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塑性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跨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抗推性能
塑性铰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爱军,彭容新,贺国京,王解军[1](2019)在《基于塑性铰模型的双肢薄壁墩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基于塑性铰模型的双肢薄壁墩的抗震性能,结合4种塑性铰模型、基底纵筋滑移模型及双肢薄壁墩简化计算模型,计算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墩顶变形及抗推承载力。建立空间非线性模型,计算分析该桥墩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同时,制作双肢薄壁墩的缩尺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理论计算模型能够对该试验墩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推承载力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而且有限元模型可对破坏形态进行仿真;试验墩主要呈现以弯曲破坏为主的"弯剪破坏模式",滞回曲线"捏缩"效应明显;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体积配筋率及混凝土强度对该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小,而纵筋率与轴压比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其中轴压比取5%时试验墩延性最差,取10%时的延性最好。(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震,王景全,修洪亮,李文超[2](2019)在《矩形空心墩等效塑性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计算矩形空心墩变形能力,基于弯曲、剪切和纵筋滑移叁分量变形模型分析影响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主要因素。通过考虑剪切变形的贡献引入空心率的影响,确定计算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公式形式。通过对48根发生弯曲破坏的矩形空心墩拟静力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标定出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利用基于建议公式的等效塑性铰模型计算矩形空心墩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并与另外3根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基于48根矩形空心墩拟静力试验结果,对各国规范关于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矩形空心墩有效刚度随轴压比、纵筋率和剪跨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和空心率的增大而减小;等效塑性铰长度随墩高、截面高度、纵筋率、空心率及■的增大而增大;利用基于建议公式的等效塑性铰模型得到的矩形空心墩荷载-位移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各国规范关于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计算公式对矩形空心墩试验结果的估计均偏于不安全,建议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小的离散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谢敬之[3](2018)在《基于塑性铰模型和纤维模型的高墩连续刚构桥弹塑性地震反应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强震和中震作用下高墩会进入塑性状态的特性,此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已不再是弹性范围,本文分别采用塑性铰模型和纤维模型对罕遇地震作用下连续刚构桥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对比分析,对桥墩的弹塑性特性进行比较研究,为抗震设计和计算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徐善华,李柔[4](2018)在《锈蚀钢结构塑性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中性盐雾快速腐蚀(NSS)试验和钢材的拉伸试验,得到锈蚀钢材的材料性能退化规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锈蚀钢构件塑性转动能力的参数模型以及锈蚀H型钢构件的塑性铰模型。结果表明:钢材锈蚀后截面屈服弯矩、屈服曲率和极限弯矩、极限曲率都不断降低,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下降,转动能力减弱,延性变差。相对塑性铰长度、塑性转角随锈蚀率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当锈蚀率达到12%时,钢构件的塑性转角与未锈蚀相比下降了14.3%。(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07期)
李晓莉,成虎,王宏业,王东升[5](2018)在《利用等效塑性铰模型对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近似考虑了首次超越破坏和塑性累积损伤破坏联合作用的破坏机理,兼顾了最大变形和能量两种破坏准则,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受到关注.既有的Park-Ang改进模型(M-Park-Ang模型)通过引入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墩柱构件疲劳寿命方程和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并结合构件极限滞回耗能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已能近似考虑加载路径的影响.M-Park-Ang模型引入了固定的临界位移延性系数以通过能量项考虑低周疲劳损伤效应,从而使大剪跨比墩柱试件的适用性受到了限制.本文利用墩柱拟静力试验数据,基于等效塑性铰模型对M-Park-Ang模型进行了修正,将临界位移延性系数与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相联系,使改进的M-Park-Ang模型(M-Park-Ang模型(N))能够考虑截面层次的破坏机理.墩柱试验结果验证表明,当试验试件尚未达到中等破坏状态时,M-Park-Ang(N)模型对其损伤的评估结果略偏小;而一旦进入中等破坏阶段以后,M-Park-Ang(N)模型的计算结果能体现试件破坏过程快速增长的趋势;M-Park-Ang(N)模型考虑墩柱剪跨比影响计算临界位移延性系数,对不同高度墩柱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范龙强[6](2017)在《基于塑性铰模型的RC空心矩形桥墩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因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而地震频发。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道路桥梁建设突飞猛进,然而其一旦遭受震害,将会严重影响震后救援和恢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的受力性能、抗震性能良好,可以大大节约材料,在桥梁建设中被广泛使用。虽然我国在空心桥墩施工方面技术不断完善,可是其抗震性能理论性研究却远远不够。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空心桥墩多为拟静力试验及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对空心桥墩的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非常少。所以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进行数值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同时为空心桥墩振动台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首先参照已有的拟静力试验,设计了12个钢筋混凝土空心矩形桥墩缩尺模型,建立对应的基于塑性铰的桥墩数值模型。通过和已有钢筋混凝土桥墩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验证了基于塑性铰的桥墩数值模型的可行性。利用数值模型对12个空心桥墩做数值试验,比较分析桥墩的特性参数(包括轴压比、纵筋配筋率、高宽比、体积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空心矩形桥墩在抗震性能上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塑性铰的桥墩数值模型,可有效地模拟钢筋混凝土空心矩形桥墩的地震动作用;轴压比、纵筋配筋率、高宽比、体积配箍率均能对钢筋混凝土空心矩形桥墩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7-01-03)
