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血流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血流量,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危险因素
肝血流量论文文献综述
郭瑞,李晓航,李峰,刘青鹏,逯宪良[1](2019)在《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D)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室治疗的138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EAD的诊断标准分为2组:发生EAD组(EAD组)和未发生EAD组(非EAD组)。比较2组患者入肝血流量与各高危因素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发生EA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AD组比较,EAD组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 600 mL/min是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 600 mL/min是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可为术后是否发生EAD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婧,倪鎏达,张懿,江甫柱,孙双双[2](2015)在《有效肝血流量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有效肝血流量(EHBF)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个月内死亡为终点,在确诊ACLF后24 h内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法测定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临床化验指标。结果 63例患者中21例死亡;EHBF与ALT、TBil、DBil、Alb、GGT有较好的相关性(r=-0.26、-0.37、-0.34、-0.29、0.48);提示EHBF是影响ACLF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EHBF 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0.539~0.782),与MELD评分0.711(95%CI:0.510~0.758,P=0.07)相比无显着差异,而明显优于CTP分级的0.581(95%CI:0.495~0.738,P<0.01)和KCH标准0.554(95%CI:0.458~0.722,P<0.01);EHBF ROC曲线截断值对预后预测也有一定价值,当EHBF≤0.221时病死率为44.7%,EHBF>0.221时为16%(χ2=5.6,P=0.018)。结论 EHBF能较准确预测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5年04期)
张云飞,阙艳红,王学梅,李弘,代娣[3](2013)在《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入肝血流量变化与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入肝血流量变化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Pringle法建立肝脏缺血15 min再灌注模型,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再灌注后1、6及24 h不同时间点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入肝血流量,计算总血流量(FV),观测肝I/R后入肝血流量的变化情况。检测各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的变化,分析FV与TNF-α及IL-1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R组再灌注后1及6 h的FV分别为(52.08±11.88)mL/min及(44.69±8.75)mL/min,较假手术组术后1及6 h的(85.32±29.85)mL/min和(81.41±28.67)mL/min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后24 h FV 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再灌注后1 h血清TNF-α含量为(310.52±39.83)pg/mL,较假手术组术后1 h的(240.74±31.65)pg/mL高(P<0.05);再灌注或手术后6及24 h的TNF-α含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再灌注后1及6 h血清IL-1β含量分别为(38.08±3.73)pg/mL和(27.44±6.11)pg/mL,较假手术组术后1和6 h组的(22.03±0.79)pg/mL及(21.78±0.71)pg/mL高(P<0.01,P<0.05);再灌注后24 h的血清IL-1β含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V与TNF-α及IL-1β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3,P<0.05;r=-0.46,P<0.05)。结论频谱多普勒超声能够通过检测入肝血流量的变化间接判断肝脏微循环状态,肝I/R后入肝血流量减少,且血流量的减少可能与TNF-α和IL-1β的过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王学梅,张云飞,李弘,代娣,张倩倩[4](2012)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入肝血流量变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入肝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 g,鼠龄2~3个月。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n=18),又分为假手术后1 h、6 h、24 h 3个亚组(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n=18),又分为再灌注后1 h、6 h、24 h 3个亚组(每组6只)。依Pringle’s法建立肝脏缺血15 min再灌注模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再灌注后1、6、24 h各时间点肝门部动脉及门静脉入肝血流量,计算总血流量。与Sham组比较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入肝血流量的变化情况。比较入肝血流量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相关性。结果再灌注后1、6 h肝门部入肝血流量较Sham组减少[(52.08±11.88)mL/min、(44.69±8.75)mL/min vs(85.32±29.85)mL/min、(81.41±28.67)mL/min;P<0.05],再灌注24 h组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后入肝血流量与AST间存在负相关(r=-0.73,-0.78,-0.71;P<0.05),与ALT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观察肝门部入肝血流量的变化情况间接评价肝脏微循环状态。血流量的变化与AST的变化呈反向关系。(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2年04期)
