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眼压论文-程乘

降眼压论文-程乘

导读:本文包含了降眼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林佐胺,马来酸噻吗洛尔,青光眼,眼压

降眼压论文文献综述

程乘[1](2019)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疗效及相关血液动力学指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布林佐胺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患者的综合研究。方法 97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51例)。实验组给予布林佐胺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为(17.98±1.56)mm Hg (1 mm Hg=0.133 k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1±3.1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体后短动脉(PC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均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CRA及PCA的EDV、P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效果确切,对比治疗后的眼压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关于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该研究未进行深入与进一步探讨,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处有待改进。(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汪梦园,袁军,张慧芝[2](2019)在《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的降眼压疗效和耐受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疗效和耐受性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平行试验,64例(128眼) POAG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使用贝美前列素(贝美前列素组)、拉坦前列素(拉坦前列素组)、曲伏前列素(曲伏前列素组)和他氟前列素(他氟前列素组)滴眼液治疗,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眼部检查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结果贝美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6. 1±6. 2) mm Hg(1 k Pa=7. 5 mm 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 1±3. 4) mm Hg、(15. 6±4. 2)mm Hg、(15. 5±2. 9) 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 408、13. 016、12. 352,均为P <0. 001)。拉坦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4. 7±2. 4) mm 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6. 3±3. 0) mm Hg、(17. 0±3. 8) mm Hg、(17. 4±2. 6) 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 238、13. 365、16. 140,均为P <0. 001)。曲伏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4. 4±1. 9) mm 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6. 3±2. 0) mm Hg、(17. 4±1. 3) mm Hg、(14. 9±1. 1) 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 109、14. 451、11. 732,均为P <0. 001)。他氟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5. 2±2. 3) mm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 2±3. 1) mm Hg、(17. 0±2. 1) mm Hg、(18. 1±2. 4) 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 540、16. 129、14. 006,均为P <0. 001)。拉坦前列素组患者睫毛增长和虹膜变色的发生率最高,4组患者的结膜充血和角膜炎的发生率相似。用药6个月后患者的OSDI评分贝美前列素组(21. 8±11. 1)分、拉坦前列素组(32. 1±24. 1)分、曲伏前列素组(10. 7±5. 7)分、他氟前列素组(25. 6±6. 3)分,曲伏前列素组患者的OSDI评分显着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均能显着降低POAG患者眼压,曲伏前列素耐受性较好,拉坦前列素的耐受性最差。(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张勇,朱小敏,谢琳[3](2019)在《葡萄膜巩膜途径降眼压机制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房水排出障碍导致的眼压升高是引起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降眼压仍是目前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方法。房水外流主要通过传统的小梁网途径和非传统的葡萄膜巩膜途径,通过非压力依赖性的葡萄膜巩膜途径降低眼压以治疗青光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应用药物和手术从葡萄膜巩膜途径降眼压机制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樊芳,赵晓彬,马清敏,赵智华,李科军[4](2019)在《用不同的方法对药物控制不佳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降眼压治疗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不同的方法对药物控制不佳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降眼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50例药物控制不佳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患者分为A组(n=49)、B组(n=40)和C组(n=61)。在这叁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除药物降眼压治疗之外的其他降眼压治疗。对A组患者进行前房穿刺放液术,对B组患者进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C组患者进行前房穿刺放液术联合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然后,比较叁组患者治疗后患眼的眼压、前房角开放的成功率、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A组患者和B组患者相比,C组患者术后患眼的眼压更低,其患眼前房角开放的成功率及视力提高均更高,P <0.05。治疗期间,叁组患者均未发生大量的前房出血、及眼角膜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用前房穿刺放液术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药物控制效果不佳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其患眼的眼压,提高其视力。(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3期)

余乔,胡倩,李东[5](2019)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并归纳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青光眼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林佐胺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具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采用布林佐胺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眼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过程中,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复发率均较低,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09期)