丁晓艳,潘志宏[7](2016)在《地震损伤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地震损伤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结构Pushover曲线,对结构的损伤等级进行划分,基于一组压弯构件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数据,提出塑性铰模型中的刚度、强度退化系数以及塑性转动能力减少值的计算方法。在数值算例中,对结构构件的塑性铰进行修改,以反映框架结构地震损伤,对比分析了结构地震损伤前后抗震性能的差异。研究表明:采用损伤构件的塑性铰模型进行数值分析,能反映地震损伤框架结构的刚度、强度和延性降低。(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6年06期)
李永臻[8](2015)在《锈蚀钢结构塑性铰模型及其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由于良好的力学性能、经济性能和使用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海上采油平台、工业与民用建筑,其良好的延性更是抗震设计的首选。然而,许多长期处于工业、海洋大气等腐蚀环境下的钢结构工程,往往难以通过防护和构造措施避免锈蚀,钢结构表面锈坑则降低了钢材塑性和断裂韧性,加快了裂纹扩展,这无疑对钢结构工程后续服役期抗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锈蚀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演变规律是地震设防区既有钢结构工程抗震性能评定无法回避的问题。论文通过Q235钢材实验室中性盐雾快速腐蚀和单调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锈蚀对Q235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锈蚀对受弯钢构件塑性铰长度以及转动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锈蚀钢构件塑性铰长度及其延性计算模型。借助于ANSYS有限元软件,以锈蚀程度和轴压比为变化参数,研究了锈蚀对往复荷载作用下偏心受压钢构件强度、刚度、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及其破坏机理的影响。借助于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运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分析方法),分析了锈蚀对平面钢框架层间位移、薄弱层位置及其塑性铰形成规律的影响,探讨了锈蚀钢结构地震灾变机理及其抗震性能评定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李锐康[9](2014)在《弥散—嵌入式塑性铰模型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结构破坏时会在梁、柱端部形成塑性铰。塑性铰行为对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弥散-嵌入式塑性铰模型,进行了框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全过程分析。弥散-嵌入式塑性铰模型能够适用于塑性铰软化效应分析。一方面类似于嵌入式塑性铰模型,通过引入局部软化粘聚关系将塑性铰处的位移跳跃与内力场联系了起来;另一方面又类似于弥散裂缝模型,将梁的位移跳跃作为软化阶段的内部变量并进行了弥散化处理,使得位移不连续转化为材料层面的问题,避免了罚刚度的使用,从而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数值问题,提高了求解的健壮性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了将位移不连续作为额外自由度增加的工作量,提高了计算效率。本文使用了弥散-嵌入式塑性铰进行了若干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弥散-嵌入式塑性铰模型可以规避网格尺寸效应,并且能够高效地取得准确的计算结果。本文考虑塑性铰的塑性强化对弥散-嵌入式塑性铰模型进行了发展。首先对考虑强化-软化效应的塑性铰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接着以传统梁单元为基础,建立了含有弥散-嵌入式塑性铰模型的有限元格式。该模型易于数值实现。传统梁单元模型以及较完备的数值计算方法只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即可使用。最后展示了考虑强化-软化效应的算例,并与只考虑软化效应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同时考虑强化-软化效应的塑性铰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1-01)
苏键[10](2013)在《塑性铰模型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在遭遇罕遇大震时,部分结构构件将进入塑性状态。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结构在大震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基于SAP2000软件,分别采用该软件提供的默认塑性铰单元和弹塑性计算用的塑性连接单元,建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动力计算模型,输入折线时程曲线和地震记录曲线,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刚塑性滞回模型的默认塑性铰单元计算得到的结构加速度响应比采用弹塑性滞回环模型的要低,在使用程序默认塑性铰单元作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时需要注意考虑该现象对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3年05期)
塑性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准确计算矩形空心墩变形能力,基于弯曲、剪切和纵筋滑移叁分量变形模型分析影响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主要因素。通过考虑剪切变形的贡献引入空心率的影响,确定计算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公式形式。通过对48根发生弯曲破坏的矩形空心墩拟静力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标定出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利用基于建议公式的等效塑性铰模型计算矩形空心墩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并与另外3根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基于48根矩形空心墩拟静力试验结果,对各国规范关于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矩形空心墩有效刚度随轴压比、纵筋率和剪跨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和空心率的增大而减小;等效塑性铰长度随墩高、截面高度、纵筋率、空心率及■的增大而增大;利用基于建议公式的等效塑性铰模型得到的矩形空心墩荷载-位移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各国规范关于有效刚度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计算公式对矩形空心墩试验结果的估计均偏于不安全,建议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小的离散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塑性铰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爱军,彭容新,贺国京,王解军.基于塑性铰模型的双肢薄壁墩抗震性能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9
[2].王震,王景全,修洪亮,李文超.矩形空心墩等效塑性铰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9
[3].谢敬之.基于塑性铰模型和纤维模型的高墩连续刚构桥弹塑性地震反应对比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
[4].徐善华,李柔.锈蚀钢结构塑性铰模型研究[J].钢结构.2018
[5].李晓莉,成虎,王宏业,王东升.利用等效塑性铰模型对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的改进[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6].范龙强.基于塑性铰模型的RC空心矩形桥墩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
[7].丁晓艳,潘志宏.地震损伤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铰模型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6
[8].李永臻.锈蚀钢结构塑性铰模型及其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9].李锐康.弥散—嵌入式塑性铰模型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4
[10].苏键.塑性铰模型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影响[J].广东建材.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