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协奏曲论文-马学文

唢呐协奏曲论文-马学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唢呐协奏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唤凤》,九声音列,音高材料,秦文琛

唢呐协奏曲论文文献综述

马学文[1](2019)在《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的和声场域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场"的理解,"毫无疑问,勒温~①的场论与物理学的场论有着一定的联系。勒温在界定他的"场"概念时,就曾援引了爱因斯坦的定义:‘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勒温借用物理学场论的观念或思想把场论作为一种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②音乐领域中有"同宫场"~③"同基音(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正[2](2019)在《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的创作技法与风格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致力于研究作曲家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中“草原文化”的音乐表达,厘清并说明草原文化、蒙藏宗教文化、蒙古族民间音乐如何渗透入作曲家的音乐语言。通过对音乐文本的具体研究分析,揭示作品《唤凤》创作轨迹,以及有关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共划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以及对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并对秦文琛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草原文化”情结进行梳理,探究其在作曲家各类音乐创作中的具体表达与实践。之后结合对于作品《唤凤》的整体结构的剖析,阐释作品《唤凤》的整体创作思路及其精神内涵,此为第一与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第叁、第四章,这一部分具体从音响形态诠释、特殊音色效果及民族器乐的写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通过对“单音”作曲技法、“宽线条”作曲技法、音响的分层与聚合、固定音型等四个作曲技法的分析,以及对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及拉弦乐器的具体演奏技法分析,阐明作品《唤凤》的音响构建逻辑与作曲家秦文琛的音乐创作思维。第叁部分为第五章,总结作品《唤凤》中“草原文化”的音乐表达手法并深入探究作曲家秦文琛创作中的美学思考与理念。(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8)

张正[3](2019)在《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单音”技法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是他赴德国学习前创作的民族管弦乐队唢呐协奏曲,作品饱含作曲家对草原文化的深情与眷恋。"单音"技法作为秦文琛音乐语言的标志之一,在《唤凤》中同样得以运用。分析研究"单音"技法的学术性文章大都有关于其文化来源与腔化处理,而笔者将从乐队合奏的单音与其文化内涵继续探究"单音"创作技法。(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04期)

刘礼萍[4](2018)在《论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的演奏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唢呐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吹管乐器,它历史悠久、音色高亢明亮,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成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吹管乐器。在人们的印象中唢呐多演奏的是传统的民间乐曲,唢呐新形式的作品少之又少,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潮音乐”的兴起,许多作曲家开始尝试民族乐器的另一条发展之路,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部优秀作品,这首乐曲采用了一大一小两支唢呐来演奏,主要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这首乐曲不同于以往人们所听到的传统乐曲,而是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又大胆的借鉴了西方音乐的作曲手法而完成,作曲家通过各种协和与不协和的织体音型,伴奏手法等方式将项羽和虞姬的人物内心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使这首作品更富于层次感,也更具艺术渲染力。本文共分为叁章,笔者将从乐曲的创作背景、演奏技法、情感表达、声腔模仿等方面来具体的阐述这部作品,以便让更多唢呐爱好者更深入的了解这首作品,更好的演绎这首乐曲。(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期刊2018-06-02)

刘可可[5](2018)在《双唢呐协奏曲《黄河谣》的分析与感悟》一文中研究指出唢呐是我国极具特色的民族吹管乐器,在我国流传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无论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能见到唢呐的身影。唢呐发音高亢、嘹亮,既能表现欢乐的气氛也能吹奏出悲壮的曲调,是表现力极强的一种乐器,并多用于戏曲伴奏和民族乐队合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其他乐器一样,唢呐的曲目和演奏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作曲家周成龙顺应时代的发展,创作了双唢呐协奏曲《黄河谣》。为了更好理解《黄河谣》的作品内容,笔者有幸采访了《黄河谣》的曲作家周成龙先生,深深被周成龙先生豪迈的性格和不断追求的精神所感动。笔者于硕士毕业音乐会上,由着名指挥家葛亚南先生执棒,完美呈现了这部作品。本文以双唢呐与乐队《黄河谣》为研究对象,浅析乐曲的音乐形象、创作特点、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演奏的感受,来分析此曲的艺术特征。为更多的唢呐演奏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以期唢呐艺术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广阔。(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洁[6](2018)在《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的演奏心得和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霸王别姬》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朱毅于1983年根据同名历史事件“霸王别姬”为唢呐创作的一首协奏曲。作曲家在我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基础上,融合西方作曲技法而创作的作品,在当代演奏中具有代表性。作者在处理乐曲上,将乐曲的标题性和旋律完美结合;在风格特征上,把民族性和世界性融为一体;在旋律的主题发展过程中,将“霸王”和“别姬”别离不舍的情感以及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作品一经推出,得到了广大院校师生的重视,在业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品也成为了学习唢呐专业学生在学习以及演奏中经常选取的一首重要作品。笔者唢呐学习的生涯中接触到该作品,并于硕士毕业音乐会上演出此曲。一个作品要想得到完满的诠释,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还要在理论上对其深入理解。结合本人学习唢呐与演奏该曲的经验及体味,笔者试图通过对该曲在创作背景、乐曲段落的研究来分析《霸王别姬》的演奏艺术、演奏技巧,并且通过自身多年学习唢呐的吹奏经验和技巧来诠释这首乐曲在演奏时的情感处理,同时浅谈笔者学习唢呐演奏的一些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为唢呐理论研究舔砖加瓦,对日后学习此作品的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8-05-21)

