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营养能量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饲料蛋白质,营养能量学,代谢,能量收支
营养能量学论文文献综述
林小植[1](2009)在《中华倒刺鲃的饲料蛋白质营养能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经济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7.5℃下,进行了两个系列的实验。实验一以鱼粉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0.5%、26.5%、34.2%、41.0%、49.9%和55.9%的饲料喂养中华倒刺鲃10周,检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的影响,探讨该种鱼的最适蛋白质水平;实验二以各蛋白质水平饲料喂养中华倒刺鲃10周,测定不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该种鱼的标准代谢率及特殊动力作用;综合两个系列的实验资料,建立各饲料蛋白质水平处理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方程,探讨饲料蛋白质影响该种鱼生长的营养能量学机理。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干物质摄食率(FI_(dm))和能量摄食率(FI_e)均呈先显着降低,然后略有上升的趋势,20.5%组的FI_(dm)和FI_e均最大,分别为16.07 g kg~(-1)d~(-1)和0.25 MJ kg~(-1)d~(-1);41.0%组的FI_(dm)和FI_e均最小,分别为13.55 g kg~(-1)d~(-1)和0.21 MJ kg~(-1)d~(-1)。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由20.5%增加至55.9%,饲料表观消化率从73.12%降低至55.02%。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着。2.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体重特定生长率(SGR_w)先显着升高,达到一平台后不再明显变化,当饲料蛋白质水平由20.5%升至41.0%,SGRw由0.60%d~(-1)升至0.97%d~(-1);当饲料蛋白质水平继续升高至55.9%,SGRw值为0.96%d~(-1)。随饲料蛋白质水平从20.5%升高至55.9%,饲料效率(FE)呈先显着升高,达到一平台后略有降低的趋势;蛋白质效率(PER)由178.23%降至116.60%;蛋白质累积率(PPV)由23.92%降至18.62%。3.各饲料处理鱼体的灰分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鱼体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显着增高(p<0.05),而鱼体的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显着降低(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饲料蛋白质水平与鱼体蛋白质含量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678,p<0.01),而与鱼体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880,p<0.01;r=-0.828,p<0.01)。4.在27.5℃下,鱼体标准代谢率范围为106.8-109.1mgO_2 kg~(-1)h~(-1),各组间的标准代谢率差异不显着。各饲料处理组的SDA总耗能量(SDAE)均随摄食能增加而显着增高,其中41.0%组的SDAE随摄食能增加而增高的速率最高(9.1%)。各组的SDAE与摄食能(C)关系如下:20.5%组:SDA_E=33.630+0.047 C (n=13,r=0.834,p<0.05)26.5%组:SDA_E=33.843+0.046 C (n=14,r=0.915,p<0.05)34.2%组:SDA_E=35.893+0.061 C (n=13,r=0.963,p<0.05)41.0%组:SDA_E=37.203+0.091 C (n=13,r=0.971,p<0.05)49.9%组:SDA_E=32.485+0.066 C (n=14,r=0.896,p<0.05)55.9%组:SDA_E=35.373+0.063 C (n=14,r=0.809,p<0.05)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SDA系数、SDA峰值、峰值比率和SDA时间均有显着影响(p<0.05)。41.0%组的SDA系数、SDA峰值和峰值比率均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34.2%、49.9%和55.8%组间的SDA系数、SDA峰值、峰值比率均无显着差异,均高于20.5%和26.5%组。6.41.0%组的生长氮(GN%)显着高于其余各组,而排泄氮(UN%)低于其余各组。排粪氮(FN%)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平均氮收支方程为100C_N=13.48F_N+64.77U_N+21.75G_NN。以饲料蛋白质水平为控制变量,对G_N%和SGR_w进行偏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795,p<0.01);G_N%与PER之间也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862,p<0.01)。7.当饲料蛋白质水平由20.5%增加至34.2%时,生长能(G%)由26.15%增加至27.56%;当饲料蛋白质水平高于41.0%后,G%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而显着降低(p<0.05)。随饲料蛋白质水平从20.5%增高至55.9%,代谢能(R%)由61.43%降至56.94%(p<0.05);相反地,排粪能(F%)由8.24%增高至10.89%,排泄能(U%)由4.19%增高至9.41%。