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断静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持续泵入,间断静注,呋塞米,急性心衰
间断静注论文文献综述
史丽芬[1](2019)在《观察持续泵入和间断静注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衰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持续泵入和间断静注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采用持续泵入呋塞米治疗,B组采用间断静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疲乏、呼吸困难、肺部音消失时间。结果与B组疗效95.35%比较,A组疗效70.07%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疲乏、呼吸困难、肺部音消失时间均显着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衰的疗效好,但相较于间断静注,采用持续泵入能更快帮助患者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宏山,刘彩霞,池云涛,李宏树[2](2019)在《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分娩镇痛及产后血Fib和D-二聚体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对分娩镇痛及产后外周血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妇产科单胎足月初产妇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对照组(63例)采用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镇痛。评估两组镇痛效果,对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第二产程、第叁产程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总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硬膜外用药量少于对照组,PT、APTT、TT均大于对照组,FIB、D-D低于对照组(P均<0.05)。产程潜伏期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具有减轻孕妇产后高凝状态、减少硬膜外麻醉药物用量、缩短产程、镇痛维持时间长,起效快等优点,可在临床中探索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艳静[3](2018)在《肥胖患者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或持续静注给药的恢复期药效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患者在临床上各个领域用药方面都存在争议,按实际体重(Real body weight,RBW)给药容易导致药物蓄积情况。其中肥胖患者不合理使用肌松药会导致肌松残余,既往我科对合理应用肌松药用已做了初步研究,并计算出按去脂肪体重(Lean body mass,LBW)给药罗库溴铵(Rocuronium,ROC)的 ED95剂量为0.43mg/kg。然而对于肥胖患者长时间麻醉中按LBW给药国内外并未进行进一步研究。第一部分肥胖患者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诱导期单次给药的恢复期药效学比较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单次应用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给药与实际体重给药的恢复期药效学差异。方法预计手术时间<2h的全身麻醉患者40例,对照组(N组)BMI=18~25 kg/m2,试验组(0组)BMI=30~35 kg/m2。根据体重和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按实际体重给药组(NR组和OR组)、按去脂肪体重给药组(NL组和OL组),每组10例。全麻诱导ROC分别按2倍RBW或LBW的ED95静注给药,当T1=0进行气管插管,使其自然代谢恢复。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药理作用时间、恢复指数。结果OR组较其他叁组,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药理作用时间均延长。OL组与N组比较除恢复指数延长外,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肥胖患者按去脂肪体重应用ROC,可获得与正常体重药效学按际体重给药方式的相似的药效学效果,并且可以减少肌松药的使用药量。第二部分肥胖患者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给药的恢复期药效学比较目的比较肥胖患者ROC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给药的药效学差异。方法颅脑手术患者40例(手术时间3~5h),分组同第一部分。全麻诱导ROC按2倍RBW或LBW的ED95静注给药,当T1=0时进行气管插管,T1恢复至5%时,间断追加0.5倍ED95剂量,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使其自然代谢恢复。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恢复时间。结果OR组较其他叁组,起效时间缩短,重复给药后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均延长,恢复指数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OL组与N组比较,起效时间缩短,重复给药后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长时间手术中,肥胖患者按去脂肪体重ED95给药模式重复使用ROC,可以避免出现药物蓄积,对肌松拮抗药给药时机,降低肥胖患者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有临床指导作用。第叁部分肥胖患者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持续静注给药恢复期药效学比较目的比较肥胖患者ROC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持续静注给药恢复期药效学差异。方法分组同第二部分。诱导ROC按2倍RBW或LBW的ED95静注给药,当T1开始恢复时,两组分别按LBM和RBW以2倍ED95/h的剂量持续静脉输注ROC,预计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使其自然代谢恢复。记录起效时间、持续输注时间、PTC均值、诱导剂量、总用药量、临床作用时间、药理作用时间、恢复指数。结果与NR相比,0组的起效时间均缩短,按RBW给药缩短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组PTC均值、临床作用时间及TOF至0.9的时间,短于其他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OL组与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NR组比较,OR组恢复指数明显增长(P<0.05)。结论肥胖患者长时间手术按LBM持续泵注给药,可取得良好的肌松效果,减少给药剂量,减少肌松残余作用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10)
