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高位论文-刘英,褚曰勇,毛小燕

头高位论文-刘英,褚曰勇,毛小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头高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头高位,生命体征,VAS评分

头高位论文文献综述

刘英,褚曰勇,毛小燕[1](2019)在《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7月于麻醉恢复室患者2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进入麻醉恢复室至出室均采用有枕平卧;B组、C组、D组分别于进入麻醉恢复室连接呼吸机、拔出气管导管以及拔管观察10 min后头抬高30°。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拔管后分别与拔管前MAP、HR及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前四组MAP、HR及SpO_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四组MAP、HR及SpO_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60 min,四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VAS评分与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VAS评分显着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于拔管后即刻采用头高位,可以改善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0期)

张倩,阮丽君[2](2019)在《头高位预吸氧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头高位预吸氧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5月60例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无痛人流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15°头高斜坡位,密闭面罩盖于鼻面部,纯氧吸入,流量6 L/min,自主呼吸3 min后行麻醉诱导;Ⅱ组:平卧位,余同Ⅰ组;Ⅲ组:平卧位,经鼻导管预吸氧,余同Ⅰ组。观察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pO_2变化,记录呼吸暂停与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2 min,Ⅲ组SpO_2(94.3±2.9)%较Ⅰ组(97.8±1.3)%、Ⅱ组(97.5±0.9)%明显降低(P<0.05)。各组呼吸暂停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氧血症发生10例明显高于Ⅰ组2例、Ⅱ组3例(P<0.05)。发生低氧血症即刻予面罩加压给氧辅助通气,SpO_2恢复至96%的时间Ⅱ(43±5)s、Ⅲ组(44±5)s明显长于Ⅰ组(31±1)s(P<0.05)。结论 15°头高位联合面罩3分钟预吸氧有利于提高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氧储备,改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薛春梅,朱悦,苏立桃,陶琳[3](2018)在《头高位联合导管前端漂移预防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预防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方法。方法:将6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床头抬高15°~30°联合导丝后撤让导管前段漂移2cm的方法预防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导管送管到肩部时采取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贴近肩膀的方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观察比较导管的异位率及颈内静脉异位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两例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两例颈内静脉异位,1例对侧锁骨下静脉异位;两组在颈内静脉异位率、导管异位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PICC置管中可以采用患者更易配合、更简便的头高位联合导管前端漂移的方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23期)

车琴[4](2018)在《10°头高位对布比卡因腰硬麻下剖宫产产妇麻醉平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0°头高位对布比卡因腰硬麻下剖宫产产妇麻醉平面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胎足月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等比重布比卡因麻醉,对照组麻醉穿刺时取平卧位,观察组取10°头高位。比较两组的麻醉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局麻药物的使用。结果观察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到2分的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觉麻醉平面到达T6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黄碱的使用例数及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头高位用于布比卡因腰硬麻穿刺的剖宫产产妇麻醉平面控制理想,麻醉控制的时间短,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青岛医药卫生》期刊2018年03期)

陈丽丽,徐维昉,李丽,李新琳[5](2018)在《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麻醉恢复室2016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从进入麻醉恢复室到出室均为有枕平卧位,Ⅱ组进入恢复室连接呼吸机时床头抬高30°,Ⅲ组拔出气管导管后床头抬高30°,Ⅳ组拔出气管导管后观察10 min后床头抬高30°,分别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烦躁的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的舒适程度及手术部位的疼痛程度。结果 4组患者入PACU时生命体征平稳,4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改变后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烦躁的发生率为23%,观察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7%和15%。Ⅲ组拔出气管导管后床头抬高30°的发生率为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部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对照组得分为(4.80±0.92),实验组得分分别为(4.00±1.15)分、(4.63±0.66)分、(4.29±0.38)分,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舒适度得分,对照组分数为(76.70±6.18),观察组得分分别是(104.10±11.58)分、(102.70±4.59)分、(103.2±3.88)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3组的舒适度都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插管全麻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床头抬高30°的体位是最佳体位,其既减少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又可减轻患者手术部位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英凤,刘敏,吴萍,宫献文,周越[6](2017)在《头低位与头高位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立位耐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头低位与头高位交替的反复体位改变模式(head-down and head-up tilt,HDT/HUT)对人体立位耐力的影响。方法 12名受试者进行HDT/HUT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试验,试验前、后分别进行头高位立位耐力测试,取测试时平卧位和立位第1 min(HUT 1 min)的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总外周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TPR)数据,用于比较分析。结果反复体位改变前、后立位耐力测试相比,试验后平卧位HR、SV、CO明显降低(P<0.05、P<0.01),TPR明显升高(P<0.01);HUT 1 min时,DBP、MAP、SV、CO明显降低(P<0.05、P<0.01),TPR明显升高(P<0.01)。结论头低位与头高位反复体位改变降低了人体立位耐力。(本文来源于《空军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李爱香,信文启,康国庆[7](2016)在《头高位罗库溴铵快速顺序诱导用于急诊饱胃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头高位罗库溴铵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用于急诊饱胃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52例急诊饱胃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足低位,吸氧去氮5 min,给予镇静镇痛药及罗库溴铵1.0 mg/kg快速诱导,自主呼吸消失后,实施环状软骨压迫,不行人工辅助通气,60 s后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分别于不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插管成功率及诱导过程中呕吐、返流、误吸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时间35~52 s,无通气时间83~97 s,无返流和误吸发生。结论头高位罗库溴铵快速顺序诱导用于急诊饱胃患者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减少返流误吸风险,可安全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6年11期)