张玉秋,黄志强,廖翠丽,李东升[6](2018)在《降眼压药物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降眼压药物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13例患者中眼压35~60 mmHg之间者均使用20%甘露醇静滴及0.5%噻马心胺滴眼液,2次/d,口服醋氮酰胺片0.25mg,2次/d。结果眼压在1 d内可降至正常,并且无反弹病例。结论在青光眼睫状体炎降眼压治疗方面,使用20%甘露醇静滴对眼压在35~60 mmHg之间者降压效果明显且能够使眼压稳定正常,降低长时间高眼压对视神经损害的危险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刘家佳,温跃春,柯根杰,季青山,董怡然[7](2018)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局部频点联合降眼压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频点联合降眼压滴眼液控制目标眼压在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患者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及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常规频次点眼,眼压不超过21mmHg不做特殊处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常规频次点眼,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频点,同时联合降眼压滴眼液控制术后眼压范围在9-12mmHg范围。术后通过裂隙灯检查,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1天、3天、7天、15天的角膜水肿消退情况,比较两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将眼压控制在9-12mmHg,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消退较对照组快、视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局部频点联合降眼压滴眼液以控制目标眼压在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疗效肯定。(本文来源于《实用防盲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汪梦园,赵晓金,张慧芝[8](2018)在《曲伏噻吗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曲伏噻吗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高眼压症(OHT)的降眼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将129例(129只眼) POAG和OHT患者分为3组,A组(n=41)接受曲伏噻吗滴眼液治疗,B组(n=42)接受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C组(n=46)接受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分别测量基线眼压和用药后第2、6、12周时的眼压,并观察用药前后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后与基线相比,3组患者眼压较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眼压和降低幅度分别为A组17. 3~18. 9 mmHg,32. 4%~38. 1%; B组18. 7~20. 5 mm Hg,28. 9%~32. 5%; C组19. 8~21. 3 mm Hg,25. 4%~29. 7%。用药后A组各个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 <0. 05)。A组和B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结膜充血,发生率分别为14%和12%,C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眼部不适,发生率为7%。结论经过3个月的治疗,与单用曲伏前列素或噻吗洛尔相比,曲伏噻吗滴眼液更显着降低POAG和OHT患者的眼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单用曲伏前列素或噻吗洛尔相当,且依从性好。(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徐文云,徐文霞,王小莉,李琳[9](2018)在《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滴眼液治疗中发生眼表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滴眼液治疗中发生眼表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144眼)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泪膜破裂时间(TFBUT)测定、荧光素角膜染色检查;按照是否发生眼表损伤分为损伤组(n=49)和未损伤组(n=61)。统计两组的性别、年龄、接受降眼压滴眼液治疗时间、青光眼病程及类型、滴眼次数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损伤组和未损伤组患者的年龄、接受降眼压滴眼液治疗时间、青光眼病程及点眼次数差异显着(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接受降眼压滴眼液治疗时间、青光眼病程、点眼次数等为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滴眼液治疗中发生眼表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接受降眼压滴眼液治疗时间、青光眼病程、点眼次数等为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滴眼液治疗中发生眼表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29期)

王志光[10](2018)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以噻吗心安治疗,观察组予以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眼压降低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效果显着,且安全性高,可于临床实践中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28期)

降眼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疗效和耐受性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平行试验,64例(128眼) POAG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使用贝美前列素(贝美前列素组)、拉坦前列素(拉坦前列素组)、曲伏前列素(曲伏前列素组)和他氟前列素(他氟前列素组)滴眼液治疗,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眼部检查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结果贝美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6. 1±6. 2) mm Hg(1 k Pa=7. 5 mm 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 1±3. 4) mm Hg、(15. 6±4. 2)mm Hg、(15. 5±2. 9) 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 408、13. 016、12. 352,均为P <0. 001)。拉坦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4. 7±2. 4) mm 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6. 3±3. 0) mm Hg、(17. 0±3. 8) mm Hg、(17. 4±2. 6) 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 238、13. 365、16. 140,均为P <0. 001)。曲伏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4. 4±1. 9) mm 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6. 3±2. 0) mm Hg、(17. 4±1. 3) mm Hg、(14. 9±1. 1) 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 109、14. 451、11. 732,均为P <0. 001)。他氟前列素组用药前眼压为(25. 2±2. 3) mmHg,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 2±3. 1) mm Hg、(17. 0±2. 1) mm Hg、(18. 1±2. 4) 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 540、16. 129、14. 006,均为P <0. 001)。拉坦前列素组患者睫毛增长和虹膜变色的发生率最高,4组患者的结膜充血和角膜炎的发生率相似。用药6个月后患者的OSDI评分贝美前列素组(21. 8±11. 1)分、拉坦前列素组(32. 1±24. 1)分、曲伏前列素组(10. 7±5. 7)分、他氟前列素组(25. 6±6. 3)分,曲伏前列素组患者的OSDI评分显着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均能显着降低POAG患者眼压,曲伏前列素耐受性较好,拉坦前列素的耐受性最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眼压论文参考文献

[1].程乘.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疗效及相关血液动力学指标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2].汪梦园,袁军,张慧芝.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的降眼压疗效和耐受性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9

[3].张勇,朱小敏,谢琳.葡萄膜巩膜途径降眼压机制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9

[4].樊芳,赵晓彬,马清敏,赵智华,李科军.用不同的方法对药物控制不佳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降眼压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

[5].余乔,胡倩,李东.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

[6].张玉秋,黄志强,廖翠丽,李东升.降眼压药物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

[7].刘家佳,温跃春,柯根杰,季青山,董怡然.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局部频点联合降眼压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2018

[8].汪梦园,赵晓金,张慧芝.曲伏噻吗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临床眼科杂志.2018

[9].徐文云,徐文霞,王小莉,李琳.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滴眼液治疗中发生眼表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10].王志光.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

标签:;  ;  ;  ;  

降眼压论文-程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