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家蚕蛋白亚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雏翅,蛋白酶体,CRISPR,Cas9技术,基因组编辑
家蚕蛋白亚基论文文献综述
孙霞,张静,秦笙,李木旺[1](2018)在《编码蛋白酶体调控亚基基因BmRpt4在家蚕翅膀发育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鳞翅目模式生物家蚕中,翅膀是由翅原基(wing disc)分化发育形成的。在经历数千年人工驯化选择的压力下,家蚕翅膀已丧失飞行功能,但在交配行为中仍具有一定的功能。在家蚕中存在雏翅(mw)、小翅(mp)、无翅(rw)、鳌虾蛹(cf)、痕迹翅(vg)等多种翅突变体。本课题组前期以家蚕雏翅突变体u11和正常翅p50的翅原基为实验材料,经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与器官大小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如蛋白酶体、Hippo信号通路、氨基糖和核酸糖代谢。其中,基因BmRpt4(Regulatory particle triple-A ATPase 4,BGIBMGA010794)编码蛋白酶体调控组分的一个亚基,其表达量在u11突变体中相对于p50明显下调。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将BmRpt4的gRNA和Cas9 mRNA直接注射到家蚕胚胎中,G0代约66.67%的家蚕个体表现出小翅表型,且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发现BmRpt4基因在两个gRNA位置及其之间位置均有不同长度片段的缺失或者插入。该研究结果表明编码蛋白酶体调控亚基的BmRpt4基因在家蚕翅膀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蛋白酶体在生物组织器官发育中调控作用研究提供重要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7-23)
刘宝平[2](2015)在《家蚕表达的霍乱病毒B亚基融合蛋白防治1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T1D)和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免疫疗法已被证明是一条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防治T1D和AD有效方法。第一部分口服家蚕表达的胰岛素和谷氨酸脱羧酶65双抗原防治1型糖尿病研究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T1D)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胰岛p细胞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疫病。通过口服自身抗原诱导粘膜免疫耐受是预防和治疗T1D的有效方法。然而诱导口服耐受需要大量抗原,而且功效很低,这就限制了口服耐受在临床上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包含胰岛素,叁拷贝的谷氨酸脱羧酶65 p531-545多肽和霍乱病毒B亚基融合蛋白(CTB-Ins-GAD/CTB-GAD-Ins),通过家蚕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了该融合蛋白,并评价该融合蛋白对T1D的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口服CTB-Ins-GAD可以抑制78%T1D,比单独口服胰岛素或者GAD65更有效。口服CTB-Ins-GAD可以诱导胰岛素和GAD65特异性的Th2型的免疫反应,更有利于修复Thl/Th2免疫失衡,另外,CTB-Ins-GAD可以诱导更多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来抑制胰岛素和GAD65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双抗原结合家蚕生物反应器能促进口服耐受的诱导,因此,为T1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免疫疗法。第二部分口服家蚕表达的霍乱毒素B亚基与双重Aβ42融合蛋白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包括脑中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多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细胞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导致的神经纤维缠结。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脑内出现病理性的Ap沉积是患AD的标志。主动或者被动免疫清除Aβ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有很大潜力的治疗AD的方法。然而,用Aβ主动或者被动免疫提高了患脑膜炎或者引起脑出血的风险。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家蚕生物感应器高效表达了包含霍乱病毒B亚基和两个拷贝的Aβ42的融合蛋白(CTB-(Aβ42)2),并评价了该融合蛋白对AD的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口服CTB-(Aβ42)2诱导非致炎的Aβ42特异性的Th2型免疫反应,显着地降低了Aβ水平,老年斑面积和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改善AD小鼠的记忆和认知功能,但是没有引起IL-2、IFN-γ、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认为CTB-(Aβ42)_2对AD有治疗作用,为A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免疫疗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10-13)
张鹏[3](2013)在《果蝇MRP1互斥剪接机制及家蚕表达霍乱毒素B亚基与人谷氨酸脱羧酶融合蛋白抗I型糖尿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变剪接是真核生物RNA转录后加工的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互斥剪接是一种特殊的受到严格调控的可变剪接形式,它能够增加蛋白质的多样性。互斥剪接即互斥外显子簇中有且只有一个可变外显子被选择进入成熟的mRNA,从而形成不同的蛋白质异构体。针对互斥剪接的机制,科研人员提出了几种调控模型来予以解释。MRP基因编码的多药耐药性蛋白是ATP结合域的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是引起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一个因素。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MRP1的第八组外显子含有7个互斥外显子。本研究首先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得到14种果蝇物种的MRP1基因序列,分析黑腹果蝇的EST序列以及互斥外显子的进化关系。野生型的minigene中主要表达外显子8.4,接下来是外显子8.1和8.8。