各组的能量收支方程如下: 20.5%组:100 C=26.15 G+61.43 R+8.24 F+4.19 U 26.5%组:100 C=26.85 G+59.59 R+8.33 F+5.22 U 34.2%组:100 C:27.56 G+58.08 R+8.00 F+6.37 U 41.0%组:100 C=27.10 G+58.51 R+8.48 F+5.91 U 49.9%组:100 C=24.40 G+57.10 R+10.37F+8.13 U55.9%组:100 C=23.02 G+56.94 R+10.89 F+9.41 U平均能量收支方程为100 C=25.85 G+58.61 R+9.05 F+6.54 U平均生长能和代谢能占同化能(A)的收支方程为100 A=30.57 G+69.43 R。通过讨论本研究提出以下结论:1.在水温为27.5℃,以白鱼粉为蛋白质源,饲料含能量为15.71 MJkg~(-1)时,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最适蛋白质水平范围为39.6%-42.2%。2.摄食率和消化率低导致鱼体从食物中获得可供利用的蛋白质水平不足是该种鱼SGR_w低的主要原因。3.摄食不同水平蛋白质饲料对该种鱼幼鱼的标准代谢率无明显影响。该种鱼SDA系数的范围为5.2-9.9%,低于已有研究结果。SDA系数与SGR_w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支持Jobling提出的高生长率导致高水平的SDA的观点。当低于最适蛋白质水平时,SDA系数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当高于最适蛋白质水平,SDA系数会逐渐降低。4.中华倒刺鳃幼鱼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为23.02-27.56%(G%),占同化能的比例为28.76-32.18%(G/A%),低于已有研究中其它鱼类的结果,生长能分配比例较小是该种鱼生长慢的另一原因。5.分配较大比例的能量用于代谢,是中华倒刺鳃这种杂食性鱼类的生态习性所决定的能量对策。(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20)
王胜林[2](2001)在《鱼类营养能量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科学地解决养鱼饲料问题 ,必须很好地开展鱼类营养学的研究。从代谢机制上讲 ,与陆生动物相比 ,鱼类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有其特殊性。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 ,主要就鱼类营养能量学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系进行论述 ,以供参考。1(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01年01期)
陈少莲,刘肖芳,苏泽古[3](1993)在《我国淡水优质草食性鱼类的营养和能量学研究 Ⅱ.草鱼、团头鲂对七种水生高等植物的最大摄食量和消化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法测定草食性鱼类天然食料(七种水生高等植物)的生化成分和能值。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测定了草鱼和团头鲂的系列体重组对七种水生高等植物的最大摄食量和消化率。1.七种水生高等植物的生化成分的含量和能值的分析结果表明,菹草、黄丝草、聚草、苦草、小茨草、轮叶黑藻和紫背浮萍的水分百分含量范围为80.85—92.72%、蛋白质为1.69—4.96%、脂肪为0.35—1.09%、灰分为0.98—2.6%、纤维素为0.66—2.17%、无氮浸出物为2.3—9.95%。七种水生植物的蛋白质均含有常见十七种氨基酸,包括鱼体必需氨基酸九种和非必需氨基酸八种。其中菹草的氨基酸含量最高(36.63mg/g 湿重)、苦草最低(12.92mg/g 湿重);菹草的能值最高(3.36KJ/g 湿重)、小茨藻最低(1.28KJ/g 湿重)。2.草鱼、团头鲂对七种水生植物的最大摄食量(Y,g/24h)及消化率(Y,%)与鱼体重(X,g)相关显着,关系式为 Y=aX~b。从结果表明,随着鱼体重的增加,鱼对七种食料的相对摄食量下降(绝对摄食量上升),消化率提高。草鱼的最大摄食量一般比团头鲂高,而消化率一般比团头鲂低。(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陈少莲,刘肖芳[4](1991)在《我国淡水优质草食性鱼类的营养和能量学的研究——Ⅲ.草鱼、团头鲂对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以不同种类食物等量混合饲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根据各类食物的投饵量和摄饵量之间的百分比,求得各类食物选食指数,并以鱼日增重率和饵料系数探讨这两种鱼对动物和植物性食物的营养要求。为研究草食性鱼类的营养和能量学提供基本参数。(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营养能量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要科学地解决养鱼饲料问题 ,必须很好地开展鱼类营养学的研究。从代谢机制上讲 ,与陆生动物相比 ,鱼类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有其特殊性。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 ,主要就鱼类营养能量学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系进行论述 ,以供参考。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营养能量学论文参考文献
[1].林小植.中华倒刺鲃的饲料蛋白质营养能量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王胜林.鱼类营养能量学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1
[3].陈少莲,刘肖芳,苏泽古.我国淡水优质草食性鱼类的营养和能量学研究Ⅱ.草鱼、团头鲂对七种水生高等植物的最大摄食量和消化率的测定[J].水生生物学报.1993
[4].陈少莲,刘肖芳.我国淡水优质草食性鱼类的营养和能量学的研究——Ⅲ.草鱼、团头鲂对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