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耐受性论文-袁瑞鹏,刘建勇,张嘉晨,陈晓敏,郑静静

氨氮耐受性论文-袁瑞鹏,刘建勇,张嘉晨,陈晓敏,郑静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氮耐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高氨氮耐受性,选择反应

氨氮耐受性论文文献综述

袁瑞鹏,刘建勇,张嘉晨,陈晓敏,郑静静[1](2017)在《凡纳滨对虾生长与高氨氮耐受性的遗传力及选择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选择指数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高氨氮耐受性进行选择,用3种方法评估选择效果:Ⅰ)比较选择系和对照系相关性状的育种值;Ⅱ)比较选择家系和对照家系的最小二乘均值;Ⅲ)比较选择系与对照系表型值,计算相关性状的现实遗传力、遗传获得,并采用BLUP法估算相关性状的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结果显示,生长性状的选择反应为0.493~1.039,高氨氮耐受存活的选择反应为0.028~0.046;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的现实遗传力为0.288~0.315,遗传获得为6.45%~20.16%,高氨氮耐受成活率的现实遗传力为0.016,遗传获得为2.09%;BLUP法估算生长性状遗传力为0.216~0.284,且显着(P<0.05),高氨氮耐受性遗传力为0.028±0.026,生长性状间呈高度遗传正相关为0.871~0.948,体质量与高氨氮耐受性间的正遗传相关为0.180±0.032,且显着(P<0.05)。研究表明,采用选择指数法选育一代后,生长性状提高明显,高氨氮耐受性提高较小;选育群体生长性状具有较大遗传改良潜力,如何快速提高选育群体的高氨氮耐受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袁瑞鹏[2](2016)在《凡纳滨对虾生长、繁殖及高氨氮耐受性的选择育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对虾、南美白对虾,是我国近年来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品种。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亲虾,主要依靠从泰国正大、美国SIS、美国科纳湾等国外公司进口,而自主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品种竞争力不足。培育优质的凡纳滨对虾品种,提高其竞争力,是我国对虾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优质对虾品种应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环境耐受能力。为此,本研究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良凡纳滨对虾品种,采用群体选育、杂交育种及家系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长、繁殖、高氨氮耐受性进行选择育种研究。主要研究如下:1凡纳滨对虾群体杂交与自交G1代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比较利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凡纳滨对虾群体,通过群体间自交与杂交建立了8个交配组合。结果显示,不同交配组合在同一生长阶段低溶氧耐受性差异显着,筛选出3个交配组合作耐低溶氧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不同交配组合在同一生长阶段高氨氮耐受性差异显着(P>0.05),筛选出4个组合作为耐高氨氮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HD♀×YH♂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均较好,但不同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间相关性检验不显着(P>0.05)。研究发现,亲本中雌虾来源为YH,子代低溶氧耐受性优良,推断抗低溶氧性状为母系主导遗传;对虾低溶氧的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降低、高氨氮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增强;各交配组合高氨氮、低溶氧耐受性,在幼虾阶段和成虾阶段均成极显着相关(P<0.01),表明凡纳滨对虾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适宜在幼虾阶段进行早期选择。2凡纳滨对虾G2代家系不同生长阶段生长与高氨氮耐受性遗传参数估计以G1建立的8个群体为亲本,避免同群体交配,建立20个半同胞家系和40个全同胞家系。各家系共同环境养殖第7和14周,进行96h高氨氮胁迫试验,测量生长性状,估测G2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生长与高氮耐受遗传参数。结果显示,养殖第7和14周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30、0.26-0.31,检验显着均(P<0.05);高氨氮耐受遗传力为0.13和0.17;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为0.74-0.89,均显着(P<0.05);养殖14周体重与高氨氮耐受遗传相关为0.31±0.11,检验显着(P<0.05)。结果表明,以体重性状作为改良指标能改良其他生长性状与高安氮耐受力。3凡纳滨对虾G2代留种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的比较比较60d内15个留种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分析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差异显着(P<0.05),F413家系产卵量最高为26.52万粒,F407、F401家系连续产量时间间隔最短分别为5.03d和5.06d;各繁殖性状中产卵时体重与产卵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260呈极显着相关(P<0.01),产卵量与受精率和孵化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和0.239呈极显着相关(P<0.01),连续产卵时间间隔与产卵量和受精卵孵化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1和-0.078分别呈显着相关(P<0.0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雌虾繁殖性能具有较大的家系选择潜力;在高繁殖力凡纳滨对虾品系培育的过程中应以雌虾平均单次产卵量和连续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作为的选育的目标性状。4凡纳滨对虾G3代家系生长与高氨氮耐受性遗传力与选择反应评估利用选择指数法从G2中筛选15个留种家系,避免近交,建立30个半同胞家系,75个全同胞家系,养殖14周,评估生长及96h高氨氮耐受性。结果表明,G3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力为0.216-0.284,均显着(P<0.05);高氨氮耐受遗传力为0.028±0.026,检验不显着(P>0.05);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为0.841-0.948,检验显着(P<0.05);体质量与高氨氮耐受性间遗传相关为0.180±0.032,检验显着(P<0.05);体质量选择反应为0.542-1.039,高氨氮耐受性选择反应为0.028-0.046。结果表明,G2代生长性状改良显着,高氨氮耐受性取得一定遗传进展但改良程度较小。5不同程度近交对G3代家系生长、存活、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的影响通过对G2留种家系设计交配组合,建立4个高度近交家系、4个中度近交家系和4个非近交家系,比较不同近交程度家系生长、存活、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高度近交组体质量显着小于非近交组体质量(P<0.05);体质量性状75%近交家系表现出近交衰退,但近交家系Z2体质量大于所有非近交家系;25%的近交家系表现出存活性状的近交衰退,近交家系G3存活率高于所有非近交家系;75%的近交家系表现出高氨氮耐受性近交衰退,62.5%家系近交家系表现出低溶氧耐受性近交衰退。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近交衰退普遍存在,但合理利用近交也可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期刊2016-06-01)

