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策略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龙星[1](2019)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和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和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采用常规圈套技术未能够成功取出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主体,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可回收下腔静脉器回收技巧和策略。结果导丝成袢法占比为34.28%,胃镜活检钳辅助法占比为22.85%,猪尾导管搅拌血栓法占比为42.86%,回收过程的时间20~90 min,平均(55.64±3.69)min。结论对回收困难的下腔静脉滤器,可采用多种辅助性圈套技术加以利用,提高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率。(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张龙星[2](2019)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和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和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采用常规圈套技术未能够成功取出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主体,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可回收下腔静脉器回收技巧和策略。结果导丝成袢法占比为34.28%,胃镜活检钳辅助法占比为22.85%,猪尾导管搅拌血栓法占比为42.86%,回收过程的时间为20~90 min,平均时间(55.64±3.69)min。结论对回收困难的下腔静脉滤器,可采用多种辅助性圈套技术加以利用,提高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率。(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谢明锐,王雪钢[3](2019)在《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骨折伴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或盆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围术期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下肢或盆骨骨折合并DVT置入腔静脉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滤器回收率及血栓拦截率的情况。结果本组16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滤器,并于(48.3±4.8) d(14~97 d)后取出可回收滤器;其中159例成功取出滤器,取出率为94.6%,经造影检查或取出腔静脉滤器时发现滤器上有血栓者61例,即血栓拦截率为36.3%(61/168)。结论下肢或盆骨骨折合并DVT患者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血栓、避免肺栓塞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陈思远,冯海全,李晓强,顾建平,王晓天[4](2019)在《一种新型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血流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腔静脉滤器是为防止下肢及盆腔的血栓脱落上行导致肺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过滤性装置。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腔静脉滤器,为评价其在植入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和血栓捕捉效果,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与已上市的两种滤器德纳里(Denali)和护盾(Aegisy)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并实施体外实验测试对比血栓捕捉效果。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血栓直径分别为5、10、15 mm,血栓浓度含量分别为10%、20%、30%的情况下,流域段的出口流速、出入口压差、滤器壁面上的壁面剪应力、高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占比以及滤器的血栓捕捉效果,同时还通过体外实验数据对比评价了以上3种滤器的血栓捕捉效果。研究结果显示,Denali滤器植入后对血流的干扰最小,但对5 mm小直径血栓的捕捉效果最差;Aegisy滤器对不同直径和浓度含量的血栓捕捉效果最优,但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占比最大;本研究设计的新型滤器对小直径血栓有较好的捕捉效果,且该滤器上易导致血栓形成的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占比最小;Denali和Aegisy滤器的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占比相对较大,形成血栓的风险较高。基于以上结果,期望本文设计的新型腔静脉滤器能为新型滤器的设计和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焦强,李学锋,武欣,王清霖,沙斐[5](2018)在《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回收腔静脉滤器的初步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种腔静脉滤器回收方法的可行性及初步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者,采用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进行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结果 39例均成功回收滤器。射线曝光下回收滤器的操作时间为1分08秒~12分57秒,平均5分58秒,回收滤器均结构完整,无折损断裂,术中术后无死亡及血管损伤、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回收腔静脉滤器安全,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石亿,石晓飞,周汝航,王文,崔健[6](2018)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可回收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可回收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64例患者临床资料。常用取出手法有常规取出术和回收钩贴壁取出术,后者包括成袢拽取法、鹅颈抓捕器+加硬导丝辅助圈套法2种。64例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所有患者均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统计回收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等情况。结果 63例成功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成功率98. 4%(63/64),其中有60例采用常规操作法,2例采用成袢拽取法,1例采用鹅颈抓捕器+加硬导丝辅助圈套法; 1例取出失败,因在滤器回收过程中,由于鹅颈抓捕器卡于滤器倒刺内,未取出。所有患者术后无腹部疼痛、出血等情况。滤器平均体内留置时间10 d,出院后规律抗凝治疗,随访1~24个月,随访期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高,相关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应用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浩然,陈世远,王孝高,徐超,刘世程[7](2018)在《应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治疗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Recoverable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r IVCFs)置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 5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组、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组(Permanent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r,p IVCFs)和单纯抗凝组(Anticoagulation,AC)。