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副产物论文-陈欢欢,李宁环,边延林,路慧丽,朱建伟

还原副产物论文-陈欢欢,李宁环,边延林,路慧丽,朱建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还原副产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质量控制,氧化还原副产物,高效液相色谱

还原副产物论文文献综述

陈欢欢,李宁环,边延林,路慧丽,朱建伟[1](2018)在《药用重组人IL-15蛋白及氧化还原副产物的HPLC及L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5(rh IL-15)具有显着的T细胞及NK细胞增殖和活化功能,在肿瘤免疫治疗、疫苗佐剂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良好,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在进行中。为提高rh IL-15的质量控制水平,须开发快速、精准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rh IL-15纯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副产物,开发了基于反相液相色谱(RP-HPLC)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的方法,通过分析色谱峰及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准确判断产品及其氧化还原状态。利用本方法能够分析rh IL-15生产工艺中的中间产品和终产品的质量,指导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rh IL-15产品的质量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刘记生[2](2018)在《氯代羧酸的合成机理及其副产物加氢还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代羧酸在工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氯代羧酸分子中含有两种活泼型官能团:羧基和氯原子,其中羧基能够发生酯化、酰胺化、氨化等化学反应,生成盐、酯、酰胺等多种有机物质,同时,氯原子能够分别被溴、碘、氨基、氰基等官能团取代生成相应的有机化合物。因此,氯代羧酸作为有机中间体,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氯代羧酸虽在应用方面非常广泛,但是氯代羧酸在合成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的出现,不仅消耗了大量生产原材料,同时,由于主产物与对应的副产物在物化性质方面接近,导致它们在分离提纯时不容易操作。大量的副产物堆积,不但会对工艺设备产生严重腐蚀,而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鉴于上述问题,研究氯代羧酸的反应机理非常必要,从反应机理方面出发,探究抑制氯代羧酸副产物产生的途径,提高氯代羧酸主产物的产率,这对推动氯代羧酸生产工艺发展非常有利。因此,本论文通过查询大量文献,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实验对本文进行了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一、本文利用MS软件中的DMol~3模块,探究了2-氯丙酸的合成机理。通过研究发现,离子机理合成2-氯丙酸的活化能比自由基机理的低,因此,合成2-氯丙酸主要通过离子机理。在2-氯丙酸合成的整个反应过程中,首先,丙酸酐引发反应,形成真正的催化剂-丙酰氯,然后开始进行离子反应,得到最终主产物2-氯丙酸,在合成过程中,丙酰氯合成1-氯-1-羟基-1-丙烯的步骤为整个离子氯化机理的控速步骤。另外,实验研究还发现,自由基氯化机理是3-氯丙酸合成的主要路径,然后,进一步通过自由基氯化可以生成2,3-二氯丙酸;研究2,2-二氯丙酸的机理表明,其通过自由基机理合成比离子机理更困难,所以2,2-二氯丙酸主要通过离子机理路径得到,同时,2,2-二氯丙酸与2-氯丙酸是连串反应,2,2-二氯丙酸能够通过2-氯丙酸连续离子氯化反应得到的,2-氯丙酸是生产2,2-二氯丙酸的重要中间体。二、本文还研究了2-氯丁酸的合成机理,数据表明,2-氯丁酸合成主要通过离子机理,首先丁酸酐发生引发反应,形成氯丁酰氯催化剂,然后进行离子合成反应,其中,丁酰氯酸催化烯醇化合成1-氯-1-羟基-1-丁烯是整个离子反应的控速步骤。此外,3-氯丁酸和4-氯丁酸的合成也主要通过离子机理,同时,1-氯-1-羟基-1-丁烯的合成过程也是它们离子反应的控速步骤,其中,4-氯丁酸是主要的一氯副产物。另外,通过研究二氯副产物的反应机理发现,离子机理合成2,4-二氯丁酸的活化能比氯自由基机理低,因此,2,4-二氯丁酸主要是通过离子机理路径得到;此外,对2,2-二氯丁酸和2,3-二氯丁酸分析发现,它们通过离子机理反应比氯自由基机理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更高,说明离子反应更困难,所以2,2-二氯丁酸和2,3-二氯丁酸主要通过氯自由基机理反应路径得到,同时还发现,2,4-二氯丁酸、2,2-二氯丁酸和2,3-二氯丁酸分别是由2-氯丁酸通过离子连续氯化和自由基连续氯化得到,2-丁酰氯是合成它们的中间体。叁、本部分实验研究了2-氯丙酸和氯乙酸副产物加氢还原的情况,实验数据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量为0.75g时,氯乙酸的加氢还原效果最佳,在反应温度为140℃,催化剂量为0.5g时,2-氯丙酸副产物加氢还原取得最佳效果。另外,本部分对其反应机理进行验算发现,氯乙酸副产物加氢还原主要生成氯乙酸,其直接生成乙酸的能量比较高,不易发生。同时,2-氯丙酸副产物加氢还原能够生成2-氯丙酸和3-氯丙酸,其中2-氯丙酸的更容易合成,而副产物2,3-二氯丙酸、2-氯丙酸和3-氯丙酸直接加氢还原生成丙酸的活化能比较大,不容易进行。