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实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邓一敏[1](2020)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A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相关规定,当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现实账面价值时,认为该资产有减值迹象,应当根据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对于资产减值的可变现净值、可回收金额的确认和计算,对企业财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出发,阐述了什么情况下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方法;然后,以A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减值实际操作为例,结合现行准则的规定,探讨资产减值准备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目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旨在为企业资产减值实务操作提供借鉴参考。
田亭亭[2](2020)在《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着各种盈余管理行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改善信息质量,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大部分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就不得转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上市公司转而寻找其他类型资产的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如利用短期资产的减值比如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可见公司依然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剖析,其次,系统阐述了资产减值有关理论以及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动因,并阐述了现行会计标准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YZ公司为案例,分析了YZ公司2013至2018年财务报表中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的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探究了YZ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和原因,研究表明,YZ公司存在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其动机主要是扭亏为盈、避免退市。最后,从资本市场、会计政策、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四方面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翁建华[3](2020)在《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文中提出虽然在2006年新修订的会计准则通过对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现行准则颁布后仍有不少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案例。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严重损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对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损害他们的利益。由于事后监管的处罚并不严重,使得这一现象屡禁不止。基于此,本文将从案例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出发,探究公司是如何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相应的解决对策又有什么?为此,本文深入学习了相关理论与研究,选取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从该公司2014年至2018年间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出发,对其在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资产三个方面的资产减值处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其在2015年勉强盈利后连亏两年又在2018年扭亏为盈的过程中,应用资产减值会计时存在的问题。最终发现:该公司由于管理层变更并为了避免退市,利用现行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过度的盈余管理。公司通过变更会计估计政策、改变应收账款账龄及异常地计提存货跌价、长期资产减值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最后,本文针对案例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时暴露的问题,探究能够广泛适用的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处理行为的对策建议,如完善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健全市场体系,改善内部治理等,希望有助于规范国内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
柯宇[4](2020)在《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中华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行业由高速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受到经营下滑的考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成为这些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选择。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上市公司报表的真实性,特别是过度的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很大,无法反映企业真实营业状况,有损并不成熟的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的盈余管理研究无论是对房地产行业还是资本市场来说都是值得研究的:一方面,我国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案例研究较少。利用案例对两者进行研究从实务上和理论上都能对房地产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很好的补充,认识到资产减值会计在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针对从案例研究出发得出的关于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契合实际的对策建议,比如在会计准则的完善、内部治理的改善等,借此推动公司自身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这对于弥补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监管法律中存在的不足,推进资本市场深化变革,规范资本市场行为准则,净化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中华企业为例,借鉴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历史行为,从企业内部治理、外部监管、准则和政策完善三方面对中华企业和房地产上市公司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普适性的建议。具体有: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的标准、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优化财务管理、优化报酬制度、优化内部控制、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加大对违规事务所和人员的惩罚力度、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希望通过得出的结论和建议真正达到抑制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