安宋[7](2018)在《唢呐协奏曲《敦煌魂》的艺术理解及演奏技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魂》是一部由作曲家朱晓谷于2004年创作的唢呐协奏曲,以民族英雄张议潮揭竿抗击吐蕃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作品按故事情节发展分为六个段落:“引子”、“怨”、“思”、“怒”、“庆”、“结束段”。该作品借鉴了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又加之民族音乐风格,曲风鲜明,节奏新颖,演奏技法上运用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法相结合,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新世纪唢呐现代风格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首。本论文分为叁大部分:第一章为朱晓谷及其《敦煌魂》,第二章为作品风格特点及结构分析,第叁章为作品理解及其演奏技法分析,写作上以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真实的历史故事为前提,着重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以及乐曲的演奏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学位毕业音乐会上我演奏了该作品,在导师的悉心教导下,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无论在作品的演奏、结构、艺术性还是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上,均给了我较深的理解与感悟。对该部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让自身更好地理解、学习和演奏,同时也希望能为该作品的音乐理论研究者、学习者提供些许理论和演奏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8-05-17)

刘青[8](2018)在《孤独的吟唱——听温德青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不久,电影《百鸟朝凤》上映一时成为热题,有人关注制片人方励下跪的话题,有人则关注电影本身所传达的传统文化的命运……至今,我仍记得影片的最后,天鸣与妹妹秀芝、师弟蓝玉并肩走在古城墙上,当他们试图说服天鸣进城打工时,耳边响起了唢呐声,一个穿白色汗衫的大爷在吹奏,两个游客般的女孩朝他面前的瓷杯里扔了几枚硬币……这一幕令人无比心酸,电影中短短十年的时光,唢呐的地位便沦落至此,从曾经的"朝阳行业"变(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8年05期)

李振波[9](2018)在《唢呐协奏曲《渔樵农耕》的演绎及创作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与碰撞,协奏曲这一题材在民族器乐作品中大放异彩,唢呐协奏曲《渔樵农耕》也在这股潮流中被创作出来。《渔樵农耕》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唢呐作品更是一首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这首作品首演获得很大反响,成为当下各大音乐院校师生学习的作品。唢呐协奏曲《渔樵农耕》采用天津小调为旋律动机,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合西方的作曲手法创作而成,是一首具有民族韵味的当代作品,研究该作品对研究如何更好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首作品在演奏上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高超的演奏技巧,学习该作品对唢呐演奏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图通过该曲的创作背景研究以及自身对该曲的实践学习,对乐曲进行简要分析,对作曲家的创作理念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唢呐艺术的发展提供一点资料。本文一共分为叁个章节,第一乐唢呐协奏曲《渔樵农耕》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义。第二章从演奏角度分析《渔樵农耕》的音乐特色及其表现力。第叁章分析唢呐协奏曲《渔樵农耕》创作理念,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唢呐艺术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8-04-02)

袁子麟[10](2018)在《论唢呐在民族乐团中的发展和运用—兼论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汉末年及晋朝初期,唢呐就由波斯地区经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统称为“传统唢呐”。而到了近现代,唢呐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新式唢呐被发明出来并广为流传,它们借鉴了西方管乐的发音原理同时兼具传统唢呐的特点,它们是当代唢呐的新面貌,例如“中音加键唢呐”、“低音加键唢呐”等,这些乐器一起组成了我们现代民族乐团中的唢呐声部。在现代职业民族管弦乐团中,无论是作为独奏乐器还是伴奏乐器,它都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乐器之一,唢呐声部在乐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现代逐渐被观众、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所关注。本文将结合唢呐的历史以及在近现代的发展,主要论述民族乐团中唢呐声部的发展和乐器组成,并对唢呐在当代民族管弦乐团中的表现力和运用进行探究,且结合论述笔者在音乐会的演奏曲目——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借此希望能为我国唢呐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和发扬得作用,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当代唢呐。(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8-03-01)

唢呐协奏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致力于研究作曲家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中“草原文化”的音乐表达,厘清并说明草原文化、蒙藏宗教文化、蒙古族民间音乐如何渗透入作曲家的音乐语言。通过对音乐文本的具体研究分析,揭示作品《唤凤》创作轨迹,以及有关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共划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以及对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并对秦文琛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草原文化”情结进行梳理,探究其在作曲家各类音乐创作中的具体表达与实践。之后结合对于作品《唤凤》的整体结构的剖析,阐释作品《唤凤》的整体创作思路及其精神内涵,此为第一与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第叁、第四章,这一部分具体从音响形态诠释、特殊音色效果及民族器乐的写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通过对“单音”作曲技法、“宽线条”作曲技法、音响的分层与聚合、固定音型等四个作曲技法的分析,以及对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及拉弦乐器的具体演奏技法分析,阐明作品《唤凤》的音响构建逻辑与作曲家秦文琛的音乐创作思维。第叁部分为第五章,总结作品《唤凤》中“草原文化”的音乐表达手法并深入探究作曲家秦文琛创作中的美学思考与理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唢呐协奏曲论文参考文献

[1].马学文.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的和声场域探究[J].音乐研究.2019

[2].张正.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的创作技法与风格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张正.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单音”技法再探究[J].当代音乐.2019

[4].刘礼萍.论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的演奏艺术特征[D].天津音乐学院.2018

[5].刘可可.双唢呐协奏曲《黄河谣》的分析与感悟[D].河南大学.2018

[6].王洁.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的演奏心得和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18

[7].安宋.唢呐协奏曲《敦煌魂》的艺术理解及演奏技法探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8

[8].刘青.孤独的吟唱——听温德青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J].人民音乐.2018

[9].李振波.唢呐协奏曲《渔樵农耕》的演绎及创作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18

[10].袁子麟.论唢呐在民族乐团中的发展和运用—兼论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D].上海音乐学院.2018

标签:;  ;  ;  ;  

唢呐协奏曲论文-马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