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收益论文-李树超

首日收益论文-李树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首日收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打新,科创,合理估值,净值,市场化定价,破发,基金管理人,超额收益率,基金经理,大盘

首日收益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超[1](2019)在《科创板新股首日涨幅回落 基金打新收益骤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股上市节奏的提速和科创板股票的调整,进入11月份以来新上市的科创板新股首日涨幅越来越低,这让踊跃参与科创板打新的基金超额收益率也越来越微薄。据证券时报统计,目前获配科创板新股金额净值比居前的前十大基金,周收益率也只有2.28%,低于同期(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11-07)

刘勇,桑吉贵[2](2019)在《渝农商行上市首日涨27% 最牛自然人收益超484%》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9日,渝农商行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上午9点30分,渝农商行以8.83元开盘,之后封44%涨停。10点过,涨停打开,之后企稳上攻,有所反复,最终报收9.35元,涨27.04%,动态市盈率9.23倍。全天成交量418.49万手,成交金额40.59亿元,(本文来源于《重庆商报》期刊2019-10-30)

胡阳[3](2019)在《上市首日收益设限政策对我国IPO异常收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探究新股首日收益设限政策对IPO异常收益的影响,结合有关IPO抑价的经典解释理论和假说,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精确断点回归法和得分倾向匹配法对2009-2018年间中国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共计1798支首次公开上市发行的股票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本为抑制IPO高收益率的政策反而显着拔高了收益率,甚至使其在前期成为了无风险收益,据此本文认为这一政策没有达到实施的初衷。2019年1月12日,证监会方星海副主席提出“建议取消新股首日涨停设限1b,,这与本文的研究判断是一致的。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IPO异常收益的经典理论和研究做了总结梳理,这有助于本文实证部分进行相应指标的选取。其次,介绍总结了IPO首日收益设限政策的出台和目标,从而确立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即政策究竟是否起到了抑制投机“炒新”,降低IPO异常收益率的作用。通过研究,本文将这一政策带给我国IPO市场的变化总结成“叁大特征”,即首日IPO股票普遍达到设限政策规定的涨停上限:次新期的连板现象“更普遍,更长久”;IPO初期一直不存在交易量。通过论述发现基于传统的涨跌停控制理论不能对“叁大特征”进行有效解释,为此本文引入行为金融学中的锚定效应和羊群效应等理论,从心理预期视角对“叁大特征”做出了创新解释。再次,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共1798只IPO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如下:通过描述性分析及散点图进行直观判断;多元OLS分析政策效果并确定IPO的相关影响指标;断点回归体现了控制协变量后政策与IPO收益率的因果关系,在控制了内生性与样本自选择问题后得出了设限政策造成IPO收益“向上跳跃”的结论·,用PSM分析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终,本文的结论是IPO首日收益设限政策不仅没能起到降低异常收益、抑制投机“炒新”的政策效果,反而助涨了市场的非理性情绪,造成IPO收益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导致这一趋势蔓延至政策出台后的几乎每一只IPO股票。综上所述,本文建议对首日收益设限政策予以取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宋霞,邹希佳[4](2018)在《企业避税与IPO首日收益相关性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2002~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税务代理理论分析企业避税行为对IPO上市公司首日收益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企业IPO前的避税程度越高,IPO首日的收益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现IPO抑价的原因在于企业避税行为会提高未来被惩罚的可能性,进而将放大证券市场投资者感知到的企业未来收益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8年32期)

史金艳,李笑冲,李延喜[5](2018)在《投资者情绪阶段测度与IPO首日收益——兼论承销商声誉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IPO首日收益分解为发行-开盘收益和开盘-收盘收益检验新股上市前和上市后投资者情绪对IPO首日收益的影响,揭示投资者情绪如何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新股首日收益产生影响。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从投资者情绪影响新股首日收益的信息环境入手,进一步探讨了承销商声誉在投资者情绪影响IPO首日收益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新股上市前,投资者情绪对一级市场收益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新股上市后,投资者情绪对二级市场收益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承销商声誉可以负向调节投资者情绪对新股收益的影响,但与新股上市后相比,这种调节作用在新股上市前更大。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投资者情绪通过上市前和上市后两个不同阶段对IPO首日收益产生显着影响,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降低投资者"情绪噪音"对IPO市场定价效率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郝雅慧[6](2018)在《投资者异质信念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市场IPO首日超额收益较其他国家股票市场异常突出,最高可达625%,如何解释股票市场首日超高收益率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拟通过投资者异质信念角度来解释IPO首日超额收益,使用换手率、中签率、市净率叁个指标作为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代理指标。研究发现,投资者异质信念与IPO首日超额收益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0期)

