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作文能力全面提升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作文能力全面提升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摘要:作文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它不仅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更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注意教学方法上的灵活,采取巧用信息技术﹑坚持课前练说﹑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模仿范文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作文,熟悉作文,喜欢作文,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作文兴趣;关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发展学生听话﹑说话和阅读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巧用信息技术,培养作文兴趣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这种特点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要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耳听﹑目见﹑心想,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满足学生的写作需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因循“命题——讲解——作文”的模式。教师命题,学生“造”文,教学完全是封闭式的。学生的生活只限于家庭﹑学校,其生活阅历﹑知识面都极为有限,所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就越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信息技术拥有声音、图片、影象、动画、文字等多管齐下的优势,如果组合信息技术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将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物质基础。

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是一种极具优势的教学手段,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创小学作文教学的未来空间。显然,信息技术参与作文教学就能够以它的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给学生以各方面的启迪,成为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根据小学生乐于表达的心理特点,进行课前练说

小学生很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课前练说的手段。说的内容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热点焦点问题,同学间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是阅读中获得的各种知识。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用口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课前练说的形式可以是看图说话﹑模拟生活说话﹑角色表演说话﹑观察事物说话等。然后把说话与作文较好的结合起来,作文教学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我在南宁市明天学校进行教育实习时,所在实习班级三乙班在上语文课之前都会用2到3分钟来一个“口语交际”,选择一名胆子大的同学做主持人(每两周换一次)。主持人:“口语交际现在开始,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接着台下的同学纷纷举手,有时口语交际的内容由老师依据课文内容确定,但大多数是同学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脑筋急转弯﹑猜谜语﹑讲笑话﹑说说自己的见闻等。我认为这样的口语交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作文能力的培养有好处。

学生在进行课前练说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路”,使之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说的激情,乃至形成内动力,从而达到促进写作兴趣的目的。总之,课前练说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精心设计话题,说他们熟悉的生活。另外要注意小学生说话与作文的联系,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先说后写,说写结合,运用写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坚持课前练说,是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最经常﹑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三、抓住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活泼、好动,玩什么都有趣味,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感到新鲜。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带领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如“老鹰抓小鸡”等。在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留心观察,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同时,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街上﹑公园去看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的练习,学生有话可叙,就会兴趣盎然。例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校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十分新鲜,他们渴望了解学校,认识学校。这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他们参观校园﹑认识环境,同时进行说话训练。

为了持续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可以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如每个月评选“阅读积极分子”,指导学生订阅课外读物,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学生捐书),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作文训练时学生的词汇量明显增加,写的兴趣自然浓厚。

激励学生喜欢写作,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仅仅靠动员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喜欢表现的欲望强,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与氛围,给他们开辟发表佳作的园地,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前进。例如举办讲故事比赛,讲故事一则可以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二则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与此同时,老师要多鼓励,多指导,并教给学生讲故事时要注意语气﹑感情、动作等,尽可能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办手抄报,这是展示自己,提高作文兴趣的好办法之一。小学生通过自己采访,自己写消息报道,自己设计栏目等等,可在说﹑写﹑画﹑思等多方面得到锻炼,从而大大地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另外还可开展各种以表达为中心的活动,如故事会﹑讲演会﹑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竞赛等,使学生通过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表达水平,从中探索作文规律,并学习其他同学的好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增加作文兴趣。

四、利用小学生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作文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模仿的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树立了学生作文的信心,对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有效果的。但模仿不是简单机械的复制,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所以老师指导模仿时要注意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有小学生自己的思维特点,有所创新。习作教学中,常用的模仿方式主要有:

1.仿词仿句训练。以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为模仿对象,把这些好词好句放到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训练。仿词仿句训练主要是进行口头语言的训练。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所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得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让学生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

2.课文模仿训练。就是以课文或者范文为仿写对象,让学生模仿课文或范文的谋篇布局、选材立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方法进行习作训练。这是一种把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写作训练模式。

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下面这节“对话作文”课(选用时有删节),就借助了课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模仿性的运用练习。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生1:作者按每个人说的话作为一个段落来写。

生2:提示语有的在人物语言前面,有的在后面,有的在中间。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这两点非常重要。作者周晔写对话就是分段的。(板书:1.分段)一个人每说一次话作为一个自然段,哪怕只有两三个字也作一段。写对话分自然段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看上去非常的清爽,一目了然。

(于永正老师再次提醒学生们注意人物对话中提示语分别处于人物语言前、中、后三种位置的情况,并提示同学们“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在写作时要善于变化。然后,向学生们提示本节课的写作训练要求:1.练习对话分段写;2.注意写好提示语;3.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所用标点也不一样。教师就此与学生们一起复习提示语分别在前、中、后时怎样用相应的标点符号。)

于老师结合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对话描写,通过讲解及示范,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中写对话的意义及形式,体现了课文模仿训练的作文教学方法,为过渡到下面的写作训练奠定了知识基础。

小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学生往往能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佳作。所以在作文课上,教师应根据儿童模仿心理的需要,设法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如读了《落花生》就指导学生仿写“垂柳”,读了《桂林山水》就指导学生仿写“黄山”,读了《苦柚》就指导学生仿写“西瓜”……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奏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

模仿并不否认学生个性化的表达,相反,模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个性。学生只有在模仿他人,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才能把自己的感想,自己的心声,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表达出来。模仿是手段和条件,学生的创新是目的和结果。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一般以理解为基础,同时又加速着从理解到使用的过程。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自觉地把儿童模仿的天性发展成为一种能力。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模仿中要不断增加着创新的因素。在这点上,老师的指导、引导作用举足轻重。例如在讲评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范文的榜样作用,可采用换人,换事情,换场面等联系。在讲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模仿,可能是完全不自觉或并不完全自觉,但是为了避免学生完全模仿或出现照抄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创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不同角度寻找新意。总之,模仿是儿童的明显心理特征,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小学作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一特征,从模仿入手,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片段,写好每一篇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开启作文大门的钥匙。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位,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进行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操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2]邓治安李莉.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148.

[3]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

[4]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作者简介:农芳萍(1988年10月—),女,壮族,广西崇左人,研究生班学历,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董事会办公室秘书,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办公室管理。

标签:;  ;  ;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作文能力全面提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