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湘潭县中医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应用自由分组法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强心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效增加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提供患者的心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心脏病的最终阶段,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复杂的综合征[1]。临床报道显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体循环或肺循环静脉淤血、人体组织中的血液灌注显著减少等,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乏力、水肿以及呼吸困难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治疗后容易出现各种副作用。为了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现在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心力衰竭学术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的临床诊断标准。应用自由分组法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5±2.4)岁;病程4~7年,平均病程(3.5±2.5)年,有40例患者的心功能为Ⅱ级,有40例患者的心功能为Ⅲ级,有20例患者的心功能为Ⅳ级。对照组男性55例,女性46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5±2.4)岁;病程4~7年,平均病程(3.0±2.5)年,有45例患者的心功能为Ⅱ级,有45例患者的心功能为Ⅲ级,有10例患者的心功能为Ⅳ级。排除两组中因肝肾功能障碍引发的心力衰竭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间断性的吸氧治疗,采用血管扩张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利尿剂等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适当休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强心汤加味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基础药方为6g桂枝,10g红花,熟附子(应另外行煎煮)、人参、白术、丹参(应先性煎煮)各15g,车前子(应行包煎)、泽泻各20g,茯苓、黄芪各30g。对于双下肢水肿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入15g防己、20g腹毛;对于咳喘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入10g炒苏子、30g葶苈子;对于紫绀明显患者应药方中加入20g赤芍;对于胸痛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入20g川芎、15g延胡;对于胸闷患者在药方中加入20g瓜蒌、10gf薤白;对于心悸患者在药方中加入10g远志、10g炒柏子仁。采用水煎方式煎煮中药,每日煎服一剂分两次口服,一个疗程为28天。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变化。
1.4疗效评价[2]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其心功能进步超过2级,但没有达到Ⅰ级。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改善,其心功能进步超过1级,但没有达到Ⅰ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未改善,其心脏功能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中有60例患者为显效(占60%),有30例患者为有效(3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有40例患者为显效(40%),,有30例患者为有效(占30%),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5.00%),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15.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3.1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据临床医学报道显示,心力衰竭患者5年内的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的存活率相当。因此,对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病机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心力衰竭属于咳饮、喘咳、水肿以及心悸等病症范畴,其主要的病机为以心肾阳虚为本,以痰浊、血瘀、水湿为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温补心肾的为主,以利水活血化瘀为辅,本研究所用的自拟强心汤加味便有此功能。药方中的人参具有力宏甘温、增加患者心肌收缩力的功能;附子具有温补患者心肾阳气以及强心的功能;黄芪具有升阳补气以及消肿利水的功能;白术和茯苓具有健脾、益气、利尿等功效;红花具有降低患者血压、扩张冠脉以及兴奋患者的心脏的功效;泽泻和车前子具有消肿和利水的功效;将所有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达到消肿利水、益气健脾、温补心肾等功效。
3.2总结
分析本研究结果可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相对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更为有效,可有效增加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提供患者的心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宝元,任秀英,杨阳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9(10):1153-1154.
[2]黄文强,钟妙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5):3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