通过一系列的删除表达载体的构建,发现在外显子8.4上游的108bp和8.4下游的244bp中存在调控元件。这些初期的实验数据为研究MRP1的互斥剪接调控机制打下了基础。Ⅰ型糖尿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它是由于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损伤而造成的。霍乱毒素B亚基(CTB)作为一种强大的免疫粘膜载体分子,能够有效的促进口服免疫耐受。本研究构建了CTB与人GAD65的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发生转座重组,利用叁抗和蓝白斑筛选得到重组的Bacmid质粒。把Bacmid质粒成功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CTB-hGAD65杆状病毒。将重组病毒感染家蚕BmN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后,检测到了未加热前的五聚体融合蛋白(105kDa)和加热后的单聚体(21kDa)。用GM1-ELISA来分析融合蛋白的五聚体活性,结果表明CTB-hGAD65融合蛋白的GM1受体结合能力低于CTB标准品的结合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3-20)
汤强,方玲,章玉萍[4](2012)在《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原核表达及其表达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RT-PCR技术从家蚕中扩增出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的c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1b(+)中,所获得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将其转化至E coli BL21诱导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RT-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158 bp的蛋白基因,诱导表达重组质粒pET-41b(+)-Gα73B,经SDS-PAGE检测,IPTGr的终浓度为1 mmol/L时,诱导4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出现分子质量约为73 kD的目的蛋白带,与蛋白的理论值相符。经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可与GST发生特异性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蚕业》期刊2012年03期)
孟巧红[5](2011)在《家蚕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基与人胰岛素融合蛋白抗1型糖尿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T1D)是一种针对胰腺胰岛p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疫病,其结果是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自身反应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的出现、T细胞介导的疾病过继转移性以及对免疫抑制治疗的敏感性是T1D自身免疫性的集中表现。在该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胰岛素(insulin, Ins)、胰岛素其前体、谷氨酸脱羧酶等是其主要自身抗原。1口服家蚕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基(cholera toxin B subunit, CTB)与人胰岛素融合蛋白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口服一种疾病特异的自身抗原可诱导机体对该疾病产生免疫反应的耐受,从而抑制或延缓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在机体内有效诱导免疫耐受需要长期的口服大剂量的特异蛋白抗原,而CTB是诱导口服免疫耐受的强有力的粘膜佐剂分子,可开发用来偶联抗原蛋白大大减少抗原蛋白的口服耐受诱导使用剂量,提示CTB偶联自身抗原Ins诱导口服耐受防治T1D可能具有实际的治疗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GFP标记的CTB与人Ins融合基因,并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中高效表达该蛋白,该融合蛋白(48kDa)在家蚕幼虫的血淋巴中表达量达到0.58mg/ml。经验证,该融合蛋白在家蚕中以五聚体形式存在,并且保持与神经节苷脂GM1的结合特性以及CTB和Ins的抗原性。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e diabetes,NOD)小鼠口服微克级的含此融合蛋白的蚕血淋巴,胰腺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胰岛发炎程度显着减轻,适时监测血糖的实验结果亦表明T1D的发病明显延缓。这些结果表明家蚕生物反应器是一个理想的口服疫苗生产体系,并且口服通过该生产体系表达的蛋白可诱导对T细胞介导的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耐受,在该方向上的科学研究利用我国自身蚕业资源的优势探索T1D的口服治疗疫苗,为T1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2.口服胰岛素治疗T1D的作用机制与特异性调节性T (regulatory T, Treg)细胞的相关性研究粘膜诱导的免疫耐受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极具发展前景。文献报道,通过鼻腔粘膜,舌下腺或小肠粘膜诱导的特异性耐受与Treg细胞有关,尤其在小肠内抗原蛋白经山树突状细胞提呈给免疫细胞,可能诱导出适合Treg产生的环境,通过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的诱导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相类似的作用在肿瘤浸润过程中也得到证实。在本实验研究中,我们构建的GFP标记的CTB与人Ins融合蛋白与本实验室已有的CTB-INS融合蛋白均可诱导Ins特异的口服耐受。利用GFP标签我们追踪到融合蛋白可与小肠粘膜发生特异性结合。在小鼠血液中,我们检测到抗CTB、Ins的特异抗体亚型IgG1抗体水平升高,同时脾脏、小肠淋巴结、血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加。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值和迁移能力受到抑制提示此融合蛋白诱导的口服耐受与特异性Treg的产生相关。NOD/SCID小鼠过继转移实验表明口服耐受诱导产生了免疫抑制性淋巴细胞。这些结果提示,在治疗T1D的过程中,口服GFP、CTB与人Ins融合蛋白通过小肠粘膜诱导的免疫耐受在外周免疫系统中上调了特异性Treg细胞,此抑制性免疫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其它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发挥其在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这些结果提示,口服胰岛素可能是治疗T1D的一种有效并且可行的治疗策略,而口服耐受有望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8-12)
