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机织物,聚乙烯膜
能量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汪泽幸,吴波,何斌,谭冬宜,古占华[1](2019)在《循环荷载下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残余变形演化与能量耗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麻纤维织物为增强体、聚乙烯膜为基体,通过热压法制备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在循环荷载下的残余变形演化与能量耗散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其经向、纬向循环荷载应力-应变曲线形状高度相似;随着循环荷载次数的增加,累积残余应变呈先快后慢的增加趋势;每次循环荷载过程中,残余应变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总应变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与能量耗散率均呈先迅速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产业用纺织品》期刊2019年10期)
刘娟红,周昱程,杨海涛,付士峰,谷峪[2](2019)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井壁混凝土能量与损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部矿井井壁混凝土产生类似"岩爆"现象的问题,从典型种类混凝土动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采用直径为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和超声检测装置对普通高强混凝土(NHSC)、钢纤维混凝土(SFRC)和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NSC-RPC)进行动力学试验。研究单次和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行为,能量输入与耗散特征以及损伤程度。分析子弹的冲击速度、混凝土内部能量和损伤程度3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明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失效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3种典型种类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能量和损伤值皆与冲击速度呈正相关性。NSC-RPC的能量承受和耗散能力是NHSC和SFRC的两倍左右,同时NSC-RPC要产生可测损伤值所需要的临界冲击速度亦高于另外两者。多次冲击荷载导致混凝土应力峰值降低,应变增大,材料的承载能力弱化,但多次的冲击行为对NSC-RPC的劣化程度最小,且在多次较低速的冲击荷载下,NSC-RPC仍未出现可测损伤值。在3种典型种类混凝土中,NSC-RPC具有最为优异的抗冲击能力,将NSC-RPC应用为深部地下工程井壁以及关键结构部位材料更具有优势。本工作从应力应变、能量与损伤等多方位因素,揭示深竖井井壁结构在服役期限内的损伤、失效机理,提出深部井筒支护材料的改善措施,为超深井井壁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龙涛,陈伟[3](2019)在《调浆过程能量输入对微细粒白钨浮选矿浆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矿浆流变性测试与浮选试验,研究了微细粒白钨矿浮选体系中微细粒白钨矿、方解石、石英及其人工混合矿矿浆流变性、浮选行为与调浆过程能量输入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微细粒白钨矿与方解石矿浆表观粘度高、屈服应力大、聚团程度较严重,造成混合矿具有较大的表观粘度与屈服应力。通过搅拌调浆过程能量输入调控,能够显着提升浮选过程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霍欢,郭涛,王子俊,毕福强,王伯周[4](2019)在《高能不敏感离子盐HDNMT和ADNMT的合成、热行为与能量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氨基-1-肼基-2,2-二硝基乙烯(HDNEA)和乙氧基亚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EPC)为原料,经环化、硝化、碱解反应得到了两种高能不敏感离子盐3,5-双(二硝甲基)-1,2,4-叁唑单肼盐(HDNMT)和单胺盐(ADNMT),并采用红外光谱、~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和TG-DTG法研究了HDNMT和ADNMT的热行为;采用NASA-CEA软件,在标准条件(p_c∶p_o=70∶1)下计算了含HDNMT或ADNMT的改性双基推进剂(CMDB)的能量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两种离子盐与HDNMT和ADNMT预期结构相符,合成收率分别为41.3%和47.6%;分解点温度分别为193.3℃和147.0℃,单肼盐表现出比单胺盐更好的热稳定性;含两种离子盐的CMDB推进剂的理论比冲分别为2602.8和2584.4 N·s/kg,特征速度分别为1603和1590m/s,表明两种离子盐在固体推进剂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常虹,刘津男[5](2019)在《黏土地基中能量桩受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对能量桩在加热和制冷不同工况下桩顶竖向位移、桩身轴力及侧摩阻力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能量桩桩顶位移会随时间增长而增加最终趋于平稳.桩体应力会随桩体深度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又缓慢减小,峰值大概位于桩体中部.不同温度作用下桩体会在上半部与下半部分别产生负摩阻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包世婕,任笑威,李一涵,叶盛佳,董建辉[6](2019)在《不同厚度、不同材质护齿膜片能量吸收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方法 :1-4、7号膜片分别为BIOPLAST5、4、3、2、1 mm的软质膜片,5号膜片为ERKOLOC-PRO 2 mm的软硬结合膜片,6号膜片为DURAN 2 mm的硬质膜片。冲击压头从不同高度冲击膜片,利用高速摄像采集系统,拍摄冲击压头下落、压入膜片以及回弹的过程,将图像传输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冲击压头的入射速度、入射深度及回弹高度。计算膜片碰撞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和吸收能量比,反映不同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着性差异法,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冲击压头下落高度越高,碰撞过程中护齿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越大。软质护齿膜片中,1、2、3、4、7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7号1 mm膜片碰撞过程中平均吸收能量比最大,为(77.98±2.19)%。对于2 mm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4、5、6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软质膜片和软硬结合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较大,硬质膜片最小。