顾明花[3](2015)在《观赏性水母的养殖调查及海月水母对氨氮的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赏性水母是近年来新兴的观赏生物品种,除少数品种外,主要为钵水母纲的水母。观赏性水母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个体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观赏性。(2)具有一定的观赏期。(3)安全,对人体的毒性相对较小。(4)有稳定的饵料供给。(5)稳定的生物供给和市场需求。针对观赏性水母,本文做了下列工作:一、观赏性水母的养殖调查:对目前国内共计14家建设有专门水母展的海洋水族馆及专业水族公司,北京、上海、广州、天津4个市的4处大型观赏鱼市场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目前常见的观赏性水母种类共有16种,并对观赏性水母的经济价值,观赏周期,获得方式,饵料,养殖箱,养殖用水,水母照明灯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观赏性水母市场存在如下诸多问题:名称混杂,鉴定困难;饵料可获得性差;养殖成本高;养殖技术相对封闭,针对性研究少;市场宣传推广力度小。观赏性水母的养殖调查有利于全面掌握目前观赏性水母的发展现状,观赏性水母的不同种类,为观赏性水母的发展提供参考。二、研究了海月水母对水体中氨氮含量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4℃,盐度30‰,pH为7.9~8.1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对海月水母的成体,幼体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氨氮浓度设定为5mg/l,6mg/l,7mg/l,8mg/l,9mg/l。结果表明,海月水母幼体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为8.27mg/L,7.46mg/L,6.51mg/L,2.76mg/L,安全浓度(容许浓度,safe concentration,水体中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没有致毒效应的浓度)为0.276mg/L。海月水母成体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49mg/L,8.27mg/L,7.65mg/L,6.63mg/L,安全浓度为:0.663mg/L。此外,实验还就氨氮对海月水母的摄食,外形的影响进行了观察,随着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升高,海月水母的摄食情况变差,其外形发生明显的变形,伞状体发生内包,伞状体萎缩明显。实验为解决海月水母养殖初期水体中氨氮含量升高,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氨氮升高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7-01)