章玉萍,蒋剑豪,赵云坡,汤强,代君君[6](2011)在《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1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融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叁聚体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内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RACE技术克隆了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12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374 bp,开放阅读框(ORF)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ET-41b(+)-Gα12转化E.coli BL21宿主菌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Gα12可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GST-BmGα12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分子质量约71 kD。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mGα12与大鼠和人Gα12/Gα13的亲缘关系较近,初步推测BmGα12介导的信号传导同样在细胞生长、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章玉萍,范涛,蒋剑豪,代君君,王储炎[7](2011)在《家蚕G蛋白γ亚基BmGγ30A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叁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广泛的信号转导。为了研究G蛋白在家蚕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到家蚕Gγ的一段序列,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家蚕Gγ30A的序列。随后将该蛋白成熟肽cDNA片段通过酶切克隆至表达载体pET-41b(+),并导入E.coli BI21宿主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家蚕Gγ30A重组GST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在相对分子量约38 KDa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表达方式分析发现融合蛋白在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表达;试验结果说明我们已成功克隆到家蚕Gγ30A基因(GeneBank登录号:HQ699664),并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蚕业》期刊2011年01期)
章玉萍[8](2009)在《家蚕G蛋白亚基的克隆、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系统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其在高等动物、简单真核生物、昆虫及植物中普遍存在。国际上,以果蝇为模式昆虫,对G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作了较多的研究,证实G蛋白参与了昆虫的嗅觉、视觉和内分泌激素等多种信号的传导过程。为了研究G蛋白在昆虫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本文选择家蚕(Bombyx mori)作为实验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RT-PCR技术及RACE方法进行异源叁聚体G蛋白亚基的克隆,并将G蛋白亚基克隆入表达载体pET系列,构建了GST融合蛋白和His融合蛋白。并利用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研究了家蚕G蛋白β和γ亚基之间是否互作。本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的克隆及时空表达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已有的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中找到了一段与G蛋白αlphα亚基(Gα)同源性很高的序列。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PCR和RACE技术,成功地克隆了2个家蚕Gα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BmGα73B和BmGα12。BmGα73B基因全长1509bp,开放阅读框(ORF)1158bp,编码385个氨基酸。利用Blast、DNAstar等软件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物种已知的Gα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的Gfα同源性最高,达到了47%。BmGα12基因全长1374bp,开放阅读框(ORF)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与果蝇的Concertina亚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69%,与哺乳动物的Gα12/13型亚基同源性达56%。两个亚基都具有G蛋白α亚基的保守域结构。利用RT-PCR技术检测BmGα73B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时期的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表明它在家蚕各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从组织水平上看,BmGα73B在中肠中表达量最高;另外在马氏管、头部和神经索等组织中也有适量表达。在家蚕的不同时期中,转录水平峰值出现在幼虫期,在蛹早期也有适量的表达,而在预蛹期、蛹后期和成虫期几乎没有表达。以上结果说明BmGα73B可能参与了家蚕生长前期的中肠发育过程。用RNAi干扰的方法检测BmGα73B在家蚕中肠发育中的作用,没有检测到明显的缺陷型家蚕。2.家蚕G蛋白β和γ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从GenBank上下载β亚基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经测序克隆的β亚基序列和网上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另外从家蚕中首次克隆到两个G蛋白γ亚基基因,根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初步推测克隆的家蚕γ亚基与果蝇的γ1和γ30A相似,分别命名为BmGγ1和BmγG30A。