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艺苑卮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世贞,《艺苑卮言》,实用理性
艺苑卮言论文文献综述
师洁琼[1](2019)在《《艺苑卮言》的实用理性精神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苑卮言》是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代表性的文学理论专着,典型地体现了其以中和心理为基础,通过直观把握、直觉感悟和以理节情的思维、实践方式,注重主体,追求理想人格,注重现实和实践,具有鲜明的史学意识的实用理性精神。王世贞的理论思想上承七子,下启性灵,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作为其精神主导的实用理性,既兼顾了有用性,又具有诗性调节机制,显示出中国实用理性对西方实践理性、王世贞的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实用理性的双重超越。(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徐小琳[2](2019)在《从《艺苑卮言》看王世贞早期的文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艺苑卮言》是最能代表王世贞早期文学思想的一部诗文理论着作,崇古与求新、格调和才思、重法而不泥于法是王世贞早期的主要文学观。《艺苑卮言》既提倡复古,又要求创新;既要以格调为准则,又要抒发"性情之真";既要遵循法则规范,又要求在创作中自由发挥。它所表现的文学思想注重将各种矛盾的概念加以融会贯通,已带有辨证的因素,这是很多前人不具备的特质。但是囿于复古派的立场,王世贞过分强调古人,揣摩古法,仍旧难以克服复古派理论固有的局限。(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周梦缘[3](2019)在《浅论《艺苑卮言》中性情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艺苑卮言》是明代"后七子"中王世贞所着,对诗法中的"情"与"格调"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确立了文体典范。王世贞在前人追求法度的基础上,尝试以真性情扭转日趋僵化的"复古"理论,但由于其对于"格调"的执着,最终也未能跳出"泥古"的怪圈。(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6期)
魏宏远[4](2018)在《王世贞《艺苑卮言》实物印本考核》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印本是对前印本的最好阐释,《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说部"形态以及"诗话"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从"单行本"、《四部稿》"说部"本、《谈艺珠丛》"诗话"本到现代铅字标点本;从四卷本、六卷本、八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到《卮言倪》《全唐诗说》《国朝诗评》《文评》《词评》《曲藻》《文章九命》等"摘选本",《艺苑卮言》的文本形态不断变化,题名、字体、纸张、序跋、卷次、钤印、牌记、刻工、堂号、墨钉、另行等可视性符号为理解实物印本产生的历史时空提供了重要元素。《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参与了文本意义的生产,在脱离作者掌控后实物印本"物的叙事"与"作者意图"渐行渐远,由作者最初"策名艺苑""以书为礼"的"谈艺"转为"以资闲谈"的"诗话"或"诗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仲谋[5](2018)在《论《艺苑卮言》的词学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词话丛编》所收录的四种明人词话中,王世贞《艺苑卮言》最能代表明代词学特色及话语方式。《艺苑卮言》大力张扬词的艺术个性,以"宛转绵丽,浅至儇俏"为宗风,主张"作则宁为大雅罪人,勿儒冠而胡服",作为明代词学的标志性话语,在晚明清初词坛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晚明时期盛行一时的艳词创作以及"明体词"的形成,均是《艺苑卮言》影响下的产物。晚明清初词选如茅暎《词的》、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潘游龙《精选古今诗余醉》、贺裳《词旃》以及清初《兰皋明词汇选》《倚声初集》,晚明清初词话如贺裳《词筌》、邹祗谟《词衷》、彭孙遹《金粟词话》以及众多词集序跋,均可看出《艺苑卮言》的影响。尤其是清初两大词人领袖朱彝尊和陈维崧,在试图开创清词正朔时不约而同地对王世贞大张挞伐,更可从反面证明《艺苑卮言》的词学史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韩立平[6](2018)在《张弼草书“好到极处,俗到极处”考——王世贞《艺苑卮言》辨误》一文中研究指出"好到极处俗到极处"是明代人对张弼草书的评价,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自王世贞《艺苑卮言》将此评语作者误认为陈献章后,明清书学文献资料多有辗转传抄,以讹传讹,以至当代重要的书法论着、书学文章皆沿袭其误。本文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解读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的旁证,论证了此评语的真正作者为明代人庄昶。(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8年06期)
