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674599
摘要:针刺伤是当前常见的一种现状,针刺伤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后,容易存在其他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很多侵入性操作,出现针刺的几率比较高,如果操作不到位,容易感染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等血源性疾病发生几率比较高。根据现有数据报道可知,针刺损伤后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在临床护理指导中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自我保护处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减少针刺损伤。
关键词:护理;针刺伤;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1护理中防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1.1重视程度不够控制医院发生感染问题,为避免医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应规定每个人使用一个针管,对意外针刺发生后无具体措施,因此,也会忽视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护理新员工上岗前也不注重岗前相关知识的培训,造成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学校教育中护理员不涉及这方面课程,且在护理操作中忽视注意事项。一般医院输液和注射中也没严格要求必须佩戴手套,甚至护理人员认为自己被感染发生几率较小,且针刺对自己影响不太大。
1.2操作不熟练工作中某些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且工作较为粗心不仔细,因操作不熟练也将导致意外针刺现象,况且很多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承担压力大,常在工作超负荷状态极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在某一些时间段内甚至会遇到连续为不同病患进行拔针,在集中处理输液器时很大可能将发生意外针刺。
1.3护理员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常携带有各种不同种类的病毒、细菌及其他的致病病原体如梅毒、病毒性肝炎等,护理员在对患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常会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体液,致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易受到病原体微生物入侵而致感染,尤其是护理员的皮肤被锐器或毫针刺伤而出现破损时感染的几率明显提高,极易被血液传染性疾病传播。
1.4病患个人因素在对不配合或身心躁动的患者进行针刺时将大幅增加刺伤的风险性。尤其在输液室中因面对患者数量多且流动性大,其自身还可能患有其他方面疾病,甚至可能感染艾滋病、梅毒等,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预防措施
2.1加大重视程度通过提升医院对针刺伤防护意识,改善目前防护条件,弹性排班,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降低因为工作压力大及工作任务过多造成的针刺伤现象。例如提供医护人员注射乙肝的免疫疫苗,降低因针刺造成的危害性。平时常常需要监督和检查护理人员的操作方法,违反其规定的行为,予以积极进行纠正,自觉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2.2增加全面性預防措施护理员将已使用的输液器及穿刺针及时彻底清除掉,务必戴手套隔离,一旦穿刺针已脱帽则不可直接传递使用。每年需进行一次身体的全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2.3提高护理员防范意识若使护理员对此类事件进行充分认识,需彻底消除存在的侥幸心理。同时宣传,正确洗手的必要性,与此配备流动的洗手设备,采用甘油、75%酒精及消毒剂等以为保证护理员维持手部的清洁度。积极注射乙肝疫苗,据了解全国至少存在5%人员为终身乙肝病毒携带者或发病者,而因针头及锐气污染致医务员发生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并发因素。
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需对存在血液等体液传染风险的患者进行重点核查,在其手术通知单上详细注明,并告知给每一个参与医护人员,同时,还应对近期身体状况欠佳或皮肤出现破损的护理人员进行调班,尽量避免其参与到手术中。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做好部分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定期进行健康体质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上报。
2.4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数量在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并科学合理的配置人员,以弹性排班为原则。根据工作量适当增派值班人员数量,医院管理者不可一味减少护理人员的数量致工作效率降低,保护护理员适当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质量避免意外伤害。
2.5规范操作流程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学习后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装卸手术刀具或与其他锐器接触时,护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传递、整理及清洁手术器械的熟练程度及认真度,避免手术器械误伤。在清洗手术器械时,应保持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如触碰到锐器而被扎伤,应立即将伤口的血液挤出,再使用肥皂水对伤口进行冲洗,采用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
2.6提升护理人员思想上的认知,对其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制定相关防治条例,对不安全注射行为进行改变,培训操作技能。对患者体液及血液接触前应做好防护,定期对低护龄护理人员进行教学,纠正其分离针头、回套针帽等不正确行为。同时应正确评估患者,加强防范具有血源性疾病、躁动、醉酒等患者,避免处理匆忙及紧张,手持锐器时避免对他人造成损伤。并且应对医院条件进行改进及完善,尽量保证注射器的安全性,并通过创造良好工作氛围,从而减少针刺伤情况。对护理人员及医师的安全进行充分考虑,使用耐针刺和便于丢弃的容器,严格处理医疗废品,对医疗垃圾的处理及回收进行规范,专业人员操作设备,从而减少针刺伤情况。通过完善报告制度,简化上报流程,保证对针刺伤情况进行妥善处理。
2.7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对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如出现粘膜及皮肤暴露,应使用流动水及肥皂水进行冲洗。如溅入眼睛、口腔等部位,应使用生理盐水及流动水进行冲洗。割伤、利器刺伤,应放低局部位置,挤压伤口,尽量将损伤的血液挤出,再进行重复冲洗,进行包扎。如为艾滋病阳性者或者丙肝可疑阳性者,应抽血检测暴露者,进行暴露后随访。护理部及管理科对其发生因素进行定期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3总结
护理人员常需接触各种类型疾病患者,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手术室护士是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为了有效地控制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自我防护措施,设置合理的防护措施,明确并制定相应方案,可有效的降低危害事件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秦春华,王友利.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2):10+26.
[2]秦盼盼.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吉林医学,2018,v.39(05):125-126.
[3]熊成霞,张兴芬,张命平,余晓燕,饶小燕.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205-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