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储备最优规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油储备,能源安全,补仓与释放,最优规模
储备最优规模论文文献综述
谢楠,林伯强,苏彤,庞连芳[1](2019)在《中国石油储备的补仓与释放策略及最优规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部分,保障石油安全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油储备作为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减轻国际原油断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平抑石油价格、保障原油供应。充分发挥石油储备的作用需要明确影响储备补仓与释放的不确定因素,构建合理的补仓与释放策略,最终实现长期成本控制,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供需的现实情况构建出最优的石油储备规模,保证石油储备能够发挥足够的应急作用。影响石油储备补仓和释放的主要因素包括价格、供给以及需求的不确定性。定量模型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石油储备的最优规模应当在117天左右,储备成本的下降、石油供应中断天数的上升以及石油价格的下降都倾向于最优石油储备规模的提升。结合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石油最优储备规模对于石油供应中断天数最敏感,其次是储备成本,对石油价格则较不敏感。同时,根据对模型加入GDP收益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当考虑GDP收益时,石油储备规模必然会相应上升,而在这一前提下得出的石油储备规模适用于我国当前的主要发展状况,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钟伟,丁志杰,张礼卿[2](2019)在《谈谈新时代的外汇储备最优规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说要考虑外贸规模及其波动性,有的说要综合考虑外贸、外债和金融稳健性,有的说储备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储备规模。迄今为止人们似乎对最优储备规模难以达成共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深刻影响着国内学界对储备规模的讨论热情和内容。上世纪90年代末,讨论的是储备多了还是少了;到次贷危机前,讨论的是如何优化储备使用方式;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回落,人们又开始讨论储备和汇率的关系以及政策取舍。在中国经济步入追求高质量增长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考量中国最优储备规模所涉及的变量,也许富有趣味。(本文来源于《中国外汇》期刊2019年Z1期)
普蓂喆,郑风田,崔海兴[3](2018)在《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研究进展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高库存威胁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优化粮食储备规模是当前粮食政策调整的关键。如何确定粮食最优储备规模?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从历史经验法起步,进一步提出能够反映储备多目标特征的目标规划法,以及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最优储备规模的动态规划法,极大推动了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相关研究。中国学者普遍采用差额补偿法估算粮食最优储备规模,从单边补偿、双边调节和需求补偿叁个角度丰富了差额补偿法。但总的来看,国内研究方法相对固化,对粮食储备及整个市场的刻画比较粗略,难以满足当前粮食市场发展和政策调整的需要。在当前中国粮食政策调整的紧要关头,有必要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基于中国现实情况,拓展和深化国内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高杰英,闫飞宇[4](2017)在《资本外逃下金砖国家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元加息引发的大规模资本外逃严重减缓了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速度,外汇储备作为一种保障金融安全的手段,可以有效预防资本外逃风险。基于此,在A.Ben-Bassat和Daniel Gottlieb模型基础上,构建出包含资本流动因子并将外汇储备视为资本外逃的内生性因素的新型最优外汇储备模型。同时测算出金砖国家以预防资本外逃风险为目的的最优外汇储备量。实证结果表明,除中国、俄罗斯外,其余金砖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预防资本外逃风险的效果较差,金砖国家之间还应加强相互合作,促使外汇储备在成员国间达到最优配置。(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11期)
吕心阳,周光友[5](2016)在《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研究——基于需求动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外汇储备的需求决定为视角,尝试性地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运用于外汇储备的适度性分析,在对外汇储备需求层次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层次需求的外汇储备最优规模度量模型。研究表明: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由各层次的外汇储备需求决定,并且最优规模是动态的;我国存在超额外汇储备,并且它与外汇储备的实际规模之间具有明显的动态一致性,而最优规模与实际规模之间则表现出动态不一致性。为此,我国在外汇储备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外汇储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特殊作用,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的、动态的、积极的管理,从而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6年05期)
刘晨辉[6](2016)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优国际储备规模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货币国际化的背景之下探讨最优国际储备规模变化问题。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货币国际化阶段内,最优国际储备规模呈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在货币国际化发展前期,充足的国际货币储备能力为有效控制风险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而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国际储备由国际货币职能所代替,并下降其最优规模。另外,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也支持上述的理论依据,其结论是:在本币国际化的视角下,要不断地拓展本国货币储备规模,提升金融抗风险能力。(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0期)