吴凡宇[5](2019)在《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存在人为主观性,所以被许多企业当作盈余管理的工具。2006年会计准则的修订禁止了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而利用流动资产减值来施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与问题,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很容易导致利益相关者判断失误,严重危害公司自身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环境。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制约着企业的行为,但是企业还是可以利用监管的灰色地带进行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不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手段不一,问题各异。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上市公司如何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其中资产减值如何影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相关项目?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有哪些?从内部与外部应该如何规范此类盈余管理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资产减值以及盈余管理的研究,并且结合相关理论分析,选取了国内受市场环境和行业特点影响深远的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本文主要运用了规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并结合该公司2013-2017年之间的财务数据,对其利用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的计提与转回以及长期资产减值的处置中发现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其两年净利润为负,第三年净利润扭亏为盈的表象中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出结论:该公司为了降低退市风险,存在过度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行为,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其计提与转回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是将资产减值作为主要盈余管理方式,针对流动资产减值存在亏损年度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并在次年再将亏损转化为盈余过度的问题,针对非流动资产减值,存在处置不当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案例公司的研究,从完善会计准则、优化各行业减值规则体系、改善内部治理和加强外部治理角度提出的规范性建议,如企业应当不断优化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完备资产减值转回的相关约束条款;市场应当结合行业特点确定减值金额标准与资产减值计提年度区间等。
黄秋怡[6](2019)在《多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研究 ——基于新集能源和锌业股份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07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期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回;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施,该准则第十七条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项目除外)。这里所指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和在建工程等资产的减值损失。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性质及后期是否禁止转回,一直受到会计实务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实业界的广泛争论。目前,有关资产减值以及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上,部分实证研究也主要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由于大样本实证研究的宏观性,对长期资产减值后续是否需要转回产生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希望通过对案例深入、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发现有关问题,为我国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的研究将首先从盈余管理视角入手,2007年以后实施的资产减值准则在长期资产减值这一会计处理上,起到了很好的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普遍存在谨慎计提长期资产减值的倾向,以及在业绩压力下出现的“多提”和“少提”行为。其次,从价值相关性视角为切入点,剖析准则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带来的新问题。在新准则禁止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后,资产仍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当资产出现升值时,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将下降。最后,针对现行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完善措施。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价值,一方面希望能为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价值相关性及长期资产减值行为提供相关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投资者、审计师和监管机构研究长期资产减值损失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后期禁止转回,其实并未完全关闭企业管理层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路径,特别是对于处在产能过剩行业和利润下行甚至严重亏损的公司来说,在非亏损年度少提甚至不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在亏损年度大额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从价值相关性角度来看,减值准备无法转回,实际上无视了资产后期价值回升的可能性,从而导致资产价值不相关的可能性更高。
