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论文-朴勇虎,赵晓金,丁相奇,钱立峰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论文-朴勇虎,赵晓金,丁相奇,钱立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内障,散光,人工晶状体,多焦点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论文文献综述

朴勇虎,赵晓金,丁相奇,钱立峰[1](2019)在《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植入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疗效。方法 79例(79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40只眼)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9例(39只眼)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术。对两组术后视力、残留散光度、波前像差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术眼的裸眼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6, P=0.001);两组间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5、1.214、1.378, P=0.121、0154、0.202);两组术后残余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54, P=0.248);两组总体高阶像、3阶像差、4阶像差和5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5、1.245、1.236、1.278, P=0.123、0.189、0.159、0.225)。结论对于有角膜规则散光白内障患者行植入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提供良好远、近视力,患者满意度高。(本文来源于《实用防盲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巫雷,王文惠[2](2019)在《叁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期立体视功能及视觉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叁焦点非球面衍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双眼立体视功能及视觉质量。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对38例76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分为2组:双眼均植入叁焦点人工晶状体组18例36眼为叁焦组,双眼均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20例40眼为单焦组。随访记录2组患者术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视力[单眼及双眼裸眼远距离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ncorrected intermediate visual acuity,U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NVA)、矫正远距离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矫正远视力基础上的中距离视力(distance-corrected intermediate visual acuity,DCIVA)、矫正远视力基础上的近距离视力(distance-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DCNVA)]和等效球镜度。利用VF-14-CN量表行主观问卷调查,对夜间光晕及老视眼镜依赖与否行问卷并记录;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及100%、20%、9%对比度视力(contrast visual acuity,CVA)等指标。结果叁焦组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明显优于单焦组(P=0.001)。叁焦组和单焦组所有术眼术后单眼UD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均为P<0.05)。叁焦组单眼UDVA、UIVA、U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5);叁焦组单眼DCDVA与单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IVA和DC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叁焦组双眼UDVA、UIVA、U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叁焦组双眼DCDVA与单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IVA和DC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两组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VF-14量表评分单焦组明显低于叁焦组(P=0.000)。90.0%单焦组患者依赖老视眼镜,5.6%叁焦组患者依赖老视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眩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两组夜间光晕发生率(单焦组2/20,叁焦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叁焦组和单焦组客观散射指数、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叁焦组100%CVA、20%CVA均好于单焦组(均为P<0.01);9%CV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植入叁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立体视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后满意度高。(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吴钰,徐栩,黄勤竹[3](2019)在《双眼混合植入多焦点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已行一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白内障患者,在另眼植入多焦点IOL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非术眼已植入单焦点IOL待术者共5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焦组27例和多焦组28例。单焦组术眼植入单焦点IOL,多焦组术眼植入多焦点IOL,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IOL植入手术。术后6个月进行裸眼远、近视力,近立体视锐度及不等像检查,以及脱镜率及视功能评估的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远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裸眼近视力相比,单焦组为0.7000(0.220,1.000),多焦组为0.3000(0.10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立体视数据予以等级赋值后,多焦组术后近立体视结果等级高于单焦组(Z=-5.828,P<0.05)。多焦组不等像数值高于单焦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01,P<0.05)。单焦组脱镜率为19.23%,多焦组脱镜率为78.57%(χ~2=18.989,P<0.05)。单焦组VF-12-CN量表得分19(15,28)分,多焦组为9(6,23)分。多焦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单焦组更好(Z=-5.659,P<0.05)。结论对于已行一眼单焦点IOL植入并有脱镜意愿的白内障患者,在另眼植入多焦点IOL可提高近距离视功能及生活质量,但需经过充分的沟通。(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苗妍菲[4](2019)在《老年性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护理要点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13日至2017年8月9日7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根据平均、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予以观察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视力、心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近视力为(0.69±0.30),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5.69±2.42)分(、27.27±2.61)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远视力数据差异不大,P>0.05;两组并发症数据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中,综合护理效果较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0期)

