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性晕厥41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性晕厥41例临床分析

张延霞1金正贤2(通讯作者)王利群1苏玉文1

(1解放军第88医院老年病科山东泰安271000)

(2泰山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山东泰安271000)

【关键词】脑梗死性晕厥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90-01

晕厥是一种短暂的、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状态,多由于大脑一过性广泛的缺血缺氧所引起,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晕倒,能自行恢复,持续时间短暂。据国外文献报道,人群中20%的人至少发生过1次晕厥,约占急诊病人的3%~5%、住院病人的1%[1]。晕厥在老年人群发生率约6%,晕厥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大于70岁发生率高达23%,脑源性晕厥已位居晕厥病因的前三位,约占10%[2],而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性晕厥为多见。现将我科2003-01/2013-01收治的脑梗死性晕厥41例及同期住院的梗死部位相同无晕厥的41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3],患者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04年发布的晕厥诊断和治疗指南[4]。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晕厥组和对照组。晕厥组男35例,女6例,年龄47~89岁,平均72岁。选择同期住院梗死部位相同无晕厥的脑梗死患者41例为对照组,男37例,女4例,年龄48~85岁,平均71岁,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组成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常规、血生化、血沉、心电图、胸部正位片、脑MRI及脑MRA、TCD等检查,晕厥组均行脑电图检查。

1.2临床表现晕厥组除有晕厥发作外,同时伴有头痛、头晕32例;视物旋转13例,伴有肢体活动不灵36例,言语障碍15例,复视5例,吞咽困难4例。发病前伴心悸、胸闷5例。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晕厥组24例脑电图正常,1例有双侧半球的慢波,16例有散在或者局灶性慢波;两组梗死部位、NIHSS评分、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见表1、表2。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血管疾病所致晕厥逐渐多见,国内外资料显示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是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相关的缺血性脑病[5],本文两组脑梗死病例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本文结果提示导致晕厥的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即前、后循环障碍均可致晕厥,而且责任血管有严重狭窄或闭塞,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率高,提示发病机制与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考虑脑梗死发生晕厥的可能机理为:颅内大动脉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容量减少或体循环血压低等血流动力低下情况,可引起脑灌注压的下降致全脑广泛供血不足,此时如果代偿机制不能满足脑代谢需要就会产生晕厥。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病变易致突发脑干缺血导致网状激活系统功能障碍而意识丧失。此外,由于脑灌注压下降,脑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血流瘀滞,低灌注又不易使血栓被冲刷走,从而局部脑血管血栓形成,但随着脑血管Billis效应进行自动调节或侧支循环发挥代偿作用,使未形成血栓的血管脑血流量恢复、脑组织供血改善而意识转清醒。侧支循环异常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情况下,侧支循环缺乏或较差时有可能导致晕厥后较大的局灶性脑梗死。

参考文献

[1]CaplanLR,WitykRJ,GlassTA,etal.NewEnglandMedicalCenterPosteriorCirculationRegistry[J].AnnNeurol,2004,56:389.

[2]KapoorW,SnustadD,PetersonJ,etal.Syncopeintheelderly[J].AmJMed,1986,80:419-428.

[3]KunitzSC,GrossCR,HeymanA,etal.ThepilotStrokeDataBank:definition,design,anddata[J].Stroke,1984,15:740-746.

[4]Savitzsi,CaplanLR.Vertebrobasilardisease[J].NEnglJMed,2005,352:2618.

[5]王桂红,王拥军,姜卫剑,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5):315-317.

标签:;  ;  ;  

脑梗死性晕厥41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