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决策论文-李梅,张勇

外交政策决策论文-李梅,张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交政策决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古典现实主义,野田政府,钓鱼岛,外交决策

外交政策决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梅,张勇[1](2018)在《新古典现实主义视阈下的日本对华外交政策调整——以“购岛”决策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田执政时期的"购岛"事件,是中日关系中的典型案例之一。这一重大外交决策发生在美国相对衰落和中国崛起,以及中日国力逆转等国际体系深刻变革的背景之下。其实质是日本在战略转型及对华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以"中国威胁论"为潜在语意迎合国内保守化情绪与主张,主动打破中日间业已达成的重要谅解与共识的政策决定。其结果恶化了中日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地区矛盾。在解读"购岛"决策时,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分析工具。(本文来源于《日本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谢斌,王箫轲[2](2017)在《外交决策模式视角下的韩国对华政策调整——基于对朴槿惠政府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朴槿惠政府自2016年以来对华政策急转直下,通过外交决策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韩国对华政策调整总体是在中美竞争的大格局下,基于国家利益考量权衡得失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而朝鲜核试验使得韩国决策层认为中国"辜负"了韩国的期望,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领导人的性格特征触发和加速了政策调整的过程;朴槿惠政府的"小圈子"外交、安保决策体制也是对华政策调整突然、迅速的重要原因,而国内政治矛盾则使强硬的对外政策有了持续发酵的空间和为政党利益服务的价值。韩国此轮对华政策调整不仅给中韩关系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而且对下一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Julia,Pochat[3](2016)在《政党和外交政策:理解巴西工人党在IBSA对话论坛中的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对巴西来说是“改变的时刻”,这个改变在巴西的民主历史上,第一次使一个有影响力,有声誉的左翼政党——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葡萄牙语的工人党,在下文中称为“PT”)成为执政党。巴西工人党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巴西爆发的社会运动而建立起来,是一个有很强社会主义原则,采取积极管理方法的左翼政党。这个政党国际身份的演变和它很强的社会主义原则反应在政党对巴西的看法上——巴西需要在国际政治中扮演一个主要角色。20世纪90年代标志着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巴西全面广泛地参与到市场经济和外交政策的互动,融入由西方世界所主导的国际机制中。然而,在2002年,高度收入不平等和经济表现不佳导致了政府的更迭,巴西工人党开始参与竞选。随着巴西民主的转变过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结束),巴西试图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新现实。到2003年,这个被广泛认可的左翼政党终于开始执政,政党的创始人卢拉·达席尔瓦被选为总统。支持着巴西工人党在选举中获得胜利的原则——“改变的时刻“,在选举后也继续指导着政府前行。6个月后,总统卢拉在G8峰会上对发达”工业化“国家提出了强烈谴责之后,巴西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IBSA对话论坛,由最大的民主国家巴西,印度和南非在南南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旨在促进叁方协调和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多变论坛机制。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巴西工人党执政六个月后,在巴西2003年六月加入建立IBSA对话论坛的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的研究问题如下:在多大的程度上巴西工人党对2003年巴西加入建立IBSA的决策有影响?如何影响?本文的主要论点是巴西劳工党在建立ibsa的决策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巴西在2003年经历了改变,在巴西工人党第一次上台执政后改变了其政治构想。从1980年建立以来,巴西工人党将自身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主义组成部分来发展,它们的基本观点是,巴西在国际政治中值得扮演一个主要角色。巴西作为一个国际参与者的想法决定了其需要多样化关系的对外政策战略的发展,这意味着基于“团结一致”的观念,巴西需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即分享经验和不同国家的可能性来促进合作,通过这些措施,巴西可能将会扩大自己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因此,ibsa可以被当作是巴西工人党实现倡导发展南部和增加国际势力的一个工具。至于巴西工人党如何能够影响巴西关于创造对话论坛的决策,本文所持有的观点是:巴西工人党和其他一些有影响力的决策者对巴西在国际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样的看法,巴西需要在一些主要机制的建立和对外政策的实行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就使得巴西工人党能够将其想法落实到行动上来。对行政特定人员的任命,例如m.agarcia,guimaraes,还有外交部长celsoamorim,将以上对巴西的相关观点转化为外交政策,在2003年1月1日之后指导巴西建立了ibsa,作为巴西在世界政治新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本文的假定是:巴西工人党作为一个国内因素,能够解释建立ibsa对话论坛的政府决策。巴西工人党由于缺少国际上的压力,政党人员和其他一些有相似看法的官员能够在外交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就导致了巴西的政党外交。理论路径:本文的研究目标以对外政策决策为中心以及国内因素的影响力,研究者选择了外交政策分析,把它当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方法。外交政策分析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分支,关注于是什么导致了国家的行为,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国际体系。通常都是基于外部的限制来解释外交决策的结果,而当今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决定了对国内因素研究的需要。在其他国内因素中(如传媒,公众意见,文化和政府系统),利益集团的活动可以与政党的活动做一个对比。我们需要确定在对巴西工人党外交政策的研究中国内因素在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方法论:本文采用的方法是过程追踪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将其定义为“对证据选择的一个系统的诊断和基于研究问题和调查假设的分析。”基于数据的获得,此项分析主要目的在于识别因果关系,研究者诉诸过程追踪的归纳方法,来解释国内因素对外交政策决策的影响。数据收集:本文依赖于大量资料,以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弄清事物的因果关系来证明本文的假说。本文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者为了确保信息安全,采用了个人采访和邮件交流,还有skype语音的方法,这些方法提供了细致的信息。另外,对政府官员的在线采访和政府外交事务网站的官方记录,还有ibsa叁方论坛网站,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的第二手资料,研究者查看了大量网上的学术论文和巴西的畅销报纸。本文分为5章:第一章为介绍。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背景,第叁章说明了巴西政府更迭的政治形势背景,解释了巴西工人党作为国内因素的影响。第四章分析了巴西工人党如何能够影响巴西参与建设ibsa叁方论坛的外交政策决策,最后是结束语和讨论的话题。在第一章,作者揭示了巴西工人党在建设ibsa决策过程中所蕴含的理性逻辑。这章包括接下来的部分解决了假定的建立,调查问题和主要观点,另外一部分解决了方法论和本文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收集问题。第二章提供了对外政策分析的理论介绍并且解释了巴西作为一个中等强国,对巴西国内因素的分析和其国际地位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前文的中心思想坚持认为将巴西工人党作为一个国内变量是其研究的目标。第叁章研究了巴西工人党国际身份的发展,该政党对世界的认识和巴西在此框架内扮演的角色,主要研究以上因素如何影响巴西的外交战略发展。下一部分分析了巴西工人党上台前和上台后巴西的国内情况,通过此项研究能够认识到政府更迭对外交政策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章也研究了南南合作还有特别是ibsa在全球治理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第四章指出了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分析了党派的观点能够渗透到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因此对ibsa论坛建立的结果造成了影响。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一下巴西在政府更迭的背景下的对外政策新观点,接着是本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解释了总统更迭,外交部长和其他一些官僚机构。这部分叫做“巴西工人党政府部长和总统的更迭:党派之争和协调观点”,在行政部门,总统卢拉达席尔瓦的协助下,认命了与巴西工人党持相同世界认知和外交野心的特定人员。总结部分对“改变的时刻”即政治变更的观点做出了解释,还说明了通过何种渠道政党观点能够渗透到外交政策形成的过程当中,导致了ibsa机制的建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杨东东[4](2015)在《从战略决策角度浅谈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是具有独创性的并且适用中国国情,是马列主义普遍性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为我国的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毛泽东的战略决策为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也做出了巨大指导。(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50期)

