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称破坏论文-杨秀一,杨金磊

宇称破坏论文-杨秀一,杨金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宇称破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微子,R宇称不守恒,有效拉氏量

宇称破坏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一,杨金磊[1](2015)在《双线性R宇称破坏超对称中的有效拉氏量及中微子的质量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微子在标准模型中是没有质量的,而在R宇称不守恒的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中却可以产生中微子质量。本文采用有效拉氏量方法,给出了希格斯场和费米场双重态,并根据在高能标的最初的双重态和它们的真空期待值定义了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双重态。(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杨秀一,杨金磊[2](2015)在《双线性R宇称破坏超对称中的有效拉氏量及中微子的质量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微子在标准模型中是没有质量的,而在R宇称不守恒的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中却可以产生中微子质量。本文采用有效拉氏量方法,给出了希格斯场和费米场双重态,并根据在高能标的最初的双重态和它们的真空期待值定义了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双重态。(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少明[3](2010)在《强子对撞机上R宇称破坏的超对称理论的精确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标准模型(SM)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理论模型,它的预言同现在的实验数据高度吻合,但是它仍被认为是描述能量在(?)(102)GeV的粒子物理现象的有效理论。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来探索新物理的信号,同时扩展出来许多新的理论模型。在这其中,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MSSM)由于其优美的对称形式和丰富的物理内涵而备受人们关注。人们相信如果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是正确的,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将会发现超对称物理的信号。在标准模型中,轻子数和重子数是严格守恒的。然而在一般的R宇称破坏的超对称模型理论中却可以存在轻子味道破坏(LFV)的eμ产生过程。强子对撞机上的eμ对产生的稀有过程观测有可能成为探测R宇称破坏的的一个理想过程,并可以成为实验上精确测量某些超对称模型参数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事例的统计量,我们提出在数据分析时不区分电子和μ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无论是对信号还是本底的测量,在实验中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精度的理论预言,因而我们在理论计算中需要考虑它们的高阶修正及其理论不确定度。我们给出了强子对撞机上轻子味道破缺过程pp/pp→eμ+X的包括次领头阶量子色动力学(NLO QCD)修正和胶子-胶子聚合子过程贡献的精确计算,并给出了相应的QCD修正的K因子。我们的结果表明该K因子与单个sneutrino产生的过程pp/pp→ν+X的NLO QCD修正的K因子比较存在着明显差别。在强子对撞机上,能标的选取以及对强子部分子分布函数(PDF)的精确了解对信号或者本底的产生过程的截面的计算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讨论了能标和PDF对QCD修正的K因子带来的不确定性,其结果表明PDF的不确定性是理论预言的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由于在低横动量区域微扰论计算可能失效而不能得到正确的截面分布,我们需要对软胶子引起的对数项再求和从而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我们给出了某些物理可观测量的微分截面分布,并在Collins-Soper-Sterman(CSS)再求和规则下计算了考虑到低横动量区域软胶子再求和效应之后的eμ对的横动量分布。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下:·本文的理论研究课题与实验结合密切。我们给出的所有理论预言都是应实验分析的要求,并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验的数据分析中,因而对强子对撞机上寻找R宇称破坏的eμ信号的实验具有指导意义。费米实验室"FermilabToday"在报道DO实验合作组的实验成果时曾提到我们的工作[1]:“中国科技大学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在R宇称破坏的超对称模型下,有可能在Tevatron上产生单个的重标量中微子,如果实验观测到这个粒子衰变成一个电子和一个μ子,将意味着得到轻子味道改变和新物理存在的确凿证据。”·本文首次计算了R宇称破坏的最小超对称模型下,强子对撞机上包含了NLO QCD修正和胶子-胶子聚合子过程贡献的eμ信号的产生过程,从而得到了该过程目前最精确的理论预言。这对寻找R宇称破坏的eμ信号的实验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次在计算eμ对的横动量分布中考虑了横动量的低端区域由于软胶子辐射而产生的大对数项的贡献,通过对这些大对数项的重求和,我们给出了eμ对的横动量分布的目前最精确的描述。我们的结果为实验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给出了轻子味道破缺过程pp/pp→eμ+X的QCD修正的K因子并分析了能标的选取以及PDF对K因子造成的不确定性,该结果被DO实验合作组在寻找R宇称破坏的eμ信号的实验中作为理论依据而采用[2]。(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04-01)

何小刚,李学潜[4](2008)在《宇称、时间反演及粒子-反粒子对称性的破坏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导论在物理学中对称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称性的研究可追溯到远古的中华和希腊文化。物理世界中的对称性能使人们抓住事物的本质,使复杂的问题变为简单且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08年03期)