牛璐[7](2019)在《油气资产计价及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受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和勘探开发板块投资低效的影响,我国油田企业的经营业绩普遍下滑,对调整产业链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油气资产是勘探开发板块投资形成的主要成果,在石油公司总资产中占比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油气资产自身属性复杂,其产出又依赖于储量资源,因而在计价方面产生了许多特殊问题,亦是石油天然气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油气资产计价不仅影响石油公司财报表现和投资决策,也为管理者了解资产实际状况、及时清理低效资产提供有效的依据。然而现行准则与会计实务中,关于油气资产计价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石油公司的油气资产现状及计价相关问题,提升计价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本文在梳理资产计价理论的基础上,清晰地界定了油气资产计价的研究范畴,然后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集团公司为例,运用横纵向对比研究法,从总体特征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油气资产的价值呈现特征,并进一步论述了现有价值呈现方式的影响。后续章节针对计价问题的具体表现展开了分类探讨,从计价基础等角度阐明了油气资产计价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油气资产的经济价值与储量密切相关,决定了其在计价方面的特殊性。(2)油气资产计价背离其经济价值,且受油价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差,而与之相关的储量资产未被列报。(3)石油公司在会计核算中往往违背谨慎性原则,导致油气资产账面价值虚增,或是效仿IAS和SFAS的做法,忽略了我国体制背景的特殊性,而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导致计价问题更加突出。(4)准则应进一步完善油气资产计价的有关规定,并以企业内部机制和国家宏观政策为有效支持,实现计价改进的根本目标。本文始终贯彻规范研究的核心思想,在构建油气资产计价改进方案的基本框架时,以提高油气资产账面价值与经济价值间的协同度为根本目标,把握谨慎性原则,既立足国情,亦借鉴国外经验,从油气准则、企业机制和国家政策三个方面提供了有效思路,对规范油气资产计价、完善油田企业的会计实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罗素清,熊靖雯[8](2018)在《基于所得税会计的固定资产抵销基本逻辑与实务解读》文中指出在综合考虑所得税和固定资产减值问题后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变得十分复杂,必须梳理清楚固定资产抵销的基本逻辑。本文力图将抵销的基本逻辑分析与实务运用相结合,主要包括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固定资产购入当期抵销、以后年度抵销、清理报废期间抵销的基本逻辑分析和实务解读。
赵媛[9](2018)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对财务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墨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资产的评估测试与减值已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应用的及为普遍。虽然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反映财务信息应当坚持稳健性,应当定期做好资产减值测试,以便发生减值时及时计提,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挤出资产虚假泡沫。但是,资产减值准则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性,不同行业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管理者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评估资产的可收回额及未来的现金流量、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等等。2007年后新修订的会计准则规定非流动的长期资产一旦计提了减值准备,后期即使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好转也不能再转回前期已计提的减值,对2005年、2006年及2007年的全体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变动及固定资产减值变动情况做了统计对比分析,发现2005年上市公司总的资产减值损失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1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固定资产的比例为0.17%;而2006年资产减值损失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25%,比2005年上涨近1倍,但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却下降了3%;到2007年时,资产减值的总体计提比例提高到0.35%,上涨了近42%,而固定资产减值占比不升反降,从0.14%降到0.07%,下降了近50%(1),不得不怀疑这与新准则对非流动资产减值规定了不可逆转有关,因此大部分企业会谨慎计提非流动资产的减值,但长期资产大额计提减值后留待处置的情况如何?而对于存货、坏账等流动资产的减值新准则也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资产减值的情况说明应当在年报中详细披露出来,会计政策与估计的变更都需要详尽的解释披露,但是上市公司仍旧存在着利用流动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操纵财务业绩的空间。本文采用文献梳理、评述,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对个案近10年资产减值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近10年该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的变化趋势及其各个资产的减值与当期净利润的比率关系,发现随着外界经济环境的日益严峻,该公司最近几年的资产减值与净利润的比率关系发生了陡然地巨变,这与以往的计提比例截然不同,值得深入剖析。在这反常的几年里,依次横向比较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与相对利润的比率变化程度,发现该公司越是亏损计提的减值越高,2014年的勉强盈利主要是靠减值的转回,2017年度盈利主要靠长期资产处置,进而得出结论:业绩较好时期企业会利用资产减值平滑利润;巨额转回减值仍旧无法扭亏的年份就会大量计提减值用以扭亏年度的转回或转销;新准则出台后,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方面短期资产比长期资产的使用频率更高,但长期资产仍然可以通过处置操纵利润。此外,2014年是通过资产减值扭亏为盈的一年,2016年是巨额亏损且大量计提减值的一年,2017年又是勉强盈利的一年,该公司终于在连续两年ST后于2017年成功解除风险警告,是产品业绩好转或是其他因素导致2017年盈利?本篇还对收入的构成做了分析,并对减值计提反常的近几年财务指标做了较全面的虚拟测算,分析计提减值后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的影响大小,该行业的平均指标如何,哪些指标变化较大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证券业和投资人、债权人。结论是:山东墨龙最近几年业绩不好,无论是否计提减值,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7年成功摘牌也只是资产减值的调控,非流动资产的处置、政府补助等非经营性项目造成的表面利润;公司需要革新并加强内控;证监会在贴ST等标签或制定配股资格时可以增加一些其它辅助性考评指标综合考虑(如营业收入增长率等,该指标不受资产减值影响),以便更好保护投资人利益。规范资产减值的建议:资产减值准则更加细化、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严格规范年报中的披露、加强注册会计师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等等。