徐恺[5](2014)在《论美国汇率政策和汇率外交决策机制——以20世纪80年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美国的汇率政策时,首先需要了解汇率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具体到分析汇率政策决策和国际经济协调决策,我们需要剖析美国的金融决策过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总统的角色、财政部的角色和美联储的地位等。分析好这些决策机制,对于理解美国的汇率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4年32期)

袁帅[6](2014)在《欧盟经济外交政策与决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共体建立后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走上了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欧盟在经济外交以及国际经济谈判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笔者着手探讨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欧盟这样一个独特的国际行为体来说,什么是经济外交,经济外交具有哪些内容,在政策上又有哪些表现形式;而后,笔者继续就欧盟在经济外交中扮演的角色、施行的主要政策与决策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拟从欧盟经济外交的主要政策及手段、影响因素、决策机制与谈判等相关几个方面入手系统地向读者介绍欧盟经济外交的概况。首先,笔者认为,欧盟在经济外交中最重要的两个政策领域即对外贸易政策以及金融政策,而金融政策中又以欧盟在金融市场规制上的政策为代表;第二,由于受到内部外部、理论与实践中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欧盟在不同政策上的决策机制存在很大差别,一大表现就是在对外贸易政策中,欧盟往往能代表成员国进行谈判制定政策,而在金融市场规制中则并非如此;第叁,欧盟在涉及经济外交的各个次领域中的决策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决策往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共同体超国家机构与国家内部机构关于决策权的博弈中。随着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虽然在经济外交中获得了更大的共同体权力,但是共同体与成员国之间关于决策权的博弈仍在继续,如何平衡共同体机构与成员国之间的利益仍是欧盟工作的一大重点。本文的主要内容由四大章与结论组成:第一章作为导论,笔者将着重介绍经济外交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选题意义与写作框架,意在使读者大体上了解本文内容;第二章中,笔者将尝试介绍欧盟经济外交两大政策手段(对外贸易以及金融规制)的演变以及发展情况;第叁章将是对欧盟经济外交产生影响的一些列因素的一个介绍与分析;第四章中,笔者将着重论述在上述两大政策领域中,欧盟各自的决策机制;最后,在结论中,笔者将对文章的内容做出总结并提出文章的不足疏漏以及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4-05-01)