龚娟,王宇晖,赵晓祥,宋新山[4](2015)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废水中植物的耐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人工湿地中常用的挺水植物美人蕉和鸢尾作为受试植物,配制不同氨氮浓度的模拟废水进行培养,每隔一段停留时间测试植株生理指标,以期得到植株的氨氮耐受性特征。研究脯氨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表征植株耐受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美人蕉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植株对氨氮的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鸢尾叶片中两种物质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美人蕉。氨氮浓度为200 mg/L时,美人蕉SOD活性变化很小,而鸢尾则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氨氮浓度升高,美人蕉和鸢尾叶片的SOD活性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鸢尾叶片SOD活性无法恢复到初始水平,SOD系统遭到损害。低浓度氨氮对美人蕉净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蒸腾速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表明在低氨氮浓度情况下,美人蕉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鸢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所下降,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研究结果表明,美人蕉对高氨氮具有更强的耐受性,是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废水时较为理想的湿地植物。(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黄建华,李永,杨其彬,苏天凤,朱彩艳[5](2012)在《斑节对虾家系氨氮耐受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洲(F)、泰国(T)、印尼(Y)3个地理群体的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亲本构建家系,通过96 h氨氮急性毒性试验对其中45个家系进行氨氮耐受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96 h高氨氮的胁迫下各家系的死亡率为15.56%~100%,斑节对虾家系间对氨氮的耐受性差异极显着(P<0.01)。其中死亡率低于30%的高氨氮耐受性家系有7个,死亡率在30%~60%的中等氨氮耐受性家系有29个,死亡率高于60%的低氨氮耐受性家系9个。不同父本和母本来源的家系氨氮耐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来源非洲、印尼和泰国。不同交配组合氨氮耐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F♀×F♂、Y♀×Y♂、Y♀×T♂、T♀×Y♂和T♀×T♂。对印尼和泰国杂交组合家系的氨氮耐受性进行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在氨氮耐受性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1.98%~19.80%),其中Y♀×T♂组合的杂交优势高于T♀×Y♂组合。(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徐景涛[6](2012)在《典型湿地植物对氨氮、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多种污水的处理。人工湿地处理各种污水的同时,污水中携带的各类污染物可能对湿地中生长的植物造成负面的影响。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是污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成分,研究氨氮和有机污染物胁迫下湿地植物的污染物耐受性及其机理,对于保证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利用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手段,研究了在氨氮和有机污染物胁迫下,典型湿地植物芦苇、浮萍、苦草的生理响应机制,明确了典型湿地植物对氨氮和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探讨了典型湿地植物在氨氮和有机污染物胁迫之后的恢复规律;并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对典型湿地植物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湿地植物对氨氮和有机污染物胁迫的分子抗性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在氨氮、有机污染物胁迫下,湿地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膜系统受到伤害,叶绿素含量降低。但是,植物具有一定的自我防御能力,可以抵抗一定的胁迫。通过研究典型湿地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对氨氮、有机污染物胁迫的响应规律,明确了典型湿地植物对氨氮、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①芦苇对氨氮、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氨氮浓度、有机污染物浓度(CODCr)分别为160mg L-1、200mg L-1时,芦苇叶绿素含量、膜系统稳定性、营养元素含量、抗氧化防御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说明160mg L-1氨氮、200mg L-1CODCr未对芦苇产生胁迫,芦苇正常生长。②浮萍对氨氮、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氨氮浓度、CODCr分别为80mg L-1、400mg L-1时,浮萍叶绿素含量、膜系统稳定性、营养元素含量、抗氧化防御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处于正常水平水平,说明80mg L-1氨氮、400mg L-1CODCr没有对浮萍产生胁迫,浮萍正常生长。③苦草对氨氮、有机污染物较为敏感,耐受性较低。在氨氮和CODCr浓度分别为2mg L-1、100mg L-1时,苦草叶绿素含量、膜系统稳定性、营养元素含量、抗氧化防御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说明2mg L-1氨氮、100mg L-1CODCr没有对苦草产生胁迫,苦草正常生长。(2)植物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限度的胁迫条件下,不会造成植物的不可逆损伤,在去除胁迫后植物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研究芦苇、浮萍、苦草在去除胁迫之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恢复规律,考察了典型湿地植物恢复能力。①320mg L-1氨氮、400mg L-1CODCr胁迫30天后的芦苇,在去除胁迫后,其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活性氧、叶绿素、营养元素含量、抗氧化防御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氨氮浓度、CODCr过高(分别≥640mgL-1、800mg L-1),则超过芦苇的耐受范围,芦苇受到不可逆伤害,在去除胁迫后不可恢复。②160mg L-1氨氮、800mg L-1CODCr胁迫14天后的浮萍,在去除胁迫后,其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活性氧含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防御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氨氮浓度、CODCr过高(分别≥320mg L-1、1000mg L-1),则超过浮萍的耐受范围,浮萍受到不可逆伤害,在去除胁迫后不可恢复。③4mg L-1氨氮、200mg L-1CODCr胁迫14天后的苦草,在去除胁迫后,其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活性氧含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防御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氨氮浓度、CODCr过高(分别≥8mg L-1、300mg L-1),则超过苦草的耐受范围,苦草受到不可逆伤害,在去除胁迫后不可恢复。(3)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对典型湿地植物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比较分析及鉴定,研究了湿地植物对氨氮和有机污染物胁迫的分子抗性机制,同时,对典型挺水、漂浮和沉水型湿地植物进行耐受能力比较分析。①氨氮胁迫对芦苇、浮萍和苦草具有类似的伤害机制。过高浓度的氨氮胁迫会抑制氮代谢过程中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光合作用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表达下调,造成自由氨在体内过量积累和光合作用减弱,抑制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②芦苇、浮萍和苦草对氨氮的耐受机制存在差异。叁种湿地植物通过调节抗氧化防御相关蛋白的表达上调抵抗氨氮的伤害,其中,芦苇体内上调表达的是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转移酶;浮萍体内上调表达的是过氧化氢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苦草体内上调表达的是锰超氧化物歧化酶。③有机污染物胁迫对芦苇、浮萍和苦草的伤害机制存在差异。在有机污染物胁迫下,芦苇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表达受抑制,进而减弱其光合作用,导致芦苇的正常生长受阻碍;浮萍和苦草体内参与能量代谢的叁磷酸腺苷合酶的表达下调,导致生物体的叁磷酸腺苷的合成受阻,引起能量供应不足,植物生长受到阻碍。④芦苇、浮萍和苦草对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机制存在差异。在有机污染物胁迫下,芦苇通过上调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表达,促进糖类物质的合成,从而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进而提高芦苇对有机污染物的耐受能力;浮萍通过上调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表达,提高体内的能量供应和抗氧化防御能力,进而提高浮萍对有机污染物的耐受能力;苦草通过上调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表达,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耐受能力。⑤就湿地植物对氨氮的耐受能力而言,芦苇适合于氨氮浓度不超过160mgL-1的污水处理,浮萍适合于氨氮浓度不超过80mg L-1的污水处理,苦草适合于氨氮浓度不超过2mg L-1的污水处理;就湿地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而言,芦苇适合于CODCr不超过200mg L-1的污水处理,浮萍适合于CODCr不超过400mg L-1的污水处理,苦草适合于CODCr不超过100mg L-1的污水处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21)

