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维超声,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疗效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论文文献综述
卓玛吉[1](2019)在《四维超声评价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术后及远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四维超声评价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术后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四维超声评价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以常规治疗为主的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S评分、SAS评分、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远期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远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超声评价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之间的结合,可以让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精确性得到强化,也可以让患者在了解手术流程的基础上,降低对手术过程的焦虑感。四维超声评价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结合,有助于患者手术效果的提升,也可以发挥出降低远期复发率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王萌萌[2](2019)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留生育功能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由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正常组织引起,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是妇科的常见疾病。盆腔是异位病灶最常侵及的部位,病变可在局部形成结节或包块,临床症状以疼痛、不孕较为常见。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且常用的方式,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错综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通过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2年内复发和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比较,探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09月至2016年0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并于术后随访至少2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3例,按2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其中复发组42例,未复发组17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血型、病程、内异症治疗史、过敏史、家族成员内异症病史、宫腔手术史、合并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前孕次、术前产次、人流次数、痛经、后穹窿痛性结节、子宫活动度、术中分期、病变侧别、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值、术后妊娠和术后药物治疗共21项变量与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筛选复发的危险因素,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内异症治疗史(χ~2=10.265,P=0.001)、痛经(χ~2=10.696,P=0.001)、后穹窿痛性结节(χ~2=11.768,P=0.001)、术中分期(χ~2=7.781,P=0.005)、术后妊娠(χ~2=9.724,P=0.002)和术后药物治疗(χ~2=7.237,P=0.007)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血型、病程、过敏史、家族成员内异症病史、宫腔手术史、合并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前孕次、术前产次、人流次数、子宫活动度、病变侧别、术前血清CA 125值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内异症治疗史(OR=4.377,95%CI=1.466-13.066,P=0.008)、痛经(OR=2.933,95%CI=1.232-6.983,P=0.015)、后穹窿痛性结节(OR=2.852,95%CI=1.063-7.654,P=0.037)、术中分期(OR=2.492,95%CI=1.070-5.804,P=0.034)、术后妊娠(OR=0.239,95%CI=0.074-0.767,P=0.016)及术后药物治疗(OR=0.241,95%CI=0.094-0.615,P=0.003)。结论1.内异症治疗史、痛经、后穹窿痛性结节及术中分期晚(III-IV期)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后妊娠和术后药物治疗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贾中艳[3](2018)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患者给予6.25 mg/d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12.5 mg/d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总缓解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RL、FSH、LH、T、E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大剂量相当,小剂量对孕酮水平调节优于大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8年09期)
郭霞[4](2018)在《孕叁烯酮辅助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治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孕叁烯酮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腹腔镜下手术或行剖腹产手术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未使用孕叁烯酮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用孕叁烯酮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6个月后、12个月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6个月后、12个月后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完全缓解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术后给予孕叁烯酮辅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05期)
李艳丽[5](2017)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女性育龄期良性疾病,该疾病与不孕关系密切,研究发现该疾病并发不孕症的概率高达30%~50%~([1])。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临床上主要采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药物性治疗及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等综合治疗[2]。患者手术治疗后妊娠率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而妊娠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有助于提(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王娜娜[6](2016)在《活血中药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问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简称内异症。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组织学上虽为良性病变,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是临床难治之症。治疗内异症的根本目的是“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目前西医治疗内异症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期待疗法。