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可容忍网络论文-李龙飞,贺占庄

延时可容忍网络论文-李龙飞,贺占庄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时可容忍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TN,路由算法,网络互联,SIS

延时可容忍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飞,贺占庄[1](2018)在《基于延时容忍网络的空间网络互联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空间探索和互联网服务技术均在高速发展,这使实现连接地球、月球以及其他行星的星间互联网(Interplanetary Network,IPN)成为了可能。虽然IPN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毫无疑问,一旦全面的IPN网络实现,其可以大大加强人类对空间探索的能力,同时也会对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帮助。作为IPN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空间网络互联服务(Space Internetworking Service,SIS)主要解决空间应用中异构子网之间的连接问题。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SIS能够为航天器、卫星和行星提供IPN接入服务,从而有效地进行数据传递。由于外太空极端的环境条件,外加空间通信中可变的传输时延、高误码率和动态拓扑变化等原因,因此现有的互联网和TCP/IP协议不能满足SIS的需求。延迟容忍网络(Delay/distribution tolerant network,DTN)是一种通用的面向消息的覆盖层网络体系结构,可以解决具有间歇式连接和传输延迟大等异构网络互联问题,非常适合应用于SIS的实现。本文从空间网络的通信技术和体系结构入手,研究了基于DTN的SIS系统体系结构,并从协议、路由、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地,本文结合当前空间应用的需求,基于SIS的通信方式构建了一个地球-火星之间的通信场景,并在仿真平台上进行了模拟。最后本文总结了目前技术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第五届航天电子战略研究论坛论文集(微电子专刊)》期刊2018-11-15)

吴俊,严俊[2](2016)在《延时容忍网络中基于热点区域间节点流数据传输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热点区域间节点流传输算法,在该算法中,将节点频繁访问的区域作为热点区域并以热点区域为中心将整个网络环境划分为若干块。节点在热点之间携带数据进行转发从而提高了空闲节点的利用率。最后分析了该路由算法与传统的延时容忍网络路由算法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现,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6年17期)

周义[3](2015)在《延时容忍网络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延时容忍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在行星际网络、游牧网络、包交换网、军事斗争以及空间综合信息系统等方面都有相关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DTN研究的进一步成熟,DTN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广,最终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国内对DT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TN路由方面,而对DTN整个体系只是简略涉及,尚无对DTN平台的仿真研究,然而完善的平台对进一步研发高效路由算法,比较分析其性能至关重要。网络仿真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构造网络拓扑、实现网络协议的模拟网络行为。NS2(Network Simulator,NS)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的LNBL网络研究组于1989年开发的一款源代码开放的网络仿真软件。为了更好的研究DTN的相关领域,对其体系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本文针对DTN完成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DTN协议结构的基础,对DTN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Bundle,分片和路由方式等做了研究。(2)对DTN中最重要的bundle数据格式和DTN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做了深入研究,并详细设计了其流程。(3)基于NS2实现一个DTN协议仿真平台。首先对NS2仿真工具做了研究。其次,基于NS2实现了DTN的数据包结构,DTN的路由协议,安全策略和组播方式等。最后,本文使用NS2建立了DTN协议的仿真平台。(4)在bundle数据包方面,实现了bundle基本模块、有效载荷模块,以及行政记录;在DTN数据流程上,实现了bundle的监管传输、接收、取消传输、端点的注册和终结注册、手工路由配置以及行政记录处理等模块;最后实现了对DTN平台的仿真与测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彭涛[4](2013)在《延时容忍网络中基于内容的信息传播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时容忍网络(Delay-tolerant Network)是一种实用的受限网络模型,它具有延迟长、网络分割、节点能力受限等特点。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拓扑不断变化,节点间端到端的通信路径并不存在,传统的路由协议无法有效的运作。针对延时容忍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信息传播机制。在该机制中,每个节点根据相遇历史信息决定是否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发。实验结果表明,该信息传播机制在通信延迟和信息开销方面,较传统OCBD协议和Epidemic协议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3年02期)

