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鲍罗米公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鲍罗米公式,回归系数,加权最小二乘法,骨料特征
鲍罗米公式论文文献综述
谢艳军[1](2017)在《衡阳地区鲍罗米公式回归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结构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粗细骨料的总体积约占混凝土总体积的70%~80%。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与胶凝材料实际强度及胶水比之间的关系符合鲍罗米经验公式,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胶水比之间呈线性关系。经验式中的回归系数与骨料和胶凝材料的产地有关,因此,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建议根据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来确定回归系数,当不具备试验统计资料时才使用推荐值。实际上,我国多数地区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采用JGJ55—2011的推荐值,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混凝土原材料差异很大,特别是当今掺合料、机制砂和外加剂的广泛使用,鲍罗米公式的边界条件具有较大差别,回归系数与JGJ 55—2011的推荐值之间有明显的偏离。本文分别采用粉煤灰、煤矸石粉、废玻璃粉和矿粉作掺合料,分别用衡阳地区使用最常见混合骨料、破碎卵石和碎石作为粗骨料,用卵石破碎而成的砂作为细骨料,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鲍罗米公式回归系数。并结合图像测量技术测得的骨料几何特征和压汞法测得的不同水胶比下不同掺合料的空隙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骨料和掺合料对算鲍罗米公式归回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水胶比在0.25~0.65内强度仍为线性关系;不同水胶比混凝土强度存在异方差现象,因此回归计算鲍罗米公式回归系数时应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当权重为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平方的倒数和水胶比的平方时,均对异方差起到很好的消除作用;鲍罗米公式回归系数受粗骨料类型和不同掺合料的共同影响,所以每种粗骨料和不同掺合料的组合的鲍罗米回归系数均存在较大差异;鲍罗米公式回归系数α_a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置信水平下,混凝土强度中间值的置信区间最小;配制低强度(低于20MPa)和高强度(高于60MPa)混凝土时,配制结果偏差较大,不易采用此回归系数。(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晓飞,李秋义,罗健林,韩帅,张修勤[2](2016)在《不同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鲍罗米公式拟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简单破碎制得II类再生粗骨料(JP),再经过一次颗粒整形得到准I类再生粗骨料(YK),再进行二次颗粒整形获得I类再生粗骨料(EK);然后分别进行化学强化,制得化学强化后3种不同的再生粗骨料JPH、YKH、EKH。研究6种不同品质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强度计算式。结果显示:不同品质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与灰水比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90%,但不同品质再生混凝土鲍罗米计算式的相关系数差异较大。EK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好,以胶凝材料450 kgm3为例,EK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仅比普通混凝土降低了4.0 MPa。(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6年03期)
王雪萍,金昌,Akinkurolere,Olufunke,Olanike[3](2009)在《粉煤灰再生混凝土鲍罗米公式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6组粉煤灰再生混凝土试件的试验,考虑了粉煤灰与再生骨料的影响,经多元回归计算建立了灰水比、再生骨料取代率、粉煤灰取代率与28 d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灰水比、粗骨料压碎指标、粉煤灰取代率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对普通混凝土的鲍罗米公式进行修正,得到了适用于粉煤灰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鲍罗米公式。(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09年05期)
周永娜,杭美艳,赵俊梅,张鸿雁[4](2009)在《鲍罗米公式在预测轻骨料混凝土28d强度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结果表明,用鲍罗米公式推测轻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误差较大.实测出不同配合比的轻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相应的28 d胶砂试块抗压强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完善了鲍罗米公式,所得公式能较准确地预测轻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危加阳[5](2007)在《动态修正的鲍罗米公式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资料,经过分析,提出按动态修正过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直接进行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举例指出应用该方法需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07年06期)
黄红万,骆新标,危加阳[6](2007)在《鲍罗米公式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多年积累的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资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掺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提出了按修正过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鲍罗米公式)直接进行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举例验证了该研究的实用性,同时指出了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07年04期)
陈宝璠[7](2006)在《鲍罗米公式在福建泉州地区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应研究建立当地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式。为此,笔者结合泉州地区普通混凝土的原材料情况,进行试验和回归分析后,建立了适应泉州地区的普通混凝土强度的鲍罗米公式,对回归系数进行显着性检验,并通过重复试验对回归公式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回归公式完全能满足泉州地区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06年04期)
杨丹[8](2005)在《鲍罗米公式的推导及试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配制各种强度等级砼并据此推导鲍罗米公式,为工程上砼配比提供设计依据;并对试配调整分析提出看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05年01期)
杨建森,尹宁,崔自治,王万宝,张宝相[9](2004)在《普通混凝土强度鲍罗米公式在宁夏地区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普通混凝土强度鲍罗米公式的普遍性,结合宁夏地区普通混凝土的原材料特点,进行试验与回归分析后,建立了适应宁夏地区普通混凝土强度的鲍罗米公式;并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进行了F检验;对回归公式的复演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回归系数显着,回归公式的复演性较好,能满足宁夏地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04年03期)
郭蓉,蒋杰,支学军[10](2003)在《回归法对鲍罗米公式中A,B值的求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水泥胶砂的检验方法使原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鲍罗米公式待定系数已不能适用, 根据本单位建材试验的统计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适合天津本地区的鲍罗米公式.(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鲍罗米公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简单破碎制得II类再生粗骨料(JP),再经过一次颗粒整形得到准I类再生粗骨料(YK),再进行二次颗粒整形获得I类再生粗骨料(EK);然后分别进行化学强化,制得化学强化后3种不同的再生粗骨料JPH、YKH、EKH。研究6种不同品质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强度计算式。结果显示:不同品质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与灰水比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90%,但不同品质再生混凝土鲍罗米计算式的相关系数差异较大。EK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好,以胶凝材料450 kgm3为例,EK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仅比普通混凝土降低了4.0 M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鲍罗米公式论文参考文献
[1].谢艳军.衡阳地区鲍罗米公式回归系数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7
[2].王晓飞,李秋义,罗健林,韩帅,张修勤.不同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鲍罗米公式拟合[J].混凝土.2016
[3].王雪萍,金昌,Akinkurolere,Olufunke,Olanike.粉煤灰再生混凝土鲍罗米公式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09
[4].周永娜,杭美艳,赵俊梅,张鸿雁.鲍罗米公式在预测轻骨料混凝土28d强度方面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
[5].危加阳.动态修正的鲍罗米公式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07
[6].黄红万,骆新标,危加阳.鲍罗米公式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
[7].陈宝璠.鲍罗米公式在福建泉州地区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06
[8].杨丹.鲍罗米公式的推导及试配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05
[9].杨建森,尹宁,崔自治,王万宝,张宝相.普通混凝土强度鲍罗米公式在宁夏地区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4
[10].郭蓉,蒋杰,支学军.回归法对鲍罗米公式中A,B值的求导[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