赵志刚,张志生,程杰,陈传斌,高士祥[7](2011)在《大型溞母溞暴露于氨氮所产子代对氨氮毒性的耐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在测定了氨氮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暴露于氨氮环境下的母溞所产子代对氨氮的毒性响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型溞的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165.97和69.54 mg/L.21 d慢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型溞的生长指标——脱皮数是对氨氮最为敏感的毒性参数;其慢性毒性下限值(LCL)和慢性毒性上限值(UCL)分别为1.88和3.75 mg/L;据此计算出的慢性毒性值(CHV)为2.66 mg/L,急慢性比(ACR)为26.14.在慢性试验中,暴露于毒物的母体所产的子代幼溞,与对照组相比,其48 h LC50都有所增大(增幅为13.7%~56.2%),说明对毒物的适应性有所增强.(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纪庆亮[8](2010)在《叁种水生植物氨氮耐受性和冬季净水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菹草(Potamogenton crispus)、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美人蕉(Canna glauca)是叁种具有一定耐寒性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对叁种植物的NH_4-N耐受性和冬季净水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北方寒冷季节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技术指导。叁种水生植物NH_4-N耐受性和冬季净水效果研究主要结果有以下5个方面。(1)叁种水生植物均具有很好的NH_4-N耐受能力,适合作为净化水质及水体生态修复的物种。菹草、西伯利亚鸢尾、美人蕉的NH_4-N耐受范围分别为0~2mg/L、0~10mg/L和0~20mg/L。(2)水体中NH_4-N浓度超过4mg/L时会对菹草有直接的胁迫效应,超过20mg/L时会对西伯利亚鸢尾有直接的胁迫效应,超过40mg/L时会对美人蕉有直接的胁迫效应,胁迫效应会随时间延长而加重。(3)叁种水生植物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均能较好的净化水质,净水效果:菹草>美人蕉>西伯利亚鸢尾>对照(CK)。(4)主要水体污染物的去除率:NH_4-N>TN>NO_3-N>TP>COD,菹草、美人蕉、西伯利亚鸢尾系统对NH_4-N的净去除率分别为:84.58%、76.25%和75.83%;对TN的净去除率分别为:54.06%、44.76%和44.58%;对NO_3-N的净去除率分别为:44.90%、42.29%和40.30%;对TP的净去除率分别为:40.43%、29.78%和19.15%;对COD的净去除率分别为:35.47%、26.46%和26.46%。(5)通过对各个植物处理水质净化效果显着性差异分析,各植物处理组水质与对照(CK)相比均达到了显着性差异,可见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张永普,肖国强,林立祝,张炯明,柴雪良[9](2009)在《pH和氨氮对橄榄蚶耐受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橄榄蚶稚贝和成贝存活和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显着影响橄榄蚶稚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橄榄蚶稚贝适宜pH范围为7.9~9.4,pH为8.5时存活最好,橄榄蚶成贝的适宜pH范围为5.2~9.4。氨氮浓度和毒性试验时间的相互作用显着影响橄榄蚶稚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氨氮浓度越高,其毒性越强。稚贝48h、96h的半致死浓度(TLm)为58.6mg·L-1、50.0mg·L-1,安全浓度(SC)为5.9mg·L-1、5.0mg·L-1、成贝48h、96h的TLm为618.7mg·L-1、556.9mg·L-1、SC为61.9mg·L-1、55.7mg·L-1。(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09年01期)