王雷[5](2007)在《顶夸克对产生的R宇称破坏效应及带电Higgs对产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含强相互作用和电弱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SM)在电弱能标的尺度下对于自然属性的描述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过去和当前的加速器,例如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LEP和费米实验室的Tevatron,已经对它的正确性作出了验证。其中近年来标准模型检验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功之一就是1995年top夸克的发现,然而模型理论所预言的提供粒子质量的Higgs玻色子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还有诸如等级差问题等困难使得人们越来越相信,它是一个更基本的理论的低能(~100GeV)有效近似。因此,在理论和实验上寻找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成了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MSSM)是标准模型的众多扩展模型中最有吸引力的一个。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预言存在五个物理的Higgs粒子:两个CP宇称为偶的中性Higgs粒子H~0,h~0,一个CP宇称为奇的中性Higgs粒子A~0,及一对带电的Higgs粒子H~±。从现象学的观点来说,在MSSM的退耦区域(例如,当M_A~0>200 GeV,M_A~0~M_H~0~M_H~±>>M_h~0),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中性的轻Higgs粒子,我们不能判断它是属于SM还是属于MSSM,因为这个粒子的特性(例如量子数,耦合系数,分支比,等等)在SM和MSSM是几乎一样的。而带电Higgs粒子的发现是一个明确的有SM以外新物理的信号。R宇称在超对称理论的现象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R宇称守恒的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下,超对称粒子必须成对产生,且最轻的超对称粒子(LSP)必须是稳定的;而在R宇称破坏的最小超对称模型下,最轻的超对称粒子可以单个产生而且超对称粒子可以衰变成普通粒子。从理论本身来看,MSSM并没有要求R宇称是个守恒量,因而包含R宇称不守恒的MSSM是更一般的超对称理论。在R宇称守恒的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下,在直线对撞机上,H~±能够通过e~+e~-或γγ对撞模式成对的产生。γγ对撞模式可以通过康普顿背散射光子实现,即用强激光的光子在极化e~+e~-束上散射。一般的,γγ→H~+H~-的截面比e~+e~-→H~+H~-的大,因为e~+e~-对撞模式是s道压低的。我们给出了在MSSM中过程e~+e~-→γγ→H~+H~-完整的单圈修正的计算。最近这些年,R宇称破坏的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top夸克对产生的精确测量可能发现SM以外的新物理。任何与标准模型理论预言有偏差的可观测量都可能是有新物理的表现。我们研究了过程e~+e~-→t(?)和e~+e~-→γγ→t(?)在MSSM中的轻子数破坏的R宇称破坏效应。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本文首次研究了MSSM下带电Higgs玻色子对在LC上完整的单圈修正,我们给出了目前这个反应过程的精确的理论预言,对未来LC实验寻找H~±和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有着指导意义。·我们首次研究了过程e~+e~-→t(?)和e~+e~-→γγ→t(?)在MSSM中的轻子数破坏的R宇称破坏效应。R宇称破坏效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MSSM的截面,我们可以利用理论结果去发现R的信号或者给R参数更严格的限制。·在过程e~+e~-→γγ→H~+H~-完整的单圈修正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SPA参数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结果,方便别人在理论和实验上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7-05-01)

吴岳良[6](2004)在《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写在CP破坏发现和夸克理论提出40周年之际》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地介绍了与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有关的一些重要进展.从1964年发现CP破坏和提出夸克理论至今,这个领域就一直成为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已研究和发展了整整40年,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这篇文章中,着重评述了目前仍然热门的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直接CP破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CP破坏机制和新的CP破坏源,中微子物理和新的味物理,夸克味物理和有效量子场理论,标准模型中味物理参数的预言和超对称大统一理论.同时对我国有关研究组在这些前沿方向做出的重要贡献作了重点简述.可以看出,在CP破坏和味物理这个重要前沿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使得粒子物理在21世纪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有着不断发展的机遇.(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04年12期)

葛旭初[7](1992)在《论宇称的破坏与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证明了中微子并不破坏宇称守恒定律和P与CP的破坏都来源于真空,如将真空也计算在内,则P、C、T守恒定律都普遍成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2年03期)

葛旭初[8](1988)在《带电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论破坏宇称的第二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带电K介子衰变的费曼图,发现了破坏宇称的第二因素,证明了李政道关于“真空为不对称之源”的猜想,讨论了带电K介子的宇称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建立了带电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并对疑难作出了新的解释。(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学报》期刊1988年Z1期)

葛旭初[9](1984)在《关于宇称破坏和CP守恒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粒子的电荷二旋量理论说明宇称破坏的原因,并对θ-τ疑难和 CP 守恒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4年Z1期)

E.M.韩磊[10](1984)在《弱电理论及宇称破坏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盛顿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着名理论物理学家E.M.韩磊教授特为本刊撰写了《弱电理论及字称破坏检验》一文。韩磊教授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把实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应从实验出发来检验理论。文章概括了多方面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原子体系的实验。(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1984年05期)

宇称破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微子在标准模型中是没有质量的,而在R宇称不守恒的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中却可以产生中微子质量。本文采用有效拉氏量方法,给出了希格斯场和费米场双重态,并根据在高能标的最初的双重态和它们的真空期待值定义了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双重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宇称破坏论文参考文献

[1].杨秀一,杨金磊.双线性R宇称破坏超对称中的有效拉氏量及中微子的质量产生[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5

[2].杨秀一,杨金磊.双线性R宇称破坏超对称中的有效拉氏量及中微子的质量产生[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5

[3].王少明.强子对撞机上R宇称破坏的超对称理论的精确检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4].何小刚,李学潜.宇称、时间反演及粒子-反粒子对称性的破坏及其意义[J].现代物理知识.2008

[5].王雷.顶夸克对产生的R宇称破坏效应及带电Higgs对产生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6].吴岳良.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写在CP破坏发现和夸克理论提出40周年之际[J].物理.2004

[7].葛旭初.论宇称的破坏与恢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8].葛旭初.带电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论破坏宇称的第二因素[J].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学报.1988

[9].葛旭初.关于宇称破坏和CP守恒问题[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

[10].E.M.韩磊.弱电理论及宇称破坏检验[J].自然杂志.1984

标签:;  ;  ;  

宇称破坏论文-杨秀一,杨金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