成洁,卢紫毅,林青[5](2011)在《延时中断容忍网络(DTN)捆绑层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延时中断容忍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对DTN捆绑层协议的框架及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捆绑层协议实现的基本思路,为DTN技术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军事通信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孙发勇[6](2011)在《容忍网络中的延时模型及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深空网络所在的环境具有很多特点,包括大传输延迟、通信信号微弱、非对称的数据传输率、间歇的连通性。容忍延时网络(DTN)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类网络的各种问题。容忍延时网络是人们在近年出现的众多网络实例中抽象出来的网络模型。在这种网络模型中,经常出现长时间的网络分割,以至于在给定的时间段内端到端的路径不一定存在。由于DTN这种独特的拓扑性质,其路由机制和传统的网络模型有很大不同。本文首先介绍了DTN的体系结构和Internet的局限性。其次,着眼于路由算法的信息集中最重要的参数——延时,建立了DTN中数据包的单跳延时模型。从排队论的角度分析了DTN的延时,根据排队论中的G-限量休假排队模型搭建了一个DTN的延时模型,提取网络中重要的延时参数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其性能。接着,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决策DTN路由算法MRDDTN(Markov Route Decision in DTN,MRDDTN)。该算法具有学习功能,能够解决复杂的DTN网络环境中的高延迟和频繁割裂问题。仿真结果表明MRDDTN在同等网络条件下,性能优于Epidemic、PROHET等同类路由算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周晓波[7](2008)在《延时容忍网络的路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互联网(Internet)的倍受关注不同,许多工业用途的专用网络离人们的视线比较远,但是它们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却非常重要,例如道路监测网络、灾难发生地的临时通信网络等。这类网络的绝大部分都有这些特征:以无线电波为载体、节点能力受限、节点移动频繁、通信环境恶劣等。在这类网络里,用于Internet的协议很难正常工作,于是人们提出延时容忍网络(DTN:Delay-Tolerant Network)的概念来描述这类网络,并努力为之建立一套协议标准。在本论文中,DTN被定义为一种抽象的网络模型,它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网络的每个层面,相反,它关注具有延时容忍(Delay-Tolerant)特性的所有网络。延时容忍是指网络协议能够在某些极端情形下仍然能够工作而不至于崩溃;所谓极端(Challenging)情形是指节点之间信道非常不稳定、高不对称,节点处理能力多样,网络整体拓扑不稳定,经常出现长时间的分割,业务分布不可预测等,其中网络拓扑的不稳定是主要特征。从本质上说,DTN否定了传统网络模型中的一个根本前提——在路由期间或者数据包传递期间,存在一条或多条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径。这个前提隐含在传统路由协议中,即便是以节点动态性为主要背景的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的代表路由协议AODV(Ad-hoc On-demand DistanceVector)协议,其路由发现过程也必须在存在路径的条件下完成。和众多自组织类网络一样,DTN的核心问题是路由。DTN对传统路由中“路由期间存在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径”这一假设的否定,其实是重新定义了路径的概念。在传统网络中,甚至包括MANET,虽然考虑的拓扑的动态性,但是拓扑的稳态持续时间相对于数据包的RTT(Round Trip Time)来说还是还是要高很多;这样,在一次数据投递过程中,拓扑是静态的,路径是与时间无关的。而DTN下,数据包每转发一次之后,网络的拓扑可能已经改变,网络中有的链路已经不存在了,同时又有新的链路建立;这样,从整体看来,路径在时间的维度上是有纵深的,即DTN路径中的每一条链路只有在数据包位于该链路的两端的节点上时该链路依然存在时才是有效链路。在这个基础上,对于路由算法而言,其输入已经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无向图了,而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图,其输出也变成以(链路,时间)二元组为基本元素的序列了。针对这个变化,人们提出了空-时图(Space-Time Graph)来描述DTN的拓扑。在空-时图中,网络中的节点处于很多个层中,每一层代表了一个时刻的拓扑,数据包可能的传递路径就是从第一层的源节点开始逐层往下(沿时间方向)直到遇到目的节点。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DTN的路由。就路由算法所需耍的路由信息的不同,DTN的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两类:需要先验知识的的路由协议和不需要先验知识的家路由协议。先验知识的引入是DTN区别于传统网络模型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这里的先验知识是网络全局信息的一部分。在传统网络中,路由算法依赖于当前的网络状况,而DTN则还要依赖于将来的网络状况。因为网络状态相对稳定,传统网络中,当前的网络状况一般是通过路由信息交互协议获取的过去某个时刻的网络状况的预测得到的。DTN需要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网络状况,仅仅通过对过去状况的简单预测并不准确,因此需要需要引入先验知识。在研究了MANET,WSN等网络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对DTN的路由研究作出了如下贡献:着眼于路由算法的信息集中最重要的参数——延时,建立了DTN中数据包的单跳延时模型。把延时作为选择最佳路径的标准可以减少数据包在网络中的驻留时间,减少网络缓存的消耗,反过来增加网络的容量。在DTN的研究中延时的构成以及其量化的分析还没有涉及。本文给出了单跳的范围,即链路上的延时模型,指出延时构成的几个基本量,即传输延时、排队延时、等待链路建立延时和传播延时。为了分析这几个参量的相互关系,把链路作为服务窗建立排队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带随机休假的非空竭排队系统”,利用排队论的分析方法,对队列长度、排队延时进行随机分解,最后得到队长和延时的分布函数,以及它们与业务分布等参数的数学期望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仿真证实了实际测量值和计算值之间有很高的拟合度,在一定精度下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成立。在标准Earliest Delivery算法的基础上,把先验知识的准确性考虑进去,提出AED(Adaptive Earliest Delivery)算法。Earliest Delivery算法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它给出了一种很好的描述DTN路由问题的方式;但是在实用性方面,它对先验知识过高的需求造成实现的困难。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现实中存在这一些可以预先知道链路容量函数的场景,例如卫星通信;这时Earliest Delivery算法可以提供更好的路由效果,但是,现实中预知的链路容量函数总是存在误差,如何衡量这种误差,以及如何使Earliest Delivery算法在误差下也能够有较好的性能就成为了本文的一个研究内容。首先,建立误差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丢包概率与误差强度的关系,给出了表达式;然后,把误差的标准差作为参数去修正延时,就是AED算法。仿真表明新的算法对误差的容忍能力有明显提高。提出一种基于模板运算的运动模式识别框架PM~3D,并提出基于运动模式的路由模型。运动模式是用来描述节点(群)的运动规律的概念,但是本文中的运动模式不关注物理的参数,而是宏观上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从网络的空-时图的各元素(只考虑0和1,也就是通和断)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反映出来。一种基于模板运算的机制PM~3D被用来从空-时图中识别这些运动模式,并用一个统一的数据结构——访问列表(VL:Visit List)来存储。运动模式的引入并不依赖于具体的路由算法,但是需要在路由决策时加入对VL的应用,即需要一个接口让路由算法来访问VL,并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以辅助决定下一跳。仿真结果表明PM~3D能够识别出运动模式,并且运动模式能够反映出网络拓扑的变化趋势,提高了数据投递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03-01)