张永普,林立祝,肖国强,王铁杆[10](2007)在《橄榄蚶对氨氮和pH的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 pH 和氨氮对橄榄蚶稚贝和成贝存活和耐受力的影响。 pH 5.0~10.5间每隔0.5设置1个浓度梯度,共计12个浓度梯度,实验用稚贝平均壳长为 2.72mm、成贝平均壳长为16.08mm。氨氮浓度梯度稚贝设置为0.25 mg/L,0.5 mg/L,0.75 mg/L,1.0 mg/L,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50.0 mg/L,100.0mg/L 和 250mg/L,共11个浓度梯度,成贝再增加500mg/L、600mg/L 和750mg/L 叁个浓度梯度, 共计14个浓度梯度;实验用稚贝平均壳长为3.47mm,成贝平均壳长为17.02mm。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海水 pH 显着影响橄榄蚶稚贝和成贝96h 的存活率,海水中氨氮对橄榄蚶稚贝和成贝在48h 和96h 的存活率影响极显着。橄榄蚶稚贝存活的适宜 pH 范围为7.5~9.5, 成贝存活的适宜 pH 范围为5.0~9.5。氨氮浓度越高,其毒性越强。稚贝48h 时,氨氮浓度小于15mg/L 时的存活率为100%;96h 时,氨氮浓度小于0.75mg/L 时存活率为100%,氨氮浓度10mg/L 内存活率无显着差异。成贝48h 和96h 时,氨氮浓度小于250mg/L 时存活率为 100%。稚贝48h 的 TLM 为57.43mg/L,安全浓度为5.74mg/L,96h 的 TLM 为48.86mg/L, 安全浓度为4.89mg/L;成贝48h 的 TLM 为634.59mg/L,安全浓度为63.46mg/L,96h 的 TLM 为552.34mg/L,安全浓度为55.23 mg/L。(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0-01)

