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贵州煤矿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贵州兴义,朝阳煤矿,煤层气,赋存特征
贵州煤矿区论文文献综述
刘先军[1](2019)在《贵州兴义朝阳煤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贵州兴义朝阳煤矿区煤层特征及煤层气含量测试分析,并结合矿井生产资料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7煤层、19煤层为低渗透煤储层,属完善层;18煤层为低渗透煤岩层,属欠完善层。煤层瓦斯变化规律大致有由浅部向深部,瓦斯含量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煤层含气量低,且分布不均一,宜适合矿井生产进行采区抽采。(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王悦竹,张瑞雪,吴攀,夏雨,宋传孝[2](2018)在《酸性煤矿排水中硫的迁移转化及其与铁的相互作用——以贵州织金废弃煤矿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盐是酸性煤矿排水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排到环境中会产生一系列污染及环境效应。本文选取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酸性煤矿排水相对集中的小流域为对象,采集了水体与沉积物样品,研究硫酸盐在喀斯特地区酸性煤矿排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酸化明显,水中溶解态硫主要以SO_4~(2-)形式存在,且SO_4~(2-)随水的迁移过程有明显的衰减,亚稳态硫含量较少;可交换态硫酸盐(ExS)是沉积物中硫的主要存在形态,约占总硫(TS)的65%,还原态硫在这种强氧化环境中含量很少,各还原态硫含量的大小顺序是元素硫(ES)<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铬还原态硫化物(CRS);水体中SO_4~(2-)和Fe(Ⅲ)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SO_4~(2-)与Fe(Ⅲ)相结合共沉淀到沉积物中是SO_4~(2-)衰减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仝双梅,连国奇,杨琴,代稳,姚玉平[3](2018)在《贵州典型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煤矿开采活动对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贵州某典型煤矿为研究对象,对其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Pb、Cd、Hg、As、Cu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除Cd、As元素外,Pb、Hg、Cu的含量均超过了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34、3.00和6.38倍,其中Cu的超标率为100%;单项污染指数分析表明,Cu的污染程度最严重,其次为Hg,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u>Hg>Pb>Cd>As;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采样点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4.96,土壤整体污染程度为重污染等级,Cu和Hg是研究区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结论】综合多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研究区RI值为190.86,整体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等级,5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生态危害程度Eir依次为Hg>Cu>Cd>Pb>As,Hg、Cu、Cd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杨艳,吴攀,李学先,查学芳[4](2018)在《贵州织金县贯城河上游煤矿区富硒高镉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贵州省织金县贯城河上游煤矿区煤(矸石)、周边土壤Cd、Cr、Ni、Cu、Zn、Pb、As和Se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煤(矸石)、土壤重金属及Se的含量特征,探讨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4种方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煤(矸石)中Cr、Se、Pb含量均高于世界煤的平均含量,Ni、Cu、Zn、Cd含量均高于世界和中国煤的平均含量。(2)除Pb外,土壤样品中Cd、Ni、Cu、Cr、Zn、As、Se含量较高,其平均含量均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尤其以Se、Cd和Cu突出。(3)研究区土壤具有富硒高镉、局部酸化的特点,土壤Cd、Se、Cr、Ni和Zn的来源具有一定共性,这与长期的采煤活动有关。(4)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Cd>Cu>Ni>Zn>Cr>As>Pb,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土壤Cr、Ni、Cu、Zn、As、Pb的环境风险等级属于轻微级别,Cd的环境风险程度总体上处于很强级别;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地积累指数最高、污染情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严重,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贡献最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李学先,吴攀,查学芳,叶慧君,覃应机[5](2016)在《贵州典型煤矿区煤及矸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及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由于其特殊的毒性、生物有效性及地球化学行为对周围环境构成潜在的危害。本研究对贵州织金煤矿区煤样及矸石样品硫分、灰分、各形态硫及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属于高灰、高氟、高硫煤,煤中全硫含量最高为5.91%,硫形态主要以硫化铁硫(S_(p,ad))为主,而煤矸石中主要以硫酸盐硫(S_(s,ad))为主,其次为硫化铁硫(S_(p,ad))。煤和矸石中各形态硫含量顺序分别为S_(p,ad)>S_(o,ad)>S_(s,ad),S_(p,ad)>S_(s,ad)>S_(o,ad)。煤中微量元素整体含量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煤中微量元素含量,煤和矸石中微量元素整体呈现F>Cu>Cr>Zn>Ni>Co>As~Pb>Cd>Sb的含量特征。(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6-10-14)
刘桂华,吴永贵,付天岭,范成五,秦松[6](2016)在《贵州富硫高砷煤矿区苔藓及土壤典型金属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苔藓植物对矿区的生态修复潜力,选择国内典型的砷高背景区(贵州省黔西南州)煤矿矿区废弃地周边受污染溪流滨岸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苔藓、腐殖层土和底层土中As、Mn、Cu、Zn、Fe、Al等6种典型金属(类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探讨耐性植物对有害组分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受污染溪流滨岸苔藓体内明显富集典型金属,对照(清洁区)区域苔藓As、Cu和Fe含量分别为1.89 mg/kg、1.03 mg/kg和1.43 g/kg,污染区苔藓As、Cu、Fe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8.54~300.89、12.56~17.42和17.83~29.82倍,3者在污染区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区;污染区苔藓Zn、Mn、Al含量分别为42.54~52.05 mg/kg、60.52~74.81mg/kg和2.60~3.97 g/kg,显着高于对照区。相对于底层土,腐殖层土对As、Fe、Al和Mn具有较高富集能力,对Cu、Zn富集作用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苔藓植物体内的Fe-As和Cu-As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Mn-Zn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衡献伟,张书金,韩真理,李青松[7](2016)在《贵州煤矿区煤层突出危险程度评价技术及保护层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贵州煤矿区近距离突出煤层群保护层选择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相结合的煤层突出危险程度评价技术和分级指数模型,并应用该技术对贵州主要含煤构造单元及典型矿井煤层突出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和排序。(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6年08期)