(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娟[3](2014)在《负载型Pd基催化剂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催化加氢还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饮用水的氯化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消毒副产物,如氯乙酸、溴酸盐和氯酚等,造成饮用水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因此,需要研究出能有效去除这些消毒副产物的方法。液相催化加氢法作为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技术能有效的消除氯代有机物以及一些高价态无机离子的毒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探索及发现高效催化剂是催化加氢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催化加氢反应中常用的负载型催化剂,载体的特性能强烈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本论文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载体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并对氯乙酸、溴酸盐和2,4-二氯苯酚的液相催化加氢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一氯乙酸的催化加氢研究中,分别使用活性炭(AC)、SiO2和Zr02为载体,以浸渍法制备了催化剂Pd/AC、Pd/SiO2和im-Pd/ZrO2,同时,使用沉淀-沉积法合成了不同Pd负载量的dp-Pd/ZrO2催化剂。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各项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一氯乙酸的液相催化加氢研究。零电点滴定结果表明,载体AC和SiO2的零电点都在3.0以下,而ZrO2的零电点为6.1,说明不同载体的表面性质相差较大。XPS表征结果表明,在Pd负载量相似的情况下,沉淀-沉积法合成的催化剂dp-Pd/ZrO2比浸渍法有更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使dp-Pd/ZrO2中的Pd呈现出部分阳离子态,而随着Pd负载量的升高,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H2吸附和TEM表征还发现催化剂dp-Pd/ZrO2较im-Pd/ZrO2有较高的Pd分散度和较小的Pd颗粒,且随着Pd负载量的增加,Pd在催化剂表面的团聚加强。催化剂不同的性质也导致了催化活性的差异。催化剂/m-Pd/ZrO2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d/AC和Pd/SiO2、而dp-Pd/ZrO2的活性又明显高于im-Pd/ZrO2。改变一氯乙酸的催化加氢反应条件还发现,一氯乙酸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反应过程受吸附的影响较大,而且催化剂的翻转频率(TOF)随着催化剂中Pd负载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通过动力学的研究还发现多氯乙酸(二氯乙酸、叁氯乙酸)的脱氯是以逐步脱氯和同步脱氯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且含氯越多脱氯速率越快。一氯乙酸和溴酸盐作为典型的有机和无机的消毒副产物常常会同时存在于水体中,针对水中一氯乙酸和溴酸盐混合物的处理,采用了ZrO2、CeO2和叁种不同Ce/Zr的铈锆固溶体Ceo.2Zr0.8O2、Ce0.5Zr0.5O2、Ce0.8Zr0.2O2为载体,以沉淀-沉积法合成了五种不同载体的催化剂,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并将催化剂分别用于溴酸盐和一氯乙酸单独以及混合物的加氢还原。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Pd/CeO2中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显着高于Pd/Zr02。在Pd负载量相近时,随着载体中Ce02含量的增加,Pd分散度先升高后降低,且催化剂Pd/Ce0.8Zr0.202中有最高的分散度。在一氯乙酸和溴酸盐的催化加氢反应中,催化剂活性都随着Ce02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以Ce0.8Zr0.2O2为载体时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在Pd/ZrO2同时还原一氯乙酸和溴酸盐的反应中,溴酸盐强烈抑制了一氯乙酸的还原,而Pd/ZrO2可以有效的对一氯乙酸和溴酸盐的混合物同时进行催化还原。通过改变混合反应物的浓度还发现,一氯乙酸和溴酸盐在催化剂表面的竞争吸附强弱决定了其竞争反应的快慢。普通炭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时与活性金属间的作用力比较弱,在催化剂合成以及催化反应过程中,金属颗粒容易团聚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在炭材料中掺杂其它的元素可以加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从而改善催化剂的活性。本论文分别使用中孔炭和杂硼中孔炭为载体,以络合还原法制备了催化剂Pd/CMK-3和Pd/B-CMK-3,并分别用于2,4-二氯苯酚的催化加氢脱氯反应。表征结果显示,中孔炭和杂硼中孔炭都具有规整的孔道结构,且杂硼中孔炭与金属Pd之间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力,有较高含量的Pdn+和较小的Pd颗粒。同样地,在2,4-二氯苯酚的催化加氢脱氯反应中,Pd/B-CMK-3也显示了较高的活性。2,4-二氯苯酚的反应过程受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所控制,且反应速率受Pd颗粒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01)

