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律基因论文-杜胜奇,蒋海涛,钟江利,王红

节律基因论文-杜胜奇,蒋海涛,钟江利,王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律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钟,节律基因,结直肠癌,相关性

节律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杜胜奇,蒋海涛,钟江利,王红[1](2019)在《节律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直肠癌(CRC)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叁位,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节律基因异常表达与CRC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联系。节律基因是生物钟的分子决定因素,其通过调节钟控基因(CCGs)参与多个生理过程。本文就节律基因在CRC中的表达、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王静松,张建淮,孙虎[2](2019)在《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表达与不同部位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部位直肠癌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个性化治疗及预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38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样本来源,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分为高位组(n=64)、中位组(n=122)和低位组(n=198)。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高、中和低位癌叁组直肠癌组织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叁组间癌组织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表现为:低位组>中位组>高位组(P<0.05)。Timeless mRNA及蛋白在肿瘤大小、分化情况、TNM分期及生存情况上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TNM分期及Timeless表达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imeless在直肠癌中高表达,尤其以低位直肠癌最明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分化情况、TNM分期及生存情况密切相关,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应佳栩,丘文,林慧娴,王萍,简焕璋[3](2019)在《节律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昼夜节律是机体长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内在机制,许多生命活动例如细胞增殖、细胞代谢、激素分泌等均与昼夜节律相关。机体通过节律基因调节生命活动,使其保持有序性和协同性。近年来,节律基因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异常表达与肿瘤进程有着密切联系。该文将主要从节律基因的调控通路,节律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节律基因与细胞周期、细胞代谢、癌基因的关联,以及节律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这六个方面揭示节律基因与肿瘤发展与治疗的关联,并从肿瘤休眠的视角进行展望,为肿瘤与昼夜节律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期刊2019年12期)

薄文集,龙清华,王平[4](2019)在《酸枣仁汤对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昼夜节律及视交叉上核节律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对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昼夜节律及视交叉上核(SCN)节律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酸枣仁汤低、高剂量组。给予对应的药物后,用自发活动实验视频分析系统记录小鼠自主活动时间,采用Real time-PCR检测SCN中Per1、Cry1、Clock、Bmal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PP/PS1组小鼠光照环境活动时间、总活动时间显着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光照环境活动时间、黑暗环境活动时间和总活动时间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酸枣仁汤低剂量组和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小鼠光照环境活动时间、黑暗环境活动时间和总活动时间显着减少(P<0.05,P<0.01);与多奈哌齐组比较,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小鼠光照环境活动时间、黑暗环境活动时间和总活动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CN中Per1、Cry1、Clock、Bmal1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小鼠SCN中Per1、Cry1、Clock、Bmal1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小鼠SCN中Per1、Clock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多奈哌齐组比较,酸枣仁汤低剂量组小鼠SCN中Per1、Cry1、Bmal1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结论: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有昼夜节律失调表现,酸枣仁汤可以改善其昼夜节律,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小鼠SCN中节律基因Per1、Cry1、Bmal1、Clock