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保障论文-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胡文秀

德国社会保障论文-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胡文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国社会保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德国

德国社会保障论文文献综述

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胡文秀[1](2019)在《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自19世纪80年代通过俾斯麦的社会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来,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出现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复杂网络。本文以德国作为研究案例,考察了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相互作用的历史经验。根据社会保障收支状况随着政治决策、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及社会面临的挑战而发生变化的事实,本文以社会支出比率及其随着时间的发展作为这些变化的指标。基于这个前提,本文将1945年以来德国福利国家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重新)建立阶段(1945—1960)、扩张阶段(1961—1975)、巩固阶段(1976—1989)、德国统一和引入新福利阶段(1990—2002)、重建和巩固阶段(自2003年以来)。本文还梳理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变化和社会老龄化、劳动社会的结构变革、收入不平等以及开支减少。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将面临的挑战,本文分别从医疗、劳动力市场、养老金、预防性社会政策等4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并强调未来的改革必须要考虑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刘涛[2](2018)在《电子化时代的社会保障:新经济与“去形态化福利”——以德国工业4.0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德国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业4.0计划"以推动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本文利用德国联邦部门的数据及汉斯—伯克勒基金会所提供的社会调查数据探索和研究德国电子化时代下的社会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电子化的新社会政策领域,其主要特征是虚拟空间化与去形态化。虚拟空间化是指网络空间的就业形式如网店、网购及网络交易等挑战了传统实体经济的运作方式。电子空间的新经济形态催生了电子空间的新就业形态,也转变了传统以实体企业为主导的社会保险模式。网络福利"去形态化"是指在一个高度"去管制化"的虚拟电子空间中,就业容量、就业形态及参加社会保险的就业群体都开始转化成为流动虚拟空间的隐形结构,这对国家税收汲取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及清晰的数目字管理能力构成了隐然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郭廓[3](2018)在《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失地农民没有被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中,得不到和普通市民一样的待遇,对于失地农民这一个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探讨了对中国养老保障模式值得借鉴的经验,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8年05期)

邵常顺[4](2018)在《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难民危机是继欧洲债务危机之后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给正在从脱离债务危机影响中的欧洲政治、经济和安全又增加了不稳定性因素。而德国作为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研究其社会保障制度在难民危机背景下的变化及其成因具有很大的价值性。同时难民危机期间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为我国提供了一些相关启示。本文在社会保障理论基础上,首先对欧洲难民危机和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内容介绍,其次本文分段梳理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欧洲难民危机的演变。接着论述了欧洲难民危机期间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应变化及其成因。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总结出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我国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借鉴启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4-10)

宋瑞晰[5](2017)在《政府间社会保障责任划分的欧洲经验——以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挪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间社会保障责任划分主要指社会保障的政策制定、管理、资金支持(2)等事项如何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分配。文章通过介绍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挪威等欧洲五国的经验,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划分政府间社会保障责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7年25期)

王伟强[6](2017)在《希腊与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欧债危机中表现迥异的经验与教训》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但我国的社会保障保障制度建立才几十年的时间,有很多地方上需要改进和完善。2008年爆发的欧债危机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良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宗旨是保障和改善国民的生活,此次危机中希腊与德国的表现刚好是两个典型的代表。希腊的社会保障制度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希腊的国民生活水平锐减;而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好的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在强烈的冲击面前,德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希腊与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与内容,分析了其在欧债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使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针对希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此次危机中显露出来的特点,探讨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带来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敏学[7](2016)在《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规避风险的手段,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社会稳定是德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受到全球化下的经济发展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德国进行改革,在削减社保费用、改善劳动力市场、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贫富差距、降低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了劳动者技能。(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6年35期)