贾立峰,张连阳,李勇[5](2009)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CO_2气腹对兔肝功能及肝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CO2气腹状态下兔肝功能(hepatic function,HF)及肝血流量(hepatic bloodflow,HBF)的变化。方法制作中度(失血量12 ml/kg)及重度(失血量25 ml/kg)失血性休克复苏兔模型,复苏后建立CO2气腹,将50只新西兰白兔按失血量及CO2气腹压(5、10、15 mmH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观察气腹前、气腹30 min、气腹2 h以及撤去气腹后30 min 4个时相点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的变化,并应用彩色微球法检测HBF的变化。结果气腹前重度休克组的AST和ALT较中度休克组显着增高(P<0.05),HBF则呈降低趋势。中度休克组5 mmHg CO2气腹后30 min时AST、气腹2 h时ALT显着升高,而10 mmHg和15 mmHg气腹压30 min时AST和ALT明显增高(P<0.05);重度休克组气腹后30 min时AST和ALT明显上升(P<0.05)。中度休克组5 mmHg和10 mmHg CO2气腹压2 h时HBF明显减少(P<0.05),而15 mmHg气腹压30 min时HBF显着下降(P<0.05);重度休克组气腹后30 min时HBF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度及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后,CO气腹对肝功能的影响与失血量、气腹压力和气腹时间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陈永亮,黄晓强,黄志强,陈文斌,王燕生[6](2007)在《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APS)重建肝血流对肝脏的影响。方法建立APS和限制流量的APS重建肝脏血流的大鼠实验模型,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和结构改变进行为期6个月的对比观察。结果未采取限制流量的APS术后6个月肝脏血流量(30.6±10.8mV)与术前(22.6±2.8mV)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门静脉压(18.8±6.3cmH2O)与术前(10.0±0.4cmH2O)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肝脏结构有一定损害。而限制流量的APS术后6个月肝脏血流量(24.8±6.6mV)与术前(22.8±2.4mV)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门静脉压(12.2±2.6cmH2O)与术前(9.8±1.6cmH2O)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与手术动脉化后(12.4±4.2cmH2O)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肝脏结构无明显损害。6个月时两组间门静脉压和肝脏血流量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结论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限制流量能有效地防止门静脉压和血流量的显着增高,避免过高血流量对肝脏结构的损害。(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朱爱军[7](2007)在《兔肝血流量变化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兔肝血流量变化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之间的相互关系,量化评价兔肝血流量与ADC值的对应关系。方法对12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进行肝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动物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木制解剖台上,直视下解剖分离出门静脉和肝动脉,扫描时根据实验目的将其分别夹闭,腹部加压以抑制呼吸;扩散敏感系数(b值)=0,50,200,500,分别于阻断肝脏血流前后行兔肝DWI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测量计算ADC值。结果b值为50,200时,阻断动物肝脏血流前ADC值分别为3.838±0.243,3.729±0.159;阻断肝动脉时ADC值分别为3.667±0.218,3.547±0.183;阻断门静脉时ADC值分别为3.610±0.264,3.472±0.167;二者同时阻断时ADC值分别为2.905±0.251,2.723±0.153。兔肝血流量减少25%,时,对应的ADC值仅下降4.6%;兔肝血流量减少75%,ADC值仅下降6.5%;而兔肝血流完全阻断时,ADC值下降25.4%。同时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时ADC值与前叁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独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时兔肝ADC值与阻断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兔肝血流量变化与ADC值之间有相关性,P<0.05,其中肝血流完全停滞与ADC值相关性最为显着(r=0.868,P<0.01)。结论一、兔肝血流变化ADC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肝脏血流量的减少,ADC值降低,血流量减少使ADC值明显降低。二、兔肝血流量减少25%和75%时,ADC值仅下降4.6%和6.5%,主要是受到DWI对组织血流量变化敏感性较低的限制,而非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血流相互补偿。叁、本试验采用50,200两个b值和b值差观察兔肝血流量和ADC值之间的关系,均得出了满意的结果,可以选择较大b值和b值差,获得变异度较小的ADC值,客观评价微循环血液灌注情况(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3-01)