氨氮耐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对虾、南美白对虾,是我国近年来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品种。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亲虾,主要依靠从泰国正大、美国SIS、美国科纳湾等国外公司进口,而自主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品种竞争力不足。培育优质的凡纳滨对虾品种,提高其竞争力,是我国对虾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优质对虾品种应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环境耐受能力。为此,本研究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良凡纳滨对虾品种,采用群体选育、杂交育种及家系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长、繁殖、高氨氮耐受性进行选择育种研究。主要研究如下:1凡纳滨对虾群体杂交与自交G1代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比较利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凡纳滨对虾群体,通过群体间自交与杂交建立了8个交配组合。结果显示,不同交配组合在同一生长阶段低溶氧耐受性差异显着,筛选出3个交配组合作耐低溶氧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不同交配组合在同一生长阶段高氨氮耐受性差异显着(P>0.05),筛选出4个组合作为耐高氨氮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HD♀×YH♂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均较好,但不同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间相关性检验不显着(P>0.05)。研究发现,亲本中雌虾来源为YH,子代低溶氧耐受性优良,推断抗低溶氧性状为母系主导遗传;对虾低溶氧的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降低、高氨氮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增强;各交配组合高氨氮、低溶氧耐受性,在幼虾阶段和成虾阶段均成极显着相关(P<0.01),表明凡纳滨对虾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适宜在幼虾阶段进行早期选择。2凡纳滨对虾G2代家系不同生长阶段生长与高氨氮耐受性遗传参数估计以G1建立的8个群体为亲本,避免同群体交配,建立20个半同胞家系和40个全同胞家系。各家系共同环境养殖第7和14周,进行96h高氨氮胁迫试验,测量生长性状,估测G2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生长与高氮耐受遗传参数。结果显示,养殖第7和14周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30、0.26-0.31,检验显着均(P<0.05);高氨氮耐受遗传力为0.13和0.17;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为0.74-0.89,均显着(P<0.05);养殖14周体重与高氨氮耐受遗传相关为0.31±0.11,检验显着(P<0.05)。结果表明,以体重性状作为改良指标能改良其他生长性状与高安氮耐受力。3凡纳滨对虾G2代留种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的比较比较60d内15个留种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分析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差异显着(P<0.05),F413家系产卵量最高为26.52万粒,F407、F401家系连续产量时间间隔最短分别为5.03d和5.06d;各繁殖性状中产卵时体重与产卵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260呈极显着相关(P<0.01),产卵量与受精率和孵化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和0.239呈极显着相关(P<0.01),连续产卵时间间隔与产卵量和受精卵孵化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1和-0.078分别呈显着相关(P<0.0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雌虾繁殖性能具有较大的家系选择潜力;在高繁殖力凡纳滨对虾品系培育的过程中应以雌虾平均单次产卵量和连续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作为的选育的目标性状。4凡纳滨对虾G3代家系生长与高氨氮耐受性遗传力与选择反应评估利用选择指数法从G2中筛选15个留种家系,避免近交,建立30个半同胞家系,75个全同胞家系,养殖14周,评估生长及96h高氨氮耐受性。结果表明,G3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力为0.216-0.284,均显着(P<0.05);高氨氮耐受遗传力为0.028±0.026,检验不显着(P>0.05);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为0.841-0.948,检验显着(P<0.05);体质量与高氨氮耐受性间遗传相关为0.180±0.032,检验显着(P<0.05);体质量选择反应为0.542-1.039,高氨氮耐受性选择反应为0.028-0.046。结果表明,G2代生长性状改良显着,高氨氮耐受性取得一定遗传进展但改良程度较小。5不同程度近交对G3代家系生长、存活、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的影响通过对G2留种家系设计交配组合,建立4个高度近交家系、4个中度近交家系和4个非近交家系,比较不同近交程度家系生长、存活、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高度近交组体质量显着小于非近交组体质量(P<0.05);体质量性状75%近交家系表现出近交衰退,但近交家系Z2体质量大于所有非近交家系;25%的近交家系表现出存活性状的近交衰退,近交家系G3存活率高于所有非近交家系;75%的近交家系表现出高氨氮耐受性近交衰退,62.5%家系近交家系表现出低溶氧耐受性近交衰退。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近交衰退普遍存在,但合理利用近交也可加快遗传改良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氮耐受性论文参考文献

[1].袁瑞鹏,刘建勇,张嘉晨,陈晓敏,郑静静.凡纳滨对虾生长与高氨氮耐受性的遗传力及选择反应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7

[2].袁瑞鹏.凡纳滨对虾生长、繁殖及高氨氮耐受性的选择育种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

[3].顾明花.观赏性水母的养殖调查及海月水母对氨氮的耐受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4].龚娟,王宇晖,赵晓祥,宋新山.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废水中植物的耐受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5

[5].黄建华,李永,杨其彬,苏天凤,朱彩艳.斑节对虾家系氨氮耐受性的比较[J].南方水产科学.2012

[6].徐景涛.典型湿地植物对氨氮、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7].赵志刚,张志生,程杰,陈传斌,高士祥.大型溞母溞暴露于氨氮所产子代对氨氮毒性的耐受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1

[8].纪庆亮.叁种水生植物氨氮耐受性和冬季净水效果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9].张永普,肖国强,林立祝,张炯明,柴雪良.pH和氨氮对橄榄蚶耐受性的影响[J].四川动物.2009

[10].张永普,林立祝,肖国强,王铁杆.橄榄蚶对氨氮和pH的耐受性研究[C].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7

标签:;  ;  ;  ;  

氨氮耐受性论文-袁瑞鹏,刘建勇,张嘉晨,陈晓敏,郑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