李机[4](2016)在《腹腔镜手术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中效肌松药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和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非去极化肌松药已普遍应用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中。在短时间手术(<1h)中,非去极化肌松药常采用单次剂量静脉推注,给药剂量与药效学研究比较清楚。而对于长时间手术(>2h),往往采用多次间断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维持肌松,由于血药浓度和肌松水平的波动,常有手术医师抱怨肌紧。过去一直认为肌松药不适用于持续静脉输注,但近年来随着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给药方式及药效学的研究逐渐成熟,有学者认为持续输注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合理的给药方式。对于腹腔镜手术,有文献指出,术中维持深度肌松,即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 Tetanic Count Stimulatim,PTC)为1~2可以在较低的气腹压力(≤12mmHg)下为手术医师提供更广阔的手术视野和更充足的操作空间,减少气腹压力对腹腔肌群的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缩短术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和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停留时间。然而,在长时间腹腔镜手术中维持深度肌松最大的顾虑是术后肌松残余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否会增加。肌松药使用中严重的并发症往往由肌松残余作用引起,术后肌松残余引起的肌无力可导致呼吸梗阻、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误吸、肺炎、肺不张,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普遍认为持续输注肌松药宜使用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不适用长效肌松药,慎用中效肌松药。然而,短效肌松药作用时间短,在长时间手术中使用短效肌松药维持深度肌松用药量大,麻醉费用高。与短效肌松药相比,中效肌松药的使用降低了用药量,减少了麻醉费用。目前,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但用于长时间手术中肌松维持常为间断静注给药维持中度肌松。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持续输注维持深度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的相关报道尚少。本研究中第一部分比较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与可行性,第二部分比较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罗库溴铵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与可行性,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更多用药途径,为选择安全、合理的肌松药提供参考。第一部分顺式阿曲库铵在腹腔镜手术中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给药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与可行性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顺式阿曲库铵在腹腔镜手术中按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给药方式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探讨长时间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维持深度肌松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辅助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 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ug/ml,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4ng/ml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诱导,术中根据BIS、HR、SBP、DBP、MAP、手术医师操作部位及范围调整丙泊酚靶浓度(2.0~3.0μg/ml)及瑞芬太尼靶浓度(4.0~6.0μg/ml),维持BIS在45~60并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维持镇静、镇痛。采用TOF-Watch SX Monitor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行肌松监测,在给予一次50 Hz的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ation, TS)并进行CAL 2定标后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TOF)监测。T1(四个成串刺激的第一个肌肉颤搐反应)的值在100±10%维持3min后给予肌松诱导,A、B两组均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当T1达最大抑制值(TI=0)时进行气管插管。术中采用TOF连续监测,并每隔6min行PTC监测一次。A组在PTC≥3时以初始速率0.2 mg·kg-1·h-1开始泵注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的最初30min,根据肌松监测结果,每隔6min以初始速率10%的幅度调节输注速率,术中维持肌松深度在PTC≤2。B组在每次PTC≥3时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术中维持肌松深度在PTC≤2。预期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使用肌松药,等待自然代谢恢复。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部位;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结果;肌松药使用时长(A组:肌松诱导至泵注结束时间;B组:肌松诱导到最后一次加药时间)、肌松药总用药量;持续输注组记录输注开始至稳定期调整速率次数,间断静注组记录术中追加肌松药次数;给予肌松药诱导剂量至TI=0的时长、给予肌松诱导剂量至PTC≥3的时长、停肌松药至T1、T2(四个成串刺激的第二个刺激)出现时长、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至75%的时长)、停肌松至TOFr(四个成串刺激的第四个刺激与第一个刺激的比值,T4/T1)恢复至0.7、0.9的时长;PTC检测次数及每次检测结果,计算PTC平均值;手术医师对肌松满意度(0-10分;时点: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小时、手术开始2小时、关腹时);拔管时TOFr、拔管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拔管后是否需要辅助通气、在TOFr为0.9时是否能按指令咬紧压舌板;术后是否出现肺炎、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在满足正太分布及方差齐性时,两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Cochran &Cox近似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资料的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类别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均齐(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MAP及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药使用时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肌松药使用总量及每公斤体重单位时间内肌松药用量明显增多(P<0.05);A组开始输注时调整肌松药输注速率次数比B组追加肌松药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给予肌松药诱导剂量至TI=0的时长、给予肌松诱导剂量至PTC≥3的时长、停肌松药至T1、T2恢复时长、恢复指数、停肌松药至TOFr恢复至0.7、0.9的时长,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的PTC平均值明显较低(P<0.001);手术医师对肌松满意度在手术开始0、1、2h时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关腹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TOF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完成压舌板试验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两组均无出现需要托下颌等辅助通气,均无出现肺炎、肺不张病例。