高扬[8](2016)在《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公平理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宏观调节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同时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而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的目的和应有之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至今仍不太完善,主要表现是调节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的能力明显不足,覆盖范围、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甚至损害公平等。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得到全面的完善,而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平公正,这就更加增添了研究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公平理念的紧迫性。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德国作为着名的福利国家,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非常注重社会公平的实现,在社会保障各项制度中,处处体现着政府对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视。本文从社会公平理论概念出发,深度解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成功的原因和经验,从覆盖范围、缴费政策、待遇给付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指出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公平特性,最终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平公正本质目标服务,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对于文章的准备工作中,笔者对社会公平理念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初步了解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搜集资料,整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理念这个问题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并查阅有关德国社会保障问题的外文资料。搜集与德国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理念有关系的公告、论文、会议记录等各种文献,切实把握研究思路,保持对理论和实践的敏感性。本文通过研究社会公平理念在德国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内在价值,挖掘出其社会保障制度在内容和具体操作层面的公平特性,最终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首先,文章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源头找寻其社会公平理念的制度基础和内在价值。注重德国本土的历史文化影响因素和理论发展脉络,说明德国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最早建立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然后,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操作层面来解读社会公平理念。例如,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享受主体覆盖到了各个阶层;德国社会保险缴费政策是现收现付的模式;对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是通过社会化的社会保障机构分配的;德国社会保障由政府做后盾、专门的社会保险公司进行社会化的管理。从贴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行为层面挖掘其社会公平特性,使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思路和方法。最后从操作层面总结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特性;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提供经验和建议。通过上述方法和研究过程,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制度的本质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德国作为着名的“福利国家”,其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许多可取之处,例如,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使得一切社会保障措施有法可依,并且全范围覆盖,从范围上保证社会公平的实现;权责分明的社会保障缴费制度,既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困难之处,又发挥了社会有能力者的力量;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不仅减轻了国家政府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对保障机构的监督;政府的行政手段与市场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模式,充分发挥“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双方的力量,最终实现社会公平。这些制度安排和实施途径都为促进社会公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德国早期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成功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建设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我国处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期,应该汲取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精神为我所用,另外,对于福利国家模式产生的弊病应该提高警惕,在吸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不能把其负面影响也带到国内来。总之,对外国制度的借鉴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11-28)

乔庆梅[9](2016)在《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无缝连接”》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针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是全面而多样的,这就使得社会成员无论面临何种社会风险的何种阶段和状态,都会有不同的保障方式为其保驾护航。当一种保障制度将某一部分社会成员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时,会有另一种保障制度承接这部分人的保障任务,较好地做到了制度之间的“无缝连(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6-11-24)

周毛措[10](2016)在《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鼻祖是德国,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漫长而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目前,在德国实行的100多种社会保障中,主要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家庭补贴及社会救济为核心,文章通过这些核心内容,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若干启示。(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6年10期)

德国社会保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德国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业4.0计划"以推动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本文利用德国联邦部门的数据及汉斯—伯克勒基金会所提供的社会调查数据探索和研究德国电子化时代下的社会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电子化的新社会政策领域,其主要特征是虚拟空间化与去形态化。虚拟空间化是指网络空间的就业形式如网店、网购及网络交易等挑战了传统实体经济的运作方式。电子空间的新经济形态催生了电子空间的新就业形态,也转变了传统以实体企业为主导的社会保险模式。网络福利"去形态化"是指在一个高度"去管制化"的虚拟电子空间中,就业容量、就业形态及参加社会保险的就业群体都开始转化成为流动虚拟空间的隐形结构,这对国家税收汲取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及清晰的数目字管理能力构成了隐然的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国社会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胡文秀.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J].社会保障评论.2019

[2].刘涛.电子化时代的社会保障:新经济与“去形态化福利”——以德国工业4.0为例[J].社会政策研究.2018

[3].郭廓.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

[4].邵常顺.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5].宋瑞晰.政府间社会保障责任划分的欧洲经验——以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挪威为例[J].中国市场.2017

[6].王伟强.希腊与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欧债危机中表现迥异的经验与教训[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7].张敏学.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思考[J].新经济.2016

[8].高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公平理念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6

[9].乔庆梅.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无缝连接”[N].学习时报.2016

[10].周毛措.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J].西藏科技.2016

标签:;  ;  ;  

德国社会保障论文-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胡文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