刘一昀,孙彤,高玉菲,马思翼,秦思源[5](2019)在《OPD-Scan Ⅲ型屈光分析仪在评估SBL-3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OPD-ScanⅢ型屈光分析仪评估SBL-3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轴位和居中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叁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SBL-3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3例(66只眼)患者。分别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利用OPD-ScanⅢ型的屈光分析仪检查术后3个月术眼的屈光分布和日-夜瞳孔分析情况,来评估术眼视近区、视远区分布的SBL-3居中性。再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法评估该方法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以日-夜瞳孔分析图像中术眼人工晶状体中心与相对于视轴的距离和夹角来代表SBL-3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以屈光分布图中术眼晶状体视近区及视远区间的过渡区对应角度来代表SBL-3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轴位。结果本研究发现不同研究人员测量的轴位间无统计学意义(Z=-0.994,P>0.05),(ICC=0.950,P<0.05);95%一致性界限(LoA)为7.0°。不同研究人员测量SBL-3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中心与视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9,P>0.05),(ICC=0.913,P<0.05);(Z=-1.253,P>0.05),(ICC=0.607,P<0.05)。95%LoA分别为0.17 mm、 348.2°。结论利用OPD-ScanⅢ型屈光分析仪评估SBL-3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轴位及居中性,不同研究人员间表现出有良好的可靠性及一致性,但SBL-3居中性的角度评估可靠性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婷婷,任雁琳,崔慧娴,史春生[6](2019)在《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效果以及初步探索影响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将他们分为SBL-3组和HOY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通过问卷调差初步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矫正远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SBL-3组最佳矫正视力下的中、近视力好于HOYA组(P<0.05);SBL-3组患者在明视、暗视、明眩、暗眩下不同频率(3、6、12、18c/d)的对比敏感度好于HOYA组(P<0.05)。另外,术前宣教、患者及家属学历、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以及来源途径均可影响患者术后的满意度。结论 SBL-3人工晶状体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近视力,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中、近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舒琪,张素华,刘迁,张哲[7](2019)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叁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叁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6-09/2017-11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植入叁焦点IOL的白内障患者42例59眼,随访至术后6mo,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wk,1、3、 6mo单眼裸眼远、中、近距离视力(LogMAR)、离焦曲线、屈光稳定性、高阶像差、患者满意度和脱镜率。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远、中、近距离均可获得优于0.1LogMAR的良好视力,术后各距离视力与术前相比显着提高(P<0.05)。术后6mo离焦曲线在0~-2.5D之间曲线过渡平缓,术眼达到优于0.8的视力水平。术后6mo,63%(37眼)的患眼SE位于±0.25D之间,88%(52眼)的患眼SE则位于±0.50D之间。术后各时期全眼的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叁叶草像差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叁焦点IOL植入术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自然的全程视力,实现真正的脱镜,患者术后满意度高。(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安琪,陈卓,洪朝阳[8](2019)在《叁焦点人工晶状体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已应用二十多年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本质上是双焦点IOL,与远或近距离范围的未矫正视力相比,中距离范围仍然欠缺。叁焦点IOL的问世,弥补了以往双焦点IOL在中距离视力方面的缺陷。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叁焦点IOL的分类及特点、主要的叁焦点IOL的类型、视觉质量及并发症等最新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患者及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谢瞻,丁宇华,刘庆淮,顾刘伟,朱承华[9](2019)在《叁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比较AT LISA tri 839MP叁焦点人工晶状体及CT SPHERIS 209M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视觉质量。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52例52眼,其中叁焦点组26例26眼,术中植入AT LISA tri 839MP叁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点组26例26眼,术中植入CT SPHERIS 209M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3mo检查患者的裸眼远距离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远视力矫正下的中距离视力(DCIVA)、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距离视力(DCNVA),明、暗环境中不同空间频率(3、6、12、18c/d)下的对比敏感度,并进行脱镜率、不良视觉症状和满意度等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mo叁焦点组UCIVA、UCNVA、DCIVA和DCNVA、脱镜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单焦点组(P<0.05)。在暗环境中的18c/d空间频率,单焦点组的对比敏感度优于叁焦点组(P=0.041)。两组均有轻度眩光和光晕不适主诉(P=0.668)。