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随访3个月至2年,对3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复发率、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可回收滤器组患者的DVT复发率低于永久性滤器组(1.15%VS 10.09%,P=0.006),与单纯抗凝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VS 3.15%,P=0.299);可回收滤器组患者的PE发生率低于单纯抗凝组(0.00%VS 5.40%,P=0.026),与永久性滤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VS0.38%,P>0.566);结论:置入可回收滤器不会导致患者的DVT复发率升高,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降低DVT患者的PE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黄英杰,凌永志,秦梓良[8](2018)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6年3月于广东省惠州市第叁人民医院外周介入科收治的87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DSA引导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将溶栓导管放置并固定于血栓段,经导管24 h持续微泵泵入尿激酶5×106 U/d。根据彩色超声显示患者髂股静脉再通情况,记录患者住院天数、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并发症等情况,评估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下肢水肿变化情况、髂股静脉是否闭塞、是否发生色素沉着、是否有皮肤溃疡等,用以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87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均置入成功,14 d后成功回收82例(94.3%),平均溶栓时间(7.36±3.17)d、平均尿激酶总量(2010.2±213.3)万U、平均住院(6.47±3.19)d、便血1例(1.1%)、血尿2例(2.3%);患肢平均周径小于治疗前(P<0.05)。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本研究涵盖的患者均无肺栓塞事件,且皮肤未发生溃疡。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无肤色异常与肢体肿胀,未发生静脉闭塞或色素沉着,行走情况恢复正常。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复查结果提示,第6个月时,3例(3.4%)色素沉着,5例(5.7%)髂股静脉闭塞。随访12个月时9例(10.3%)色素沉着,8例(9.2%)髂股静脉闭塞。但部分患者因为下腔静脉滤器转为了永久性的,因此永久性静脉滤器患者的血栓得到了控制。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持续微泵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有效、安全、微创、易康复、不易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刘春锋,刘赛,李俊红[9](2018)在《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预防及可回收腔静脉滤器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介入科进行置入可回收IVCF治疗的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放置可回收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并在围手术期进行随访。结果 38例均成功置入腔静脉滤器,置入后3周内取出32例(84.2%),转为永久性6例(15.8%),围手术期随访无一例出现症状性或致命性肺栓塞。结论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能有效地减少下肢骨折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手术期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同时避免滤器长期留置体内带来的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54期)
周敏,孙骁,王春丽,方垂璧,王凤丹[10](2018)在《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在预防上腔静脉系统血栓所致肺栓塞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在预防上腔静脉系统血栓所致的肺栓塞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9日至2017年8月28日符合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置入指证的上腔静脉系统血栓患者35例,进入观察组,行上腔静脉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同期随机选取未行上腔静脉滤器的上腔静脉系统血栓患者35例,进入对照组。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行该手术的术中、术后有无出现相关并发症,同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有无新发肺栓塞及原有肺栓塞加剧。结果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4/35),可回收率高(95%),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肺栓塞或者肺栓塞加重的比率更低(2/35 v.s 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在预防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导致的肺栓塞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8年03期)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和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采用常规圈套技术未能够成功取出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主体,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可回收下腔静脉器回收技巧和策略。结果导丝成袢法占比为34.28%,胃镜活检钳辅助法占比为22.85%,猪尾导管搅拌血栓法占比为42.86%,回收过程的时间为20~90 min,平均时间(55.64±3.69)min。结论对回收困难的下腔静脉滤器,可采用多种辅助性圈套技术加以利用,提高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龙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和策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张龙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和策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3].谢明锐,王雪钢.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骨折伴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
[4].陈思远,冯海全,李晓强,顾建平,王晓天.一种新型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血流动力学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5].焦强,李学锋,武欣,王清霖,沙斐.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回收腔静脉滤器的初步经验[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
[6].石亿,石晓飞,周汝航,王文,崔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可回收性和安全性[J].安徽医学.2018
[7].王浩然,陈世远,王孝高,徐超,刘世程.应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治疗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
[8].黄英杰,凌永志,秦梓良.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
[9].刘春锋,刘赛,李俊红.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10].周敏,孙骁,王春丽,方垂璧,王凤丹.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在预防上腔静脉系统血栓所致肺栓塞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