全部病例术中麻醉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无一例出现术中知晓。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维持深肌松安全有效。相较于间断静注给药,持续输注肌松药肌松满意度高,使用量也偏大,虽然停药后恢复时间稍延长,但对术后肌松残余并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罗库溴铵在腹腔镜手术中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给药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与可行性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罗库溴铵在腹腔镜手术中按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给药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探讨长时间输注罗库溴铵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维持深度肌松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辅助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1、A2、B1、B2四组,每组20例。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ug/ml,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4 ng/ml TCI诱导,术中根据BIS、HR、SBP、DBP、MAP、手术医师操作部位及范围调整丙泊酚靶浓度(2.0~3.0μg/ml)及瑞芬太尼靶浓度(4.0~6.0ng/ml),维持BIS在45~60并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采用TIVA维持镇静、镇痛。采用TOF-Watch SX Monitor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行肌松监测,在给予一次50 Hz的强直刺激并进行CAL 2定标后采用TOF监测。T1的值在100±10%维持3min后给予肌松诱导,A1、A2、B1、B2四组均使用罗库溴铵0.9 mg/kg诱导。当T1达最大抑制值(T1=0)时进行气管插管。术中采用TOF连续监测,并每隔6min行PTC监测一次。A1组和A2组在PTC≥3时以初始速率0.9mg·kg-1·h-1开始泵注罗库溴铵,持续输注的最初30mmin,根据肌松监测结果,每隔6min以初始速率10%的幅度调节输注速率,术中维持肌松深度在PTC≤2。B1组和B2组在每次PTC≥3时间断追加罗库溴铵0.3mg/kg,术中维持肌松深度在PTC≤2。预期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使用肌松药,A1组和B1组等待神经肌肉接头功能自然代谢恢复,A2组和B2组在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恢复至T2出现时给予抗胆碱酯酶药进行拮抗(新斯的明0.04mg/kg+阿托品0.02mg/kg)。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部位;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气分析结果;肌松药使用时长(A1组和A2组:肌松诱导至泵注结束时间;B1组和B2组:肌松诱导到最后一次加药时间)、肌松药总用药量;新斯的明用量;A1组和A2组记录输注开始至稳定期调整速率次数,B1组和B2组记录术中追加肌松药次数;给予肌松药诱导剂量至TI=0的时长、给予肌松诱导剂量至PTC≥3的时长、停肌松药至T1、T2出现时长、恢复指数、停肌松至TOFr恢复至0.7、0.9的时长;PTC检测次数及每次检测结果,计算PTC平均值;手术医师对肌松满意度(0~10分;时点: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小时、手术开始2小时、关腹时);拔管时TOFr、拔管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拔管后是否需要辅助通气、在TOFr为0.9时是否能按指令咬紧压舌板;术后是否出现肺炎、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灶s)表示,行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在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factor ANOVA)的单向分类的方差分析(one-way classification ANOVA);不满足正态分布、方差不齐的情况下采用Kruskal-Wills H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R×C表资料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ills H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手术部位组间差异均尢统计字恿义(P>0.05)。四组间MAP差异尢统计学蒽义(P>0.05),四组间各时间点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插管时组间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组间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组内不同时间点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药使用时长、肌松药总用药量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1组比较,A1组和A2组每公斤体重单位时间内用药量均明显增多(P<0.05)。Al组与A2组速率调整次数明显少于B1组与B2组追加肌松药次数(P<0.05)。新斯的明用量A2组和B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肌松药诱导剂量至T1=0、PTC≥3的时长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l组、B1组、B2组比较,A2组停肌松至T1、T2恢复时长名显增长(P<0.05)。与A2组或B2组比较,Al组和B1组恢复指数明显较长(P<0.05)。与Al组、B1组、A2组比较,B2组停肌松药至TOFr恢复至0.7、0.9的时长均明显较短(P<0.05)。与A2组或B2组比较,A1组PTC平均值明显较低(P<0.05)。在手术开始1h时,手术医师对肌松满意度A1组明显比A2组、B2组高(P<0.05),B1组明显比A2组、B2组高(P<0.05);手术开始2h时,手术医师对肌松满意度A1组明显比A2组、B2组高(P<0.05)。与A2组、B2组比较,A1组和B1组拔管时TOFr明显较小(P<0.05)。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不能完成压舌板试验比率、需要托下颌等辅助通气比率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无出现肺炎、肺不张病例。全部病例术中麻醉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无一例出现术中知晓。结论罗库溴铵可持续输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维持深度肌松。相较于间断静注给药,持续输注肌松药肌松满意度高,但使用量较大。罗库溴铵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维持深度肌松时,持续输注和间断静注两种给药方式均会引起一定的药物蓄积,使患者术后自然恢复时间延长,应在有效肌松监测下使用并在术后给予药物拮抗,防止肌松残余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6-05-16)
