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朱西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朱西宁,原乡认同,荡子情怀,中华文化
朱西宁论文文献综述
吴学峰[1](2019)在《朱西宁原乡认同的文化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作家朱西宁出生于江苏宿迁,在原乡认同上却选择自己从未生活过的籍贯地山东临朐。前半生处于流亡中的朱西宁对中国人和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追根溯源式的原乡认同与他的国族文化认同保持了一致和紧密的关系,并起到佐证和强化作用。朱西宁吸收了经胡兰成改造传统侠义思想而构建的荡子观念,并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资源。他的原乡认同折射出了以传承和重构中华文明为要旨,不再纠结于具体地域,表现出无挂无碍、乐观自信的在荡子情怀。朱西宁的原乡认同本质上就是对体认大自然五大基本法则的中华文化价值的信仰,主要反映在他排斥西方文化和批评台湾乡土文学两个方面。(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夏爱华[2](2013)在《教出了3位女作家的朱西宁》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西宁,台湾着名小说家。他的3个女儿朱天文、朱天心和朱天衣,在台湾文坛名声响亮,素有"朱家叁姐妹"之称。在3姐妹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朱西宁留给她们最深的印象就是,用保温杯泡上一杯茉莉花茶放在书桌边,然后伏案写作,奋笔疾书,一写就是一天。他曾这样对3(本文来源于《青年教师》期刊2013年10期)
王云芳[3](2013)在《论朱西宁小说中的基督教文化印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西宁是台湾着名作家,其乡土题材小说创作一方面批判了传统国民的劣根性,一方面又引入了基督教文化作为彻底救赎人性的精神资源;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对基督教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接受与阐发;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引入,他的小说在文本风格、形式构建以及想象力等层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创作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维度,对当下处于危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朱云霞[4](2012)在《原乡想象与“后遗民”书写——朱西宁《华太平家传》的家族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作家朱西宁的遗作《华太平家传》,以家族书写再现原乡关怀,在家常生活、地域风俗、人情以及中华文化与基督教义的参辩中,体现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家国、现代性与救赎的再思考。他所代表的外省第一AI写作作者在"后殖民"语境中展现出的"后遗民"时空思维及文化守成倾向,则是超国家的文化存在。(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2年05期)
王云芳[5](2012)在《轻逸的沉思:论朱西宁创作中的民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西宁是台湾着名作家,当下文学史中对其评价存在偏颇。他的创作坚守民间立场,从"五四"乡土文学的传统中脱颖而出;他以儿童视角结构小说,轻逸地反思现实世界,避免了政治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立场对民间的遮蔽;他化用民间文化的经验与想象,延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形成了更忠于文学本体的现代审美风格。(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2年08期)
袁晓庆[6](2011)在《朱西宁与张爱玲起始于泰州的文字缘》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1月,“朱天文作品系列”之《黄金盟誓之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推出,书中的《记胡兰成八书·狱中之书》,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文坛佳话:朱西宁在泰州开始了与张爱玲的缘分。 朱天文在《狱中之书》里写道:“一九七一年上半年,父亲编选《中国现代(本文来源于《泰州日报》期刊2011-09-23)
于加彩[7](2009)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台湾文坛的一个老作家,朱西宁从五○年代开始就因参与军中文艺创作而声名远播,在当时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他坚持创作,锐意进取,参与和见证了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出了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小说。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民间乡野传奇色彩,其中又融合了基督教的文化内涵,叙事风格则兼具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西方现代小说的艺术技法,堪称博大厚重。然而目前许多大陆读者对他还不甚了解;文学史上对他的认识也大多比较平面,甚至持有误解和偏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选择朱西宁小说创作中的原乡书写这一视角作为出发点,来探究他构建出的原乡世界,及其投射的宗教、政治与文化情怀,希望能由小观大,呈现出一个复杂、立体的朱西宁形象,也为其人其文做一公正定位。(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2)
王镇富,晁霞[8](2007)在《朱西宁:迤逦的文学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西宁(1926—1998),原名朱青海,出生于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平民家庭,祖籍山东省临朐县。抗日战争爆发那年,朱西宁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涯,后来不得已加入国民党军队,长期参加抗战。他的足迹踏遍了苏北、皖东、南京、上海等地,并在苏北和皖东一带断断续续地读书和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西宁进入杭州国立艺专深造。1949年他去了台湾,1998年在台湾去世,终年72岁。在台湾的山东人当中,他是文学成就较为卓着的一位。(本文来源于《春秋》期刊2007年05期)
于惠东[9](2004)在《铁路·火车·风炉——朱西宁《铁浆》中文学意象的现象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西宁,原名朱青海,是一位祖籍山东的台湾着名作家。 《铁浆》是他最精彩的杰作。小说在一个古老、遥远而又略带抽 象的时空中迂回含蓄地展示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交替运演 的生活世界,将传统、保守、封闭的小农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第 一次受到机械文明猛烈冲击的景象传达得淋淳尽致,从而赋予 了小说以深刻的思想主题与醇厚的历史内涵。这种深刻的思想 主题与醇厚的历史内涵集中体现在作者匠心独运设置的叁个 意象--"铁路"、"火车"与"风炉"上。因而,要揭示小说深刻的 思想主题与醇厚的历史内涵就必须对这叁个意象做出具体的 分析,而通过艺术表象来分析艺术深层意蕴最细密、最具系统 性与理论内涵的方法就是现象学美学的分析方法。现象学美学 认为,艺术作品可以分为四个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层次:语(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04年07期)
王景山[10](1999)在《追思朱西宁先生二叁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着名小说家朱西宁先生是去年3月22日去世的,至今一年多了。 朱西宁去世这一噩耗我最早是从去年台北出版的《联合文学》5月号上得知的。先看目录,张大春“特稿”《从讲古、聊天到祈祷》的副标题赫然是“追思朱西宁先(本文来源于《两岸关系》期刊1999年11期)
朱西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朱西宁,台湾着名小说家。他的3个女儿朱天文、朱天心和朱天衣,在台湾文坛名声响亮,素有"朱家叁姐妹"之称。在3姐妹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朱西宁留给她们最深的印象就是,用保温杯泡上一杯茉莉花茶放在书桌边,然后伏案写作,奋笔疾书,一写就是一天。他曾这样对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朱西宁论文参考文献
[1].吴学峰.朱西宁原乡认同的文化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夏爱华.教出了3位女作家的朱西宁[J].青年教师.2013
[3].王云芳.论朱西宁小说中的基督教文化印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朱云霞.原乡想象与“后遗民”书写——朱西宁《华太平家传》的家族书写[J].当代文坛.2012
[5].王云芳.轻逸的沉思:论朱西宁创作中的民间叙事[J].理论界.2012
[6].袁晓庆.朱西宁与张爱玲起始于泰州的文字缘[N].泰州日报.2011
[7].于加彩.梦里花落知多少[D].福建师范大学.2009
[8].王镇富,晁霞.朱西宁:迤逦的文学之路[J].春秋.2007
[9].于惠东.铁路·火车·风炉——朱西宁《铁浆》中文学意象的现象学分析[J].山东文学.2004
[10].王景山.追思朱西宁先生二叁事[J].两岸关系.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