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侧设备论文-张号

路侧设备论文-张号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侧设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V2X,路侧设备,中间件,消息分发

路侧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张号[1](2019)在《V2X路侧设备软件技术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作为未来智慧交通的核心技术,其主要功能是改善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而在智慧交通的车联网系统中,路侧设备集成了多种通信和感知设备,与车辆、车联网云平台、道路基础设施进行通信。不同通信设备和感知设备的接口和通信协议差别很大,导致路侧设备上层应用开发困难;同时,路侧设备处理分发的信息实时性要求也不相同。针对以上问题,论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路侧设备应用通信和消息分发的轻量级中间件的软件架构,并重点研究了路侧设备安全应用的消息管理、调度与分发、远程升级。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轻量级中间件的软件架构,实现异构通信网络下路侧设备的消息的分类管理和转发。中间件包括消息代理层、通信网络管理层、信息安全模块。消息代理层采用发布订阅模型来处理消息的转发,同时根据消息的属性对处理的消息划分优先级,然后使用基于优先级的消息调度方法,优先转发高优先级的消息。通信网络管理层则向应用层屏蔽了底层通信网络的异构性。信息安全模块保障路侧设备与云平台的通信安全。2.为了提高路侧设备车联网应用的可移植性,基于软件架构,论文设计了ANS.1定义的T/CSAE53-2017标准消息与应用开发使用的C语言结构相互转换的编解码接口和数据单位转换接口,解决车路通信存在的T/CSAE53-2017标准的编解码应用问题。3.面向车联网应用需求,在设计的软件架构基础上,论文设计和实现了两个T/CSAE53-2017标准定义的与路侧设备相关的安全应用:紧急车辆优先通行应用和道路危险提醒应用,并设计了路侧设备的应用程序远程升级方案。4.通过搭建测试验证平台,论文对研究的路侧设备中间件以及基于中间件架构的应用开发升级进行功能测试,验证了路侧设备软件框架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0)

