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昭苏县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昭苏县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李晓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昭苏县天山中学835607

摘要:昭苏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民族居住的一个辖区,在这里生活着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影响着本地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得汉语成为我国的国语。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那么昭苏的各个民族都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成不变。当前昭苏的双语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问题仍然困扰着昭苏县的双语教学步伐,也限制了汉语的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改进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关键词:昭苏县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改进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少数民族为了自身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成不变。这就应该引起一名教育者的深思。昭苏县的双语教学是和时代齐头并进还是停留原地,都应立足于昭苏实情和对双语教育的实践。要紧密结合昭苏双语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的方案。

一、昭苏县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昭苏县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先后共同生存着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汉语作为国语成为各民族交流的主流语言,各个民族共同影响、共同发展,促进了昭苏县的繁荣稳定。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已开始实行“双语”教育,昭苏县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因为要与外界交流、合作,要发展,肯定离不开汉语,学习汉语成为各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昭苏县结合我国和本区发展汉语的需求,对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双语教学改革主要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力推进本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提升民族素质,改善各民族的生活水平,使昭苏县各民族更加团结、稳定、和谐、富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昭苏政府非常重视双语教育的发展,每年在资金和教学设备及教师补给等方面都有大力支持。教育部门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了大量的双语教师,不管是县级还是乡村双语教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喜中有忧,乡村双语教育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二、乡村教师缺乏持久的积极进取的学习毅力

近年来,随着务工人员的增多和乡村教学质量的降低,不管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还是蒙古族,经济条件一般的将孩子送到兵团学校求学,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将孩子送进县城学校甚至市级学校求学,而汉族家长大部分将孩子寄宿在县级或是市级学校教师的家中,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有老师看管,有一部分家长会在县里或是市里购买房子让自己的老人带孩子上学,这样的局面就使得乡村学校学生人数猛然降低,有些乡村学校一个班人数只有5到6人,甚至还要少。大部分乡村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轻松,懒散的管理体系使得乡村教师丧失了积极学习、不断上进的心态。虽说教育管理机构和政府大力培养双语教师,可是乡村大部分的双语教师仅仅是会说几句简单的汉语,他们出去接受培训,本身就弄不明白汉语言的内涵,再有自己又缺乏学习的劲头,所以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全面完善自我的一个全新的过程。同时这些接受培训的双语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之后,他们很少和汉族教师交流和相互学习,而是长时间和自己民族的教师在一起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交流,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汉语水平又回到原来的阶段,双语教学的质量就值得我们深思。

三、农牧民较低的文化素质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推广和提高

昭苏县是一个地域偏远、以牧业为主的小县城,农牧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素质影响了下一代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这里的少数民族大部分从事牧业,在家里放牧、秋季割草的时段,学校的少数民族孩子就会被家长留在家中帮助他们从事劳动,少则一两星期,多则一个月甚至更长,同时少数民族女孩会面临抢婚这种陋习的困扰,他们在求学阶段有可能会被掳走而退学。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虽说可以和教师、同学用汉语交流,但是回到家中就没有了交流的环境,他们缺少用汉语沟通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的目标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四、乡村学校淡薄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乡村学校管理松散,大部分教师工作态度懒散,没有形成良好的校风,因此就不会有良好的学风,此时要谈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成为了无稽之谈。教师之间没有相互学习的习惯,竞争也就无从谈起,教学中大家长时间形成了你好我好的好好局面,教师之间缺乏竞争使得学生也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五、昭苏县乡村学校双语教师短缺,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和推广

昭苏县各个学校的编制基本满员甚至超编,那为何却缺乏双语教师呢?这是因为各个学校35岁以上的少数民族教师比较多,他们都是在编教师,但是他们很少有人会说汉语,那么在双语教学被推广之后这些教师中有大部分就无法任教,可是学校又无岗位再招聘其他专业的年轻双语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会简单说汉语的少数民族教师就会被无条件地安排超负荷的工作量,他们只能是硬着头皮去上课,课堂效果就无法言表。同时汉族教师也被安排在双语班任教,他们不懂也不说少数民族语言,在课堂上常常忽略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自己在哪儿讲得天花乱坠、津津有味的,学生却如同听天书。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德国著名释义学家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因为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当然,他的“世界”是泛指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小范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地区各国家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推动地区及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昭苏县是多民族居住区,信息的传递、沟通必须借助多种语言进行。因此针对昭苏县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个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一、根据乡村教师缺乏学习的持久性,昭苏县政府和教育机构可以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对已派出去学习的双语教师和已经接受了双语培训并回学校的双语教师要定期考核,不仅仅限于SHK水平的考察,同时乡村学校管理者也要加大教师之间“结对子”的完善,不仅要让少数民族教师向汉族教师拜师学艺,也要求汉族教师向少数民族教师拜师学艺,形成相互学习的关系。学校也要定期对“结对子”的教师进行考核,但要切记所有的考核必须付诸行动,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农牧民的文化素质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推广和提高。我们知道影响孩子接受教育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的是三方面:社会、学校、家庭。双语教学推广过程中社会和学校已经积极地展开了,但是家庭因素没有改进那就无法进一步实现双语教学的推广和提高。因此,昭苏县政府和教育机构在要求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在农牧民闲暇的冬季可以实施宣传教育,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支持孩子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地将孩子送入学校。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把“让我学”改为“我要学”,就必须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那么教师队伍的教风和对工作的作风、态度就必须改变,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和兄弟学校联系,让自己的教师走出去参加不同的教学竞赛,让自己的教师队伍在竞争中不断地成长,让他们懂得只有参与竞争才有生存机会,明白危机感是产生动力的源泉。

四、解决双语教师师资短缺是昭苏县面临的必须及时解决的难题。最近几年,为了能够推进双语教学,政府和教育机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仅仅局限于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而没有改变汉族教师。因此,解决双语教师短缺的途径不是单一地限于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机构在招聘年轻的少数民族教师和培训少数民族教师的同时,可以培训在校的汉族教师,让他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达到会说的程度。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汉语不懂的地方可以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翻译过来,那学生的接受能力将逐渐提高,他们会懂得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双语教学,必须注重民汉两种语言均衡发展,注意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注意借鉴他人意见,从过程中见效果。双语教育教学要坚持从学前抓起,从学校教师抓起,这样,昭苏县乡村学校才会有活力。

标签:;  ;  ;  

浅谈昭苏县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