结论:3 mm护齿膜片的吸收能量性能不亚于4、5 mm膜片,其性能足够支持其用于制作运动护齿,且具有轻薄舒适的优势。软质和软硬结合膜片相比于硬质膜片,更适合用于制作运动护齿。(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郭永成,王克辉,胡鹏,刘鑫宇,陈左贵[7](2019)在《砂岩破坏特性与能量耗散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轴卸荷试验,探究了不同路径下卸荷速率对砂岩力学特性及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阶段,轴向变形起主导作用,弹塑性阶段,环向应变的增加值大于轴向应变增加值。在围压卸荷阶段,卸荷速率越小,卸荷阶段的应变折合柔度越大,此时岩样的变形不充分,呈现明显的脆性破坏。恒主应力差路径下的耗散能大于恒轴压路径下的耗散能的35%,卸荷速率越大,岩样的弹性应变能越小。(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范士锋,李雅津,李军强,谢五喜,杨洪涛[8](2019)在《含ADN或TKX-50的迭氮高能固体推进剂能量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最小自由能法研究了迭氮类[如聚迭氮缩水甘油醚(GAP)、3,3'-双迭氮甲基氧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BT)、聚3-甲基-3-迭氮甲基环氧丁烷(PAMMO)]高能固体推进剂的能量特性参数,重点研究了二硝酰胺铵(ADN)和5,5'-联四唑-1,1'-二氧二羟铵(TKX-50)在不同固体填料配比下对推进剂能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固含量的迭氮推进剂中,用ADN取代高氯酸铵(AP),由于燃烧产物平均相对分子量降低,推进剂比冲提高;迭氮类推进剂能量由大到小为GAP、PBT、PAMMO;TKX-50用于迭氮类高能固体推进剂中,由于体系内的负氧平衡问题,TKX-50与奥克托今(HMX)、AP或ADN间存在能量的最优配比。用TKX-50完全取代HMX时,ADN/TKX-50/Al推进剂的理论比冲为2 790.6 N·s/kg,比ADN/HMX/Al推进剂的理论比冲增加了30.7 N·s/kg。(本文来源于《爆破器材》期刊2019年05期)
徐颖,李成杰,郑强强,倪贤,王倩倩[9](2019)在《循环加卸载下泥岩能量演化与损伤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循环荷载下泥岩试件能量耗散与损伤特性,进行荷载等级逐渐增加的循环加卸载试验与等荷载疲劳试验。分析不同荷载水平下各循环塑性应变与能量密度变化,以疲劳试验为参照,从能量角度对损伤变量进行定义,并对不同荷载上限疲劳试验中试件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同一等级荷载下初始循环塑性应变及耗散能密度远大于其他循环;初始循环耗散能占比从试件进入弹性段开始加速增大,临近破坏时有突增;从能量角度定义损伤变量可避免"负损伤"的出现,预测得到泥岩试件的疲劳寿命与荷载水平呈幂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泽翔,王光庆,谭江平,崔素娟,武海强[10](2019)在《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时-频域动力学特性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系统参数对其时-频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等效磁荷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别建立了双稳态压电振动采集器的非线性磁力模型和系统分布参数动力学方程;基于谐波平衡法对双稳态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解析,并分别从频域和时域角度仿真分析了系统参数对采集器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有利于对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综合性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能量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深部矿井井壁混凝土产生类似"岩爆"现象的问题,从典型种类混凝土动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采用直径为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和超声检测装置对普通高强混凝土(NHSC)、钢纤维混凝土(SFRC)和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NSC-RPC)进行动力学试验。研究单次和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行为,能量输入与耗散特征以及损伤程度。分析子弹的冲击速度、混凝土内部能量和损伤程度3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明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失效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3种典型种类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能量和损伤值皆与冲击速度呈正相关性。NSC-RPC的能量承受和耗散能力是NHSC和SFRC的两倍左右,同时NSC-RPC要产生可测损伤值所需要的临界冲击速度亦高于另外两者。多次冲击荷载导致混凝土应力峰值降低,应变增大,材料的承载能力弱化,但多次的冲击行为对NSC-RPC的劣化程度最小,且在多次较低速的冲击荷载下,NSC-RPC仍未出现可测损伤值。在3种典型种类混凝土中,NSC-RPC具有最为优异的抗冲击能力,将NSC-RPC应用为深部地下工程井壁以及关键结构部位材料更具有优势。本工作从应力应变、能量与损伤等多方位因素,揭示深竖井井壁结构在服役期限内的损伤、失效机理,提出深部井筒支护材料的改善措施,为超深井井壁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汪泽幸,吴波,何斌,谭冬宜,古占华.循环荷载下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残余变形演化与能量耗散特性[J].产业用纺织品.2019
[2].刘娟红,周昱程,杨海涛,付士峰,谷峪.冲击荷载作用下的井壁混凝土能量与损伤特性[J].煤炭学报.2019
[3].龙涛,陈伟.调浆过程能量输入对微细粒白钨浮选矿浆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J].矿冶工程.2019
[4].霍欢,郭涛,王子俊,毕福强,王伯周.高能不敏感离子盐HDNMT和ADNMT的合成、热行为与能量特性[J].火炸药学报.2019
[5].常虹,刘津男.黏土地基中能量桩受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9
[6].包世婕,任笑威,李一涵,叶盛佳,董建辉.不同厚度、不同材质护齿膜片能量吸收特性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9
[7].郭永成,王克辉,胡鹏,刘鑫宇,陈左贵.砂岩破坏特性与能量耗散的试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9
[8].范士锋,李雅津,李军强,谢五喜,杨洪涛.含ADN或TKX-50的迭氮高能固体推进剂能量特性分析[J].爆破器材.2019
[9].徐颖,李成杰,郑强强,倪贤,王倩倩.循环加卸载下泥岩能量演化与损伤特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10].赵泽翔,王光庆,谭江平,崔素娟,武海强.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时-频域动力学特性及实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