林夜[7](2017)在《地区金融发展、关系型交易与IPO首日超额收益》一文中研究指出IPO首日超额收益自1975年首次被发现至今,仍被称为“IPO之谜”。相较于国外市场,我国IPO首日超额收益率更高。从90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对国内市场出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当多的经验成果。然而大多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指标、发行机制、制度背景以及投资者、承销商行为选择方面,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关系型交易却很少关注。关系型交易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要供应商/客户作为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价值创造进而维持较强的长期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核心作用;然而在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蚕食、降低公司的透明度、加剧盈余管理程度等问题。但是这些关于关系型交易的研究都是针对上市后企业关系型交易进行的研究,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主要供应商、客户的信息作为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关系型交易信息会产生何种影响目前的研究尚未涉及。这种上市前的关系型交易是否也有IPO后关系交易的两面性?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事前交易关系的紧密程度是否影响IPO首日超额收益?并且,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这一特征也导致我国的金融业无论是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都存在着显着差异。这种金融区域发展的异质性是否会影响IPO企业事前的关系型交易,以及这种关系型交易与IPO首日超额之间的关系?所以,IPO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2004-2014年沪深A股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拟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提供的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数据出发,考察关系型交易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及其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关系型交易比重越大的企业能够在IPO首日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进一步检验发现,相较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组,关系型交易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增量影响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组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关系契约成为IPO企业首日超额收益的承诺机制,而金融发展的区域异质性造成了关系契约承诺程度的差别,说明在中国既要重视“关系信任”的特殊作用,更要注重改革和发展金融进程以及完善公司治理,促使股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7-05-25)

张丛瑢[8](2017)在《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制度从创立之初就不健全,导致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上产生了IPO首日超高收益的现象,这个问题引起了其他诸如一级市场资金配置失衡、市场资金大幅流向发行方等问题。迫于市场的压力,同时也是继续完善市场制度的要求,我国证监会自2004年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意见》并首次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启用累计投标询价制以来,多次发布公告加快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进程,2009年证监会又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其后几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从审批制到核准制,从网上定价发行到网上定价网下配售共同发行,新股发行中政府干预力量减弱,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改革过程中的各种举措是否能有效改善我国新股发行首日超高收益的情况?IPO首日收益率影响要素的显着性变动情况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在检测新股发行的各项有关制度改革效果上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在第一章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使用的方法、内容框架和创新之处进行简述。然后通过第二章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理论现象和相关制度影响研究,对国内外理论模型进行了整理和评述。接着在第叁章从定价方式、发售方式两个方面阐述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程。第四章结合理论分析制度改革可能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在第五章实证检验中本文基于2001年至2016年近15年间中国新股上市首日收益情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改革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发现,我国多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一定成效,改革后新股抑价现象显着改善,在阶段式股改的促进下,股价信息含量有了温和的提升,公开信息对抑价的解释力增强。但改革对溢价影响是不确定的,二级市场热销状况显着,我国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依旧严重。最后,在对前面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文章对如何更有效的调节资金配置、降低IPO首日超额收益率提出了意见。(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曹瑞卫,苏越[9](2016)在《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上市后市场的异常表现,尤其是IPO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围绕可能影响IPO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上市首日的异象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影响大小等问题,并比较市场板块间的相应影响因素有何异同,进而就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个人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林钟高,林夜[10](2016)在《地区金融发展、关系型交易与IPO首日超额收益——基于A股招股说明书供应商/客户关系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以往从财务指标、发行机制以及投资者、承销商行为选择等方面出发研究IPO首日超额收益不同,本文以2004~2014年沪深A股为研究样本,从拟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提供的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数据出发,考察关系型交易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及其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关系型交易比重越大的企业能够在IPO首日获得越高的超额收益,进一步检验发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抑制关系型交易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增量影响,而且这一效果在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得更为显着。研究表明,IPO首日超额收益受到关系契约的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则会因为金融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和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别,说明在中国既要重视"关系信任"的特殊作用,更要注重金融的发展以及公司治理的完善。(本文来源于《财务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首日收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0月29日,渝农商行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上午9点30分,渝农商行以8.83元开盘,之后封44%涨停。10点过,涨停打开,之后企稳上攻,有所反复,最终报收9.35元,涨27.04%,动态市盈率9.23倍。全天成交量418.49万手,成交金额40.59亿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首日收益论文参考文献

[1].李树超.科创板新股首日涨幅回落基金打新收益骤降[N].证券时报.2019

[2].刘勇,桑吉贵.渝农商行上市首日涨27%最牛自然人收益超484%[N].重庆商报.2019

[3].胡阳.上市首日收益设限政策对我国IPO异常收益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

[4].宋霞,邹希佳.企业避税与IPO首日收益相关性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8

[5].史金艳,李笑冲,李延喜.投资者情绪阶段测度与IPO首日收益——兼论承销商声誉的调节效应[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郝雅慧.投资者异质信念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8

[7].林夜.地区金融发展、关系型交易与IPO首日超额收益[D].安徽工业大学.2017

[8].张丛瑢.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9].曹瑞卫,苏越.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林钟高,林夜.地区金融发展、关系型交易与IPO首日超额收益——基于A股招股说明书供应商/客户关系的经验证据[J].财务研究.2016

标签:;  ;  ;  ;  ;  ;  ;  ;  ;  ;  

首日收益论文-李树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