周艳红[4](2014)在《农林副产物叁组分低温焙烧还原低品位软锰矿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锰矿还原工艺技术包括直接还原浸出法和焙烧还原浸出法,该还原工艺技术所使用的还原剂多种多样。与其它还原剂相比,农林副产物是一类廉价、高效、来源丰富、可再生的还原剂,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也符合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本文首先研究了蔗髓焙烧还原浸出软锰矿的工艺,适宜的焙烧还原浸出条件为:蔗髓/锰质量比0.62:1、还原焙烧温度350℃、还原焙烧时间60min、浸出搅拌速率200r.min-1、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40min、H2804浓度3.0mol·L-1、液固比为6mL.g-1。在此条件下,软锰矿的浸出率可达97%。然后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和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研究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过程及其对软锰矿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过程中生成的醇类、醛类、酮类、酚类和酸类等还原性气体将软锰矿中的二氧化锰还原成一氧化锰,同时自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最后用Dollimore法研究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焙烧还原软锰矿的反应动力学。纤维素(155℃~525℃)和木质素(170℃~620℃)焙烧还原软锰矿过程属叁维扩散控制,得到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2.034KJ·mol-1和]2。木聚糖(160℃~530℃)焙烧还原软锰矿属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64.280KJ·mol-1,动力学方程为(1-α)-1-1。(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5-01)

杨永亮,姜利霞,严大洲,肖荣晖[5](2013)在《从还原副产物中提纯二氯二氢硅和叁氯氢硅的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二氯二氢硅对多晶硅生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一种从还原副产物中提纯二氯二氢硅和叁氯氢硅混合物的新工艺。对比了新工艺和常规工艺的技术指标,通过生产试验和分析,验证了新工艺具有简化工艺、降低投资和节能降耗的先进性。(本文来源于《有色冶金节能》期刊2013年06期)

