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间技术溢出论文-高大伟,聂海松

行业间技术溢出论文-高大伟,聂海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业间技术溢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溢出,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绩效,Tobit模型

行业间技术溢出论文文献综述

高大伟,聂海松[1](2019)在《中日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SBM-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BM模型测算了2008—2016年中国31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在构建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Tobit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研究了中日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行业异质性,将工业行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日之间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和出口贸易技术效应都会提高中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水平;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大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其中,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轻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不显着,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重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有显着的提升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侯祥芝[2](2019)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步入稳步发展阶段。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知识及研发能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即获得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投资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应的存在性、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行业层面考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重点探讨了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跨国并购类型下的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分行业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金额与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试图为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投资提供理论依据,丰富现有的跨国并购理论研究成果。本文描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总体发展规模、并购目标区域分布以及行业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企业在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跨国并购类型下的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并进一步选取了涵盖叁大产业的行业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模型设置中引入R&D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等控制变量,以及行业的跨国并购金额与研发资本存量以及行业跨国并购金额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都会产生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但是横向并购更明显一点,总体而言可以通过跨国并购获得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促进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叁大产业在跨国并购中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第叁产业的效应最大,但是该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间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差别显着,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的溢出效应更明显;第二产业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仅次于第叁产业;第一产业的效应最小。本文根据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结果,再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发展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行业发展政策、加大对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引进与培养科研人才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10)

曹江[3](2019)在《中国高技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连续14年增长。截至2017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通过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并通过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了技术上的赶超和输出。本文首先运用归纳分析法总结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其次,对比分析了高技术行业中叁家代表企业的对外投资情况,归纳出了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技术差距;然后,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并建立回归模型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加以验证;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高技术行业中,对外直接投资确实存在着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将会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其次,合适的技术距离能提升高技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最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受到吸收能力的制约即企业只有在具有一定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才会产生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5)

李明洋[4](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行业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快速增长,2004年仅为55亿美元,2014年达到了1078.4亿美元,十年时间增长了近二十倍,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数额首次超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标志着我国成为资本的净流出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水平也具有提升作用。我国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技术水平等核心竞争力方面仍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大差距,而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是我国实现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的现状,并分析了逆向技术溢出的机理与性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数理模型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研发人员数量、吸收能力与东道国研发资本存量、溢出能力是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各行业的研发资本存量、研发人员数量与投资能力导致逆向技术溢出产生行业差异的因素。利用实证方法检验了2004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总体回归结果表明:国外溢出的研发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对技术效率产生了微弱的阻碍作用,此外,国外溢出的研发资本不仅会在本行业中传播也会在关联行业间传播,提升关联行业的生产效率,最终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分行业的回归结果显示,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国外溢出的研发资本对采矿业、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着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具有阻碍作用。最后提出我国应加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比重、加强高等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玉棉,李明洋[5](2019)在《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资本"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海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2004-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似不相关回归(SUR)模型,对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外溢出的先进技术提升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但研发密集型行业和非研发密集型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着性差异。应加大对研发密集行业的投资比重,努力增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孟亚丽,王小红[6](2019)在《行业内技术溢出与企业现金持有量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2010—2017年沪深两市的所有上市公司为对象,构建了现金持有量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模型,研究了行业内技术溢出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内技术溢出与企业现金持有量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展能力高的公司或者当公司面临融资约束时,技术溢出对现金持有量的正效应更为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关于加强现金管理、提高专利保护水平、转变国家产业政策激励手段的建议,希望能为学术界和实务领域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10期)

陈婧,方军雄,张金丹[7](2019)在《中国市场行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创新驱动国策的确定和创新投资的激增,创新的整体经济效应如何,即创新是否具有正外部性或者负外部性的古典话题再次引发关注。本文以专利数量作为创新产出变量,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市场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对个体公司经济绩效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公司估值托宾Q值与行业创新产出水平显着负相关,这表明市场认为行业技术创新会对个体公司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个体公司的未来成长性越差。此外,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行业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在高科技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较强地区以及民营企业和机构持股者比例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明显。综上,我们的证据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作为企业竞争利器的创新投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也会给同行业的企业经营带来显着的负面效应。(本文来源于《金融学季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峰,方瑞,曾振宇[8](2019)在《行业吸收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衡量各行业的TFP及其分解指数——技术进步变动(TC)和技术效率变动(EC),选取2004—2015年中国11个行业向14个代表性国家OFDI的面板数据,利用国际研发溢出模型检验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四个吸收能力指标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发现各个行业的吸收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进一步地,以TFP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Hansen门槛模型研究发现:超过门槛值之后,各个吸收能力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更加显着,但一些行业目前依然没有超过门槛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审计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颂,卢晨[9](2019)在《基于行业技术相似度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利用技术相似度的测算方法度量了中国23个工业行业在水平和垂直层面的技术相似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技术相似度为权重的5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指标,重新测度并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内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没有考虑技术相似度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效应均显着为负,而以技术相似度加权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均显着为正。表明只有在行业内或行业间使用的技术相近、技术层面上联系紧密的情况下,外资的先进技术才能够产生显着的外溢效应,有利于促进内资企业技术的升级进步。(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9年01期)

高潇博,王璐雯,孔群喜[10](2018)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存在“门槛条件”——基于区域及行业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出发,测算了在环境约束下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9个行业2004~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以及技术进步的Malmquist指数,然后基于我国省级层面数据,利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门槛效应"的存在性进行考察与验证,并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行业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在区域层面,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和市场规模这3个因素均构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变量,只有当这3个影响因素都处于适度值区间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表现为积极而显着;当不处于适度值区间时,上述3个因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或者不显着。在行业层面,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各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特征,并从行业发展水平、行业人力资本和行业研发投入这3个方面测算了引发积极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水平。(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行业间技术溢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步入稳步发展阶段。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知识及研发能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即获得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投资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应的存在性、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行业层面考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重点探讨了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跨国并购类型下的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分行业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金额与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试图为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投资提供理论依据,丰富现有的跨国并购理论研究成果。本文描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总体发展规模、并购目标区域分布以及行业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企业在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跨国并购类型下的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并进一步选取了涵盖叁大产业的行业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模型设置中引入R&D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等控制变量,以及行业的跨国并购金额与研发资本存量以及行业跨国并购金额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都会产生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但是横向并购更明显一点,总体而言可以通过跨国并购获得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促进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叁大产业在跨国并购中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第叁产业的效应最大,但是该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间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差别显着,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的溢出效应更明显;第二产业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仅次于第叁产业;第一产业的效应最小。本文根据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结果,再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发展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行业发展政策、加大对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引进与培养科研人才等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业间技术溢出论文参考文献

[1].高大伟,聂海松.中日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SBM-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9

[2].侯祥芝.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3].曹江.中国高技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兰州财经大学.2019

[4].李明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行业差异研究[D].河北大学.2019

[5].张玉棉,李明洋.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孟亚丽,王小红.行业内技术溢出与企业现金持有量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9

[7].陈婧,方军雄,张金丹.中国市场行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研究[J].金融学季刊.2019

[8].王峰,方瑞,曾振宇.行业吸收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

[9].陈颂,卢晨.基于行业技术相似度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

[10].高潇博,王璐雯,孔群喜.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存在“门槛条件”——基于区域及行业的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行业间技术溢出论文-高大伟,聂海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