刘建圻[2](2016)在《基于路侧设备的无线测距与车辆组合定位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行业领域的“互联网+”战略包含了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 IoV)的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车联网是以车内网(Inner-vehicle Network)..车际网(Inter-vehicle Network)和车辆移动互联网(Vehicle Mobile Network)为基础,可以实现车辆主动安全、实时交通预测与智能管理、智能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控制的新一代车辆网络。业内人士预计,车联网将在2018年成长为一个份额接近530亿美元的市场,将会形成以汽车为节点的车联网经济圈。很多新的车联网应用,如车辆碰撞避免系统、城市实时交通预测与疏导系统、特殊车辆实时监控系统、广告推送、车辆智能服务平台等,将会得到井喷式的发展。新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车辆定位服务作为车联网应用的基础模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现有的车辆定位系统,定位精度不高、定位区域受限等原因,逐渐不能适应新的车联网应用定位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车辆定位技术。本文将以复杂城市环境下车辆定位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在车-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车-路侧设备(Vehicle to Roadside Unit, V2R)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遵循EEEE802.11p物理层协议和IEEE1609.X上层应用协议,基于车辆与路侧设备(Road Side Unit, RSU)的通信来解决卫星定位失效区域的车辆定位问题。研究了车辆无线定位系统基本框架,从通信频率、无线信道、数据帧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设计了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无线定位算法。同时,研究了基于路侧设备定位系统、多模全球卫星定位(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系统和航位推算(Dead Reckoning, DR)系统的信息融合算法,充分发挥了叁个系统的优势,为在复杂环境下的车辆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服务,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RSU的单边同步双向测距算法研究在地下停车场、隧道或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卫星信号被遮挡,基于卫星的车载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影响很大或无法正常工作。基于此背景,深入研究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无线定位系统,旨在提高车载定位系统在特定区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针对车辆无线定位存在的四个问题:车辆与RSU, RSU与RSU之间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问题,车辆与RSU的计时系统不一致的问题、网络拓扑结构快速变化下车辆定位问题、无线网络通信质量不佳情况下的定位问题,首先提出了理想网络环境下的单边同步双向测距的算法,然后提出了该算法的改进措施:设计了专用的时间间隔测量模块提高无线信号飞行时间的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记录退避时间的退避算法,该算法改善了测距算法在存在网络碰撞情况下的测距精度。最后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过滤距离测量值的噪声,降低因信号折射反射等给测距精度带来的影响,同时解算出车辆的坐标。根据实验对比,本算法定位精度满足应用需求,比IEEE802.15.4所提出的对称双边双向测距(Symmetrical Double-Sided Two-Way Ranging, SDS-TWR)算法更适合卫星定位失效区域内的车辆定位。(2) RSU/GNSS/DR组合定位信息融合算法研究GNSS在开阔区域定位精度高,但在卫星信号被遮挡的区域,由于无法捕获到足够数量卫星,导致系统无法定位或定位精度下降:DR是一种自主定位系统,只要给定初始位置,可以根据自身的速度与航向角传感器进行定位,不依赖外部环境,但是长时间定位有误差累积,需要周期性地重置系统初始位置;基于RSU的定位系统只在部署RSU的区域才能定位,大量部署RSU会增加成本,因此适合GNSS定位失效的小范围区域为车辆进行定位,如城市中心、地下停车场。现有的单一定位系统无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下为车辆提供定位服务,多定位系统的信息融合被认为是解决此问题最可行的方法之一。为解决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车辆定位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联邦卡尔曼滤波信息融合技术的RSU/GNSS/DR组合定位算法,为车辆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位置服务。首先详细分析了叁个子系统的定位基本原理;分别使用线性卡尔曼滤波器作为基于RSU的定位子系统和GNSS定位子系统的局部滤波器,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作为DR定位子系统的局部滤波器;并在车辆运动学的基础上建立叁个子系统的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并离散化。然后提出了残差x2检测和冗余硬件检测的两级故障检测方法。残差x2检验法对于直接作用于观测量的故障很敏感,即对系统硬故障的检验很有效;基于硬件冗余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系统的软故障,但是会增加系统的成本,本文采用成本较低的加速度计ADXL345进行部分硬件冗余设计,兼顾了系统成本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系统定位精度。最后提出了基于子系统定位精度的自适应信息分配系数的动态调整方法实现故障子系统的隔离和无故障系统的重构。最后用实验验证了在复杂环境下本算法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实验结果满足道路级(1m-3m)的定位需求。(3)组合定位系统平台设计车联网应用对车辆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地下停车场内的车辆定位,传统的汽车导航设备无论从处理速度、接口设计、人机交互还是定位精度都无法满足新应用的要求。车载设备的设计理念由单一的定位需求向需求多样化、智能化转变,如实时通信、自然语音识别等。针对这些情况,首先分析了车载智能设备的功能和需求,然后兼顾性能和成本提出了系统总体框架。根据组合定位的需求,详细设计了基于RSU定位子系统,多模GNSS定位子系统和DR定位子系统的硬件平台,并给出了航位推算系统的校正规则。车辆测距算法和RSU/GNSS/DR组合定位算法在本平台上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高兰达[3](2015)在《车路协同路侧热点服务设备的布设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出行量不断加大。由于交通拥堵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增加、经济损失严重和环境污染加剧等,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探索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法,大量研究表明: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问题,仅依靠道路建设和传统交通管理方式,很难奏效。车路协同系统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与通讯技术,改善交通管理方式,提高路网的运输能力,能够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等。路侧热点服务设备是保障智能交通系统发挥作用,有效进行路网管理和路网控制的基础环节,因此,如何布设路侧设备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对路侧设备布设方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对常见的交通检测器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了路侧热点服务设备的选型;其次,根据路网中各类道路的特征,把路网分为高速路和城市路两类,针对两类路网的特性分别给出基于事件下行程时间估计的高速路路侧设备布设方案和基于图论和矩阵论的城市路布设方案;再次,基于路段流量建立路段相似性矩阵,考虑实际应用中布设成本和功效两方面问题,建立双目标的路侧设备布设优化模型,并采用宽容分层序列法对其求解;最后,调查路网中现有的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对主体捆绑的检测器进一步优化。文中结尾给出实例计算,采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对路网的交通流量的采集精度较高,能为路网管理的决策者决策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05-01)