胡淑兰[10](2017)在《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的变化,导致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满了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因素,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失去了以往的平衡。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盈利状况,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手段粉饰公司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美化财务数据的目的,从而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获得收益。由于资产减值会计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所以近几年来,资产减值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我国也相继地颁布了与资产减值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资产减值作为新增项出现在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中。并且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形成了严格的规定,体现资产的真实性,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相关的会计信息。综上所述,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理论分析入手,以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资产减值实务运用的现状,以及在确认、计量、转回与披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以HK公司为例,对其2010年度至2015年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与转回对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发现了如下问题:公司财务人员判断能力的不足;流动资产仍能转回影响利润,主要是通过单项金额的计提与转回的方式操纵利润;利用长期资产可以计提但不可转回的方式调节利润;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整以及审计机构未起到监督作用等。最后,分别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与企业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对规范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提出了独到的理解和建议。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实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实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A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 |
二、A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简介 |
1. A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2. A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处理方法 |
(1)确认可收回金额采用的方法 |
(2)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认 |
(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选择 |
三、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存在问题 |
1.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实务操作难度大 |
(1)判断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没有量化标准 |
(2)预计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实务操作难度大 |
2. 资产减值的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占比较大 |
3. 非流动资产减值后不得转回不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 |
四、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建议 |
1. 明确和细化资产减值准备的标准和处理规范 |
2. 规范资产减值准备中主观判断方法和程度 |
3. 灵活处理非流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 |
(2)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
2.1 资产减值基本理论 |
2.1.1 资产减值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2 我国资产减值政策的发展过程 |
2.2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
2.2.1 盈余管理概念 |
2.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
2.2.3 盈余管理的动机 |
2.2.4 盈余管理的方式 |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互影响 |
2.3.1 现行准则给盈余管理留下的施展空间 |
2.3.2 准则发展对盈余管理起的抑制作用 |
2.3.3 盈余管理促进了资产减值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
第3章 YZ公司案例介绍 |
3.1 YZ公司简介 |
3.2 YZ公司经营状况 |
3.3 选择YZ公司的原因 |
第4章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分析 |
4.1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总体状况分析 |
4.2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项目分析 |
4.2.1 计提坏账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4.2.2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4.2.3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4.2.4 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4.3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4.3.1 夸大亏损,甩掉包袱 |
4.3.2 扭亏为盈,避免退市 |
4.4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 |
4.4.1 实现扭亏和“保壳” |
4.4.2 盈利能力并无实质性改变 |
4.5 YZ公司得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
4.5.1 资本市场监管缺陷 |
4.5.2 会计准则不够完善 |
4.5.3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
4.5.4 内部治理不够健全 |
第5章 案例启示 |
5.1 改善资本市场监督制度 |
5.2 完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 |
5.2.1 量化资产减值时间的判定标准 |
5.2.2 完善资产减值计提或转回的规定 |
5.3 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 |
5.4 改善内部治理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论文的特色与不足 |
1.3.1 特色 |
1.3.2 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 |
2.1.1 资产减值的定义 |
2.1.2 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 |
2.1.3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2.2 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 |
2.2.1 概念 |
2.2.2 动机 |
2.2.3 手段 |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2.3.1 准则发展对盈余管理起的抑制作用 |
2.3.2 现行准则仍给盈余管理留下的施展空间 |
2.4 文献综述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2.4.3 概括性评价 |
第3章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 |
3.1 案例介绍 |
