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敏无核荔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敏”无核荔枝,果实发育,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
温敏无核荔枝论文文献综述
白晓庆,彭坚,李彬,李晓东,李永红[1](2009)在《“温敏”无核荔枝3种类型果实发育期间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温敏"无核荔枝3种类型(无核、焦核、有核)果实发育期间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方法]对"温敏"无核荔枝3种类型(无核、焦核、有核)果实发育期间结果母枝叶片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温敏"无核荔枝果实发育期间,特别是前期(花后0~21 d)和后期(花后42~84 d)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低,易形成焦核果和有核果;果实发育期间,特别是中后期结果母枝叶片3种碳水化合物中淀粉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无核果。[结论]"温敏"无核荔枝果实发育期间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是导致无核率的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21期)
白晓庆[2](2009)在《“温敏”无核荔枝不同类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敏”无核荔枝具备果大、质优、无核率高等优良特性,是荔枝育种上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很值得推广。但在果实发育期间,即使温度条件符合“温敏无核理论”的要求,仍有比例不定的焦核果(胚部分败育型)和有核果(胚发育正常型)。因此,减少“温敏”无核荔枝中焦核果和有核果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无核率仍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试验通过对“温敏”无核荔枝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处理,从营养、内源激素等生理角度对“温敏”无核荔枝叁种类型的果(无核、焦核、有核)及环剥以上的结果母枝叶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由“温敏”无核荔枝果实的发育进程可得,花后0~30d是果实胚的生长发育及败育期;花后60d到果实成熟是果实和果肉鲜重迅速增长期。这两个时期,无核果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高于焦核果和有核果。果实发育期间,特别是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无核果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中淀粉的比值高于焦核果和有核果。说明,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对无核果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果实发育期间,同一时期不同类型果的结果母枝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无规律可循。果实发育期间,无核果结果母枝叶片相同时期比叶重高于焦核果和有核果;无核果结果母枝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和b平均值高于焦核果和有核果。说明结果母枝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无核果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积累的途径。3.果实发育期间,叁种类型果果皮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关系为:有核果皮IAA、GA_3含量和(IAA+GA_3+ZRs)/ABA比值高于无核和焦核,ZRs含量和ZRs/ABA比值则比无核和焦核低,ABA含量在花后14~28d、花后56d和花后70~84d高于无核和焦核,其他时期均低于无核和焦核;焦核和无核果皮中内源激素变化的规律一致,焦核果皮的IAA、GA_3含量高于无核,ZRs含量则比其低,(IAA+GA_3+ZRs)/ABA比值在花后14~35d焦核高于无核,花后42d一直到果实成熟无核高于焦核,两者ABA含量和ZRs/ABA比值无明显规律可循。说明果皮中各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其相关比值的大小是影响无核果形成的重要因素。4.果实成熟时,叁种类型果结果母枝叶片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N、P、K的含量的关系为无核>焦核>有核;果实中N、P、K含量的关系为无核>焦核>有核。(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杨应华,李蕾,余诞年[3](2002)在《温敏无核荔枝的种子败育和果实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胚胎学、解剖学的方法 ,对海南新发现的温敏无核荔枝产生无核果实的原因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温敏无核荔枝由于低温影响 ,在受精过程中 ,精子不能进入卵膜或进入卵后雌雄核不融合 ,导致卵受精失败并退化 .次生核虽正常受精 ,并产生核型胚乳 ,有的还能发育到细胞型胚 ,到 12d左右也完全退化 .结果导致胚珠极早败育 ,但假种皮仍能发生发育 ,最终形成无核果实(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温敏无核荔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敏”无核荔枝具备果大、质优、无核率高等优良特性,是荔枝育种上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很值得推广。但在果实发育期间,即使温度条件符合“温敏无核理论”的要求,仍有比例不定的焦核果(胚部分败育型)和有核果(胚发育正常型)。因此,减少“温敏”无核荔枝中焦核果和有核果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无核率仍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试验通过对“温敏”无核荔枝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处理,从营养、内源激素等生理角度对“温敏”无核荔枝叁种类型的果(无核、焦核、有核)及环剥以上的结果母枝叶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由“温敏”无核荔枝果实的发育进程可得,花后0~30d是果实胚的生长发育及败育期;花后60d到果实成熟是果实和果肉鲜重迅速增长期。这两个时期,无核果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高于焦核果和有核果。果实发育期间,特别是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无核果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中淀粉的比值高于焦核果和有核果。说明,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对无核果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果实发育期间,同一时期不同类型果的结果母枝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无规律可循。果实发育期间,无核果结果母枝叶片相同时期比叶重高于焦核果和有核果;无核果结果母枝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和b平均值高于焦核果和有核果。说明结果母枝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无核果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积累的途径。3.果实发育期间,叁种类型果果皮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关系为:有核果皮IAA、GA_3含量和(IAA+GA_3+ZRs)/ABA比值高于无核和焦核,ZRs含量和ZRs/ABA比值则比无核和焦核低,ABA含量在花后14~28d、花后56d和花后70~84d高于无核和焦核,其他时期均低于无核和焦核;焦核和无核果皮中内源激素变化的规律一致,焦核果皮的IAA、GA_3含量高于无核,ZRs含量则比其低,(IAA+GA_3+ZRs)/ABA比值在花后14~35d焦核高于无核,花后42d一直到果实成熟无核高于焦核,两者ABA含量和ZRs/ABA比值无明显规律可循。说明果皮中各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其相关比值的大小是影响无核果形成的重要因素。4.果实成熟时,叁种类型果结果母枝叶片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N、P、K的含量的关系为无核>焦核>有核;果实中N、P、K含量的关系为无核>焦核>有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敏无核荔枝论文参考文献
[1].白晓庆,彭坚,李彬,李晓东,李永红.“温敏”无核荔枝3种类型果实发育期间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2].白晓庆.“温敏”无核荔枝不同类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
[3].杨应华,李蕾,余诞年.温敏无核荔枝的种子败育和果实发育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