李若晶[7](2013)在《石油危机外交管理决策之整体性系统分析——以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美国政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危机事件是国际国内事务中的普遍状态,将危机事件转危为机,"化险为夷",并加以利用,将偶然发生的危机纳入日常管理系统化、必然化、常态化的轨道,是当今各国危机管理创新的内容。通过对苏伊士运河石油危机中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美国政府系统化的危机管理政策,其采取的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适时利用了中东石油危机,实现了美国的中东冷战战略目标。形成了一套危机前判断与预测、危机中观望与决策、危机后恢复与预防管理过程,丰富了石油危机管理决策的理论与实践。(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俞少栋,王雅林,刘东辉[8](2012)在《复合决策体制下中国经济外交政策的制定——以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衰退,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危机中损失惨重。近年来,虽然全球经济呈现复苏现象,但是总体还是处于低迷状态。世界发达经济体衰退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之去年爆发的多国债务危机,使得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来限制中国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公众等多个政策行为者所形成的复合决策体制对制定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中国经济外交决策的变迁,以及在世界经济"后危机时代"我国在对外经贸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2年23期)

韩致宁[9](2012)在《晚清中国政府实施“联俄制日”外交决策原因探究——以对外政策分析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促使晚清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在清朝晚期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李鸿章提出以结盟手段限制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后,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朝野上下都觉察到联合俄国可以制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终,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与俄国建立了反对日本的军事同盟。这样的结盟手段被李鸿章称为"以夷制夷",也是清朝后期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政策。通过从对外政策分析的视角,以晚清中国政府联合俄国对抗日本这一事件为案例,从国内、国际、民族文化特性、政权结构、统治者的个性等方面,探寻晚清中国实施"以夷制夷"对外政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张旗[10](2012)在《美国外交决策的政治与西藏政策——分析框架与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西藏政策决策是总统及行政部门、国会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博弈互动的政治过程,总统和国会直接参与决策,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着决策。首先,美国的西藏政策是政治现实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交织的产物。在决策中,总统及行政部门倾向于从战略角度、中美关系大局、经贸利益等现实主义视角出发看待和制定西藏政策,国会则倾向于从人权保护、宗教自由和民族自决等理想主义价值理念出发设置西藏议题。其次,它是总统与国会在宪政框架下相互制衡与妥协的结果,国会的制度架构也对涉藏立法起到制约作用。最后,它还受到国内党派政治的影响。总体上看,在多元主体的塑造下,美国的西藏政策具有多面性、波动性和长期性。(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期刊2012年01期)

外交政策决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国朴槿惠政府自2016年以来对华政策急转直下,通过外交决策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韩国对华政策调整总体是在中美竞争的大格局下,基于国家利益考量权衡得失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而朝鲜核试验使得韩国决策层认为中国"辜负"了韩国的期望,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领导人的性格特征触发和加速了政策调整的过程;朴槿惠政府的"小圈子"外交、安保决策体制也是对华政策调整突然、迅速的重要原因,而国内政治矛盾则使强硬的对外政策有了持续发酵的空间和为政党利益服务的价值。韩国此轮对华政策调整不仅给中韩关系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而且对下一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交政策决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梅,张勇.新古典现实主义视阈下的日本对华外交政策调整——以“购岛”决策为中心的考察[J].日本研究.2018

[2].谢斌,王箫轲.外交决策模式视角下的韩国对华政策调整——基于对朴槿惠政府的考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Julia,Pochat.政党和外交政策:理解巴西工人党在IBSA对话论坛中的决策[D].吉林大学.2016

[4].杨东东.从战略决策角度浅谈独立自主外交政策[J].商.2015

[5].徐恺.论美国汇率政策和汇率外交决策机制——以20世纪80年代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

[6].袁帅.欧盟经济外交政策与决策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4

[7].李若晶.石油危机外交管理决策之整体性系统分析——以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美国政策为例[J].系统科学学报.2013

[8].俞少栋,王雅林,刘东辉.复合决策体制下中国经济外交政策的制定——以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为例[J].中国外资.2012

[9].韩致宁.晚清中国政府实施“联俄制日”外交决策原因探究——以对外政策分析理论为视角[J].黑河学院学报.2012

[10].张旗.美国外交决策的政治与西藏政策——分析框架与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

标签:;  ;  ;  ;  

外交政策决策论文-李梅,张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