陈燕,夏成静,江从勋[8](2006)在《高剂量异丙酚对家兔肝血流阻力及肝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剂量异丙酚对家兔肝血流阻力及肝血流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异丙酚组11例,输注异丙酚1.2mg/(kg·min)和对照组9例,输注等容量5%葡萄糖液,开腹游离门静脉和肝动脉,行颈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插管。循环稳定后给药,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给药后90min内平均动脉压、门静脉压、肝静脉压,电磁血流仪连续测定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计算门静脉、肝静脉血管阻力。结果给药30min后各时点,异丙酚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肝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以门静脉血流量增加为主,同期门静脉、肝静脉血管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异丙酚虽降低肝灌注压,但同时也使肝血管阻力显着降低,明显提高肝脏血液灌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陈燕,张科,罗朝志,江从勋[9](2005)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家兔肝血流量及肝氧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兔肝血流量(BF)和肝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30 只成年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11,输注异丙酚1.2 mg·kg-1·min-1)、低剂量组(n=10,输注异丙酚0.4mg·kg-1·min-1)和对照组(n=9,输注等容量5%葡萄糖),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开腹游离门静脉和肝动脉,行颈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插管。循环稳定后给药,电磁血流仪连续测定给药后0(给药前即刻)、10、20、30、40、50、60、70、80、90 min的门静脉和肝动脉BF,于给药后0、30、50、70、90 min采颈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0.5ml作血气分析,计算肝氧供(DO2)、氧耗(VO2)。结果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90min时肝BF较给药前即刻和对照组增加(P< 0.05或0.01),同期肝DO2、VO2也较对照组增加(P<0.05),肝DO2/V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异丙酚可增加肝BF和肝DO2,同时也增加肝VO2,但尚能维持肝DO2/VO2。(本文来源于《中华麻醉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李坚,温红,李韶光,杨清绪,杨莉芬[10](2004)在《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变前后的肝血流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肝硬变病人不同方法治疗前后 ,肝血流量与肝纤维化等项指标的改变。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法、放免法和T淋巴细胞亚群法分别测定 12 5例病人和 3 0例正常对照组肝血流量 ,肝纤维化指标 ,T细胞亚群浸润程度。结果 各组QPV、QSV、HA、LN和PCⅢ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 ;CD+ 3 ,CD+ 4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减少 ;肝硬变治疗后显效率 2 5% ,有效率 50 % ,总有效率 75% ,无效率 2 5% ;肝硬变治疗后显效者肝血流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结论 肝硬变病人血流改变与纤维化程度及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各种治疗方法对肝硬变病人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基层医药》期刊2004年01期)
肝血流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有效肝血流量(EHBF)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个月内死亡为终点,在确诊ACLF后24 h内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法测定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临床化验指标。结果 63例患者中21例死亡;EHBF与ALT、TBil、DBil、Alb、GGT有较好的相关性(r=-0.26、-0.37、-0.34、-0.29、0.48);提示EHBF是影响ACLF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EHBF 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0.539~0.782),与MELD评分0.711(95%CI:0.510~0.758,P=0.07)相比无显着差异,而明显优于CTP分级的0.581(95%CI:0.495~0.738,P<0.01)和KCH标准0.554(95%CI:0.458~0.722,P<0.01);EHBF ROC曲线截断值对预后预测也有一定价值,当EHBF≤0.221时病死率为44.7%,EHBF>0.221时为16%(χ2=5.6,P=0.018)。结论 EHBF能较准确预测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血流量论文参考文献
[1].郭瑞,李晓航,李峰,刘青鹏,逯宪良.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吴婧,倪鎏达,张懿,江甫柱,孙双双.有效肝血流量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评估[J].肝脏.2015
[3].张云飞,阙艳红,王学梅,李弘,代娣.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入肝血流量变化与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
[4].王学梅,张云飞,李弘,代娣,张倩倩.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入肝血流量变化作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
[5].贾立峰,张连阳,李勇.失血性休克复苏后CO_2气腹对兔肝功能及肝血流量的影响[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9
[6].陈永亮,黄晓强,黄志强,陈文斌,王燕生.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
[7].朱爱军.兔肝血流量变化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
[8].陈燕,夏成静,江从勋.高剂量异丙酚对家兔肝血流阻力及肝血流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
[9].陈燕,张科,罗朝志,江从勋.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家兔肝血流量及肝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
[10].李坚,温红,李韶光,杨清绪,杨莉芬.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变前后的肝血流量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