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表面论文-何磊,黄启鹤,赵连会,竺晓程,杜朝辉

换热表面论文-何磊,黄启鹤,赵连会,竺晓程,杜朝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换热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燃气轮机,强化换热,表面粗糙度,光滑

换热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何磊,黄启鹤,赵连会,竺晓程,杜朝辉[1](2019)在《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表面粗糙度对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重型燃气轮机透平第一级静叶的叶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商业软件CFX的等效砂粒粗糙度模型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叶片表面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对叶片表面附近的时均流场影响不大;但在叶片典型表面粗糙度下,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换热水平分别比光滑表面时高36.6%和33.4%,换热发生恶化;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对叶片前缘换热基本没有影响,但当等效砂粒粗糙度增大到51μm时,无量纲线平均传热系数反而比光滑表面时减小了15%;根据叶片一维传热过程模型,在换热增强30%时,叶片金属表面平均温度上升17 K,极大地影响了叶片的寿命。(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易欢,丁云飞[2](2019)在《辐射空调铝基亲/疏水换热表面凝露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进一步解决辐射冷表面凝露制约其工程应用的问题。搭设辐射冷板凝露实验装置,通过对铝基表面改性,分析表面特性对凝露过程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得出:疏水表面辐射冷板凝露时间明显迟于亲水表面,相对湿度为60%时,改性后的辐射冷板凝露时间延迟10 min,表现了良好的抑制凝露效果,且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抑制凝露效果更加明显,相对湿度为80%时,30 min后改性后辐射冷板的液滴覆盖率较未改性辐射冷板低10%以上,表明改性后的试片有良好的抑制凝露效果;且改性后的辐射冷板的液滴生长速度更加平稳,能明显的抑制液滴生长,拓宽了辐射空调系统的可适用环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瑞,王璐,杨卫华[3](2019)在《涡轮叶片全表面换热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冷叶片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对气冷叶片设计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气冷叶片表面对流换热特性,设计了典型气膜冷却叶片,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气冷涡轮叶片表面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获得了叶片表面温度场及叶栅通道内部流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片表面的换热受叶栅流道结构的影响较大。在叶片前缘滞止点以及主流加速剧烈的位置换热较强,加入气膜孔可以局部增强叶片表面的对流换热,但却没有改变叶片全表面换热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9年04期)

周正龙,舒碧芬,江景祥,黄妍,喻祖康[4](2019)在《疏水表面改性对微通道换热和压降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通道强化换热技术是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有效途径。文中通过对微通道表面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平均传热速率相比普通表面微通道提高11. 8%,并实验研究了其压降和传热速率随干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对疏水改性手段在微通道换热技术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黄新波,崔运涛,朱永灿,高华,郑心心[5](2019)在《输电导线冰棱覆冰表面换热系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覆冰输电导线冰棱生长的机理,针对覆冰输电导线冰棱生长的关键因素—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展开研究,建立了覆冰输电导线多冰棱模型,仿真分析了导线覆冰程度、冰棱间距及冰棱长度对冰棱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并设计了专门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导线覆冰厚度越大,其冰棱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就越小;冰棱间距越大,其冰棱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也越小;而冰棱长度的变化对冰棱对流换热系数影响不大。冰棱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差值仅为6%~10%,而传统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差值为9%~29%。与传统经验公式计算相比,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更精确,有利于深入研究冰棱生长机理。(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琳琳[6](2019)在《多层次复合微纳表面结构超汽化强化换热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过冷沸腾换热效率及临界热流密度对增强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抗热疲劳和冲击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真空钎焊的方法,将微结构的金属网与纳米尺寸的金属粉末结合从而在过冷沸腾换热表面生成微纳米多层次复合结构。对比采用不同规格网格制备的表面与光滑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发现所采用处理工艺成功地在材料表面形成了凹状空穴、孔隙结构、类纳米柱体等不同尺度的叁层次复合微纳米结构。与水的接触角测量显示,复合结构表面在保持原表面亲水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水的浸润性。进一步通过微距摄影观测表明复合结构表面气泡生成密度均大幅度高于光滑表面,较细的网格尺度更显着,但小于120微米后增加不明显。通过高热流综合实验平台,进一步对光滑面以及微纳米化换热表面管道进行过冷沸腾换热性能实验,定量地对微纳米化表面的换热性能进行测试。并补充微纳米化换热表面与翅片结构换热表面的换热效果对比。分析发现,复合表面会诱导复杂的流动不稳定性,在增加汽化核心的同时有效避免过早形成气膜,对提高临界热流密度有利。多层次复合微纳结构表面的临界热流密度至少比光滑面高80%,其换热效果明显优于光滑面和传统型翅片结构表面。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更先进的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换热技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6-02)