BmGγ1亚基编码70个氨基酸,与果蝇脑中表达的Gγ1亚基氨基酸同源性为70%;BmGγ30A亚基编码72个氨基酸,与果蝇的Gγ30A亚基氨基酸同源性为81%。两种γ亚基都具有CCL(G protein gammasubunit-like motifs,GGL)保守区,C末端具有4个氨基酸CAVI保守基序。3.家蚕G蛋白亚基基因的原核表达(1)家蚕G蛋白α亚基的原核表达。根据编码G蛋白α亚基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技术从pMD18-T-Gα质粒中扩增出Gα蛋白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1b(+),构建了C端带有6Gst-tag的融合表达载体pET-41b(+)-Gα73B和pET-41b(+)-Gα12。利用化学转化法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PCR检测阳性转化子。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成功获得了能够表达目的蛋白的工程菌株。摇瓶培养确定工程菌BL21(DE3)-pET-41b-Gα73B在IPTG浓度为0.1mmol/L、37℃下诱导3h可达到最大表达量;工程菌BL21(DE3)-pET-41b(+)-Gα12在IPTG浓度为0.5 mmol/L、37℃下诱导4h可达到最大表达量。表达方式分析发现两个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诱导的重组蛋白能与抗GST单抗特异性反应。(2)家蚕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原核表达。编码G蛋白β亚基蛋白的基因序列,构建成带有C端6Gst-tag和6His-tag的融合表达载体pET-41b-Gβ1,pET-41b-Gβ2和pET-22b-Gβ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都能诱导表达。表达方式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优化可溶性蛋白表达条件,工程菌BL21(DE3)-pET-22b-Gβ2在IPTG浓度为0.001 mmol/L,20℃表达条件下,诱导6h可成功获得少量的可溶性的His-Gβ2融合蛋白。(3)家蚕G蛋白γ亚基基因的原核表达。根据BmGγ1和BmGγ30A的蛋白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41b-Gγ1和pET-41b-Gγ30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条件研究表明,IPTG浓度对蛋白表达量没什么影响,两个融合蛋白均在诱导4h达到最大表达量。表达方式分析发现两个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都以可溶性表达和包涵体表达两种形式存在。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亲和层析技术纯化了目的蛋白,并用Westren blot技术对融合表达的蛋白进行了鉴定。4.家蚕G蛋白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用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研究克隆的家蚕G蛋白β和γ亚基之间是否存在互作。在生物体内,G蛋白β和γ亚基只有结合成二聚体才具有信号传导的功能。结果显示家蚕G蛋白β和γ30A亚基可以结合在一起。本试验没有发现β和γ1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这两个亚基之间不能结合或结合力很弱,因此推测家蚕中可能存在其它亚型的β和γ亚基,还有待进一步试验证明。5.家蚕G蛋白调节因子基因的初步研究本研究还克隆了家蚕G蛋白调节因子(RGS)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获得了3个RGS的部分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将其命名为Bmo-RGS7、Bmo-SNX14和Bmo-Axin,其中Bmo-RGS7具有RGS、GGL、DEP保守区,Bmo-SNX14具有RGS基本保守区。关于家蚕RGS的详细结构和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本研究,从家蚕中克隆了5个G蛋白亚基基因和3个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基因。通过转录水平的研究证实,克隆的G蛋白α亚基属于广泛组织分布型,可能参与细胞多种信号途径的传导。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研究表明,G蛋白β和γ30A亚基可以结合在一起。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G蛋白的功能及其在昆虫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研究对深入开展昆虫与寄主植物互作机理,开辟害虫防治新途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章玉萍,蒋剑豪,赵云坡,樊美珍,黄勇平[9](2008)在《家蚕G蛋白γ1亚基(BmGγ1)的克隆及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叁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广泛的信号转导。为了研究家蚕体内G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家蚕G蛋白γ1亚基(Gγ1)的序列,设计引物验证预测序列后,克隆了家蚕Gγ1的序列,再通过酶切克隆至表达载体pET-41b(+)后,导入E.coliBL21宿主菌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融合蛋白,并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家蚕Gγ1重组GST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在分子质量约36 kD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重组蛋白经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说明已经成功克隆到家蚕Gγ1基因,并在E.coliBL21中高效表达。(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章玉萍,蒋剑豪,张建设,王健,樊美珍[10](2008)在《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叁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在生物中参与了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如光、神经递质和激素等。为了研究G蛋白在家蚕Bombyxmori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已有的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中找到了一段与G蛋白alpha亚基(Gα)同源性很高的序列。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PCR和RACE技术,成功地克隆了一个家蚕Gα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509bp(GenBank登录号:EU914850),开放阅读框(ORF)为1158bp,编码385个氨基酸。