张愿成,张滢清,韩晓龙,李红波[6](2013)在《Zn还原法制多晶硅副产物ZnCl_2的电解回收》一文中研究指出Zn还原法制多晶硅会产生大量的ZnCl2副产物,在不添加其他辅助电解质情况下,成功利用ZnCl2熔盐制备出了Zn,纯度可达70.74%,验收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400~550℃范围内,随着电解温度的升高,熔盐电导率逐渐升高,有利于电解反应。但是继续升高温度至700℃时,ZnCl2蒸气压迅速上升到63.204kPa,挥发造成损失十分严重,且易堵塞出气管,反应温度控制在550℃左右较合适。另外,此工艺由于受ZnCl2本身属性的约束,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楚文海,高乃云,赵世嘏,董秉直[7](2009)在《Fe/Cu催化还原去除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叁氯乙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致癌风险的饮用水卤化消毒副产物(halogena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HDBPs)叁氯乙酸(TCAA)为去除目标物,研究了Fe/Cu催化还原去除TCAA的效果,包括Fe/Cu质量比、Fe/Cu混合物投加量、pH值、有机物浓度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Fe/Cu催化还原去除TCAA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能够有效脱除TCAA,m(Fe)∶m(Cu)为10∶1时的TCAA去除效果最佳;Fe/Cu最佳投加量为30 g.L-1;Fe/Cu还原脱氯去除TCAA最佳pH值在4~8之间;有机物浓度对Fe/Cu还原脱氯存在负面影响;在摇床转速、反应时间、投加量、pH值和UV254分别为200 r.min-1,160min,30 g.L-1,6.82和0.117 cm-1的条件下,Fe/Cu催化还原对TCAA的去除率达到97.39%,并且Cu未被消耗,外扩散Fe/Cu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可以忽略,Fe/Cu对TCAA的催化还原脱氯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10期)

陈国华,姚秀梅,柴雨柱,王先登[8](2008)在《普瑞巴林的合成工艺改进及还原副产物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普瑞巴林的合成工艺并分离鉴定还原副产物。方法以亚磷酸叁乙酯和氯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Arbuzov反应、Wittig-Horner反应、Michael加成、还原、拆分5步反应得到普瑞巴林。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及还原副产物4-异丁基-2-吡咯烷酮经IR1、H-NMR、ESI-MS及元素分析确证,总收率为27.8%,改进后的工艺,反应步骤短,操作安全简便,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蒋荣华,冯地直,饶家荣,肖顺珍,彭松文[9](2008)在《综合利用副产物SiCl_4氢还原生产多晶硅》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近年来多晶硅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副产物SiCl4产生的数量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如果不能充分利用,采取自由排放,将可能产生环境灾难和巨大资源浪费。因此生产多晶硅的企业,必须现在就考虑对SiCl4副产物的处理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关系多晶硅生产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本文来源于《新材料产业》期刊2008年08期)

沈晶馨,楼莉丹,刘佳,朱京科[10](2008)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邻硝基甲苯还原反应中副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邻硝基甲苯的还原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色谱条件:ZB-5MS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0 m×250μm,0.5μm),柱温100~250℃(20℃/min)、气化室温度270℃、氦气流量0.8mL/min。通过对该反应产物进行计算机谱库检索结合人工质谱解析,鉴定出以氯化亚锡或锌为还原剂时,邻硝基甲苯还原产物中除还原产物甲基苯胺外,还有一定量的甲基-氯-苯胺副产物。(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08年04期)