章佳钦[4](2014)在《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的设计和在ETC路侧设备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在交通领域上的逐步普及。ETC系统在提高车道通行能力和效率的同时,要求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易维护性等技术指标。嵌入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ETC系统设备的开发中。ETC系统中的路侧单元(RSU)一般会被挂在高处,因此对其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SU设备需要具备远程可升级软件能力,某些RSU设备需要操作系统来给予支持。因此需要设计一个程序来加载操作系统、运行应用程序和具备升级应用程序的功能,这个程序就叫bootloader。本文研究了嵌入式系统通用bootloader的设计原理和在RSU单元中的实现。(本文来源于《《IT时代周刊》论文专版(第300期)》期刊2014-07-20)

王勤龙[5](2013)在《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定位和交叉口防撞预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交通事故经常发生,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发生在道路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道路交叉口的复杂性,道路交叉口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道路交叉口冲突检测和冲突消除技术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的核心技术,受限于车辆定位精度不高,车辆间信息交互手段匮乏等因素,以有的研究成果还未能很好的应用于实际当中。随着全球定位技术、DSRC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技术和智能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路协同技术逐渐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热点研究对象和有效手段。通过对车车、车地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对车辆碰撞行为进行预测和评估,消除冲突,避免事故的研究思路逐渐成为解决当今交叉口安全问题的主流。论文首先对车辆定位方法和交叉口车辆防撞预警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车辆定位和交叉口防撞预警的重要意义;对车辆定位和交叉口车辆防撞预警的相关关键技术和理论基础做了详细的阐述;采用了基于伪距差分GPS和地图匹配相结合的车辆定位方法减小车辆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通过对现有车辆交叉口冲突预测和冲突消除算法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车-车、车-地间实时通信的交叉口车辆防撞预警方法。论文其次对车辆交叉口防撞预警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通过对车辆交叉口附近区域内的车辆位置和行驶状态分析,计算出车辆将发生碰撞的概率,对发生碰撞概率较高的车辆可能发生碰撞行为的时间进行估计,以此给出分级的车辆防撞预警信息,并根据车辆间的实时状态和道路通行优先级,给出防止发生碰撞的控制策略,辅助驾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交叉口车辆防撞预警方法。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定位和交叉口防撞预警的实现方案,并以此建立实验环境,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车辆的定位效果,DSRC无线网络性能和车辆交叉口防撞预警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定位方法有效的提升了车辆定位精度,DSRC网络性能满足系统需求,车辆交叉口防撞预警方法安全有效,论文对解决交叉口安全问题有一定的推动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3-03-25)

吉榕[6](1999)在《集中式路侧停车收费机——一种现代化的停车管理设备》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年4月开始,在北京的前门东大街、前门西大街、西单和光华路等一些繁华街道上,陆续安装了一种新型的停车收费管理设备——法亚—萨基姆停车收费机。常常有人围着收费机说长问短:“哦,这也是电脑?”“这里面也‘奔腾’吗?”其实,这是一种代表着当今世界上停车管理规范化趋势,并可对城市的交通管理提供重要信息的交通控制辅助设备。在它身上(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1999年11期)