3.1.1 案例选择 |
3.1.2 我国矿业概况 |
3.1.3 金岭矿业概况 |
3.1.4 金岭矿业的经营状况 |
3.2 金岭矿业应用资产减值的总体分析 |
3.3 金岭矿业应用资产减值的具体行为分析 |
3.3.1 应收款项方面 |
3.3.2 存货方面 |
3.3.3 长期资产方面 |
3.4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动机分析 |
3.4.1 管理层变更动机 |
3.4.2 利用准则缺陷的动机 |
3.4.3 避免退市动机 |
3.5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模拟 |
3.5.1 应收账款方面 |
3.5.2 存货及长期资产方面 |
3.6 案例小结 |
第4章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对策建议 |
4.1 会计准则的完善 |
4.1.1 减值现象的界定规范 |
4.1.2 对减值选择权进行适当限制 |
4.1.3 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规范 |
4.1.4 关于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规范 |
4.1.5 提升相关信息的披露质量 |
4.2 健全市场体系 |
4.2.1 信息市场以及价格市场的健全 |
4.2.2 健全国内职业经理人市场 |
4.2.3 不断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化进程 |
4.3 内部治理的改善 |
4.3.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
4.3.2 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 |
4.3.3 加强内控 |
4.3.4 培养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与技能水平 |
4.4 加强外部监督 |
4.4.1 对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化 |
4.4.2 加强对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鉴别 |
4.4.3 打通信息使用者的监督质询渠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中华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一、本文创新点 |
二、本文不足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第一节 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
一、资产减值准备含义 |
二、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含义 |
三、资产减值准备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
一、盈余管理含义 |
二、盈余管理特征 |
三、盈余管理动机 |
四、盈余管理方式 |
五、盈余管理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分析 |
第一节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现状 |
第二节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动机 |
一、为避免亏损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
二、为平滑利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
三、为夸大亏损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
第三节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途径 |
第四节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后果 |
一、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
二、损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三、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
四、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长远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中华企业为例 |
第一节 中华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
第二节 中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 |
一、盈余管理动机 |
二、盈余管理方式 |
三、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 |
第三节 中华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其净利润影响程度分析 |
第四节 中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后果分析 |
一、短期提振了资本市场表现,长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
二、暂时满足了公司投资项目的融资需求 |
三、给公司高管层带来更高的薪酬 |
四、公司短期业绩有了改善,长期业绩仍有待观察 |
第五节 中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加强公司经营财务信息披露强度,发挥外部投资者监督作用 |
二、强化外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防范财务舞弊行为发生 |
三、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抑制管理层过度盈余管理 |
第五章 抑制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披露的相关规定 |
一、修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及标准,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 |
二、提高资产减值准备信息披露要求,全面呈现资产减值准备信息透明度 |
第二节 优化企业内部相关制度,提高有关工作管理效率 |
一、强化公司治理力度,优化高管报酬制度 |
二、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优化公司相关内部控制 |
第三节 重视外部监督的独立性,提高外部审计监督水平 |
一、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发挥监督鉴证作用 |
二、加大违规事务所和相关人员的惩罚力度,提高行为过失成本 |
三、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同时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本文特色与不足 |
1.3.1 本文特色 |
1.3.2 本文不足 |
2 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 |
2.1 资产减值研究 |
2.1.1 资产减值的影响作用 |
2.1.2 资产减值的市场反应 |
2.2 盈余管理研究 |
2.2.1 盈余管理的动因 |
2.2.2 盈余管理的方式 |
2.2.3 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
2.2.4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2.3.1 盈余管理观 |
2.3.2 真实损毁观 |
2.4 概括性评价 |
2.5 理论基础 |
2.5.1 盈余管理存在的理论 |
2.5.2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理论 |
2.5.3 资本保全理论 |
3 华锐风电案例介绍 |
3.1 案例选择 |
3.2 华锐风电公司简介 |
3.2.1 华锐风电概况 |
3.2.2 华锐风电行业背景 |
3.2.3 华锐风电经营情况 |
4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分析 |
4.1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总体分析 |
4.2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的具体项目分析 |
4.2.1 应收款项坏账分析 |
4.2.2 存货跌价分析 |
4.2.3 长期资产减值分析 |
