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地磁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磁场,偶极磁场,非偶极磁场,古地磁学
虚地磁极论文文献综述
徐文耀,杜爱民,陈耿雄[1](2008)在《地球非偶极磁场对虚地磁极计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地磁学使用的虚地磁极(VGP)是在地心偶极磁场假设下计算的,由于地球非偶极磁场的存在,VGP一般不同于真地磁极(RGP).为了定量检验非偶极磁场对VGP的影响,本文利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 1900~2000,在全球5°×5°的"虚拟测点"网格上计算了VGP和RGP的位置,并求出两种磁极的经纬度偏差和二者的角距离.结果表明,南极地区VGP与RGP的角距离最大,可达26°,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北部最大达到24°和18°,其余地区一般小于15°.VGP对RGP的偏差与地磁场分布有关:在非偶极磁场较弱的地区(如太平洋半球),纬度偏差一般不大(≤10°),但是在主要地磁异常区(如南大西洋和南极地区),VGP对RGP的纬度偏差可达25°.VGP对RGP的经度偏差要比纬度偏差大得多,例如在欧亚大陆北部地区,经度偏差分布在-180°到180°的大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期刊2008-01-01)
徐文耀,杜爱民,陈耿雄[2](2007)在《地球非偶极磁场对虚地磁极计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地磁学使用的虚地磁极(VGP)是在地心偶极磁场假设下计算的,由于地球非偶极磁场的存在,VGP一般不同于真地磁极(RGP).为了定量检验非偶极磁场对VGP的影响,本文利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 1900~2000,在全球5°×5°的"虚拟测点"网格上计算了VGP和RGP的位置,并求出两种磁极的经纬度偏差和二者的角距离.结果表明,南极地区VGP与RGP的角距离最大,可达26°,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北部最大达到24°和18°,其余地区一般小于15°.VGP对RGP的偏差与地磁场分布有关:在非偶极磁场较弱的地区(如太平洋半球),纬度偏差一般不大(≤10°),但是在主要地磁异常区(如南大西洋和南极地区),VGP对RGP的纬度偏差可达25°.VGP对RGP的经度偏差要比纬度偏差大得多,例如在欧亚大陆北部地区,经度偏差分布在-180°到180°的大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3](1998)在《用虚地磁极(VGP)方法对地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引用古地磁学中虚地磁极(VGP)的计算方法来研究现代地磁场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中国地区6个台站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全球39个台站资料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利用地磁场角度分量来研究长期变化是可行的;VGP的漂移情况正好表明非偶极子磁场的存在与随时间的变化;VGP漂移方向的全球分布与地磁长期变化场的有关分量等值图之间的一致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1998年02期)
孙东怀,John,Shaw,郑洪波,马醒华,Tim,Rolph[4](1994)在《B/M极性转换过程与虚磁极转移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导磁力仪对西峰黄土剖面记录的布容/松山(B/M)地磁极性转换过程的高分辨率研究表明,B/M极性转换经历了由负极性到正极性的五次反复倒转;转换过程中地磁场的强度衰减到正常值的约30%,场强的衰减是极性转换的前奏,而地磁场方向完全倒转后的场强恢复,是转换的最后一幕;极性转换所需的时间约2万年,从场强的开始衰减到反向恢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极性转换的虚地磁极(VGP)转移路径大多连续,并落于一定的径度带内,包括美洲径度带、大西洋径度带和非洲径度带。西峰剖面记录的B/M转换VGP路径并未落入美洲和印度洋这两个高密径度带内。(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1994年04期)
虚地磁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地磁学使用的虚地磁极(VGP)是在地心偶极磁场假设下计算的,由于地球非偶极磁场的存在,VGP一般不同于真地磁极(RGP).为了定量检验非偶极磁场对VGP的影响,本文利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 1900~2000,在全球5°×5°的"虚拟测点"网格上计算了VGP和RGP的位置,并求出两种磁极的经纬度偏差和二者的角距离.结果表明,南极地区VGP与RGP的角距离最大,可达26°,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北部最大达到24°和18°,其余地区一般小于15°.VGP对RGP的偏差与地磁场分布有关:在非偶极磁场较弱的地区(如太平洋半球),纬度偏差一般不大(≤10°),但是在主要地磁异常区(如南大西洋和南极地区),VGP对RGP的纬度偏差可达25°.VGP对RGP的经度偏差要比纬度偏差大得多,例如在欧亚大陆北部地区,经度偏差分布在-180°到180°的大范围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地磁极论文参考文献
[1].徐文耀,杜爱民,陈耿雄.地球非偶极磁场对虚地磁极计算的影响[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2008
[2].徐文耀,杜爱民,陈耿雄.地球非偶极磁场对虚地磁极计算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7
[3]..用虚地磁极(VGP)方法对地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8
[4].孙东怀,John,Shaw,郑洪波,马醒华,Tim,Rolph.B/M极性转换过程与虚磁极转移路径[J].自然科学进展.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