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小品论文-彭湘岚

赵本山的小品论文-彭湘岚

导读:本文包含了赵本山的小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识解理论,言语幽默,小品

赵本山的小品论文文献综述

彭湘岚[1](2019)在《识解理论视域下言语幽默成因——以赵本山春晚小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识解理论为理论视角,基于王寅提出的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四维度框架阐释赵本山春晚小品中言语幽默的成因。研究证实识解理论对于言语幽默成因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董佳慧[2](2018)在《赵本山春晚喜剧小品幽默性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1年资历、13年小品王、16次获一等奖、5次获二等奖,赵本山缔造了文艺界的神话。当前对赵本山小品的研究多从文艺学和传播学层面进行分析,而从语言学层面研究的并不充分,本文从语言学语音方面的相关理论对其小品的幽默性进行解读,以揭示赵本山春晚喜剧小品幽默性产生的原因,对小品语言艺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9期)

杨希[3](2018)在《春晚“小品王” 赵本山》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十几年,每年除夕夜的春晚,赵本山都是很多人的期待。赵本山已经很多年没有上春晚了,以前每年春晚,最期望的就是等着看赵本山的小品,现在没有了赵本山的春晚总觉得缺了点什么。80年代在东北已经是个名角的赵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本文来源于《晚晴》期刊2018年02期)

赵莹莹[4](2017)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东北方言词语,小品主要使用了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式重迭词。这些词语为小品增添了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1期)

张莹[5](2017)在《小品幽默的ECM~+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默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小品作为幽默的重要载体,自其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以来就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赵本山的作品作为小品中的典型代表,不可避免地成为学者们青睐的研究对象。有学者从哲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知语用学、认知神经语言学等不同方面对幽默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修辞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对小品幽默的产生进行了分析,但尚未有学者以认知对话句法理论为框架分析幽默产生的认知机制。本文基于认知对话句法理论,试图以ECM为主要理论框架,结合“共振”构建新的模型ECM+,对小品幽默产生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对1999-2011年央视春晚中赵本山的13部小品作品中210条幽默片段进行了分类分析,并通过相关数据作为辅助进行阐释,研究发现:(1)小品中的幽默是表演者之间多层话轮对间的套迭共振层层推进的结果。共振套迭层数特征呈现出3层(27.62%)>2层(18.57%)>4层(15.24%)>1层(10.95%)>5层(10.00%)>8层(3.33%)>7层(2.86%)>9层(2.38%)>11层(0.48%)=12层(0.48%)的态势。这表明小品表演者更倾向于使用不超过五层话轮对的套迭共振来抖出包袱,制造幽默。(2)推进幽默效应最终产生的共振可能发生在单个事件域中的元素之间,也有可能发生在跨事件域的不同元素之间。相比而言,表演者使用后者创造幽默效应的情况更多(跨域63.33%,单域36.67%)。而从跨域共振的情况观之,共振元素的选择层面主要呈现以下态势A/B(46.62%)>C/D(31.%)>E(21.80%)。这说明,相比动作和事体的属性以及事件本身,动作和事体要素更多被小品演员用以形成共振产生幽默效应。本论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前人对小品幽默的研究主要是对其文本作静态分析,忽视了文本的对话性、动态性和互动性。本文以ECM为主要理论框架,结合resonance构成新的ECM+模型,充分考虑其对话性、动态性和互动性,阐释小品幽默产生的认知机制,为幽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2)Resonance作为一种新的认知方法,需要更多的研究方法和对象对其解释力进行证实。本文应用resonance对幽默的产生机制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resonance的解释力,希望推动认知对话句法基本原理的发展。(3)此外,本文对幽默产生的认知机制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制造幽默,从而在面临尴尬场面时适当地运用幽默来解除尴尬。(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4-01)

恒世琦[6](2016)在《试析“金钱”对赵本山小品情节转折及人物塑造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赵本山小品中,金钱成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和编剧特色。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金钱"对赵本山小品情节转折及人物塑造的作用,并剖析"金钱"被赋予的深层内涵。(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9期)

汤琳玮,周旭[7](2016)在《试析幽默语中的合作原则——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讨论了幽默与合作原则的关系。一方面幽默是成功的交际形式,另一方面它又违反了约束成功交际的合作原则的某一(几)项准则。然后通过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语用分析,探究其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分析表明,通过对合作原则的恰当违反,说话者可以更成功地制造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07期)

庄婕[8](2016)在《从合作原则看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品是一种为大众所喜爱,能够以风趣的语言和夸张的举止引人发笑的艺术形式,其典型特点就是言语幽默。赵本山老师近年来很少登上荧幕,但其作品可谓经典,本论文尝试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视角分析其小品中的言语幽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14期)

徐海龙[9](2016)在《从“农民小品”到“公民小品”——央视春晚观众对赵本山小品的接受和扬弃》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本山自1990年首登央视春晚舞台到2011年的二十二年里,共获得十六次"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爱的节目评选"一等奖。如今"赵本山小品"在荧屏上经历了过山车式曲线,更应该对其进行历史反思。在以农村社会为基础的中国,赵本山小品中的农民形象有着庞大的收视基数,赵本山进一步将传统农村生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都市化进程结合起来,塑造一个个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经受巨大冲击的"新农民"形象,(本文来源于《粤海风》期刊2016年02期)

徐海龙[10](2016)在《从“农民小品”到“公民小品”——央视春晚观众对赵本山小品的接受差异和扬弃》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本山的小品曾经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拥有着庞大的收视基数,在以农村社会为基础的中国,他的小品将传统农村生活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塑造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经受改革冲击的"新农民"形象。如今随着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兴起,"赵本山小品"在荧屏上经历了过山车式沉浮曲线,这反映出春晚观众的文化价值观的历史演变。(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6年04期)

赵本山的小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年资历、13年小品王、16次获一等奖、5次获二等奖,赵本山缔造了文艺界的神话。当前对赵本山小品的研究多从文艺学和传播学层面进行分析,而从语言学层面研究的并不充分,本文从语言学语音方面的相关理论对其小品的幽默性进行解读,以揭示赵本山春晚喜剧小品幽默性产生的原因,对小品语言艺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赵本山的小品论文参考文献

[1].彭湘岚.识解理论视域下言语幽默成因——以赵本山春晚小品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2].董佳慧.赵本山春晚喜剧小品幽默性浅析[J].戏剧之家.2018

[3].杨希.春晚“小品王”赵本山[J].晚晴.2018

[4].赵莹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J].北方文学.2017

[5].张莹.小品幽默的ECM~+认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6].恒世琦.试析“金钱”对赵本山小品情节转折及人物塑造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6

[7].汤琳玮,周旭.试析幽默语中的合作原则——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8].庄婕.从合作原则看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J].青年文学家.2016

[9].徐海龙.从“农民小品”到“公民小品”——央视春晚观众对赵本山小品的接受和扬弃[J].粤海风.2016

[10].徐海龙.从“农民小品”到“公民小品”——央视春晚观众对赵本山小品的接受差异和扬弃[J].新闻知识.2016

标签:;  ;  ;  

赵本山的小品论文-彭湘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