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滩坝油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滩坝砂,油藏,耗水作用,成藏机制
滩坝油藏论文文献综述
高翔,张守鹏[1](2019)在《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油藏耗水作用与成藏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储集体内充填孔隙的主要蚀变矿物-伊利石的研究确认,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大面积含油的原因是前成岩期长石高岭石化引发的耗水作用所致,而现今的伊利石则是耗水期高岭石在后期碱性环境下进一步蚀变的二次产物。滩坝砂体中的耗水作用减少了储层内同沉积地层水的含量,在相对封闭的油藏体系内降低了地层压力,增加了空孔体积,形成了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压力势差,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动力来源。依据埋藏成岩演化规律和有机质热演化剖面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晚成岩A期是主要的耗水作用阶段,与烃类聚集高峰期相对应。提出了"耗水降压、负压充注"的成藏模式,揭示了滩坝砂大面积含油的成藏机理。通过对长石含量、蚀变程度和单位摩尔分子耗水量的计算,得出东营凹陷滩坝砂体的总耗水量约为20亿t,即相当于提供了等量的原油储集量,展示了该地区滩坝砂油藏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9年07期)
曹绪龙,吕广忠,王杰,张东[2](2019)在《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面临混相难、波及系数低等问题,综合运用地质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和方法,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制定了CO_2驱评价标准,明晰了CO_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形成了CO_2驱井网适配优化设计技术,优化了示范区高89-1块CO_2驱技术政策界限。实践表明,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截至目前,CO_2驱油与封存示范区累计注入CO_2 2.8×10~5t,累计增油6.5×10~4t,封存CO_2 2.6×10~5t。(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郑彬涛[3](2019)在《滩坝砂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可压性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滩坝砂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砂泥交互、厚度薄、砂体多、丰度低"等特征,砂泥交互界面裂缝扩展呈现突破、滑移或尖灭多种形态,裂缝开启宽度有限,加砂难度大。基于交会辅助识别技术和考虑断裂韧性的可压性指数评价方法,能对滩坝砂储层识别和压裂井段评价优选,有助于砂泥交互储层压裂工艺优选配套,实现有效加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陈彬滔,史忠生,薛罗,马轮,赵艳军[4](2018)在《古潜山周缘滩坝沉积模式与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地区Galhak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Melut盆地历经了近20年的构造圈闭勘探,目前可钻的剩余构造圈闭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储量和产量递减,亟待开展岩性油藏等新领域的探索。基于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单井微相、砂体展布等分析,综合青海湖现代沉积调查结果,提出Ruman潜山周缘白垩系Galhak组发育大型滩坝沉积,建立了潜山隆起周缘型和水下潜山台地型2类沉积模式,认为长轴叁角洲前端侧翼的古潜山地貌所造就的高能滨浅湖环境是滩坝沉积的关键控制因素。Galhak组沉积初期,因强烈断层掀斜作用,Ruman潜山短暂露出水面,基岩-长轴叁角洲复合供源,发育大型坝砂,单层厚度10~20 m,面积约10 km~2;随后,因相对湖平面上升,Ruman潜山没入水下,发育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长轴叁角洲单一供源,以大面积薄层滩砂为主,局部发育厚层坝砂。滩坝砂体与上倾尖灭线、下伏Renk组烃源岩、顶板洪泛泥岩、侧向湖相泥岩封隔等配套,形成上倾尖灭、孤立透镜体等类型的岩性圈闭。滩坝沉积的提出有效指导了岩性油藏勘探,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勘探发现,提升了Ruman地区的储量规模。(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8年06期)
陈二丁,赵洪涛,李秀灵,张明星,周向东[5](2018)在《用于滩坝砂低渗透油藏的复合盐低伤害钻井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胜利油田滨425区块滩坝砂低渗透油藏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含水的"叁低"开发阶段中的水敏、水锁损害为主的特点,结合渗流机理、储层保护原理,优选钻井液关键处理剂,通过"协同增效"作用,研发出一种复合盐低伤害钻井液体系。利用高分辨率CT扫描、扫描电镜SEM等微观评价手段,定量评价、分析了该体系对储层天然岩心的伤害程度和低伤害机制。结果表明,该体系封堵性能强,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钻井液固相颗粒和滤液进入储层,滤液表面张力低至26.2 mN/m,水锁损害小,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0%。复合盐低伤害钻井液在滨425区块应用了26口井,平均机械钻速为22.80 m/h,平均钻井周期提前11.23 d,有效减少了钻井液对低渗储层的浸泡时间。该体系油气层保护效果显着,所钻新井表皮系数为负数,新井不需要压裂就可直接常规射孔投产,不仅减少新井投产费用,而且增产效果明显,为低渗透油气藏的高效、经济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钻井液与完井液》期刊2018年04期)
