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索长误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索网结构,索长误差,蒙特卡洛法,敏感性分析
索长误差论文文献综述
罗晓群,吕颂晨,刘文锐[1](2018)在《体育场结构索长误差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索网结构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结构体系中,其结构刚度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预应力所产生的几何刚度。施工中的索长误差无法避免,影响结构的预应力与形状,甚至使结构无法通过验收。因此,进行索长误差敏感性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数学概念并参照规范确定误差随机数的具体分布形式,将索长误差施加到结构上,得到多组内力数据。运用蒙特卡洛法分析所得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索结构进行随机变量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通过两个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算例中各索索力误差的区置信间狭小,模拟准确;部分索误差区间超规范要求,需采用可调节索构造;并找到了结构中误差敏感性最强的构件,为保证结构可靠,需严格控制制作误差。结果表明,误差敏感性分析方法简明实用,可以为今后的索网结构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李晓通,张国军,张爱林,葛家琪,杨霄[2](2018)在《整体张拉索膜结构索长误差分析及控制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春体育场屋盖整体张拉索膜结构为工程背景,针对施工过程中因索的下料误差、安装偏差等引起的结构成形态索力和位形与设计值偏离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结构预应力分布及环索节点位形对单根脊索、谷索和环索的索长误差的敏感性;并以结构张拉成形态索力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5%为要求,提出了单根索的索长误差限值;最后以得到的各类索的误差限值作为最大允许索长误差,生成随机索长误差样本,分析成形态下结构的索力及位形偏差。结果表明,径向索(脊索、谷索)索长误差仅对自身索力影响较为明显,而环索索长误差对结构各处索力影响较为均衡;建议脊索、谷索、环索的索长误差限值分别取索长的1/1 700,1/2 000和1/2 000,该限值可用于指导长春体育场屋盖结构的施工和验收。(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9期)
阮杨捷,罗斌,魏程峰,郭正兴,夏晨[3](2018)在《轮辐式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索长和外联节点坐标组合随机误差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随机误差影响分析索长误差和外联节点坐标误差对索力的影响特性,确定合理的误差控制指标.对比了定值分布、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3种索长误差分布模型,分析了环索和径向索的长度误差对索力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索长误差控制标准.计算结果表明,环索力受径向索长误差影响较小,径向索和环向索的索力受环索索长误差影响基本一致.索长误差限值越小,外联节点的安装误差限值越大.各榀外联节点的安装误差限值不同,高处限值比低处小.为满足索力误差不超出±10%的要求,案例工程控制指标为:拉索制作长度误差应不超出索长的±0.01%,低处和高处外联节点沿径向索方向的坐标误差应分别不超出±83和±67 mm.(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郭彦林,张旭乔[4](2018)在《采用定长索设计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索长误差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建成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中,多采用调节索长以控制结构性状(力态与形态)的施工方法,而国外更多采用定长索设计与施工。定长索设计是将索头设计为不能调节长度的形式,通过精确设计和控制各索的制作长度,在现场直接张拉到位,不需要反复调节索长,节省人力物力。使用定长索设计与施工,需要首先了解张拉结构中不同索的索长误差对其整体结构预应力态和荷载态的影响,进而依据相关理论确定索长误差控制值。文中针对索长误差的敏感性,设计一个平面为矩形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模型,通过试验研究初始索长误差对预应力态的影响,比较不同索的索长误差影响范围及大小的不同,并试验初始索长误差影响与预应力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不同荷载工况下初始索长误差对结构荷载态的影响,并进行对比。最后,比较预应力态不同,初始索长误差发生位置不同时,初始索长误差对荷载态的影响。研究成果对索穹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张拉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旭乔,郭彦林[5](2017)在《采用定长索设计的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索长误差控制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层索网结构体系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尺度玻璃幕墙工程中。