于经伟[7](2019)在《基于换热表面改性的燃气烟气强化凝结换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到203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将达到15%。天然气烟气凝结换热是实现能效提高的重要技术手段。强化高不凝结气体分压条件下凝结换热过程,可缩减换热器体积、降低烟气侧阻力,突破间壁式低温换热器的技术瓶颈。本文通过换热器表面镀层进行改性,研究了燃气烟气中水蒸气凝结过程,分析了低温凝结换热重要影响参数,得到了换热系数变化规律,并通过现象释义凝结机理。本文由改性表面换热能力对比实验与改性表面可视化机理研究两部分组成:首先,搭建冷凝密封实验台,应用高纯N_2与蒸汽定值配比,模拟天然气燃烧尾部烟气。采用温度集成装置测量定尺寸定材料换热器的温度梯度,结合导热系数推算换热能力。通过打磨喷淋涂料(聚四氟乙烯)、热处理得到改性表面,研究了不同烟气温度、循环水温、换热材料以及不凝结气体等因素对改性前后换热性能影响。通过分析对比换热不稳定时间、换热系数,结合热成像动态变化图像,定性评价了浸润能力、疏水性、珠状凝结特性。结果表明:改性涂层疏水性较好,改性后换热能力明显提高,不凝结气体存在降低了水蒸气分压,饱和温度下降,热驱动力减弱,换热系数下降41%。其次,为了从微观上解释改性表面提高换热能力的原因,采用红外热像仪、CCD、接触角测量仪、XRD、扫描电镜进行可视化实验。对比改性表面与紫铜表面上,液滴温度场、微观尺寸形貌、表面静态浸润模式、表面热阻分布、酸洗前后表面成分以及凝结液滴分布规律。改性后换热表面上凝结液滴基圆半径减小,静态接触角变大,削减了单液滴热阻,减小过冷度。面改性后凝结模式从Wenzel向Cassie转变,有利于形成珠状凝结和液滴脱落。最后,结合换热对比实验与表面可视化实验,通过凝结现象表征强化机理。本文的镀层工艺采用物理贴合,不同于其他学者化学改性,不受结合金属材料的限制。虽然改性表面的不亲润能力(静态接触角143.58°)不及超疏水表面,但是其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表层自洁性,在低温换热温度段能避免换热设备低温腐蚀以及在热作用下积灰结垢。其本身疏水性能可提升低温段换热设备的换热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郭瑞恒[8](2019)在《叁维不锈钢表面强化管管内蒸发换热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化传热技术能够提高换热设备的效率,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在制冷系统中,寻找高效强化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涟漪纹管和方形管是近年来新兴的叁维表面强化管,两种强化换热管表面可称为混合强化表面,利用管壁表面的凸起或凹槽结构增大换热面积的同时也增加流体扰动。本文对国内外两相流换热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归纳总结研究方法以及结论。利用高精度多工质换热实验台,对两种涟漪纹管(1EHT-1 tube和1EHT-2 tube)、方形管(4LB tube)和光管进行了管内单相和蒸发换热实验,最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对上述叁维强化管的管内单相和蒸发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实验工况如下:单相实验饱和温度为311.15K,蒸发实验中制冷剂质量流量在30 kg/h~70kg/h之间,饱和温度为279.15K,进口干度为0.2,出口干度分别为0.4、0.6和0.8。换热管材质为不锈钢,外径为9.52mm,内径为8.32mm。通过威尔逊图解法得到叁种强化换热管的强化倍率分别为2.05、1.23以及1.85。单相实验中,叁种强化管以及光管的换热系数均随制冷剂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强化管单相换热系数均高于光管。实验结果表明,1EHT-1管、1EHT-2管和4LB管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换热系数的1.54-1.62倍、1.21-1.40倍以及1.2-1.32倍。对单相压降进行分析后发现1EHT-1管的摩擦压降最大,而其余两种强化管压降比光管略大。蒸发实验中,四种换热管的蒸发换热系数均随出口干度以及制冷剂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然而在低干度区,1EHT-2管和1EHT-1管表现出较好的换热性能,而在高干度区,1EHT-2管与4LB管拥有较好的换热性能。经过对光管蒸发关联式进行对比,发现Kandlikar关联式并不能精确预测光管的蒸发换热系数,而Wojtan et al、Liu and Winterton、Gungor and Winterton关联式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本次蒸发实验光管蒸发换热系数,可以在±15%的误差范围内预测到90%的数据点。1EHT-1管的蒸发摩擦压降是最大的,光管蒸发压降最小。