手术是目前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保守手术治疗虽能有效缓解近期症状,但术后复发率高及复发时间短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祛除病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但保守术后的复发问题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仍是存在的难题。虽然中医药预防内异症术后复发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单纯采用中药抑制盆腔子宫内膜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不多,相关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也不多,而临床工作者又迫切需要寻找预防内异症复发的疗效确切的方法,因此寻求一种既可以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又可以提高生育能力、减轻不良反应的有效疗法是中医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网状Meta的方法,将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最常用的西药GnRH-a与不同类型中药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比较,并探索各干预措施之间疗效和安全性孰优孰劣的问题,是中医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在循证医学道路上的初步探索,是基于证据的评价。中医普遍认为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大法。导师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六郁所致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机理,气滞血瘀证是该病中医证候分布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病病因主要责之于体质因素和生活不慎,如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加之经期不慎,或手术损伤,或情志不畅,血行不畅而郁滞,或感受外邪,内外因相合而病,正气不足,邪气亢盛,正邪相争,扰乱气血,损伤胞宫胞络、冲任,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结聚,久成症瘕。邪实正虚,瘀浊不化,潜伏体内,极易复发。活血消异方是导师继承筛选名老中医李光荣教授临证用方核心药物组成,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观察疗效满意。为深入观察气滞血瘀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情况,评价活血消异方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故进行本次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评价活血消异方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本论文分为叁部分:文献综述、网状Meta分析和临床观察。一、文献综述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机制、复发相关因素、药物预防内异症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叁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二、网状Meta分析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比中药和GnRH-a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 (-2016.02)、MEDLINE(-2016.02)、EMBASE.com (-2016.02)、Cochrane Library(-2016.0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6.02)、万方数据资源(-2016.02)、中国知网(-2016.02)等数据库,检索获取所有涉及中药、GnRH-a,空白组、安慰剂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试验,按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和纳入,评价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并对测量指标进行推荐分级,应用STATA V.1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初步筛查2092篇文献的题目和摘要,90篇文献符合或可能符合纳入标准,通过获取该部分文献全文,查阅全文信息后,共41项研究,45篇文献纳入本系统评价,因其中分别有3篇及3篇文献报道同一研究数据。纳入研究中包括33项中文研究,8项外文研究。结论:(1)GnRH-a类药物和叁种类型的中药(活血化瘀类、理气活血类、补肾活血类)对比单纯手术治疗都可以显着地降低内异症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各个干预措施之间并无显着差异。(2) GnRH-a类药物和四种类型的中药(活血化瘀类、理气活血类、补肾活血类、清热活血类)对比单纯手术治疗都可以显着地提高患者的妊娠率。与GnRH-a类药物相比,活血化瘀类药物和理气活血类药物有着更好的疗效。(3)中药和GnRH-a类药物都是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叁、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及评价活血消异方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予活血消异方治疗3-6个月经周期,每3月评价患者复发情况、妊娠情况、CA125和CA199变化趋势至术后12个月,评价活血消异方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结果:(1)复发率:活血消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2月总复发率13.3%。术后12月累计复发率单纯巧囊型为12.0%,巧囊合并浸润型为11.1%,巧囊合并腹膜型为100%。术后6月累计复发率单纯巧囊型为10.0%,巧囊合并浸润型为11.1%,巧囊合并腹膜型为100%。叁型之间术后6月累计复发率经x2检验,差异显着(p<0.05); Ⅰ、Ⅲ期患者术后12月累计复发率0%,Ⅲ、Ⅳ期患者术后12月累计复发率17.8%,Ⅰ、Ⅱ期患者和Ⅲ、Ⅳ期期患者的复发率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率:60例病例中,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26例,术后12月内累计妊娠率为61.5%;有生育要求的单纯巧囊型患者术后12月内累计妊娠率为64.0%;Ⅰ、Ⅱ期有生育要求者共9例,术后12月内妊娠4例,妊娠率44.4%;Ⅲ、Ⅳ期有生育要求者共17例,术后12月内妊娠12例,妊娠率70.6%。(3)活血消异方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血清CA125、血清CA199水平有一定下调作用。血清CA125水平术前、术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月(P<0.01)、术前与术后6月(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与术后3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术后6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能在术后3个月CA125呈下降趋势。血清CA199水平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3月(P<0.01)、术前与术后6月(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与术后3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后6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能在术后CA199开始呈下降趋势。入组60例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月血清CA125具有相关性,术前与术后6月血清CA125水平不具相关性,提示患者血清CA125水平于术后3月至术后6月之间开始发生显着变化。术前、术后、术后3月、术后6月血清CA199水平均具相关性,且血清CA125和CA199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提示与内异症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一定联系。(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结论:活血消异方抑制气滞血瘀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疗效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妊娠;能下调血清CA125和CA199的表达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四、特色与创新之处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系统评价方法对中药和GnRH-a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基于中药和GnRH-a两种不同干预措施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主要呈现直接比较结果和网状Meta分析比较结果,并且合并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证据,应用STATA V.13.1实现随机效应评估。五、小结本研究在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比中药和GnRH-a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文献及导师临床经验,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评价活血消异方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为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循证医学上的高质量证据,同时也为临床医生的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6-05-17)