李机,张庆国,刘中杰,磨凯,雷洪伊[5](2016)在《腹腔镜手术中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深度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辅助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插管,并在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 tetanic count,PTC)恢复至≥3时以初始速率0.2mg·kg-1·h-1开始泵注,术中维持肌松深度在PTC≤2。B组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管,并在每次PTC恢复至≥3时间断追加0.05mg/kg,术中维持肌松深度在PTC≤2。记录肌松药使用总量,肌松药使用时间(A组:诱导至泵注结束时间;B组:诱导到最后一次加药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开始0、1、2h及关腹时肌松满意度(0~10分),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TOFr比值恢复至0.7、0.9的时间,以及压舌板试验完成情况,低氧血症、肺不张、肺炎等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平均肌松药使用量明显增加(P<0.05);在手术开始0、1、2h时手术医师对肌松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恢复指数、TOFr比值恢复至0.7的时间和TOFr比值恢复至0.9的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A组出现低氧血症2例(7.1%),B组出现低氧血症1例(4.2%);不能完成压舌板试验A组3例(10.7%),B组4例(1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未出现肺不张、肺炎。结论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腹腔镜手术维持深度肌松安全有效。相较于间断静注给药,持续输注肌松药使用量较大,肌松满意度高,虽然停药后恢复时间稍长,但对术后肌松残余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冉国,闻大翔,杭燕南[6](2015)在《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间断静注与持续输注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次静注与持续输注顺阿曲库铵对老年病人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择期行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60岁以上老年病人60例,ASAⅠ-Ⅱ级,术前检查无肝肾疾病,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无服用已知的可以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史,术前无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将患者随机分为间断给药组(Ⅰ组,30例)和持续给药组(Ⅱ组,30例),入室后常规开放左前臂静脉,局麻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液体加温器(Hotline fluid warmer)静脉输液加温,从外周静脉给予诱导药物,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ug/kg,TCI输注丙泊酚3ug/ml,术中TCI输注瑞芬太尼3ng/ml,并根据手术情况需要调整TCI血浆浓度,待病人意识消失由中心静脉给予顺阿曲库铵0.1mg/kg(2倍ED95剂量),T_1=0时在可视喉镜下置入气管导管并开始机械通气,维持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肌松监测部位温度不低于32℃。术中采用TOF Watch SX监测仪监测肌松效应[TOF Watch SX(Organon公司,荷兰)肌松监测仪,电极刺激部位为左前臂尺神经,测量拇内收肌加速度变化。麻醉诱导给予肌松药之前定标两次,时间间隔5分钟,单次刺激振幅稳定在100±10%。麻醉诱导后采用四个成串(TOF)监测术中肌松和术后肌松恢复情况(电流50mA,频率2Hz,间隔15s)。监测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间(T a)、诱导后T_1首次恢复到10%时间(Tb),最后一次给药(停止持续给药)至TOF恢复到70%时间(Tc),恢复指数(TOF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RI),TOF从70%恢复到90%的时间(Td),肌松药用量]。Ⅰ组每当T_1恢复至10%时间断给予顺阿曲库铵0.03mg/kg,腹肌缝合完毕则不再用药;Ⅱ组T_1恢复到10%时开始泵入顺阿曲库铵1.4ug/kg/min,并及时调整输注速度,以最小泵速维持术中T_1<10%,当手术者腹部切口缝合完毕后停止输注,两组患者均自然苏醒,均不用药物拮抗肌松残余作用。计算间断给药组给药次数、持续给药组平均给药速度和两组术中顺阿曲库铵总用量。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T a)、诱导后T_1首次恢复到10%时间(Tb)、TOF从70%恢复到90%的时间(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停药后至T0F恢复到70%时间(Tc)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指数(RI)Ⅱ组优于Ⅰ组;Ⅱ组总用药量和平均给药速度小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持续给药能减少老年病人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顺阿曲库铵用药量,有利于手术后肌松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6-26)
周翠云,邢祖民,磨凯,刘中杰,徐世元[7](2014)在《比较罗库溴铵按体表面积与实际体重间断静注给药的药效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罗库溴铵(ROC)按体表面积与实际体重间断静注给药的药效学特点及个体化差异,为临床如何合理应用ROC提供参考。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BSA组和RBW组,每组21例。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以TOF刺激方式刺激尺神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全麻诱导分别按体表面积和实际体重静注2倍ED95ROC(BSA组按16.64 mg/m2计算,RBW组按0.6mg/kg计算),当T1恢复至10%时,重复间断静注0.5倍ED95剂量,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追加ROC。记录肌松维持及恢复过程,并记录ROC的用量。结果:两组肌松阻滞时效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A组ROC单次追加药量及维持用药量均显着小于RBW组(P<0.05)。与RBW组相比,BSA组在单次追加药量、加药间隔时间、药理作用时间、TOFr恢复至0.7的时间个体间变异度更小(P<0.05)。结论:ROC按体表面积间断静注给药可获得与按实际体重给药相似的肌松效应,减少肌松药用量,亦可减少肌松阻滞时效的个体差异。