(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宏文,何腊平,邓力,李翠芹,冯伦元[9](2019)在《基于量纲分析的油炒表面换热系数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导出4个无量纲量,通过多元回归建立了具有量纲和谐性的油炒过程表面换热系数(hfp)无量纲预测关系式,用残差分析修正后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73。采用5组验证集数据对获得的无量纲预测关系式可靠性进行验证,理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数据计算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79%。由此表明:量纲分析法用于油炒过程中流体—颗粒表面换热系数的预测,具有可靠性和普适性,可为食品烹饪及加工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陈自勇,程旻,廖强,丁玉栋,朱恂[10](2019)在《燃煤锅炉烟气侧换热表面的积灰机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燃煤锅炉烟气中含有大量的飞灰颗粒、粘性物质和酸性气体,其中飞灰颗粒易与其他物质发生耦合作用,在换热器受热面上发生沉积而形成积灰,会对设备换热性能和系统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积灰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影响积灰的因素众多,不同运行工况和换热器结构条件下,受热面上的积灰过程差异较大。为深入了解积灰特性和影响积灰的关键因素,首先阐述燃煤锅炉烟气中飞灰的形成、传输、粘附和生长机制;接着详细分析影响飞灰颗粒在换热器受热面上沉积的主要因素和影响规律,并归纳总结积灰对换热性能影响的准则关联式;最后,根据各种因素对积灰影响规律的分析,为高热效、抗积灰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和运行工况选择提供指导思路,并对烟气侧换热表面积灰特性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换热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进一步解决辐射冷表面凝露制约其工程应用的问题。搭设辐射冷板凝露实验装置,通过对铝基表面改性,分析表面特性对凝露过程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得出:疏水表面辐射冷板凝露时间明显迟于亲水表面,相对湿度为60%时,改性后的辐射冷板凝露时间延迟10 min,表现了良好的抑制凝露效果,且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抑制凝露效果更加明显,相对湿度为80%时,30 min后改性后辐射冷板的液滴覆盖率较未改性辐射冷板低10%以上,表明改性后的试片有良好的抑制凝露效果;且改性后的辐射冷板的液滴生长速度更加平稳,能明显的抑制液滴生长,拓宽了辐射空调系统的可适用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换热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何磊,黄启鹤,赵连会,竺晓程,杜朝辉.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表面粗糙度对换热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9

[2].易欢,丁云飞.辐射空调铝基亲/疏水换热表面凝露特性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瑞,王璐,杨卫华.涡轮叶片全表面换热特性试验研究[J].航空发动机.2019

[4].周正龙,舒碧芬,江景祥,黄妍,喻祖康.疏水表面改性对微通道换热和压降性能的影响[J].应用能源技术.2019

[5].黄新波,崔运涛,朱永灿,高华,郑心心.输电导线冰棱覆冰表面换热系数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9

[6].王琳琳.多层次复合微纳表面结构超汽化强化换热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于经伟.基于换热表面改性的燃气烟气强化凝结换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8].郭瑞恒.叁维不锈钢表面强化管管内蒸发换热实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张宏文,何腊平,邓力,李翠芹,冯伦元.基于量纲分析的油炒表面换热系数预测模型[J].食品与机械.2019

[10].陈自勇,程旻,廖强,丁玉栋,朱恂.燃煤锅炉烟气侧换热表面的积灰机制及影响因素[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标签:;  ;  ;  ;  

换热表面论文-何磊,黄启鹤,赵连会,竺晓程,杜朝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