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山天池,旅游,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于坤[1](2010)在《运用游径综合评价法确定旅游对景区非污染生态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天山天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疆天山天池部分游径进行的实地调查并运用游径综合评价法来反映旅游对其生态环境产生的非污染生态影响的可行性出发,提出运用游径综合评价法在确定旅游对一般景区造成的非污染生态影响时需注意的方面与问题,以期为提高景区管理质量、提高决策水平及实现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李朝晖[2](2009)在《空间尺度对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结果的影响——以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例,研究了空间尺度对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尺度的选择对于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提出应科学选择评价的空间尺度。(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卢振兰,刘金海,马秀兰[3](2009)在《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石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为实证,对评价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及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8期)
于坤[4](2008)在《天山天池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旅游需求的迅速膨胀,生态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保护区寻求发展的一种选择。自然保护区能否有效地监控强大的游客流导致的不良生态影响,成为生态旅游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旅游影响成为当今环境和旅游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旅游带来的诸多影响中,对土壤、植被造成的非污染生态影响是旅游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其可以比较明显地表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非污染生态影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影响和环境影响,它是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提出标志着人类保护环境从污染防治转向了生态保护,是人类环境保护历史上的又一次转折。但我国旅游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对非污染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已有的研究多通过一次性采样分析给出总体的影响水平,无法连续监测预报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本文以旅游对天山天池自然保护区的非污染生态影响为案例具体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并且试图运用一种量化且方便于日常管理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游径综合评价法,考虑到游径是旅游中直接承受游客影响的区域,能够较突出地反映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方法以游客活动集中的游径为评价对象,将游径上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设计成评价指标因子,在生态因子层次上进行旅游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此,通过游径上游径变宽、游客自辟道路、游径旁公共设施的损坏、游客丢弃在游径上的固体废弃物等指标因子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及结合游径特征进行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对于天山天池自然保护区的案例研究表明,游径评价法结果较客观,并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8-06-05)
曾志江,李域杰[5](2007)在《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污染生态影响是指由人类的非污染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现象,以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大型房地产开发活动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都会产生较大的破坏和影响。从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识别谈起,根据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生态学理论以及生态完整性原理,提出以区域生产力变化评价、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评价及景观生态结构变化评价为重点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思路,并给出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黄国超[6](2007)在《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识别谈起,根据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生态学理论以及生态完整性原理,提出以区域生产力变化评价、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评价及景观生态结构变化评价为重点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思路,并给出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期刊2007年08期)
陈睿,刘胜祥,崔鸿[7](2006)在《景观生态学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托口水电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生态学用于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是《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方法。它通过空间结构和功能与稳定性相匹配的分析,能较准确反映建设项目对宏观生态体系完整性的影响程度。本文以湖南沅江托口水电站为例探讨了如何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以期该方法在以后的应用中能够更加完善。(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06年02期)
潘剑波,蒋宏国[8](2005)在《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实例,对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范围的确定与评价尺度的选取、定性与定量的灵活性、公众参与的特殊性、管理方式的适应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05年02期)
蒋立新,蒋宏国[9](2005)在《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方法贯穿了始末。但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景观生态学和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都需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本文结合实际例子,指出了常规生态环评中的一些不足之外,并对评价范围的确定与评价尺度的选取、定性与定量的灵活性、公众参与的特殊性、管理方式的适应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袁道凌[10](2004)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实施时间不长,其评价方法尚处于探索中。在近几年有多种评价方法运用于实践中,但都不够完美。本文试图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评点,指出其不足之处,推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的完善。(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期刊2004年11期)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例,研究了空间尺度对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尺度的选择对于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提出应科学选择评价的空间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于坤.运用游径综合评价法确定旅游对景区非污染生态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天山天池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
[2].李朝晖.空间尺度对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结果的影响——以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海峡科学.2009
[3].卢振兰,刘金海,马秀兰.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
[4].于坤.天山天池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D].新疆师范大学.2008
[5].曾志江,李域杰.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
[6].黄国超.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
[7].陈睿,刘胜祥,崔鸿.景观生态学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托口水电工程为例[J].地球与环境.2006
[8].潘剑波,蒋宏国.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南有色金属.2005
[9].蒋立新,蒋宏国.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10].袁道凌.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述评[J].环境保护.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