Blast和DNAstar等软件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物种已知的Gα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将它命名为BmGα73B。RT-PCR扩增检测该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表明它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家蚕各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从组织水平上看,BmGα73B在中肠中表达量最高,在马氏管、头部和神经索等组织中也有适量表达。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中,转录水平峰值出现在幼虫期,在蛹早期也有适量的表达,而在预蛹期、蛹后期和成虫期几乎没有表达。结果说明BmGα73B可能参与了家蚕生长前期的中肠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G蛋白在家蚕发育过程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家蚕蛋白亚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T1D)和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免疫疗法已被证明是一条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防治T1D和AD有效方法。第一部分口服家蚕表达的胰岛素和谷氨酸脱羧酶65双抗原防治1型糖尿病研究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T1D)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胰岛p细胞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疫病。通过口服自身抗原诱导粘膜免疫耐受是预防和治疗T1D的有效方法。然而诱导口服耐受需要大量抗原,而且功效很低,这就限制了口服耐受在临床上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包含胰岛素,叁拷贝的谷氨酸脱羧酶65 p531-545多肽和霍乱病毒B亚基融合蛋白(CTB-Ins-GAD/CTB-GAD-Ins),通过家蚕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了该融合蛋白,并评价该融合蛋白对T1D的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口服CTB-Ins-GAD可以抑制78%T1D,比单独口服胰岛素或者GAD65更有效。口服CTB-Ins-GAD可以诱导胰岛素和GAD65特异性的Th2型的免疫反应,更有利于修复Thl/Th2免疫失衡,另外,CTB-Ins-GAD可以诱导更多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来抑制胰岛素和GAD65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双抗原结合家蚕生物反应器能促进口服耐受的诱导,因此,为T1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免疫疗法。第二部分口服家蚕表达的霍乱毒素B亚基与双重Aβ42融合蛋白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包括脑中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多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细胞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导致的神经纤维缠结。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脑内出现病理性的Ap沉积是患AD的标志。主动或者被动免疫清除Aβ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有很大潜力的治疗AD的方法。然而,用Aβ主动或者被动免疫提高了患脑膜炎或者引起脑出血的风险。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家蚕生物感应器高效表达了包含霍乱病毒B亚基和两个拷贝的Aβ42的融合蛋白(CTB-(Aβ42)2),并评价了该融合蛋白对AD的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口服CTB-(Aβ42)2诱导非致炎的Aβ42特异性的Th2型免疫反应,显着地降低了Aβ水平,老年斑面积和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改善AD小鼠的记忆和认知功能,但是没有引起IL-2、IFN-γ、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认为CTB-(Aβ42)_2对AD有治疗作用,为A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免疫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蚕蛋白亚基论文参考文献
[1].孙霞,张静,秦笙,李木旺.编码蛋白酶体调控亚基基因BmRpt4在家蚕翅膀发育中的功能[C].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刘宝平.家蚕表达的霍乱病毒B亚基融合蛋白防治1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研究[D].浙江大学.2015
[3].张鹏.果蝇MRP1互斥剪接机制及家蚕表达霍乱毒素B亚基与人谷氨酸脱羧酶融合蛋白抗I型糖尿病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汤强,方玲,章玉萍.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原核表达及其表达条件优化[J].中国蚕业.2012
[5].孟巧红.家蚕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基与人胰岛素融合蛋白抗1型糖尿病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
[6].章玉萍,蒋剑豪,赵云坡,汤强,代君君.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1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融合表达[J].蚕业科学.2011
[7].章玉萍,范涛,蒋剑豪,代君君,王储炎.家蚕G蛋白γ亚基BmGγ30A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J].中国蚕业.2011
[8].章玉萍.家蚕G蛋白亚基的克隆、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
[9].章玉萍,蒋剑豪,赵云坡,樊美珍,黄勇平.家蚕G蛋白γ1亚基(BmGγ1)的克隆及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J].蚕业科学.2008
[10].章玉萍,蒋剑豪,张建设,王健,樊美珍.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的克隆与表达[J].昆虫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