鲁林[8](2016)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最佳头高位的临床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角度头高位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寻求伤后急性期患者床头抬高最佳的角度,建立治疗性体位干预的标准化流程,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规范临床急救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43例,入院后2小时内行床旁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查,分别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角度头高位(0°、10°、20°、30°)时的脑血流参数、平均动脉压(MABP),及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结果: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着床头抬高(0°-30°),平均动脉压及颅内压逐渐降低,20°及3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注压均轻微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颅内压(ICP)<25mmHg的患者,随着床头抬高,平均动脉压逐渐降低,20°及3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注压随着床头抬高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CP≥25 mmHg的患者,随床头抬高平均动脉压逐渐降低,3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逐渐下降,20°及3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注压随床头抬高逐渐降低,3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尚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时,床头抬高30°能够显着降低患者颅内压的同时保证有效的脑灌注,是急诊抢救及护理TBI患者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性体位。2、重型TBI患者,有条件实施颅内压监测时,对于颅内压轻度增高的患者(ICP< 25mmHg),采取床头抬高30°利于降低颅内压保证脑灌注。3、对于中度及以上颅内压增高的TBI患者(ICP≥25mmHg),采取头高位30°在颅内压降低的同时脑灌注压也会下降,有影响脑血流灌注的风险;而20°能较好的减少患者因脑自主调节功能受损所造成的脑灌注不足的不利影响,增加脑血流供应,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3-29)

高晓增,闫晓燕,许景伟,李宝永[9](2014)在《气腹与头高位对不同麻醉方式下老年患者LC术中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不同麻醉方式下气腹与头高位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术中维持两组均静点瑞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物。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电图(麻醉诱导前、气腹建立后1 min、气腹建立后3 min、头高位后1 min、头高位后3 min、解除气腹后、苏醒后),分析RR间期,低、高频谱峰功率(LF和HF)以及LF/HF的变化。结果在SEV组LF/HF的比率于头高位后1 min增加显着(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麻醉能够明显的升高患者LF/HF的比率。(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4年04期)

冯燕春,黄格,凌福全[10](2014)在《头高位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头高位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阻滞(EA)组各60例。CSEA组采用头高15°左侧卧位,于L2~3穿刺蛛网膜注入等比重布比卡因7.5 mg行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其后置钢丝硬膜外导管于硬膜外腔行EA。EA组只行EA。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3min麻醉平面、切皮时麻醉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出现时间均快于EA组(P<0.01),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麻醉后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神经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高位等比重CSEA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麻醉起效快,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母婴安全,比单用EA效果好。(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4年01期)

头高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分析头高位预吸氧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5月60例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无痛人流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15°头高斜坡位,密闭面罩盖于鼻面部,纯氧吸入,流量6 L/min,自主呼吸3 min后行麻醉诱导;Ⅱ组:平卧位,余同Ⅰ组;Ⅲ组:平卧位,经鼻导管预吸氧,余同Ⅰ组。观察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pO_2变化,记录呼吸暂停与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2 min,Ⅲ组SpO_2(94.3±2.9)%较Ⅰ组(97.8±1.3)%、Ⅱ组(97.5±0.9)%明显降低(P<0.05)。各组呼吸暂停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氧血症发生10例明显高于Ⅰ组2例、Ⅱ组3例(P<0.05)。发生低氧血症即刻予面罩加压给氧辅助通气,SpO_2恢复至96%的时间Ⅱ(43±5)s、Ⅲ组(44±5)s明显长于Ⅰ组(31±1)s(P<0.05)。结论 15°头高位联合面罩3分钟预吸氧有利于提高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氧储备,改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高位论文参考文献

[1].刘英,褚曰勇,毛小燕.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9

[2].张倩,阮丽君.头高位预吸氧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19

[3].薛春梅,朱悦,苏立桃,陶琳.头高位联合导管前端漂移预防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4].车琴.10°头高位对布比卡因腰硬麻下剖宫产产妇麻醉平面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8

[5].陈丽丽,徐维昉,李丽,李新琳.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

[6].王英凤,刘敏,吴萍,宫献文,周越.头低位与头高位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立位耐力的影响[J].空军医学杂志.2017

[7].李爱香,信文启,康国庆.头高位罗库溴铵快速顺序诱导用于急诊饱胃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

[8].鲁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最佳头高位的临床实证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9].高晓增,闫晓燕,许景伟,李宝永.气腹与头高位对不同麻醉方式下老年患者LC术中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

[10].冯燕春,黄格,凌福全.头高位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新医学.2014

标签:;  ;  ;  ;  

头高位论文-刘英,褚曰勇,毛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