mRNA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朱朝阳,文家和,倪瑜,张琪,王志明[5](2019)在《小麦节律基因TaLHY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节律基因TaLHY作为一个MYB转录因子,在小麦抗条锈病免疫反应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小麦中分别克隆得到来源于叁个染色体组的TaLHY同源基因:TaLHYa、TaLHYb、TaLHYd。使用中国春及其缺体四体系N7A-T7B、N7D-T7B为材料,通过RT-PCR研究了叁个基因的节律表达以及受外源激素SA、条锈菌条中32 (CY32)诱导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TaLHY同源基因的节律表达具有共表达特性;TaLHYa受SA诱导下调表达,TaLHYd受SA诱导上调表达,TaLHYb随TaLHYa、TaLHYd同时下调或上调表达。CY32处理小麦叶片24 h后叁个基因均上调表达,96 h后,TaLHYb仍持续高表达,另外2个同源基因不具该特性。在小麦抗条锈病防御反应过程中,TaLHYb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TaLHY同源群基因节律表达和对SA的响应模式具有协同调节的特性。本研究为揭示SA信号通路和节律基因TaLHY参与小麦抗条锈病免疫反应过程的相关性提供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杨凯,谭雪梅,陈丹,唐洪[6](2019)在《生物钟基因Per2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口腔颊粘膜癌变不同阶段昼夜节律改变及与癌变关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2和细胞周期基因P53、P21、CyclinD1、CDK1和CyclinB1在口腔颊粘膜癌变不同阶段表达的昼夜节律特征以及与癌变发生的关系。方法用二甲基苯并蒽涂抹颊粘膜建立金黄地鼠颊鳞癌模型,分别在正常颊粘膜、癌前病变和癌症阶段的24h内的6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获取不同癌变阶段的颊部组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各时间点组织中Per2、P53、P21、CyclinD1、CDK1和CyclinB1 mRNA的表达,然后行余弦分析。结果 Per2、P53、CDK1和CyclinD1 mRNA在癌变3个阶段,P21 mRNA在正常和癌前病变,CyclinB1 mRNA在正常和癌症中的表达均具有昼夜节律,而P21和CyclinB1 mRNA分别在癌症和癌前病变中昼夜节律消失;Per2、P53和P21 mRNA表达的中值和振幅随作癌症的发展而下降(P<0.05),CyclinD1、CDK1和CyclinB1 mRNA表达的中值随作癌症的发展而上升(P<0.05);与正常组织相比,在癌前病变阶段Per2和CDK1 mRNA的峰值位相时发生提前,在癌症阶段P21、CyclinD1、CDK1和CyclinB1 mRNA的峰值位相时发生延迟。结论生物钟基因Per2和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特征改变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将为探索癌症发生的机制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9)

李娜[7](2019)在《针刺对无昼夜节律C57BL/6J小鼠肾内Clock、Bmal1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肝俞对无昼夜节律C57BL/6J小鼠肾内Clock与Bmal1基因节律表达和蛋白量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360°全方位视频记录仪对C57BL/6J小鼠站立次数、自发活动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肝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8只。在Light:08:00-20:00Dark:20:00-08:00的明暗交替的灯光下进行7天驯化。试验进行第8天,采用短时间睡眠剥夺法即2小时黑暗、2小时光照光暗交替造模5天,获得无昼夜节律模型。确认模型成功后,于试验第13天到17天,每天对肝俞组、非经非穴组在15:00进行捆绑和电针干预治疗,肝俞组频率2-15Hz,电流0.2mA,每次20分钟,每天电针1次,模型组(样本脱落2只,及时平时补入)和空白组不针刺只捆绑,实验进行的第18天早2点开始取材,间隔4小时一次,共取6次,每次每组取3只小鼠肾脏。用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脏内Clock和Bmal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含量,并用余弦定理证明其基因表达的节律性。结果:1.采用2小时睡眠剥夺法对C57BL/6J小鼠造模,造模成功后,情绪激动、躁狂,活动度提高、站立次数增加,进食量减少、活动起始时间紊乱、毛发色泽改变、排便情况改变。模型组、肝俞组、非经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自发活动次数与站立次数明显增多(P<0.05)。2.干预后,模型组与肝俞组行为比较,自发活动次数与站立次数明显增多(P<0.05);肝俞组与非经非穴组行为比较,自发活动次数与站立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行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肝俞组中小鼠肾内Clock与Bmal1的mRNA拟合余弦曲线提示昼夜节律恢复节律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3);模型组与非经非穴组小鼠肾内Clock与Bmal1的mRNA拟合余弦曲线提示昼夜节律无节律性,无统计学意义(P>0.3)。