而将定长索设计的方法应用于其设计施工中,具有明显优势。在使用定长索设计时,索网玻璃幕墙中整索长度的准确性与节点连接的标定准确性都会影响张拉成形后各索的拉力及节点位形的精确度,进一步影响玻璃幕墙的位形及受力性能。该文首先分别讨论这两种索长误差影响的区别和联系,说明这两者均可转化为索段的索长误差以进行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将两种索长误差结合,研究索段初始索长误差的敏感性。之后,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写出索段索长误差用整索索长误差和节点连接偏差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并给出不同施工方法下的不同表达关系。最后,综合应用可靠度理论及线性规划方法,提出整索长度误差和节点连接标定偏差的控制限值。研究成果给采用定长索设计的单层索网幕墙结构的索长误差控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7年06期)
郭彦林,张旭乔[6](2017)在《温度作用和索长误差对采用定长索设计的张拉结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较复杂的张拉结构,可采用定长索进行设计与张拉,即将索头设计成不可调节的形式,通过精确设计索长,在施工现场直接张拉到位,避免现场为满足预应力分布的要求对索长进行反复调节。张拉结构属于柔性结构,温度变化和索长制造误差对其影响很大,必须在设计施工中予以考虑。尤其对于使用定长索设计的张拉结构,由于各构件的尺寸在制作完成后不能再改变,因此必须在设计与制造时考虑温度作用和索长误差的影响。本文首先将张拉结构在全生命周期内可能受到的各种温度作用进行分类,之后讨论不同温度作用对结构的影响与边界支承条件的关系。然后提出计算温度作用控制范围的方法,并对一实际索穹顶结构算例进行实例计算,得出温度作用的控制值。此外,研究当实际加工制造中温度不满足控制要求时,通过补偿构件长度尺寸以抵消温度作用影响的方法。同时,基于可靠度理论与非线性规划方法,亦给出了索长误差对张拉结构的影响及计算索长误差控制限值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旭乔,郭彦林[7](2016)在《采用定长索设计的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索长误差控制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层索网结构体系因其具有自重轻、体积小巧、通透美观等特点,广泛应用在大尺度玻璃幕墙工程中。将定长索设计的方法应用于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能节省施工中的人力物力,具有明显优势。索网玻璃幕墙结构中,横索与竖索一般通长配置,通过节点处的压块等连接构件固定两索的相对位置。因此,整索长度的准确性与节点连接的标定准确性都会影响张拉成形后各索的拉力及节点位形的精确度,进一步影响玻璃幕墙的位形及受力性能。本文首先分别讨论这两种索长误差影响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将两种索长误差结合在一起,研究索长误差的敏感性。最后,在索长误差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可靠度理论及线性规划方法,提出整索长度误差和节点连接标定偏差的控制限值。研究成果给采用定长索设计的单层索网幕墙结构的索长误差控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4)
郭彦林,张旭乔[8](2016)在《温度作用和索长误差对采用定长索设计的张拉结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较复杂的张拉结构,可采用定长索进行设计与张拉。张拉结构属于柔性结构,温度变化和索长制造误差对其影响很大,必须在设计施工中予以考虑。尤其在使用定长索设计时,各构件尺寸在制作完成后不能改变,因此必须在设计制造时考虑温度作用和索长误差的影响。本文首先将张拉结构在全生命周期内可能受到的各种温度作用进行分类,之后讨论不同温度作用对结构的影响与边界支承条件的关系。然后提出计算温度作用控制范围的方法,并对一实际索穹顶算例进行计算,得出温度作用的控制值。此外,研究当实际加工制造中温度不满足控制要求时,通过补偿构件长度以抵消温度作用影响的方法。同时,基于可靠度理论与非线性规划方法,亦给出了索长误差对张拉结构的影响及计算索长误差控制限值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4)
周锦瑜,陈务军,李亚明[9](2016)在《枣庄体育场马鞍形屋盖概念设计及索长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动感、流畅的建筑效果,枣庄体育场屋盖在普通轮辐式张拉结构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内环斜索布置方法,使得屋盖内外环皆为马鞍形成为可能。在该屋盖的概念设计过程中,采用一个16边形的内环马鞍形的简化模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内环斜索对内外环马鞍形的实现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地布置内环斜索才能使得结构顺利达到设计位形;且通过对上脊索和内环斜索的索长误差分析可知,内环斜索的初始误差对建筑形状影响最大。独特的马鞍形屋盖结构是对张拉结构体系的一种探索,为更多形式新颖的张拉结构设计及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4)