贺化凤[7](2016)在《术后口服孕叁烯酮辅治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后口服孕叁烯酮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104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孕叁烯酮辅助治疗,对照组术后不服用孕叁烯酮,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情缓解32例,改善16例、复发4例;对照组病情缓解25例,改善15例、复发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9%(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6例肝酶轻度升高,未停药,辅以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术后口服孕叁烯酮辅治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采用。(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杨洪容[8](2016)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的剂量为6.25mg/d,对照组使用剂量为12.5mg/d,经过半年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激素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激素水平各指标进行比较,P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E2、T、LH、FSH、PRL及症状总缓解率,两组进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对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显着缓解症状,疗效显着,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6年02期)
吴青凤,宋凤燕[9](2015)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用药半年后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但小剂量用药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5年10期)
吴晖,王莉,王艳,张丽华[10](2015)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为育龄期女性多发病,多伴有痛经、不孕不育。近来年,EMS发病率呈增多趋势,临床治疗EMS大多选择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多,易造成复发[1]。大量文献报道了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IF)保守或半保守成功治疗EMS的案例[2]。作者医院于2011-02/2013-01月,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由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正常组织引起,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是妇科的常见疾病。盆腔是异位病灶最常侵及的部位,病变可在局部形成结节或包块,临床症状以疼痛、不孕较为常见。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且常用的方式,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错综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通过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2年内复发和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比较,探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09月至2016年0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并于术后随访至少2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3例,按2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其中复发组42例,未复发组17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血型、病程、内异症治疗史、过敏史、家族成员内异症病史、宫腔手术史、合并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前孕次、术前产次、人流次数、痛经、后穹窿痛性结节、子宫活动度、术中分期、病变侧别、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值、术后妊娠和术后药物治疗共21项变量与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筛选复发的危险因素,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内异症治疗史(χ~2=10.265,P=0.001)、痛经(χ~2=10.696,P=0.001)、后穹窿痛性结节(χ~2=11.768,P=0.001)、术中分期(χ~2=7.781,P=0.005)、术后妊娠(χ~2=9.724,P=0.002)和术后药物治疗(χ~2=7.237,P=0.007)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血型、病程、过敏史、家族成员内异症病史、宫腔手术史、合并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前孕次、术前产次、人流次数、子宫活动度、病变侧别、术前血清CA 125值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内异症治疗史(OR=4.377,95%CI=1.466-13.066,P=0.008)、痛经(OR=2.933,95%CI=1.232-6.983,P=0.015)、后穹窿痛性结节(OR=2.852,95%CI=1.063-7.654,P=0.037)、术中分期(OR=2.492,95%CI=1.070-5.804,P=0.034)、术后妊娠(OR=0.239,95%CI=0.074-0.767,P=0.016)及术后药物治疗(OR=0.241,95%CI=0.094-0.615,P=0.003)。结论1.内异症治疗史、痛经、后穹窿痛性结节及术中分期晚(III-IV期)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后妊娠和术后药物治疗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论文参考文献
[1].卓玛吉.四维超声评价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术后及远期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王萌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留生育功能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
[3].贾中艳.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
[4].郭霞.孕叁烯酮辅助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治疗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李艳丽.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
[6].王娜娜.活血中药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疗效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
[7].贺化凤.术后口服孕叁烯酮辅治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
[8].杨洪容.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6
[9].吴青凤,宋凤燕.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5
[10].吴晖,王莉,王艳,张丽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