4.干预后,肝俞组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肾内Clock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增多,条带变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肝俞组比较,表达量增加,条带变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肝俞组与非经非组比较蛋白表达量降低,条带略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非经非穴组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5.干预后,肝俞组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肾内Bmal1蛋白表达量减少,条带变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肝俞组比较,表达量增加,条带变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肝俞组与非经非组比较蛋白表达量降低,条带略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非经非穴组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采用2小时睡眠剥夺法对C57BL/6J小鼠造模,可获得无昼夜节律小鼠模型。2.电针肝俞后可降低无昼夜节律C57BL/6J小鼠的站立次数和活动次数。3.电针肝俞对无昼夜节小鼠肾脏内Clock、Bmal1蛋白具有下调作用,可能是外周肝、肾时钟系统基因参与调控的作用,从而使无昼夜节律小鼠昼夜节律恢复。(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豪[8](2019)在《电针对无昼夜节律小鼠肾内Cry1和Cry2基因表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要研究电针“肝俞”穴对昼夜节律紊乱C57BL/6J小鼠行为方面及肾中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针刺“肝俞”穴,观察小鼠昼夜行为的改变,研究针刺“肝俞”穴对外周生物钟肾内特定节律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从基因层面探讨针刺“肝俞”穴对昼夜节律紊乱C57BL/6J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C57BL/6J小鼠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成四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非经非穴组和针刺肝俞组,每组18只。在光照同步(L:D=12;12,Light:08:00-20:00 Dark:20:08:00)驯化7天后,将模型组、针刺非经非穴组和针刺肝俞组小鼠,采用短时间剥夺睡眠法(L:D=2:2),造模5天,造模成功,获得无昼夜节律模型,之后恢复光照同步(L:D=12;12)。空白组全程采用光照同步方式。在造模成功后,即实验第13天,空白组与模型组在每天15:00进行捆绑20分钟,余两组在每天15:00进行针刺20分钟,连续进行5天,针刺组在双侧“肝俞”穴进行毫针针刺,非经非穴组选择小鼠腹部固定的非穴位点进行毫针针刺,针刺方法均为斜向内下方刺入0.5cm,两只针柄分别连接KWD-808I脉冲电针仪的输出导线上,将电针仪参数调整为:疏密波4/20Hz;疏密周期为6秒,至针刺部位肌肉或者下肢微微抽动即可,在最后一次针刺11小时后,即第18天02:00开始,四组同时进行,每组各处死叁只取肾脏,每隔4小时,处死一批,直到第18天22:00,处死最后一批,全程用360智能红外线摄像机实时远程记录观察,并对实验过程中小鼠自发站立和活动次数进行记录,应用Real-Time-PCR法测量肾脏内Cry1和Cry2基因m RNA含量和运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ry1和Cry2的蛋白表达量。运用余弦分析法和统计学分析验证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节律性。结果:1.在360摄像机远程观察记录下,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小鼠在实验后期与起初驯化期相比,表现出狂躁、易惊、大便不规律、质稀、皮毛暗淡等特性,站立、捋毛、攀爬次数明显增多,可听到笼内明显响声,抓取时反抗明显。而针刺组在针刺肝俞穴五天后,已恢复昼伏夜出特性,性情较温顺,站立、捋毛等行为与空白组类似,皮毛柔顺、大便较正常。运用统计学分析,在治疗后,在小鼠5min内的自发活动次数与站立次数方面,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活动与站立次数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Real-Time-PCR法测量下,空白组、针刺组小鼠Cry1与Cry2基因表达呈现出节律性(P<0.3),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小鼠Cry1与Cry2基因表达未体现节律性(P>0.3)。3.Western Blot蛋白检测发现,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模型组基因蛋白表达不具有节律性。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针刺组基因蛋白表达具有节律性,非经非穴组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非经非穴组基因表达未呈现节律性。结论:1.正常C57BL/6J小鼠行为学方面和肾内Cry1与Cry2基因表达具备节律性。2.针刺肝俞穴有助于小鼠行为恢复正常,而针刺非经非穴则无此作用。3.针刺肝俞穴助于节律基因Cry1与Cry2在肾内表达基本恢复正常,具有节律性,已紊乱的昼夜节律周期逐渐恢复正常。