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汉语论文-蒲晓燕

现代英汉语论文-蒲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英汉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形态学,否定词缀,对比

现代英汉语论文文献综述

蒲晓燕[1](2019)在《现代英汉语否定词缀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语言形态学分类的角度,探究英汉语词汇构成的异同。英语和汉语大略上可分别归属于屈折语与孤立语,英语中派生词最多,汉语中复合词最多。对现代英汉语中的否定词缀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对这两种语言的教学与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8期)

刘琳[2](2016)在《现代英汉语中承前省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省略,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在语篇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前人对省略的研究面较广,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认知、哲学等层面。韩礼德将英语中的省略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省略,继而胡壮麟发现中文中的省略也可以如此分类,为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开辟了路向。基于此种分类的英汉比较研究发现:英汉语中除了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省略这一相同分类外,还存在承前省略与蒙后省略这一分类。承前省略出现频率高,再加篇幅限制,本文仅针对承前省略做英汉对比研究。夸克等学者对承前省略的早期研究仅限于给出定义与例子,而西方对承前省略有限研究没能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承前省略的英汉比较研究目前几乎空白。受到黎锦熙刘世儒等学者研究中文中存在的主语、谓语、宾语承前省略的启发,作者尝试研究中英文中承前省略句式结构。鉴于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寻找英汉语中上述成分承前省略的句式结构,进而予以对比分析。首先在前人对省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符合本文语料的“省略”的定义和满足省略的标准。例子主要来自简·奥斯汀的英文小说《理智与情感》和鲁迅的中文版小说《呐喊》等。接着,作者总结出中英文中的承前省略的10种句式结构并作对比分析,找出中英文承前省略在句式结构上的异同。最后,作者对这些异同现象进行分析。针对中英文中承前省略的现象,作者采用以下理论模式进行阐释:(1)语言经济性原则;(2)数量原则与关系原则;(3)突显理论。针对句式结构的差异,本文从不同文化的影响以及“形合―意合”理论这一角度进行解释。英语是形合语言,省略往往可以从句式中看出来;汉语是意合语言,省略没有固定形式,只求达意。承前省略是语言中的重要特征,体现了语言发展的简化性趋势。本文探讨英汉语中承前省略句式结构特征,揭示两者差异,试图在承前省略研究基础上为蒙后省略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16-10-01)

武琳[3](2015)在《现代语言理论视角下的英汉语法、语用及教学研究——评《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中外诸多语言研究者们在现代外语教学的方法论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这其中包括了关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但是无论是在对具体语言事实还是理论方面的对比描写上,语言工作者们研究的力度和深度都还尚缺,引进国外理论及论证皆以外国例子居多,从汉语例子着手不多,以解释汉语为目标的更少。《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分析了现代语言理论视角下的英汉语法、语用及教学研究。一、比较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所以思想和语言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5年22期)

曹慧敏[4](2012)在《现代英汉语中青年俚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如今得到空前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俚语不知不觉地渗入到标准语中,而青年俚语在这方面发展得尤为迅速,这成为了很多社会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分析英汉两种青年俚语的整体共性之上,进而对比其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上的异同,并透视两国青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教师版)》期刊2012年03期)

王薇,杨宁宁[5](2010)在《现代英汉语名词动用对比与异同探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针对现代英汉语名词活用动词现象的对比研究很少,对比并解释异同成因的更少。本文在对现代汉语名词动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比了英汉语名词动用的异同特征,并从认知、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解释造成异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司显柱[6](2009)在《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界定转类词概念的内涵,回顾与述评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研究内容、思路、方法、重点与难点等方面规划与展望下一步研究,并从转类词研究多维属性角度阐述开展这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09年01期)

