节,以防止关节粘连、强直。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程与治疗程序,尤其是出院后的配合。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方法:将原始数据输入Excel,运用统计软件SPsSl3.0对治疗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本组病例通过实施标准的护理计划,按照1986年国际防治结核和肺病联合会肺病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制定全身治疗方案,术前治疗至少2周,术后治疗9个月~15个月(平均11个月)。18个月后21例植骨融合,6例胸腰椎结核并截瘫病情较严重者,血沉仍较快,仍继续全身治疗。颈椎结核患者,术后3d~5d戴颈托离床活动,由护理人员陪伴,掌握协助患者下床的护理技巧。
3.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多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对于个体来说,疾病是一种生理应激过程,与其相应的是心理适应与应对。积极的应对可以缓解应激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消极的应对则可能加重应激。原因可能为: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时间、经济、精力上花费较多,影响患者及家庭的正常生活。[1]因此,患者多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明社会支持程度高者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较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为使患者能积极地应对疾病,护士在进行干预时应把重点放在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上。脊柱结核给人们造成了结核可怕的观念,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地着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在患病的初期,对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对结核的治疗产生着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干预时应根据应对方式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正性引导,帮助脊柱结核患者变消极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应用内固定是必要且安全的,确保手术成功及康复标准的护理计划是关键[2]。本组病例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变部位,正确执行全身治疗,包括休息、营养、一般支持疗法、抗结核治疗和手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方面应确定手术条件和禁忌证。为切实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早日康复,必须严格执行手术标准,严格执行标准的护理计划,加强术前、术后相关知识教育。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3],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预防脊柱结核复发、正确执行抗脊柱结核治疗和标准护理计划能起到促进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行为能力和社会支持程度以及患者心理的疏导,有利于脊柱结核根治术后患者更好的康复。总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应用植骨融合是安全、有效的,制定标准护理计划是手术成功及康复治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郑蓉.脊柱结核根治术后的康复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540-542.
[2]魏墚铉,黄佳,幸敏.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根治术后患者认知行为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7):1510-1511.
[3]蒋海兰,刘海客,于梅,等.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