而针刺非经非穴则未体现出该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冰蓉[9](2019)在《昼夜节律基因CRY1介导细胞自噬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耐药性的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昼夜节律基因CRY1与细胞自噬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及其亲本细胞株A2780中的表达差异,探讨CRY1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及其是否参与A2780/DDP耐药性的产生。方法:1.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2780及A2780/DDP细胞株中细胞自噬和昼夜节律基因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LC3和CRY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2.顺铂处理肿瘤细胞后,CCK8检测细胞1~5天的存活率;吖啶橙及Hoechst33342观察自噬囊泡和细胞核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昼夜节律基因表达。3.3-甲基腺嘌呤处理肿瘤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昼夜节律基因的表达变化。4.慢病毒介导CRY1干扰及过表达质粒分别调控A2780和A2780/DDP细胞CRY1基因的表达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RY1稳定转染细胞CRY1及细胞自噬相关蛋白;CCK8比较调控CRY1前后细胞顺铂敏感性变化。结果:1.与A2780细胞相比,qRT-PCR结果显示A2780/DDP中CRY1、CRY2、CLOCK、LC3表达明显上调,p62/SQSTM1下调;Western Blot结果示LC3上调,p62/SQSTM1、CRY1、CRY2、CLOCK的表达明显下调,其中CRY1和CLOCK差异最为明显;细胞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A2780/DDP细胞中LC3的表达明显增加、CRY1减少。2.顺铂处理A2780和A2780/DDP后,CCK8结果显示A2780/DDP的顺铂抵抗性明显强于A2780,A2780/DDP的24h和48h IC50分别为22.131μg/ml、25.378μg/ml,A2780 IC50分别为6.066μg/ml、4.316μg/ml。3.顺铂处理48h后,吖啶橙结果显示顺铂可诱导A2780和A2780/DDP的自噬效应。Hoechst33342观察细胞核形态,结果为当顺铂浓度分别为5μg/ml和10μg/ml时A2780和A2780/DDP的凋亡效应明显增加。与A2780相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顺铂浓度≤5μg/ml时,诱导A2780/DDP细胞自噬效应增加不明显,CRY1呈上升趋势。但当顺铂浓度达到20μg/ml时,A2780/DDP自噬效应明显增加,CRY1下调。4.3-MA抑制细胞自噬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2780及A2780/DDP细胞CRY1表达均呈上升趋势,且两者增加程度差异相当。5.分别将慢病毒介导的shCRY1和3xflag CRY1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到A2780和A2780/DDP细胞中并获得稳转株,前者CRY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后者为上调显着。Western Blot检测LC3,结果显示干扰CRY1后,自噬效应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Y1过表达后,A2780自噬效应无明显变化,A2780/DDP细胞自噬效应明显增加。CCK8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顺铂处理后1~5天的存活率,发现CRY1过表达,自噬效应增加,但细胞的存活率下降;而CRY1敲减后,自噬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存活率却呈现上升趋势。结论:1.与A2780细胞相比,昼夜节律基因CRY1在A2780/DDP中表达明显降低,自噬效应显着增加。顺铂可诱导细胞自噬效应的增加,降低CRY1的表达。2.抑制细胞自噬CRY1表达明显增加。CRY1基因沉默使A2780和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下降,且前者下降更为明显。CRY1过表达能有效逆转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3.细胞自噬可能通过下调CRY1表达在A2780/DDP细胞中发挥作用,上调CRY1可增加A2780/DDP的顺铂敏感性。CRY1可能成为难治性卵巢癌的靶向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帆[10](2019)在《Sima基因参与低氧联合规律运动对急性低氧所致心脏功能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利用Hand-Gal4系统对Sima基因敲减,通过低氧装置、运动装置对果蝇进行低氧、运动干预。探讨该干预措施对急性低氧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保护作用及Sima基因是否参与了对心脏功能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保护作用。对果蝇为期叁周的低氧运动干预,干预结束后检测相关指标:心脏功能、睡眠-觉醒节律、SIMA m RNA表达量,得出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对Sima基因参与低氧联合规律运动对急性低氧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的探讨,为研究低氧运动干预对急性缺氧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实践基础,同时也为研究Sima基因参与心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机制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2研究方法处女蝇v106187与雄蝇W1118雄蝇杂交获得F1代处女蝇Sima-RNAi/+果蝇分为:常氧对照组(NC)、正常组(N)、低氧组(H)、运动组(E)、低氧运动组(HE);处女蝇v106187与雄蝇48396杂交获得F1代处女蝇Hand>Sima RNAi果蝇分为:敲减常氧对照组(NCKd)、敲减组(Kd)、低氧敲减组(HKd)、运动敲减组(EKd)、低氧运动敲减组(HEKd)。