陈飘,卢汉成,李津生,洪佩琳[8](2007)在《用于延时可容忍网络的增强型MED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小预期时延(MED)是一种典型的延时可容忍网络(DTN)路由算法,其现有的改进算法MED-PC能有效地提升性能,但后者事实上加强了节点先验知识假设,缩小了应用范围,并引入过大的计算开销。该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算法——AMED。实验表明,AMED在维持前提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取得和MED-PC相当并明显优于MED的性能,而计算量和MED相当,明显小于MED-PC。(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7年21期)

延时可容忍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热点区域间节点流传输算法,在该算法中,将节点频繁访问的区域作为热点区域并以热点区域为中心将整个网络环境划分为若干块。节点在热点之间携带数据进行转发从而提高了空闲节点的利用率。最后分析了该路由算法与传统的延时容忍网络路由算法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现,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高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时可容忍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龙飞,贺占庄.基于延时容忍网络的空间网络互联技术研究[C].第五届航天电子战略研究论坛论文集(微电子专刊).2018

[2].吴俊,严俊.延时容忍网络中基于热点区域间节点流数据传输方案[J].微型机与应用.2016

[3].周义.延时容忍网络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4].彭涛.延时容忍网络中基于内容的信息传播机制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3

[5].成洁,卢紫毅,林青.延时中断容忍网络(DTN)捆绑层协议研究[J].军事通信技术.2011

[6].孙发勇.容忍网络中的延时模型及路由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7].周晓波.延时容忍网络的路由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8].陈飘,卢汉成,李津生,洪佩琳.用于延时可容忍网络的增强型MED路由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7

标签:;  ;  ;  ;  

延时可容忍网络论文-李龙飞,贺占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