4.2.4 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分析 |
4.3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分析小结 |
5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分析 |
5.1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
5.1.1 基于管理层报酬最大化动因的分析 |
5.1.2 基于美化公司经营业绩动因的分析 |
5.1.3 基于利用会计准则缺陷动因的分析 |
5.2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
5.3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
5.3.1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内部问题 |
5.3.2 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外部问题 |
6 规范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
6.1 完善会计准则 |
6.1.1 结合行业特点优化减值确认 |
6.1.2 完备资产减值转回相关约束条款 |
6.1.3 衡量长期资产处置前减值的合理性 |
6.2 优化各行业减值规则体系 |
6.2.1 结合行业特点合理确定减值金额范围 |
6.2.2 结合企业业绩制定各年份减值区间 |
6.3 改善内部治理 |
6.3.1 将资产减值标准纳入公司治理范围 |
6.3.2 减少对于减值项目的依赖性 |
6.3.3 增加会计部门与减值项目相关部门间的沟通 |
6.4 加强外部治理 |
6.4.1 专派小组加强问题减值项目的专项审计 |
6.4.2 增加评价公司经营指标 |
7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文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多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研究 ——基于新集能源和锌业股份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1.6.1 长期资产减值概念界定 |
1.6.2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
1.6.3 价值相关性概念界定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相关理论 |
2.1.1 会计目标理论 |
2.1.2 会计计量的相关理论 |
2.1.3 盈余管理理论 |
2.1.4 价值相关性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盈余管理视角下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文献综述 |
2.2.2 价值相关性视角下的文献综述 |
2.3 文献评述 |
3.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制度分析与理论分析 |
3.1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制度分析 |
3.1.1 国外关于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 |
3.1.2 我国关于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 |
3.1.3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
3.2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理论分析 |
3.2.1 盈余管理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理论分析 |
3.2.2 价值相关性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理论分析 |
3.2.3 多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后果的理论分析 |
4. 盈余管理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研究—基于新集能源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简介 |
4.1.1 公司简介 |
4.1.2 新集能源历年长期资产及减值情况 |
4.2 盈余管理视角下的动因分析 |
4.2.1 外部分析之行业周期性与结构调整 |
4.2.2 内部分析之公司业绩压力 |
4.3 盈余管理视角下的验证分析 |
4.3.1 归母净利润平稳性分析 |
4.3.2 亏损年度长期资产减值的验证分析 |
4.3.3 非亏损年度长期资产减值的验证分析 |
5. 价值相关性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研究——基于锌业股份的案例分析 |
5.1 案例简介 |
5.1.1 公司简介 |
5.1.2 锌业股份历年长期资产及减值情况 |
5.2 价值相关性视角下的原因分析 |
5.2.1 外部分析之宏观环境变化 |
5.2.2 内部分析之公司战略调整 |
5.3 价值相关性视角下的效应分析 |
5.3.1 锌业股份财务数据的效应分析 |
5.3.2 锌业股份非财务方面的效应分析 |
5.3.3 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综合评价 |
6. 多维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的完善 |
6.1 会计准则视角 |
6.2 监管视角 |
6.3 审计视角 |
6.4 公司治理视角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油气资产计价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油气资产的相关计价理论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油气资产的界定及特殊性 |
2.2.1 油气资产的界定 |
2.2.2 油气资产的特殊性 |
2.3 资产计价的理论基础 |
2.3.1 资产计价的内涵及目的 |
2.3.2 资产计价基础的相关理论概述 |
2.3.3 价值论在资产计价中的应用 |
2.4 油气资产计价的特殊问题 |
2.4.1 油气资产计价的研究范畴 |
2.4.2 油气资产计价的基本原则 |
第3章 油气资产及其价值呈现现状 |
3.1 我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
3.2 石油公司的油气资产分布及其构成分析 |
3.3 油气资产的价值呈现分析 |
3.3.1 油气资产价值呈现的总体特征分析 |
3.3.2 油气资产的价值变动分析 |
3.3.3 油气资产的折旧、折耗与摊销情况分析 |
3.3.4 油气资产的减值计提情况分析 |
3.3.5 油气资产的价值构成分析 |
3.4 油气资产价值呈现的主要特征及影响 |
3.4.1 油气资产价值呈现的主要特征 |
3.4.2 现有价值呈现方式的主要影响 |
3.5 油气资产计价改进的必要性 |
第4章 油气资产计价问题分析 |
4.1 油气资产计价单一环节的会计问题 |
4.1.1 计价基础与计价方法的选择 |
4.1.2 矿区权益取得成本的核算 |
4.1.3 油气资产折旧、折耗与摊销的计提 |
4.1.4 油气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
4.1.5 资产弃置义务的会计处理 |
4.1.6 储量评估与披露 |
4.2 油气资产计价多个环节的相互影响 |
第5章 油气资产的计价改进方案 |
5.1 油气资产计价改进的目标 |
5.2 油气资产计价改进的基本原则 |
5.3 改进油气资产计价的相关建议 |
5.3.1 基于国情的会计准则修订与完善 |
5.3.2 内部机制保障下计价规范性的提升 |
5.3.3 宏观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所得税会计的固定资产抵销基本逻辑与实务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固定资产购入当期抵销的基本逻辑分析和实务解读 |
(一) 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固定资产购入当期抵销的基本逻辑分析 |
(二) 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固定资产购入当期抵销的实务解读 |
二、集团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以后年度抵销处理的基本逻辑分析和实务解读 |
(一) 集团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以后年度抵销处理的基本逻辑分析 |
(二) 集团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以后年度抵销处理的实务解读 |