两组产生的F1代作为实验果蝇各800只/组,20只/管,所有果蝇放入HWS智能型恒温恒湿培养箱中,恒温25摄氏度、恒湿50%、12小时昼∕夜循环饲养。运动组采用第3代果蝇运动装置进行运动,每天下午14:00—16:00。低氧组采用低氧装置进行低氧,每天上午9:00—13:00。运动组和低氧组均从第2天龄开始到第22天龄结束。指标检测:从各组中均随机挑选果蝇6只果蝇进行RT-PCR检测Sima基因的m RNA表达量构建Hand>Sima RNAi品系,各组随机挑选30只果蝇进行M-mood心脏功能检测获取心脏泵血功能(缩短分数),节律功能(纤维性震颤,心率不齐指数,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收缩间期不齐指数),抽取32只果蝇进行睡眠-觉醒节律监测(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深睡眠次数,日间活动次数,日间觉醒状态每分钟活动次数)。3研究结果3.1RT-pcr检测结果Sima-RNAi/+和Hand>Sima RNAi果蝇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低氧处理后进行RT-PCR检测SIMA m RNA表达量。与Sima-RNAi/+(基因正常表达组)相比,Hand>Sima RNAi(基因敲减组)心管SIMA m RNA表达降低,下调率为35%,由此证明F1代Hand>Sima RNAi果蝇品系构建成功。3.2低氧与运动诱导果蝇心脏SIMA m RNA表达检测结果在Sima-RNAi/+与Hand>Sima RNAi果蝇中通过组间比较得知,H组、E组、HE组SIMA m RNA表达量<HKd组、EKd组、HEKd组。其次Sima-RNAi/+果蝇中,H组、E组SIMA m RNA表达量<N组(P<0.05),HE组高于N组(P<0.05)。Hand>Sima RNAi果蝇,HKd组、EKd组、HEKd组显着高于Kd组(P<0.01)。3.3急性低氧对心脏功能影响检测结果与NC组比较,N组缩短分数低于NC组(P<0.01),而纤维性震颤,心律不齐指数,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收缩间期不齐指数高于NC组(P<0.01),与NCKd组比较,Kd组缩短分数降低(P<0.01),纤维性震颤,心律不齐指数,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收缩间期不齐指数升高(P<0.01)。3.4 Sima基因对心脏功能保护作用的检测结果与N组比较,Kd组缩短分数显着低于N组(P<0.01),纤维性震颤、心律不齐指数、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收缩间期不齐指数高于N组(P<0.01),N组SIMA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Kd组(P<0.01)。3.5低氧运动诱导Sima基因对心脏泵血功能影响的检测结果在Hand>Sima RNAi果蝇,HKd组高于Kd组(P<0.05),且HKd组SIMA m RNA表达量>Kd组(P<0.01)。在Sima-RNAi/+果蝇中,E组缩短分数高于N组(P<0.01),而E组SIMA m RNA表达量<N组(P<0.05);Hand>Sima RNAi果蝇中,EKd组高于Kd组(P<0.01),且EKd组SIMA m RNA表达量>Kd组。HE组、HEKd组分别显着高于N组、Kd组(P<0.01),HE组、HEKd组SIMA m RNA表达量>N组、Kd组(P<0.01)。3.6低氧与运动诱导Sima对果蝇心脏节律性影响检测结果在Sima-RNAi/+果蝇中,与N组比较,H组纤维性震颤、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显着低于N组(P<0.01),而N组SIMA m RNA表达量<H组SIMA m RNA表达量(P<0.05);在Hand>Sima RNAi果蝇,与Kd组比较,HKd组纤维性震颤、心率不齐指数、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收缩间期不齐指数显着低于Kd组(P<0.01),且Kd组SIMA m RNA表达量<HKd组SIMA m RNA表达量(P<0.01)。在Sima-RNAi/+果蝇中,E组纤维性震颤、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显着低于N组(P<0.01,P<0.05)、而N组SIMA m RNA表达量<E组SIMA m RNA表达量(P<0.05);在Hand>Sima RNAi果蝇,EKd组纤维性震颤、心率不齐指数、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显着低于Kd组(P<0.01),且Kd组SIMA m RNA表达量<EKd组SIMA m RNA表达量(P<0.01)。HE组纤维性震颤、心率不齐指数、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收缩间期不齐指数显着低于N组(P<0.01)。且N组SIMA m RNA表达量<HE组SIMA m RNA表达量(P<0.01);HEKd组纤维性性震颤、心率不齐指数,舒张间期不齐指数、收缩间期不齐指数显着低于Kd组(P<0.01)且Kd组SIMA m RNA表达量<HEKd组SIMA m RNA表达量(P<0.01)。3.7急性低氧对果蝇睡眠-觉醒节律的影响检测结果与NC组比较,夜间深睡眠次数及日间觉醒状态下每分钟活动次数显着低于NC(P<0.05),P<0.01),与NCKd组比较,Kd组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深睡眠次数,日间活动次数及日间觉醒状态下每分钟活动次数显着低于NCKd组(P<0.01),且Kd组日间睡眠时间和深睡眠显着高于夜间睡眠时间和深睡眠(P<0.01)。3.8低氧与运动干预对果蝇夜间睡眠质量影响检测结果在Sima-RNAi/+果蝇中,H组果蝇夜间睡眠时间显着高于N组(P<0.01);Hand>Sima RNAi果蝇,HKd组果蝇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深睡眠次数显着高于Kd组(P<0.01)。在Sima-RNAi/+果蝇中,E组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深睡眠次数显着高于N组(P<0.01);Hand>Sima RNAi果蝇,EKd组夜间深睡眠次数显着高于Kd组(P<0.01)。