(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陈汉文,磨凯,刘中杰,刘辉,梁启波[8](2014)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无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静注给药药效学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无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静注给药的临床药效学及个体化差异,提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患者40例,按给药剂量不同分为无脂肪体重组(FFM组)和实际体重组(RBW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采用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FFM组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29.6μg/kg(2倍ED95),RBW组100μg/kg(2倍ED95),TOF-Watch SX Monitor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行肌松监测。麻醉维持期间当T1恢复至5%时FFM组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64.8μg/kg(1倍ED95),RBW组50μg/kg(1倍ED95),预计手术结束前20 min不再追加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使其自然代谢恢复。结果:两组间肌松药维持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M组肌松药维持用量显着<RBW组;两组间无反应期和药理作用时间的变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M组的无反应期和药理作用时间的变异度更小(P<0.05)。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无脂肪体重间断静注给药,可获得按实际体重相似的肌松效应,减少肌松阻滞时效的个体差异和肌松药用药量,为临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间断给药提供用药参考。(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高丽娜,黄东林,安刚,侯宪佳,金梅花[9](2014)在《间断或持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作用时效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间断注射和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两种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采用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肌松程度由25%~70%的时间和肌松能力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的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4年02期)
李伟峰,李彦梅[10](2013)在《维库溴铵持续泵注与间断静注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维库溴铵不同输注方法用于维持全麻肌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ASAⅠ-Ⅱ级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在常规进行快诱导及气管插管后5min内,首次静注维库溴铵0.08mg/kg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维库溴铵持续泵注06-1.0mg/(kg·h);B组根据手术需要间断推注维库溴铵0.03-0.05mg/kg。原则上以维持肌松程度恒定。A组于手术结束前25min停止给药,两组麻醉维持以异氟醚吸入及芬太尼间断静注,均待患者自主呼吸自然恢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种及手术时间无显着差异性(P>0.05);维库溴铵平均总用量差异无显着性(P>0.05);肌松恢复率无显着差异(P>0.05);拔管时间差异显着(P>0.05);手术结束前体动的例数A组少于B组(P<0.05);需要追加镇静或镇痛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泵注维库溴铵用于维持全麻肌松是一种较为方便并易于控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3年11期)
间断静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对分娩镇痛及产后外周血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妇产科单胎足月初产妇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对照组(63例)采用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镇痛。评估两组镇痛效果,对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第二产程、第叁产程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总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硬膜外用药量少于对照组,PT、APTT、TT均大于对照组,FIB、D-D低于对照组(P均<0.05)。产程潜伏期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具有减轻孕妇产后高凝状态、减少硬膜外麻醉药物用量、缩短产程、镇痛维持时间长,起效快等优点,可在临床中探索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断静注论文参考文献
[1].史丽芬.观察持续泵入和间断静注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衰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张宏山,刘彩霞,池云涛,李宏树.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分娩镇痛及产后血Fib和D-二聚体水平[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
[3].张艳静.肥胖患者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或持续静注给药的恢复期药效学比较[D].南方医科大学.2018
[4].李机.腹腔镜手术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中效肌松药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和可行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6
[5].李机,张庆国,刘中杰,磨凯,雷洪伊.腹腔镜手术中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
[6].冉国,闻大翔,杭燕南.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间断静注与持续输注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比较[C].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2015
[7].周翠云,邢祖民,磨凯,刘中杰,徐世元.比较罗库溴铵按体表面积与实际体重间断静注给药的药效学[J].实用医学杂志.2014
[8].陈汉文,磨凯,刘中杰,刘辉,梁启波.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无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静注给药药效学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
[9].高丽娜,黄东林,安刚,侯宪佳,金梅花.间断或持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作用时效的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
[10].李伟峰,李彦梅.维库溴铵持续泵注与间断静注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