石嘉琳[7](2016)在《B-G模型视角下的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迅猛增长,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象征,也是对外开放水平的风向标。总体上看,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然而,经济宏观调控、央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外汇储备经营、持有外汇成本等面临新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全球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同时威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金融委员会要求其成员国减少外汇积累,降低外汇储备需求。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对抗本国通货紧缩的最佳手段就是人民币主动贬值——央行巨量的外汇储备在战略上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依托,但绝不是汇率政策丧失主动性的托词或累赘。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全球货币博弈进入下半场,我国外汇形势也陡然发生逆转。资本流出、人民币出现贬值压力、外汇储备减少,成为当前棘手的经济问题。为此,各种对策建议满天飞,甚至外国投行和政客也热情出谋划策。本文以最优外汇储备理论为基础,对相关理论进行全面剖析及综合动态评述,将传统外汇理论与社会现象相联系;选取中国2002年以来外汇储备规模、GDP、外商直接投资、外债余额、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利率水平为指标,以“B-G”模型为理论模型,运用H-P滤波、ARCH模型、协整的ARDL测试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估计违约成本、违约概率,得出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为规避外债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弥补和完善外汇管理措施提供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6-03-15)
王尧,吕靖[8](2014)在《我国战略石油安全储备最优规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我国石油储备现状的基础上,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静态局部均衡模型,并结合我国石油储备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计算,以求得我国最优的战略石油安全储备规模。结果表明:在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应对十年一遇的石油进口中断危机最优的战略石油安全储备规模为80天进口量,而面对规模更大的石油进口危机则需要更多的石油安全储备量。(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祝国平,刘力臻,张伟伟[9](2014)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优国际储备规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货币国际化的视角下研究了大国最优国际储备规模的变化规律。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在大国货币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国际储备的最优规模呈现出先升后降的阶段性特征。货币国际化前期,充足的国际储备为有效控制宏观风险提供支持;而货币国际化后期,本币的国际货币职能开始替代国际储备,并使之最优规模下降。利用两组不同阶段的国际货币(潜在)发行国数据,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结论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拓展中国国际储备规模管理思路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姜波克,任飞[10](2013)在《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理论的一个新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汇率为核心变量,通过引入双均衡模型来研究一国长期的最优外汇储备的规模。外汇储备由一国的外部收支决定,但仅仅为实现外部平衡而确定的外汇储备是否就是最优的呢?本文通过定义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界定了内部均衡的概念,并证明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并不总是能同时达到。那么,一国若要维持长期稳定的增长,就势必需要兼顾内外双重均衡,这就影响了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决定。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即是实现双重均衡时的储备规模,或者是外部失衡可维持前提下经济持续增长所对应的储备规模。(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储备最优规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说要考虑外贸规模及其波动性,有的说要综合考虑外贸、外债和金融稳健性,有的说储备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储备规模。迄今为止人们似乎对最优储备规模难以达成共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深刻影响着国内学界对储备规模的讨论热情和内容。上世纪90年代末,讨论的是储备多了还是少了;到次贷危机前,讨论的是如何优化储备使用方式;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回落,人们又开始讨论储备和汇率的关系以及政策取舍。在中国经济步入追求高质量增长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考量中国最优储备规模所涉及的变量,也许富有趣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备最优规模论文参考文献
[1].谢楠,林伯强,苏彤,庞连芳.中国石油储备的补仓与释放策略及最优规模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钟伟,丁志杰,张礼卿.谈谈新时代的外汇储备最优规模[J].中国外汇.2019
[3].普蓂喆,郑风田,崔海兴.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研究进展及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高杰英,闫飞宇.资本外逃下金砖国家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
[5].吕心阳,周光友.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研究——基于需求动机的视角[J].求索.2016
[6].刘晨辉.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优国际储备规模问题探讨[J].明日风尚.2016
[7].石嘉琳.B-G模型视角下的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8].王尧,吕靖.我国战略石油安全储备最优规模问题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
[9].祝国平,刘力臻,张伟伟.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优国际储备规模[J].国际金融研究.2014
[10].姜波克,任飞.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理论的一个新探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