赵丹星[6](2017)在《纯17块滩坝砂多薄层油藏均衡改造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纯梁油区沙四段滩坝砂多薄层低渗透油藏资源量丰富,上报探明储量3000×10~4t,控制储量3500×10~4t,预测储量5000×10~4t,纯17块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区块,该区块属于滩坝砂低渗油藏,需进行压裂改造才能有效动用,但储层纵向多薄层,跨度大,层间物性差异大、平面非均质严重,应力差分布复杂,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常规笼统压裂难以使纵向各储层均得到充分改造,各层改造效果不均衡导致该区块开发效果一般,因此需开展低渗透多薄层油藏均衡改造技术研究,提高该类油藏动用程度与开发水平。针对该区块储层改造存在的难点,调研国内外现状发现分层压裂技术是实现该类储层均衡改造的最有效手段,但对于不同区块来说,最优的工艺参数、裂缝参数以及分层压裂工艺的适应性均不同,结合本区块的特点,笔者选取了区块典型井的岩心,进行了岩石力学实验,获取了准确的力学参数,建立了力学参数动静态转换模型,可精确描述地应力剖面,通过Gohfer等数模软件开展多组模拟研究,分析不同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获取了区块压裂改造的最优裂缝参数,分析了压裂施工参数对裂缝参数的影响,优化形成了能够实现最优裂缝参数的压裂施工参数,实现工艺参数,裂缝参数与储层特点最优匹配,达到产能最大化的目的,通过开展胜利油田分层压裂井的调研,掌握了目前主流的分层压裂工艺,并根据工艺特点,建立了针对不同储层的分层压裂工艺选择原则,此外笔者针对该区块泥质含量高,水敏强的特点,开展一系列压裂材料优选实验,优选出低伤害易返排的压裂液体系,减少储层伤害,提高压裂效果,研究最终形成了适用于该区块的均衡压裂改造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有效的提高了油井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朱守力[7](2016)在《八面河油田薄层滩坝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八面河油田沙四段滩坝砂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规模大,以薄互层为主,储层物性较差且属于稠油,动用效果差。通过工艺地质结合,优选有利区带,运用常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优化井网,开展工艺技术评价,实施注水开发,逐步实现了八面河油田薄层滩坝砂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鲍燕[8](2016)在《利津洼陷沙四段烃源岩成烃特征及其对滩坝砂油藏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利津洼陷沙四纯上亚段和纯下亚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两套烃源岩达到了好-较好烃源岩的标准,均可作为本区的有效烃源岩。从成烃特征来看,二者在伽玛蜡烷、叁甲基萘、硫芴含量方面存在差异。油源对比表明,滩坝砂中原油饱和烃特征与纯上段烃源岩相似,芳烃特征更接近纯下段烃源岩,可见滩坝砂中原油主要来自纯上段烃源岩,也不排除纯下段的贡献。最后结合典型油藏剖面分析,建立了叁种滩坝砂油藏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天然气》期刊2016年02期)
张军伟,叶林[9](2016)在《山东八面河薄层滩坝砂中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八面河未动用储量主要为沙四段滩坝砂储量,其主要特点是层薄、渗透率低、油稠,难动用。在近3年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摸索中,积极采取老井复查与新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针对规模较大、适宜注水的区块开展储层再认识,落实储层、储量,借鉴低渗透油藏开发思路,实施先期注水,优化多段塞复合压裂工艺,提高单井产能,改善开发效益,努力实现难动用滩坝砂储量经济有效开发。(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11期)
李绍杰[10](2016)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_2近混相驱生产特征及气窜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理庄油田高89块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_2驱先导试验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基于区块驱油井日产油量、吸气剖面、气油比、井口CO_2含量等数据,研究了连续CO_2近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结果表明:先导试验较好利用CO_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原油流动性得到较大改善,增油效果明显,油井见气差异较大;建立高89块CO_2近混相驱气窜标准,根据气窜标准和矿场实践提出各气窜阶段改善气驱效果的主要措施和做法。(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6年02期)
滩坝油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面临混相难、波及系数低等问题,综合运用地质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和方法,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制定了CO_2驱评价标准,明晰了CO_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形成了CO_2驱井网适配优化设计技术,优化了示范区高89-1块CO_2驱技术政策界限。实践表明,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截至目前,CO_2驱油与封存示范区累计注入CO_2 2.8×10~5t,累计增油6.5×10~4t,封存CO_2 2.6×10~5t。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滩坝油藏论文参考文献
[1].高翔,张守鹏.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油藏耗水作用与成藏机制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9
[2].曹绪龙,吕广忠,王杰,张东.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技术及应用[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3].郑彬涛.滩坝砂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可压性评价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4].陈彬滔,史忠生,薛罗,马轮,赵艳军.古潜山周缘滩坝沉积模式与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地区Galhak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8
[5].陈二丁,赵洪涛,李秀灵,张明星,周向东.用于滩坝砂低渗透油藏的复合盐低伤害钻井液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8
[6].赵丹星.纯17块滩坝砂多薄层油藏均衡改造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7].朱守力.八面河油田薄层滩坝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浅析[J].内江科技.2016
[8].鲍燕.利津洼陷沙四段烃源岩成烃特征及其对滩坝砂油藏的贡献[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6
[9].张军伟,叶林.山东八面河薄层滩坝砂中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策[J].价值工程.2016
[10].李绍杰.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_2近混相驱生产特征及气窜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