还原副产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氯代羧酸在工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氯代羧酸分子中含有两种活泼型官能团:羧基和氯原子,其中羧基能够发生酯化、酰胺化、氨化等化学反应,生成盐、酯、酰胺等多种有机物质,同时,氯原子能够分别被溴、碘、氨基、氰基等官能团取代生成相应的有机化合物。因此,氯代羧酸作为有机中间体,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氯代羧酸虽在应用方面非常广泛,但是氯代羧酸在合成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的出现,不仅消耗了大量生产原材料,同时,由于主产物与对应的副产物在物化性质方面接近,导致它们在分离提纯时不容易操作。大量的副产物堆积,不但会对工艺设备产生严重腐蚀,而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鉴于上述问题,研究氯代羧酸的反应机理非常必要,从反应机理方面出发,探究抑制氯代羧酸副产物产生的途径,提高氯代羧酸主产物的产率,这对推动氯代羧酸生产工艺发展非常有利。因此,本论文通过查询大量文献,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实验对本文进行了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一、本文利用MS软件中的DMol~3模块,探究了2-氯丙酸的合成机理。通过研究发现,离子机理合成2-氯丙酸的活化能比自由基机理的低,因此,合成2-氯丙酸主要通过离子机理。在2-氯丙酸合成的整个反应过程中,首先,丙酸酐引发反应,形成真正的催化剂-丙酰氯,然后开始进行离子反应,得到最终主产物2-氯丙酸,在合成过程中,丙酰氯合成1-氯-1-羟基-1-丙烯的步骤为整个离子氯化机理的控速步骤。另外,实验研究还发现,自由基氯化机理是3-氯丙酸合成的主要路径,然后,进一步通过自由基氯化可以生成2,3-二氯丙酸;研究2,2-二氯丙酸的机理表明,其通过自由基机理合成比离子机理更困难,所以2,2-二氯丙酸主要通过离子机理路径得到,同时,2,2-二氯丙酸与2-氯丙酸是连串反应,2,2-二氯丙酸能够通过2-氯丙酸连续离子氯化反应得到的,2-氯丙酸是生产2,2-二氯丙酸的重要中间体。二、本文还研究了2-氯丁酸的合成机理,数据表明,2-氯丁酸合成主要通过离子机理,首先丁酸酐发生引发反应,形成氯丁酰氯催化剂,然后进行离子合成反应,其中,丁酰氯酸催化烯醇化合成1-氯-1-羟基-1-丁烯是整个离子反应的控速步骤。此外,3-氯丁酸和4-氯丁酸的合成也主要通过离子机理,同时,1-氯-1-羟基-1-丁烯的合成过程也是它们离子反应的控速步骤,其中,4-氯丁酸是主要的一氯副产物。另外,通过研究二氯副产物的反应机理发现,离子机理合成2,4-二氯丁酸的活化能比氯自由基机理低,因此,2,4-二氯丁酸主要是通过离子机理路径得到;此外,对2,2-二氯丁酸和2,3-二氯丁酸分析发现,它们通过离子机理反应比氯自由基机理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更高,说明离子反应更困难,所以2,2-二氯丁酸和2,3-二氯丁酸主要通过氯自由基机理反应路径得到,同时还发现,2,4-二氯丁酸、2,2-二氯丁酸和2,3-二氯丁酸分别是由2-氯丁酸通过离子连续氯化和自由基连续氯化得到,2-丁酰氯是合成它们的中间体。叁、本部分实验研究了2-氯丙酸和氯乙酸副产物加氢还原的情况,实验数据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量为0.75g时,氯乙酸的加氢还原效果最佳,在反应温度为140℃,催化剂量为0.5g时,2-氯丙酸副产物加氢还原取得最佳效果。另外,本部分对其反应机理进行验算发现,氯乙酸副产物加氢还原主要生成氯乙酸,其直接生成乙酸的能量比较高,不易发生。同时,2-氯丙酸副产物加氢还原能够生成2-氯丙酸和3-氯丙酸,其中2-氯丙酸的更容易合成,而副产物2,3-二氯丙酸、2-氯丙酸和3-氯丙酸直接加氢还原生成丙酸的活化能比较大,不容易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还原副产物论文参考文献

[1].陈欢欢,李宁环,边延林,路慧丽,朱建伟.药用重组人IL-15蛋白及氧化还原副产物的HPLC及LC-MS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8

[2].刘记生.氯代羧酸的合成机理及其副产物加氢还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3].周娟.负载型Pd基催化剂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催化加氢还原[D].南京大学.2014

[4].周艳红.农林副产物叁组分低温焙烧还原低品位软锰矿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

[5].杨永亮,姜利霞,严大洲,肖荣晖.从还原副产物中提纯二氯二氢硅和叁氯氢硅的新工艺[J].有色冶金节能.2013

[6].张愿成,张滢清,韩晓龙,李红波.Zn还原法制多晶硅副产物ZnCl_2的电解回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楚文海,高乃云,赵世嘏,董秉直.Fe/Cu催化还原去除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叁氯乙酸[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陈国华,姚秀梅,柴雨柱,王先登.普瑞巴林的合成工艺改进及还原副产物的分离鉴定[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

[9].蒋荣华,冯地直,饶家荣,肖顺珍,彭松文.综合利用副产物SiCl_4氢还原生产多晶硅[J].新材料产业.2008

[10].沈晶馨,楼莉丹,刘佳,朱京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邻硝基甲苯还原反应中副产物[J].精细石油化工.2008

标签:;  ;  ;  ;  

还原副产物论文-陈欢欢,李宁环,边延林,路慧丽,朱建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