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层脑电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脑电图,原发皮层病变,脑干病变,昏迷
皮层脑电图论文文献综述
孙楹,卢小丽,吴艳芝,林瑞[1](2019)在《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原发脑干病变昏迷患者和43例原发皮层病变患者为本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在脑电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振幅整合趋势、光谱熵、频带能量以及α变动等数值综合来分析,然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脑电图和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和观察。结果动态脑电图对原发皮层病变组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脑干病变组患者。结论原发皮层病变昏迷病人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测后,对脑电整体结果进行振幅整合趋势、频带能量、α变动以及光谱熵分析预后效果较好,对于原发脑干病变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8期)
张昭昭,孟大伟,陈建伟,苏兰妹,王玉根[2](2019)在《皮层电刺激结合立体定向颅内脑电图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皮层电刺激结合立体定向颅内脑电图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将总结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北京航空总医院癫痫中心30例头皮脑电、核磁检查及PETCT等检查无法定位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下颅内电极置入术,术后给予高导联脑电监测,(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徐翠萍,马凯,闫晓明,张晓华,杜薇[3](2019)在《颞叶癫痫患者术中皮层脑电图爆发-抑制模式与术后疗效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爆发-抑制模式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行颞叶致痫灶切除的45例患者(男:27;女:18;平均年龄29.2岁)的术中ECoG,应用Engel分级进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术中ECoG显示42.2%(n=19)(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姚培森[4](2019)在《皮层脑电图的价值:如何提高低级别胶质瘤合并癫痫的手术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约83%合并有癫痫,并且大部分为难治性癫痫。由于低级别胶质瘤生存期较长,因此癫痫治疗成为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的重要因素,目前低级别胶质瘤扩大切除在控制胶质瘤相关性癫痫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低级别胶质瘤常位于功能区,导致了扩大切除存在一定局限(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朱婉婷,张宇,刘程曦,喻田[5](2019)在《丙泊酚麻醉与自然睡眠状态皮层脑电图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恢复的过程是一种由药物诱导的可逆反应,主要表现为意识消失、制动、遗忘等。研究表明,这一过程由大脑中不同神经通路共同参与调控。睡眠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这一过程和全麻药物诱导的意识消失和恢复具有一定相似性~[1-2]。现代全麻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认为,部分全麻药物可能是通过睡眠-觉醒通路发挥效应~[3],进而引起可逆性的意识消失,但其具体机制仍未阐明。脑电图(elec(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陈述花,韩一仙,高园园,王静,周健[6](2018)在《岛叶及邻近结构癫痫中的神经网络研究——立体定向电极脑电图及皮层-皮层诱发电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立体定向电极脑电图和CCEP技术,探讨难治性癫痫病人中岛叶及周围结构的神经网络联系特点及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确诊的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后进行立体定向电极埋藏,电极埋藏范围均包括岛叶及其邻近结构、进行长程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记录惯常癫痫发作后进行常规皮层功能刺激和CCEP检查,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及以上。对立体定向电极脑电图发作期脑电图、(本文来源于《第六届CAAE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大会会刊》期刊2018-10-26)
周思捷[7](2018)在《皮质脑电图μ节律及静息态慢皮层电位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大脑运动区病变(主要指癫痫灶和胶质瘤)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切除病变,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由于个体间运动区解剖位置存在差异,术中实时定位监测功能区是减少中央区附近的病变术后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方式。目前临床上用于术中定位功能区的金标准是皮质直接电刺激(Direct Electrical Stimulation,DES)。然而,术中发现皮质直接电刺激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诱发癫痫或假阳性和假阴性等定位错误。此外,DES的操作过程耗时且需要病人配合术中任务,这使得此类手术在年幼、不配合术中任务的病人上开展显得十分困难。另外一种定位运动区的重要方式是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此类技术可让病人术中处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安全快速地识别中央沟,但其定位的灵敏性在某些麻醉剂的影响下有所下降。由于DES和SSEPs定位运动区的局限性,近年来关于术中功能区定位的其他研究方法正逐渐开展,其中包括皮质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研究发现,术中病人在给予一定刺激或进行认知任务的情况下,ECoG可记录到一系列脑电节律的特异性变化,不同节律可被用于识别皮质活动的不同功能区域。因此,皮质脑电图可在术中记录皮层正常生理脑电并定位功能区,同时不会诱发癫痫发作,并缩短定位操作的耗时。μ节律被认为是由丘脑联合通路产生,当病人通过想象或进行实际运动时出现振幅减低,该节律也被认为是中央区激活的特征。近年来,He~([1])等通过从ECoG采集的脑电信号节律(0.5-200Hz)分析所得,与运动区密切相关的节律是慢皮层电位(Slow Cortial Potential,SCP)。然而由于临床上检测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复合波,无法针对单一节律进行分析研究,故μ节律或SCP很少被应用于功能区病变术中快速识别及定位运动区皮质。鉴于此,本研究以运动区脑电节律的特异性为原理,结合小波变换分析,对脑运动区μ节律和静息态慢皮层电位特征提取和分类,探索皮质脑电图μ节律和静息态慢皮层电位分析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第一部分皮质脑电图μ节律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研究【目的】探索皮质脑电图μ节律分析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资料和方法】我们对8例大脑功能区病变病人进行全麻术中唤醒状态下手术,术中DES定位运动区皮质。采集静息、手运动任务下皮质脑电信号,通过小波分析,分析各波段运动前后ERD特征,选取特征频率阈值,评估其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所有病人皮质电刺激均定位运动区皮质,在运动状态下见皮质脑电图信号μ节律ERD变化最明显,以40%阈值为特征值,与DES对比,皮质脑电图μ节律定位运动区皮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1.0%和91.7%。【结论】皮质脑电μ节律分析定位运动区皮质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无诱发癫痫危险,是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一种新方法。第二部分皮质脑电图静息态慢皮层电位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研究【目的】探索ECoG静息态慢皮层电位分析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资料和方法】我们对13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进行全麻术中唤醒状态下手术,术中DES定位运动区皮质。