牛浩昌[7](2017)在《王世贞的优劣批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优劣批评从早期人物品目中衍生,是文学批评的主要形式之一。王世贞作为明代的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学批评家。在他的文学批评中,优劣批评尤为集中,是研究其文学理论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以王世贞的代表作《艺苑卮言》为中心,结合《弇州山人四部稿》来探讨王世贞的优劣批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对王世贞的研究现状进行总体描述,简要介绍优劣批评的源流,学界对优劣批评的研究概况,阐述其研究的必要性。第一章,对王世贞的作家优劣予以探析,重点梳理其对李杜优劣的比较研究以及其他众多作家优劣的品评,以此概括王世贞作家优劣所体现的审美倾向与文学批评思想。第二章,主要研究王世贞的作品优劣,简要归纳其作品优劣的批评形态,分析王世贞作品优劣批评的意图,探究作品优劣的演化形式——压卷论。而压卷论的背后反映了王世贞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思想。第叁章,重点研究王世贞的时代优劣,结合明际复古派“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背景,具体分析王世贞的时代优劣观。最后在结语部分,对王世贞的优劣批评研究作简要总结,在当代文学批评的视野中探究优劣批评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4-13)
魏宏远[8](2016)在《王世贞《艺苑卮言》的文本生成及文学观之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艺苑卮言》呈现出的是王世贞早年的文学思想,随着随刊,有多个版本,卷数不一,成书过程复杂,王世贞曾多次修改,晚年自悔少作,认为《艺苑卮言》是"四十前未定之书",并因书中"戏学《世说》""是古非今"而自悔。一方面是王世贞悔其少作,另一方面《艺苑卮言》又多次刊印。当"文本主旨"与作者新"意图"发生矛盾时,作者新"意图"对读者的接受并不再起决定性作用。王世贞晚年对《艺苑卮言》的否定也产生了其早、晚年作品孰优孰劣之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王辉斌[9](2014)在《王世贞《艺苑卮言》的乐府诗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世贞之于乐府诗的批评,主要反映在《艺苑卮言》一书中。此书的"乐府诗论",具体表现在叁个方面,即"乐府艺术论"、"乐府诗人论"、"具体作品论",且各具成就与特点。王世贞对李东阳《拟古乐府》所进行的评价,早期与晚年之所以截然不同者,主要是因其内因与外因所导致,使得王世贞晚年不仅"自悔其少壮之误",而且还"于论西涯乐府",乃"叁致意焉"。(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吕蒙[10](2014)在《《艺苑卮言》版本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王世贞的着作中记录的《艺苑卮言》卷数有四卷、六卷、八卷和二十五卷。以往的版本研究如李燕青的《<艺苑卮言>研究》却只局限于讨论八卷本和十六卷本,因而无法解释《艺苑卮言》的版本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四卷本是否存在?二十五卷包含哪些内容?六卷本是怎样的?十六卷本和王世贞自己记录的版本有什么关系?笔者在陕西省图书馆发现了明刻本的《艺苑卮言》六卷本,在此基础上对六卷本、八卷本和十六卷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由此,对《艺苑卮言》的一些版本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该六卷本就是王世贞自己在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刊刻的版本,也是现存最早的《艺苑卮言》刊本;四卷本只是被整理过,用于和友人交流,而未经刊刻出版;二十五卷不只包括后来《艺苑卮言》中的诗文评部分,还包括《宛委余编》的考据部分,这部分内容当时并未被分离出去,而是作为附编的形式而存在,在王世贞作品中称为“卮言别集”或“卮言附录”或“卮言别录”;十六卷本的内容是六卷本衍化为八卷本过程中的过渡产物。(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1-01)
艺苑卮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艺苑卮言》是最能代表王世贞早期文学思想的一部诗文理论着作,崇古与求新、格调和才思、重法而不泥于法是王世贞早期的主要文学观。《艺苑卮言》既提倡复古,又要求创新;既要以格调为准则,又要抒发"性情之真";既要遵循法则规范,又要求在创作中自由发挥。它所表现的文学思想注重将各种矛盾的概念加以融会贯通,已带有辨证的因素,这是很多前人不具备的特质。但是囿于复古派的立场,王世贞过分强调古人,揣摩古法,仍旧难以克服复古派理论固有的局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艺苑卮言论文参考文献
[1].师洁琼.《艺苑卮言》的实用理性精神探究[J].阴山学刊.2019
[2].徐小琳.从《艺苑卮言》看王世贞早期的文学思想[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
[3].周梦缘.浅论《艺苑卮言》中性情观[J].长江丛刊.2019
[4].魏宏远.王世贞《艺苑卮言》实物印本考核[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张仲谋.论《艺苑卮言》的词学史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韩立平.张弼草书“好到极处,俗到极处”考——王世贞《艺苑卮言》辨误[J].书法.2018
[7].牛浩昌.王世贞的优劣批评研究[D].宁波大学.2017
[8].魏宏远.王世贞《艺苑卮言》的文本生成及文学观之演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9].王辉斌.王世贞《艺苑卮言》的乐府诗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吕蒙.《艺苑卮言》版本考[D].上海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