康付如,马曙,韩真理,罗勇[8](2016)在《贵州煤矿区大、中型断层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贵州煤矿区大、中型断层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规律,研究了贵州典型矿井同一煤层埋深相近情况下大、中型断层对附近100 m范围内瓦斯含量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距大、中型封闭性断层100 m范围内,断层使瓦斯含量平均增加42%,距断层越近,断层落差越大,断层对瓦斯含量的影响越明显。开放性断层使瓦斯含量平均降低31%,多半断层可使瓦斯含量降低50%以上。复合断层对附近瓦斯含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对同一钻孔不同煤层或受同一断层控制的不同钻孔的影响差别很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16年06期)
庞文品,秦樊鑫,吕亚超,李英菊,李刚[9](2016)在《贵州兴仁煤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及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贵州省兴仁县某典型煤矿区农田土壤样品64份,测定了土样中重金属(As、Cr、Pb、Zn、Cd、Hg、Cu、Ni)总量及各形态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Hkanson法)和风险评估编码法(RAC)对研究区主要土壤利用类型(水稻土、薏米地、植烟土和菜园土)中重金属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除Zn外,其他元素均明显超过贵州省背景值.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As、Pb、Hg和Cu污染较为严重,均属重度污染.形态分析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构成差异明显,酸可提取态As、酸可提取态Cd所占比例较高;Cr、Zn、Cu、Ni主要以残渣态为主;Pb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而Hg的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均占有相当比例,叁者之和大于55%.重金属可利用度大小顺序为:As(63.6%)!Hg(57.3%)!Cd(56.4%)!Pb(52.5%)!Cu(45.7%)!Zn(32.8%)!Ni(26.2%)!Cr(13.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各类型土壤潜在生态风险(RI)为:菜园土(505.19)!薏米地(486.06)!植烟土(475.33)!水稻土(446.86),均处于较高风险.风险评估编码法结果显示,As在水稻土、薏米地及植烟土中均处于高风险,在菜园土中处于中等风险;Cd、Hg均处于中等风险,Cr、Pb、Zn、Cu和Ni均处于低风险.因此,对该区域农田土壤进行管控时应重点考虑As、Cd和Hg污染.(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杨娅,季宏兵[10](2015)在《贵州煤矿区表层土壤微量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贵州省金沙县新化乡煤矿地区煤矸石的堆放对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以煤矸石堆为中心,采集堆放时间大约为30、15、6 a的煤矸石堆附近土壤样品,并分析测定土壤的p H值和具有环境意义的8种微量重金属元素Cr、Cu、Zn、Cd、Pb、Ni、V、Co的含量。采用累积强度、内梅罗污染指数及污染负荷指数来探讨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及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个研究区域土壤均呈酸性,且距煤矸石堆越近,土壤酸性越强,除Cd和Pb外土壤中其它微量重金属的含量均超出贵州省土壤环境背景值。以远离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为累积强度标准,发现3个研究区域土壤中除Pb和Co外其他重金属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累积,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Cu、Cr、Ni、V。3个研究区域土壤均受到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与距煤矸石堆的距离呈负相关、煤矸石的堆放时间呈负相关。该结论将为贵州省煤矿地区煤矸石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S2期)
贵州煤矿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硫酸盐是酸性煤矿排水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排到环境中会产生一系列污染及环境效应。本文选取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酸性煤矿排水相对集中的小流域为对象,采集了水体与沉积物样品,研究硫酸盐在喀斯特地区酸性煤矿排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酸化明显,水中溶解态硫主要以SO_4~(2-)形式存在,且SO_4~(2-)随水的迁移过程有明显的衰减,亚稳态硫含量较少;可交换态硫酸盐(ExS)是沉积物中硫的主要存在形态,约占总硫(TS)的65%,还原态硫在这种强氧化环境中含量很少,各还原态硫含量的大小顺序是元素硫(ES)<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铬还原态硫化物(CRS);水体中SO_4~(2-)和Fe(Ⅲ)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SO_4~(2-)与Fe(Ⅲ)相结合共沉淀到沉积物中是SO_4~(2-)衰减的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贵州煤矿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先军.贵州兴义朝阳煤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J].山东煤炭科技.2019
[2].王悦竹,张瑞雪,吴攀,夏雨,宋传孝.酸性煤矿排水中硫的迁移转化及其与铁的相互作用——以贵州织金废弃煤矿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8
[3].仝双梅,连国奇,杨琴,代稳,姚玉平.贵州典型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
[4].杨艳,吴攀,李学先,查学芳.贵州织金县贯城河上游煤矿区富硒高镉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8
[5].李学先,吴攀,查学芳,叶慧君,覃应机.贵州典型煤矿区煤及矸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C].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6
[6].刘桂华,吴永贵,付天岭,范成五,秦松.贵州富硫高砷煤矿区苔藓及土壤典型金属的分布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6
[7].衡献伟,张书金,韩真理,李青松.贵州煤矿区煤层突出危险程度评价技术及保护层选择[J].煤炭技术.2016
[8].康付如,马曙,韩真理,罗勇.贵州煤矿区大、中型断层对瓦斯赋存的影响[J].中国煤炭.2016
[9].庞文品,秦樊鑫,吕亚超,李英菊,李刚.贵州兴仁煤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及风险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16
[10].杨娅,季宏兵.贵州煤矿区表层土壤微量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