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峰张振庭吉林建筑大学130118
摘要:高校新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课外实践活动都发生较大改变,给高校在安全方面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对高校新生的安全教育力度,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
一、当前高校新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改革,学生在生活与社交方面的空间逐渐扩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参加一些校外的日常活动。在此背景下加强对新生的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强新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新生的安全意识。
二、当前高校新生的安全现状
高校新生进入到大学后必然会接触众多新鲜事物,并且在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原因很可能发生一些危及新生生命和财产的事故。通过总结与分析后得出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安全事故:
1.军训安全因素。进入到大学后的首个集体活动就是军训,军训的目标是增强新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他们的相处能力。在军训过程中,由于是军官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因此部分学生会由于营养和水分不足等原因阻碍正常的军训进度。总之在此阶段,格外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身体安全防范,例如头晕中暑、感冒发烧等。
2.交通安全问题。在军训过后,学校会给大一新生一些时间对开学物品进行采购,而大学生在离开父母以后独自生活很难自立,通常是寝室几人共同去商城购物。那么交通安全对于学生的安全来说是重要因素。现阶段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社会当中交通事故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交通事故还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新生没有受到安全教育之前,很多新生在过马路或坐公交时戴着耳机,很容易酿成大祸。还有在打车时,会乘坐一些无证或私家车,这些车辆一般没有乘客保险,发生意外时也不便处理。
3.寝室安全因素。在学校生活过程中,寝室作为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域。对此,寝室安全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为火灾问题,在入学阶段由于新生对安全知识讲堂中规定的一些寝室制度没有引起注意,学生会私自使用一些例如热得快、电磁炉等大功率的电器,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火灾;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在吸烟过后扔到寝室垃圾桶后出门,这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在发生火灾后,学生一般都是慌乱的逃窜,给学校或者个人带来更大的损失。其次是外界安全因素,例如新生对于其他人并没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因此不法分子利用此漏洞通过顺手牵羊的方式,对手机、笔记本和一些现金偷窃。
4.社会安全因素。当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稳定后,由于他们处于青春期,对其他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格外想在人际交往方面发挥一些空间。一些社会中的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大学生的缺陷,对他们的财产进行骗取。此外还有一些人利用新生渴望通过工作来锻炼自己的心理,骗取他们的劳动力,在工作以后常常拖欠工资。其次,在女生方面,由于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往往受到他人的诱惑或追求下而失身。
三、加强新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安全第一观念。转变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念,树立安全观,着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以来,人们的安全观念停留在对生活中的生命、财产等传统安全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大学生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加强安全教育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安全威胁。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长远意义,建立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2.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新内容。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于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正如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中的消费权益、知识产权与保险等权益问题被侵犯的案件屡见不鲜,成为校园中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应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身安全素养。
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队伍建设。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通过学校宣传、教务、学工、保卫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辅导员、任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国家安全知识,文化安全教育,网络技术,防火、防盗、防身等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看出当前高校的新生在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并时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高校新生的安全教育。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安全教育培训,我国高校必定会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学生自身利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马若伦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5)。
[2]张亚城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1,(01)。
[3]杨志亮浅析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