结论:AT LISA tri 839MP叁焦点人工晶状体较CT SPHERIS 209M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中、近视力,脱镜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毛一,祁颖,邵敬芝,刘京婧,张凤妍[10](2019)在《区域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和衍射型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患者50例60眼,其中行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者28例33眼,为折射组,行衍射型MIOL植入术者22例27眼,为衍射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检查患者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及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折射组的裸眼中视力为(0.169±0.184)logMAR,优于衍射组的(0.331±0.145)logMAR (P<0.05)。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为3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叁叶草分别为(0.13±0.06)μm、(0.21±0.14)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06±0.03)μm、(0.06±0.05)μm;而瞳孔直径为5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叁叶草分别为(0.38±0.17)μm、(0.59±0.21)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16±0.09)μm、(0.41±0.3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暗视条件下3 c·d~(-1)、6 c·d~(-1)和暗视+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折射组优于衍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暗视条件下12 c·d~(-1)、18 c·d~(-1)时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除中视力满意度折射组为100.0%,优于衍射组的74.1%(P<0.05),在眩光、光晕干扰程度,远、近、夜间、暗处视力和总体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与衍射型MIOL相比,裸眼中视力好,对比敏感度高,而彗差和叁叶草差较大。(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叁焦点非球面衍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双眼立体视功能及视觉质量。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对38例76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分为2组:双眼均植入叁焦点人工晶状体组18例36眼为叁焦组,双眼均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20例40眼为单焦组。随访记录2组患者术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视力[单眼及双眼裸眼远距离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ncorrected intermediate visual acuity,U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NVA)、矫正远距离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矫正远视力基础上的中距离视力(distance-corrected intermediate visual acuity,DCIVA)、矫正远视力基础上的近距离视力(distance-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DCNVA)]和等效球镜度。利用VF-14-CN量表行主观问卷调查,对夜间光晕及老视眼镜依赖与否行问卷并记录;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及100%、20%、9%对比度视力(contrast visual acuity,CVA)等指标。结果叁焦组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明显优于单焦组(P=0.001)。叁焦组和单焦组所有术眼术后单眼UD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均为P<0.05)。叁焦组单眼UDVA、UIVA、U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5);叁焦组单眼DCDVA与单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IVA和DC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叁焦组双眼UDVA、UIVA、U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叁焦组双眼DCDVA与单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IVA和DC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两组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VF-14量表评分单焦组明显低于叁焦组(P=0.000)。90.0%单焦组患者依赖老视眼镜,5.6%叁焦组患者依赖老视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眩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两组夜间光晕发生率(单焦组2/20,叁焦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叁焦组和单焦组客观散射指数、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叁焦组100%CVA、20%CVA均好于单焦组(均为P<0.01);9%CV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植入叁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立体视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后满意度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论文参考文献

[1].朴勇虎,赵晓金,丁相奇,钱立峰.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防盲技术.2019

[2].巫雷,王文惠.叁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期立体视功能及视觉质量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9

[3].吴钰,徐栩,黄勤竹.双眼混合植入多焦点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可行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9

[4].苗妍菲.老年性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刘一昀,孙彤,高玉菲,马思翼,秦思源.OPD-ScanⅢ型屈光分析仪在评估SBL-3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6].王婷婷,任雁琳,崔慧娴,史春生.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9

[7].张舒琪,张素华,刘迁,张哲.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叁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9

[8].王安琪,陈卓,洪朝阳.叁焦点人工晶状体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浙江医学.2019

[9].谢瞻,丁宇华,刘庆淮,顾刘伟,朱承华.叁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9

[10].毛一,祁颖,邵敬芝,刘京婧,张凤妍.区域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9

标签:;  ;  ;  ;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论文-朴勇虎,赵晓金,丁相奇,钱立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