张旭乔[10](2016)在《复杂张拉结构基于整体结构性能的索长误差控制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张拉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复杂张拉结构,采用“定尺定长索”时,在设计与建设中更易找到其初始预应力态,更易施工,且更经济美观。本文对复杂张拉结构在使用“定尺定长索”的设计与施工时,索长误差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或解决方案。首先,对于复杂张拉结构,明确在使用“定尺定长索”时初始索长误差是最关键的施工误差。利用平衡矩阵理论,推导证明了初始索长误差分析中的一些基本假设及前提。其次,提出了初始索长误差敏感性研究的指标变量,证明了不同索的初始索长误差影响可线性迭加,及初始索长误差影响的大小与结构内的预应力水平无关。对两个实际建造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进行了初始索长误差的敏感性分析。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随机数学中的可靠度理论以及非线性数学规划方法,提出了初始索长误差控制限值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初始索长误差大小随机、分布随机的特点,适用于任意张拉结构的初始索长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拉索制造的质量控制水平、预应力态下容许的索力偏差大小,以及结构可靠度容许限值对初始索长误差控制限值的影响,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研究了采用“定尺定长索”时,张拉结构全生命周期内,不同温度作用对张拉结构的影响,并根据影响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作用于整体结构及作用于部分构件两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类温度作用对结构的影响与边界支承条件的关系。此外,以实际建造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为例,提出了温度作用控制范围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当温度作用超过限值时,通过调整索长补偿温度作用影响的方法。提出索网幕墙结构体系变形预调值的计算方法。在进行变形预调的情况下,对比得出玻璃安装时较优的安装顺序。研究了索网幕墙结构在采用“定尺定长索”时,整索初始索长误差和节点连接标定偏差对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同时考虑这两种误差的施工误差限值计算方法。设计了平面投影为矩形的肋环型索穹顶模型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不同荷载工况的试验进一步研究了矩形平面肋环型索穹顶的结构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构件的误差敏感性,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初始索长误差对荷载态的影响,验证了前述章节的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6-01)
索长误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春体育场屋盖整体张拉索膜结构为工程背景,针对施工过程中因索的下料误差、安装偏差等引起的结构成形态索力和位形与设计值偏离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结构预应力分布及环索节点位形对单根脊索、谷索和环索的索长误差的敏感性;并以结构张拉成形态索力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5%为要求,提出了单根索的索长误差限值;最后以得到的各类索的误差限值作为最大允许索长误差,生成随机索长误差样本,分析成形态下结构的索力及位形偏差。结果表明,径向索(脊索、谷索)索长误差仅对自身索力影响较为明显,而环索索长误差对结构各处索力影响较为均衡;建议脊索、谷索、环索的索长误差限值分别取索长的1/1 700,1/2 000和1/2 000,该限值可用于指导长春体育场屋盖结构的施工和验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索长误差论文参考文献
[1].罗晓群,吕颂晨,刘文锐.体育场结构索长误差敏感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8
[2].李晓通,张国军,张爱林,葛家琪,杨霄.整体张拉索膜结构索长误差分析及控制限值研究[J].建筑结构.2018
[3].阮杨捷,罗斌,魏程峰,郭正兴,夏晨.轮辐式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索长和外联节点坐标组合随机误差影响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郭彦林,张旭乔.采用定长索设计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索长误差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5].张旭乔,郭彦林.采用定长索设计的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索长误差控制理论[J].工程力学.2017
[6].郭彦林,张旭乔.温度作用和索长误差对采用定长索设计的张拉结构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
[7].张旭乔,郭彦林.采用定长索设计的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索长误差控制理论[C].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8].郭彦林,张旭乔.温度作用和索长误差对采用定长索设计的张拉结构的影响研究[C].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9].周锦瑜,陈务军,李亚明.枣庄体育场马鞍形屋盖概念设计及索长误差分析[C].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10].张旭乔.复杂张拉结构基于整体结构性能的索长误差控制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