在Sima-RNAi/+果蝇中,HE组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深睡眠次数显着高于N组(P<0.01,P<0.05);Hand>Sima RNAi果蝇,HEKd组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深睡眠次数显着高于Kd组(P<0.01)。3.9低氧与运动对果蝇日间活动情况检测结果在Sima-RNAi/+果蝇中,E组果蝇日间活动活动次数、日间觉醒状态下每分钟活动次数高于N组(P<0.01,P<0.05);Hand>Sima RNAi果蝇,EKd组果蝇日间活动次数高于Kd组(P<0.01)。在Sima-RNAi/+果蝇中,HE组日间活动次数,日间觉醒状态下每分钟活动次数显着高于N组(P<0.01,P<0.05);Hand>Sima RNAi果蝇,HEKd组日间活动时间、觉醒状态下每分钟活动次数显着高于Kd组(P<0.01,P<0.05)。4结论4.1通过UAS-Gal4系统成功构建了Hand>Sima RNAi果蝇品系,发现心脏Sima-RNAi/+与Hand>Sima RNAi果蝇急性低氧后导致了果蝇心脏泵血功能降低、纤维性震颤、心率不齐的发生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4.2低氧与规律运动干预后诱导了Sima基因在心脏的表达并参与对Sima-RNAi/+与Hand>Sima RNAi果蝇心脏泵血功能、节律功能的保护作用,改善了由于急性低氧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低氧与规律运动改善了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提高了夜间睡眠质量,增加了日间活动量。4.3低氧联合运动干预对Sima-RNAi/+与Hand>Sima RNAi果蝇心脏功能、睡眠-觉醒节律的改善作用优于单一的低氧或运动干预,低氧运动干预不但能提高Sima正常表达情况下心脏功能,还能改善心脏Sima基因表达下调果蝇的心脏功能损伤。(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节律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直肠癌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个性化治疗及预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38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样本来源,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分为高位组(n=64)、中位组(n=122)和低位组(n=198)。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高、中和低位癌叁组直肠癌组织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叁组间癌组织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表现为:低位组>中位组>高位组(P<0.05)。Timeless mRNA及蛋白在肿瘤大小、分化情况、TNM分期及生存情况上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TNM分期及Timeless表达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imeless在直肠癌中高表达,尤其以低位直肠癌最明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分化情况、TNM分期及生存情况密切相关,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律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杜胜奇,蒋海涛,钟江利,王红.节律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9

[2].王静松,张建淮,孙虎.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表达与不同部位直肠癌预后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

[3].应佳栩,丘文,林慧娴,王萍,简焕璋.节律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9

[4].薄文集,龙清华,王平.酸枣仁汤对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昼夜节律及视交叉上核节律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5].朱朝阳,文家和,倪瑜,张琪,王志明.小麦节律基因TaLHY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6].杨凯,谭雪梅,陈丹,唐洪.生物钟基因Per2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口腔颊粘膜癌变不同阶段昼夜节律改变及与癌变关系的实验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7].李娜.针刺对无昼夜节律C57BL/6J小鼠肾内Clock、Bmal1基因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8].李豪.电针对无昼夜节律小鼠肾内Cry1和Cry2基因表达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9].王冰蓉.昼夜节律基因CRY1介导细胞自噬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耐药性的相关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10].杨帆.Sima基因参与低氧联合规律运动对急性低氧所致心脏功能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保护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节律基因论文-杜胜奇,蒋海涛,钟江利,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