路侧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车行业领域的“互联网+”战略包含了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 IoV)的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车联网是以车内网(Inner-vehicle Network)..车际网(Inter-vehicle Network)和车辆移动互联网(Vehicle Mobile Network)为基础,可以实现车辆主动安全、实时交通预测与智能管理、智能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控制的新一代车辆网络。业内人士预计,车联网将在2018年成长为一个份额接近530亿美元的市场,将会形成以汽车为节点的车联网经济圈。很多新的车联网应用,如车辆碰撞避免系统、城市实时交通预测与疏导系统、特殊车辆实时监控系统、广告推送、车辆智能服务平台等,将会得到井喷式的发展。新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车辆定位服务作为车联网应用的基础模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现有的车辆定位系统,定位精度不高、定位区域受限等原因,逐渐不能适应新的车联网应用定位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车辆定位技术。本文将以复杂城市环境下车辆定位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在车-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车-路侧设备(Vehicle to Roadside Unit, V2R)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遵循EEEE802.11p物理层协议和IEEE1609.X上层应用协议,基于车辆与路侧设备(Road Side Unit, RSU)的通信来解决卫星定位失效区域的车辆定位问题。研究了车辆无线定位系统基本框架,从通信频率、无线信道、数据帧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设计了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无线定位算法。同时,研究了基于路侧设备定位系统、多模全球卫星定位(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系统和航位推算(Dead Reckoning, DR)系统的信息融合算法,充分发挥了叁个系统的优势,为在复杂环境下的车辆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服务,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RSU的单边同步双向测距算法研究在地下停车场、隧道或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卫星信号被遮挡,基于卫星的车载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影响很大或无法正常工作。基于此背景,深入研究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无线定位系统,旨在提高车载定位系统在特定区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针对车辆无线定位存在的四个问题:车辆与RSU, RSU与RSU之间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问题,车辆与RSU的计时系统不一致的问题、网络拓扑结构快速变化下车辆定位问题、无线网络通信质量不佳情况下的定位问题,首先提出了理想网络环境下的单边同步双向测距的算法,然后提出了该算法的改进措施:设计了专用的时间间隔测量模块提高无线信号飞行时间的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记录退避时间的退避算法,该算法改善了测距算法在存在网络碰撞情况下的测距精度。最后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过滤距离测量值的噪声,降低因信号折射反射等给测距精度带来的影响,同时解算出车辆的坐标。根据实验对比,本算法定位精度满足应用需求,比IEEE802.15.4所提出的对称双边双向测距(Symmetrical Double-Sided Two-Way Ranging, SDS-TWR)算法更适合卫星定位失效区域内的车辆定位。(2) RSU/GNSS/DR组合定位信息融合算法研究GNSS在开阔区域定位精度高,但在卫星信号被遮挡的区域,由于无法捕获到足够数量卫星,导致系统无法定位或定位精度下降:DR是一种自主定位系统,只要给定初始位置,可以根据自身的速度与航向角传感器进行定位,不依赖外部环境,但是长时间定位有误差累积,需要周期性地重置系统初始位置;基于RSU的定位系统只在部署RSU的区域才能定位,大量部署RSU会增加成本,因此适合GNSS定位失效的小范围区域为车辆进行定位,如城市中心、地下停车场。现有的单一定位系统无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下为车辆提供定位服务,多定位系统的信息融合被认为是解决此问题最可行的方法之一。为解决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车辆定位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联邦卡尔曼滤波信息融合技术的RSU/GNSS/DR组合定位算法,为车辆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位置服务。首先详细分析了叁个子系统的定位基本原理;分别使用线性卡尔曼滤波器作为基于RSU的定位子系统和GNSS定位子系统的局部滤波器,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作为DR定位子系统的局部滤波器;并在车辆运动学的基础上建立叁个子系统的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并离散化。然后提出了残差x2检测和冗余硬件检测的两级故障检测方法。残差x2检验法对于直接作用于观测量的故障很敏感,即对系统硬故障的检验很有效;基于硬件冗余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系统的软故障,但是会增加系统的成本,本文采用成本较低的加速度计ADXL345进行部分硬件冗余设计,兼顾了系统成本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系统定位精度。最后提出了基于子系统定位精度的自适应信息分配系数的动态调整方法实现故障子系统的隔离和无故障系统的重构。最后用实验验证了在复杂环境下本算法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实验结果满足道路级(1m-3m)的定位需求。(3)组合定位系统平台设计车联网应用对车辆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地下停车场内的车辆定位,传统的汽车导航设备无论从处理速度、接口设计、人机交互还是定位精度都无法满足新应用的要求。车载设备的设计理念由单一的定位需求向需求多样化、智能化转变,如实时通信、自然语音识别等。针对这些情况,首先分析了车载智能设备的功能和需求,然后兼顾性能和成本提出了系统总体框架。根据组合定位的需求,详细设计了基于RSU定位子系统,多模GNSS定位子系统和DR定位子系统的硬件平台,并给出了航位推算系统的校正规则。车辆测距算法和RSU/GNSS/DR组合定位算法在本平台上得到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侧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号.V2X路侧设备软件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9

[2].刘建圻.基于路侧设备的无线测距与车辆组合定位算法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

[3].高兰达.车路协同路侧热点服务设备的布设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

[4].章佳钦.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的设计和在ETC路侧设备的实现[C].《IT时代周刊》论文专版(第300期).2014

[5].王勤龙.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定位和交叉口防撞预警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6].吉榕.集中式路侧停车收费机——一种现代化的停车管理设备[J].百科知识.1999

标签:;  ;  ;  ;  

路侧设备论文-张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