高霞[7](2008)在《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介词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调查、分析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介词的情况和现代汉语界及对外汉语界对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研究论文、专着为基础,分析总结20余年来,有关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汉语介词的研究及教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司显柱[8](2008)在《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转类词,顾名思义,系指不经任何形式的改变由一种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来使用的词,它在英汉语言中均是较普遍的现象,但对其称谓,无论在汉语界,还是英语界,都不统一。汉语里常用的说法有"字类假借"(马建忠)、"词类活用"(陈承泽)、"转类"(黎锦熙)、"转品"(陈望道)、"变性"(王力)、"词类转变"(吕叔湘)、"活用"(胡裕树)、"孳生"(傅子东)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英语对这一现象的称呼,虽然相对汉语来说没那么复杂,但有(本文来源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8)

司显柱[9](2008)在《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转类词,顾名思义,系指不经任何形式的改变一种词类直接转用为另一词类构成的词, 一般经历了:"偶用→常用→固定"这样发展路径,从历时的角度是一连续统。处于这一连续统两端的典型情况是"典型活用"(词类正处于转变之中)和"兼类"(词类转变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8-11-01)

张倩[10](2006)在《英汉语码转换对现代汉语句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两个或多个语言接触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双语或多语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语码转换又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本文将通过对汉语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探讨其对现代汉语句法层面的影响。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引出写作目的。第二章是理论综述。本章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理论阐释。第叁章为文章主体部分,分别用语法分析和社会语言学方法对文学作品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基于上文的分析得出了英汉语码转换对现代汉语句法产生的影响。第五章为建议部分,作者通过语码转换对语言变化的影响对语言规划提出了建议。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分析阐述及研究结果作了总结概括。(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河北)》期刊2006-12-26)

现代英汉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省略,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在语篇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前人对省略的研究面较广,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认知、哲学等层面。韩礼德将英语中的省略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省略,继而胡壮麟发现中文中的省略也可以如此分类,为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开辟了路向。基于此种分类的英汉比较研究发现:英汉语中除了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省略这一相同分类外,还存在承前省略与蒙后省略这一分类。承前省略出现频率高,再加篇幅限制,本文仅针对承前省略做英汉对比研究。夸克等学者对承前省略的早期研究仅限于给出定义与例子,而西方对承前省略有限研究没能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承前省略的英汉比较研究目前几乎空白。受到黎锦熙刘世儒等学者研究中文中存在的主语、谓语、宾语承前省略的启发,作者尝试研究中英文中承前省略句式结构。鉴于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寻找英汉语中上述成分承前省略的句式结构,进而予以对比分析。首先在前人对省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符合本文语料的“省略”的定义和满足省略的标准。例子主要来自简·奥斯汀的英文小说《理智与情感》和鲁迅的中文版小说《呐喊》等。接着,作者总结出中英文中的承前省略的10种句式结构并作对比分析,找出中英文承前省略在句式结构上的异同。最后,作者对这些异同现象进行分析。针对中英文中承前省略的现象,作者采用以下理论模式进行阐释:(1)语言经济性原则;(2)数量原则与关系原则;(3)突显理论。针对句式结构的差异,本文从不同文化的影响以及“形合―意合”理论这一角度进行解释。英语是形合语言,省略往往可以从句式中看出来;汉语是意合语言,省略没有固定形式,只求达意。承前省略是语言中的重要特征,体现了语言发展的简化性趋势。本文探讨英汉语中承前省略句式结构特征,揭示两者差异,试图在承前省略研究基础上为蒙后省略研究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英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1].蒲晓燕.现代英汉语否定词缀对比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刘琳.现代英汉语中承前省略对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6

[3].武琳.现代语言理论视角下的英汉语法、语用及教学研究——评《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5

[4].曹慧敏.现代英汉语中青年俚语的对比分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

[5].王薇,杨宁宁.现代英汉语名词动用对比与异同探因[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6].司显柱.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语学刊.2009

[7].高霞.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

[8].司显柱.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9].司显柱.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8

[10].张倩.英汉语码转换对现代汉语句法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

标签:;  ;  ;  

现代英汉语论文-蒲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