三、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清理期间抵销的基本逻辑分析和实务解读 |
(一) 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清理期间抵销处理的基本逻辑分析 |
(二) 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期满和超期使用清理期间抵销的实务解读 |
(三) 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清理期间抵销的实务解读 |
(9)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对财务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墨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
2.资产减值与财务业绩的理论基础 |
2.1 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 |
2.1.1 资产减值的界定 |
2.1.2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
2.1.3 资产减值对财务业绩的影响路径分析 |
2.2 财务业绩的相关理论 |
3.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演变及资产减值行为动机 |
3.1 资产减值会计发展历程与演变比较 |
3.1.1 资产减值会计发展历程 |
3.1.2 资产减值会计演变比较 |
3.1.3 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方面 |
3.1.4 对于可收回额的判定更具体 |
3.1.5 长期资产减值后不可逆转 |
3.1.6 对商誉减值方法的进一步明确 |
3.1.7 提高了信息的披露要求 |
3.2 会计盈余导向的监管及资产减值动机 |
3.2.1 会计盈余导向的上市公司相关监管 |
3.2.2 资产减值操纵财务业绩动机 |
4.山东墨龙资产减值行为对其财务业绩的影响 |
4.1 山东墨龙资产减值案例背景 |
4.1.1 山东墨龙的自然业态 |
4.1.2 山东墨龙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状况 |
4.2 资产减值计提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
4.2.1 计提坏账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4.2.2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4.2.3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4.2.4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4.2.5 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净利润的影响 |
4.3 资产减值对财务业绩影响的评价与财务指标的虚拟测算 |
4.3.1 资产减值计提对财务业绩影响总体评价 |
4.3.2 资产减值下财务指标的虚拟测算 |
5.结束语 |
5.1 结论与建议 |
5.1.1 对投资者的建议 |
5.1.2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
5.1.3 对证监会的建议 |
5.1.4 对中介机构的建议 |
5.1.5 完善会计准则的建议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
1.2.2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 |
2.1.1 资产的含义 |
2.1.2 资产减值的内容 |
2.1.3 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 |
2.2 资产减值会计 |
2.2.1 资产减值会计的含义 |
2.2.2 资产减值会计的核算内容 |
2.3 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 |
2.3.1 会计目标理论 |
2.3.2 会计信息质量理论 |
第3章 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分析 |
3.1 HK公司概况 |
3.1.1 HK公司背景介绍 |
3.1.2 HK公司组织结构 |
3.2 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总体分析 |
3.3 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具体分析 |
3.3.1 应收账款方面 |
3.3.2 存货方面 |
3.3.3 固定资产方面 |
3.3.4 在建工程及工程物资方面 |
3.4 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运用的后果分析 |
第4章 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问题分析 |
4.1 利用单项金额计提及转回的方式操纵利润 |
4.2 利用禁止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手段操纵利润 |
4.3 资产减值准备信息披露不完整 |
4.4 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职业判断能力 |
4.5 审计机构未起到监督作用 |
第5章 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的相关建议 |
5.1 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建议 |
5.1.1 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 |
5.1.2 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
5.2 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 |
5.3 加大惩罚力度,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
5.4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专门审计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实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A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为例[J]. 邓一敏.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21)
- [2]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 田亭亭.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3]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D]. 翁建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4]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中华企业为例[D]. 柯宇.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华锐风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研究[D]. 吴凡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多视角下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研究 ——基于新集能源和锌业股份的案例分析[D]. 黄秋怡. 苏州大学, 2019(04)
- [7]油气资产计价及改进研究[D]. 牛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8]基于所得税会计的固定资产抵销基本逻辑与实务解读[J]. 罗素清,熊靖雯. 财会通讯, 2018(22)
- [9]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对财务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墨龙为例[D]. 赵媛. 云南大学, 2018(01)
- [10]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研究[D]. 胡淑兰. 吉林财经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