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政府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政府,地方发展,制度环境,央地关系
地方政府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胡华杰,胡晓鹏[1](2017)在《城市经营的地方政府因素研究——基于动态控制论的理论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政府作用研究中,纵向的央地关系构成了地方政府面对的最重要制度环境。运用动态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全新解释:在理论状态下,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资源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现实状态下,对地方政府资源投入起关键性约束的因素,却是中央政府的选拔机制。对以上两种状态,本文分别构建了地方政府经营模型。研究发现:在现实中,地方政府的资源投入逐步递减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当对地方官员投入的激励不足并致使参数θ较小时,不仅地方政府致力于长期发展的动力过小,而且动力降低的速率加快;尤其是在一个社会评价机制边界过大、体制内收益明显小于体制外收益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愿意投入的资源减少,以至趋近于零。(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张建波,马万里,迟诚[2](2016)在《城乡收入差距的地方政府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既有市场环节初次分配的影响,亦与再分配环节政府政策有关。由于企业更大的增长贡献、城市居民更大的政治话语权,发展型地方政府选择与企业、城市居民结盟,产生地方主导型经济增长下的"叁方亲和"与"利益铁叁角",导致政治上失语、经济上无力的农村和农民处于经济发展中被漠视的边缘,从而产生城乡收入差距;而"制度软约束"下的纵向"以官治官"、因资本的流动性所导致的地方政府间横向博弈竞争则使城乡收入差距处于循环累积的强化境地。基于关联实证检验的结果也证明,地方城市偏向型财政政策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未来的治理之策在于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矫正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的政府职能异化;由"以官治官"向以民治官转变,确保地方官员在"对上负责"的同时更多地"对下负责";由事权下放向事权上移转变;由监督问责有限的分权向监督问责有效的分权转变。(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王楚楚[3](2013)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中国成立迄今为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关于政府力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论考察上,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西方经济学四个主要流派的观点不一,发展到现在,主要观点是政府应与市场协调作用,政府需要弥补市场的失灵。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认为政府在促进地区平衡上不可或缺。结合中国实际,本文辨析了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论证在我国的垂直的政治体制下,中央政策特别是收放权力对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深刻影响,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主要实行集权,实行市场经济后,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对应地方政府自主权的扩大,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推手是财税政策和官员晋升制度。财税从“分灶吃饭”到“财政大包干”再到“分税制”,地方政府独立利益主体的地位逐渐确立,晋升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为。这都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肯定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同时,也要正视随之产生的社会失衡,本文着重论述了权力寻租、地方保护主义和公共服务滞后叁个问题,分析了这叁个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形成原因,认为财税政策和晋升制度的负面效应和地方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造成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是不利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需要重新定位。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之一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本文认为通过加强中央的权威和建立中央与地方的互利合作机制,可以实现。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另一个价值取向,这需要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3-05-27)
田伟[4](2007)在《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转轨时期,企业的生产决策过程会受到地方政府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企业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将那些与企业行为密切相关的地方政府因素抽象化为两个可控变量,即"产出目标影响能力"与"资源控制能力",从而构建出一个"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尝试着从企业行为的微观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现象:(1)模型揭示出地方政府因素是导致中国企业在要素使用上存在"低效率"的一个原因;(2)模型从"要素替代"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投资"过热"现象;(3)模型还分析了中国的银行贷款之所以"偏高"的原因,并界定了企业贷款可能成为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政府干预"上限";(4)模型分析还表明,在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取消"地方政府因素"的改革须谨慎而行。在这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部分对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考虑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讨论了地方政府可控变量的决定过程,从而为中央政府制定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提供了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07年05期)
张岑遥[5](2005)在《城市房地产价格中的地方政府因素:成因、机制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介入,源于一种双重压力:分税制以后地方事权的比重普遍高于财权带来的压力、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之下,面对资源的约束,依据现有土地供给制度,地方政府介入城市房地产开发,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动员社会各种资源进入房地产市场,达到财政增收、GDP高增长等社会经济目标。这种介入也对城市房地产价格有直接、间接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10期)
地方政府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既有市场环节初次分配的影响,亦与再分配环节政府政策有关。由于企业更大的增长贡献、城市居民更大的政治话语权,发展型地方政府选择与企业、城市居民结盟,产生地方主导型经济增长下的"叁方亲和"与"利益铁叁角",导致政治上失语、经济上无力的农村和农民处于经济发展中被漠视的边缘,从而产生城乡收入差距;而"制度软约束"下的纵向"以官治官"、因资本的流动性所导致的地方政府间横向博弈竞争则使城乡收入差距处于循环累积的强化境地。基于关联实证检验的结果也证明,地方城市偏向型财政政策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未来的治理之策在于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矫正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的政府职能异化;由"以官治官"向以民治官转变,确保地方官员在"对上负责"的同时更多地"对下负责";由事权下放向事权上移转变;由监督问责有限的分权向监督问责有效的分权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政府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胡华杰,胡晓鹏.城市经营的地方政府因素研究——基于动态控制论的理论构建[J].河南社会科学.2017
[2].张建波,马万里,迟诚.城乡收入差距的地方政府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王楚楚.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3
[4].田伟.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J].管理世界.2007
[5].张岑遥.城市房地产价格中的地方政府因素:成因、机制和效应[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