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东方(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人民医院河南洛阳471800)
【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肠梗阻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医治。结果50例患者中,最终治愈44例,占88%;好转5例,占10%;无效死亡1例,占2%。结论肠梗阻治疗应根据患者造成梗阻的不同原因、性质、部位及病人的全身情况,制定安全、科学的治疗方案,当非手术治疗患者症状加重时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危及患者生命。
【关键词】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指肠内容物通过受到障碍,使肠道不通畅。多数由手术后并发症引起,如内疝、粘连、瘢痕狭窄等。也可由肿瘤、蛔虫、肠套叠、肠扭转、肠腔内结石等导致。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较快,可引起全身病理生理改变,死亡率较高,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因此,在临床上如何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肠梗阻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医治,疗效显着,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救治的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7~73岁,平均(53.63±6.23)岁。梗阻原因:粘连性肠梗阻29例,嵌顿疝引起肠梗阻13例,结肠肿瘤3例,肠扭转2例,肠腔阻塞2例,肠道蛔虫引起梗阻1例。
1.2诊断标准根据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叩诊呈鼓音、扪诊可发现腹部包块及是否有腹部手术史等症状,对大多数病人可做出临床诊断。腹部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也有较大帮助,患肠梗阻的病人的X线表现为: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立位像可见肠腔内有高低不等的液平[1]。
1.3治疗方法本组50例中,非手术治疗39例,手术治疗11例。非手术治疗组全部采用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平衡、基础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手术治疗组病人在上述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粘连带松解5例,肠切除3例,坏死结肠切除加断端造口2例,肠切开取虫1例。
1.4疗效评定[2]治愈: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通畅,影像学检查气液平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肛门开始排便排气,出现有其他并发症;无效:临床症状未有好转甚至进行性加重。
2结果
本组50例中,3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8例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出院,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生大出血,中毒性休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最终治愈44例,占88%;好转5例,占10%;无效死亡1例,占2%。
3讨论
肠梗阻是由于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因其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所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肠梗阻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情况良好的单纯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给予补液、胃肠减压、抗休克、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若症状体征无好转甚而加重,应中转手术治疗[3]。目前在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增加了生长抑素的方法,据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可与胃肠道、胰腺等腹腔脏器中存在着的生长抑素受体结合,抑制消化液分泌,减轻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道运动,有效的缓解了肠梗阻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而对于由肿瘤、先天性肠道畸形所致的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治疗同样会产生肠道刺激再次形成新的肠梗阻,因此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造成梗阻的不同原因、性质、部位及病人的全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的为患者解除痛苦。
总之,肠梗阻是一种病情危重、发展迅猛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如果在病程初期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极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转化,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危及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姜晓林.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5(58):30.
[2]周联.粘连性肠梗阻53例手术时机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A):123.
[3]徐斌,周振理.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4):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