采集并分析静息状态下ECoG信号,通过小波分析,分析各波段能量值特征,选取特征频率阈值,评估其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所有病人术中DES均定位运动区皮质,在静息状态下可见ECoG慢皮层电位的电位能量值最大,以1.6为阈值,与DES对比,静息态SCP定位运动区皮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0.6%和59.2%。【结论】静息态皮质脑电图SCP分析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有良好的灵敏性,但特异性中等,有望成为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高方,李永格,张士锋[8](2017)在《山茱萸多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脑电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山茱萸多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山茱萸多糖组3组。除假手术组外,另两组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山茱萸多糖组给予山茱萸多糖0.28 g/kg体质量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持续4周。灌胃结束后,采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分别记录和分析各组皮层脑电图。结果:(1)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δ波频段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α波以及β波频段明显减少(P<0.05),θ波频段无明显改变(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山茱萸多糖组δ波频段明显减少(P<0.05),α波以及β波频段明显增多(P<0.05),θ波频段无明显改变(P>0.05)。(2)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除δ波振幅明显降低之外(P<0.05),其他各频段振幅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山茱萸多糖组除δ波振幅明显升高之外(P<0.05),其他各频段振幅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山茱萸多糖可能通过改变皮层脑电δ波频段与振幅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杨明明,谢凡,聂颖,袁重阳,王在臣[9](2017)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癫痫病人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ECo G)监测下癫痫病人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及管理方法。方法:选择4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癫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全静脉麻醉组(B组)。A组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观察2组七氟烷吸入浓度及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或5.0μg/m L(T1)、1.0MAC或3.0μg/ML(T2)、0.5 MAC或1.5μg/m L(T3)时ECo G出现爆发性抑制波例数、术中棘波频率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在T2、T3时刻,2组癫痫手术过程中ECo G可准确描记癫痫波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2组病人在T1时刻ECo G出现爆发抑制波的例数最多,随着麻醉药物浓度的降低,2组ECo G监测到的爆发抑制波出现次数逐渐减少。但在不同时刻,2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爆发抑制波和棘波出现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对癫痫病人ECo G的影响均呈剂量依赖型,但在一定麻醉深度下不影响ECo G对癫痫波的识别及病灶定位,可安全用于癫痫病灶切除手术麻醉。(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周沁[10](2017)在《基于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皮层电刺激的岛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岛叶被称为第五脑叶,解剖位置隐蔽,参与的功能和网络复杂,涉及岛叶的癫痫病人症状学表现多样化,国内外至今为止有多种方法研究其结构、功能和网络。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0例癫痫患者SEEG皮层电刺激资料来研究岛叶的功能和解剖,探讨各岛回在癫痫症状产生或相关致痫网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4~2016.5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置入术,筛选出在岛叶置入电极的40例病人皮层电刺激资料。将病人置入电极后的头颅CT与术前MRI图像进行配准融合并叁维重建MRI结构像,对每个电极触点进行精确定位。在相邻电极触点进行双相方波刺激,刺激参数为频率50Hz,波宽0.3ms,刺激强度0.2-3mA,时间为5s。进一步对皮层电刺激结果按性质和部位归类。结果:40例病人中,位于岛叶的电极触点数为220个,电刺激有反应数为106个,反应率为48.2%。将电刺激反应的症状(除外发作先兆和后放电)按性质分为躯体感觉、听幻觉、疼痛觉、植物神经症状、味觉、口咽部症状及其它。躯体感觉主要见于岛中央后回,听幻觉常见于后长回和岛中央后回的后缘,疼痛觉分布较分散,植物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岛极,口咽部症状只见于岛中央前回。结论:通过对置入岛叶的颅内深部电极皮层电刺激产生的症状及分布的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对岛叶的解剖及功能的理解,有助于评价各个岛回在癫痫症状产生或相关致痫网络中的作用。同时也说明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置入在怀疑涉及岛叶的癫痫病人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6-02)
皮层脑电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皮层电刺激结合立体定向颅内脑电图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将总结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北京航空总医院癫痫中心30例头皮脑电、核磁检查及PETCT等检查无法定位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下颅内电极置入术,术后给予高导联脑电监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层脑电图论文参考文献
[1].孙楹,卢小丽,吴艳芝,林瑞.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张昭昭,孟大伟,陈建伟,苏兰妹,王玉根.皮层电刺激结合立体定向颅内脑电图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3].徐翠萍,马凯,闫晓明,张晓华,杜薇.颞叶癫痫患者术中皮层脑电图爆发-抑制模式与术后疗效的关系[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4].姚培森.皮层脑电图的价值:如何提高低级别胶质瘤合并癫痫的手术预后[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5].朱婉婷,张宇,刘程曦,喻田.丙泊酚麻醉与自然睡眠状态皮层脑电图的异同[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
[6].陈述花,韩一仙,高园园,王静,周健.岛叶及邻近结构癫痫中的神经网络研究——立体定向电极脑电图及皮层-皮层诱发电位[C].第六届CAAE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大会会刊.2018
[7].周思捷.皮质脑电图μ节律及静息态慢皮层电位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8
[8].高方,李永格,张士锋.山茱萸多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脑电图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7
[9].杨明明,谢凡,聂颖,袁重阳,王在臣.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癫痫病人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
[10].周沁.基于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皮层电刺激的岛叶功能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